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落齊讀書

    寧古塔是清朝設定在東北的軍事重鎮。是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由寧古塔將軍管轄。因此,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是流放到東北給守軍為奴隸。

  • 2 # 三思云云

    寧古塔這地方我去過,在今天黑龍江海林市,冬天那叫一個寒徹骨,潑出去的水裡嗎凍成冰棒兒。現在氣候變暖尚且如此,清代時就更厲害了。

    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王家楨《研堂見聞雜錄》裡說:“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華人亦無至其地者。”這裡的華人指的是中原人。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支流海浪河南岸,今為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是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寧古塔治所和駐地。寧古塔轄區在順治年間十分廣大,哈爾濱以南、以東皆歸其統。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經濟上的特殊性,遂與盛京齊名。

    這裡自然環境惡劣,所以與嶺南地區一樣,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流放罪犯之地。順治十五年,下令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此後基本成為定製。清代文字獄嚴重,很多文人或其家屬被流放至此,如金聖嘆家屬、呂留良家屬、吳兆騫、楊越、張縉彥等。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很尊重文人,雖然待罪,但行動自由,生活困難的時候還能得到救濟,所以文人的到來也給這裡帶來了文明,盛極一時。關治平在《流人吳兆騫與“秋笳集”》一文中寫道:流人到寧古塔各旗,都分給住房、耕牛和土地。寧古塔的官吏及當地百姓十分敬重這些讀書人,高看一眼。流人在寧古塔,雖是刑餘之人,尚且自由,從大將軍到副都統、協領、佐領大都與交結為友好,而文人們還可經常相聚。

    至於寧古塔這個名字,出自滿語,意思是六個。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楊越之子楊賓在《柳邊紀略》中說:“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現在要是有流放,估計很多人不用強制,自己就走了。

  • 3 # 五洲人文

    我的祖上,在咸豐年從翰林院國史館因文字獄流放寧古塔,在那購置荒地、開墾農田竟然成了一個不小的地主。隨後從關內秦皇島、山東德州把整個家族遷居到關外,現在遍及東三省。呵呵,家譜、譜書還在。

  • 4 # 國家人文歷史

    謝邀,有許多作者對寧古塔的地理位置和與清朝的關係做了講解,國曆君這裡不再贅述,這裡對寧古塔這個名字的由來稍作補充。寧古塔(滿語:ᠨᡳᠩᡤᡠᡨᠠ,轉寫:ningguta)是滿語的音譯詞,為今天黑龍江省寧安縣舊稱。寧古塔地區的歷史淵源流長,早在商周時期東北的一支古老民族肅慎族就長期居住於此。漢晉時期,肅慎更名為挹婁,到了南北朝、隋唐相繼改名為勿吉、靺鞨,遼金時期,女真一名始見於史書。女真人分佈很廣,而其中的生女真首領函晉(金始祖)率部向北發展,逐漸於牡丹江上游的寧安市境內定居。在《滿州地誌》中就有記載“金氏始祖起於寧古塔地”

    寧古塔“雖以塔名,實無塔”。寧古塔的確切含義目前尚無定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六個”的意思。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記載:“相傳昔有兄弟六人,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楊賓的《柳邊紀略》中:“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相傳有老者生六子,遂以之名其地。有指為六祖發祥之地者,非。”

    (2)“六坐”

    方拱乾的《絕域紀略》:“相傳當年曾有六人作於阜,滿呼六為寧公,坐為特,故曰寧公特。一訛為寧公臺,再訛為寧古塔矣。固無臺無塔也,惟一阜如陂陀,不足登。”

    (3)“六”,就單指六。就是滿語中的六

    (4)小山名。

    張縉彥《寧古塔山水記》中的“寧古臺”條中曰:“寧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則曰臺,塔與臺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臺,故名。老人言:‘百年前居民不過數家,依山而處,後移此城,故至今仍之。’”

  • 5 # 城南依夢

    關於寧古塔的地方人們都說完了!

    我要說的是,清代江南科舉案後,很多人流放寧古塔。其中就有蘇州才子吳漢槎,不過當時的黑龍江將軍非常看重這些文人墨客,不但不把他們當流放的犯人,反而從生活起居各方面給足了照顧,還把吳漢槎聘請為黑龍江將軍的家庭教師,輔導他的兩個兒子。

    吳漢槎等人也在那邊成立類似於今天的文學社團一樣的組織,把漢文化傳遞到寒冷的北方,並把南方的某些物種也帶到了北方,對於中華文化的發揚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些事情,都在寧古塔!冰天雪地的寧古塔!

    清代詞作的巔峰之作顧貞觀《金縷曲》與這些事很有關係。

  • 6 # 星爺說車

    流放寧古塔,指的是清朝的一種刑罰。它位於黑龍江省的海林市,從哈爾濱開車過去,只需4個小時。這條路是綏滿高速公路,路的最東端是綏芬河,最西端是滿洲里。這是一條從東到西,橫貫黑龍江省的路,它的旁邊是一條鐵路。俄國霸佔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之後,修建從莫斯科到海參崴的鐵路時,為了節約里程,與中國商議,將鐵路橫穿於綏芬河與滿洲里之間,史稱東清鐵路。

    寧古塔所在地海林,是牡丹江下面的一個市,距離牡丹江很近。海林市往南,沿著一條很棒的公路,行駛34公里,便來到寧古村。這條路原來叫什麼我忘了,現在叫海長旅遊公路。海是海林,長是長汀,長汀鎮境內有個雙峰林場,因積雪多而出名,人們將其稱作雪鄉。開始的時候,雪鄉遊人不多,在林場工人的家庭旅館住上幾天,挺有趣,尤其是可以往西徒步穿越張廣財嶺,到山那邊的東昇林場,再搭車回哈爾濱。後來聽說雪鄉收門票了,客棧也越來越高階,而且經常人滿為患,我就再也沒去過。

    進入寧古村之前,村子東側大約一兩公里處,有座小山,叫寧古臺。關於寧古塔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觀點認為與此山有關,是從寧古臺演變成的寧古塔。另一種觀點認為寧古是滿語“6”的意思,塔是“個”的意思,也就是說,寧古塔其實是滿族話,意思是“6個”。

    不管怎麼說,寧古塔其實沒有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兒。這座寧古臺現在來看,並無建築遺存,唯有文物保護的牌子。

    寧古臺的北側有條河,東側有一片樹林,據說它叫覺羅,是努爾哈赤祖上的龍興之地。關於這個說法,我一直很疑惑,努爾哈赤祖上究竟怎樣,有多種說法,含糊不清,僅從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一些言論來看,他們的祖上甚至有可能不是女真,而是從其它某個地方遷移過來的。這個話題太沉重,姑且放在一邊。

    寧古村內,有一片保護起來的空地,便是寧古塔將軍的駐地。這位將軍管轄範圍很大,哈爾濱以東,一直到日本海、庫頁島,全是他的地盤。可後來,無論是寧古塔將軍的管轄區域,還是黑龍江將軍的管轄區域,有很大一部分,都割讓給了俄國。

    其實,俄華人能夠順利霸佔土地,與清朝皇帝有關——他們來到北京成為全國統治者之後,將其民族發祥地視作禁區,不允許漢人前往,整個東北由數位將軍把持,比如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寧古塔將軍,等等。由於地廣人稀,俄華人來了,自然容易佔領。清朝皇帝這才放寬限制,允許漢人越過山海關,闖關東一詞,由此誕生。事實上,東北地區的漢人,祖籍大都是河北人、山東人。至於東北變成3個省,則是在清朝快要結束的時候才出現的,它們是: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溥儀在東北給日本人當傀儡時,曾把東北劃分成18省,抗戰勝利後壓縮成9個,1949年以後復原為3個。

    聽說,有人在學者中做過一次調查:假如可以選擇,你最願意生活在中國哪個王朝裡?回答宋朝的,佔比很高。學者們推崇宋朝,絕不僅僅是宋朝經濟發達、物價低廉,更主要的,是宋朝言論自由。事實上,閱讀資料後發現,中國言論比較自由的王朝,不僅僅是宋,還有好幾個,但言論最不自由的王朝,首推大清。縱觀2000年皇帝史,文字獄、因言獲罪最嚴重的,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當權的時代。不知道哪句話沒說對,輕則流放,重則砍頭。而這流放,最出名的,就是寧古塔。

    中國文官曆來有一種責任感,皇帝做的不對,文官們往往就會站出來,據理力爭。比如明朝,萬曆帝寵愛鄭貴妃,想把她的兒子立為太子,百官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為依據,集體抗議,皇帝不佔理,便來了個惹不起、躲得起,最終居然演變成30年不上朝。可在清朝,集權達到了巔峰,文官們為了自身安全,不敢輕言政務,只好研究歷史,由此誕生了“考據學”。因為做這個相對安全些,可以盡最大可能不被砍頭、不被流放到寧古塔。

    儘管後來有學者提出清朝盛行研究古書,並非文字獄,而是當時的風氣使然,但不管怎麼說,清朝統治者的專橫,是達到了一定境界的,因言獲罪被流放到寧古塔,悲慘地度過餘生的人,不在少數——全面閱讀過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所謂康乾盛世,僅僅是統治階層的盛世,與民眾沒什麼關係。

    今天的寧古塔,是一個寧靜的小村子,房屋很整齊,品質看上去也都很不錯。村中有個院落,門前寫著寧古塔展覽,但不是正規的展覽館,僅僅是個農家院,我到的時候,門鎖著,沒能進去看。事實上,寧古塔將軍的駐地有2個,前期是在這裡,後期挪到了距此35公里的寧安,那裡是渤海國龍泉府的故址。

    在各類“戲說”電視劇中,寧古塔不僅不悲哀,有時甚至有歡喜的成分。如果真的置身當時,從中原流放到寧古塔,悽慘、悲涼、絕望,恐怕是必然的。絕對獨裁的基礎是絕對的權利,既然有這樣的權利,難免會為所欲為,草菅人命。從這個角度說,寧古塔所記錄的,是清朝皇帝的恥辱。

  • 7 # 釣友營地

    在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和小說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某某大臣或者某某犯人因為過錯被皇帝懲罰,而當中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那麼問題來了,清朝大臣聽到就瑟瑟發抖,那麼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流放寧古塔究竟是多恐怖的處罰?

    首先, “寧古塔”,不是一個塔,也沒有塔,它是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塔”為個,“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寧古塔最早為古地名,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舊屬吉林管轄。。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寧古塔管轄範圍非常的大,基本是盛京的北方和東方都歸寧古塔管轄,但是後期因為制度變化的原因,變成清朝的邊疆重鎮,而區域變小。在清朝順治十五年規定,犯有重罪的人,發配寧古塔作為苦力使用。寧古塔在清代為塞外苦寒之地,幾乎未經開發,據《研堂見聞雜記》記載,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由此看見這樣的處罰是相當恐怖的。

  • 8 # 歷史寶藏

    清軍入關後,定都北京,滿洲八旗兵丁大多隨駕入關。而遼東之漢民,或避徙入關,或遷居北韓北境,所以在順治初年,遼東諸地是地廣人稀的一片土地。

    戰亂不免給人民心理上留下創傷,以至於“民人畏出關入虎”。儘管清政府採取各種措施鼓勵遼東招民開墾,然而效果依然不佳。到了順治十八年,奉天府尹張尚賢奏稱:“合河東河西之腹裡觀之,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全無可恃”

    遼東情況如此,更別提再往北邊的吉林了。

    清廷招墾政策不奏效,就決定遣送流人出關,墾殖遼東。從順治年間開始,就有流人被髮遣安插於奉天的尚陽堡、鐵嶺、撫順等地以及吉林的伯都納寧古塔等地,在這些地方開墾屯種。也有流人被分撥於盛京各官莊以充壯丁耕種。

    至康雍乾時期,因為清朝與北方的羅剎(即俄羅斯)在邊疆地區有了一些軍事方面的接觸,清廷駐軍吉林黑龍江地區,寧古塔之地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駐軍區,因此有“披甲人”常年駐守此地。與此同時,發配之流人數量也逐漸增多,這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

    寧古塔之名源於滿語 “ninggunta”,滿語意思是“各六個”。據說是努爾哈齊的祖父福滿曾居此地,並生了六個兒子,由此而得名。

    寧古塔在清初為將軍轄區,在清初管轄範圍甚為廣闊,東盡日本海,西達張廣才嶺,北抵外興安嶺,南至圖們江。之後隨著康熙時期與俄羅斯的接觸,清廷於康熙十五年移寧古塔將軍駐吉林,稱吉林將軍,設寧古塔為副都統轄區,治所就在今黑龍江的寧安地區附近。

    清嘉慶二十五年的寧古塔副都統轄區(源於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寧古塔地處東北邊地,人煙荒蕪,氣候嚴寒,在清代是人口稀少的苦寒之地,沼澤森林密佈,野獸出沒,駐防八旗兵丁的日子異常悽苦,而“與披甲人為奴”的流人,還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給軍爺做牛做馬,開荒種糧,建房修屋,開路建橋,各種苦役,簡直是不能想象的苦難。

    苦寒之地——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因此在內地生活的人,被髮配到此地,先不說路途遙遠,吉凶莫測,真的到了這裡,是不死也要脫層皮,難怪清人視流放寧古塔為畏途。

  • 9 # linux每日談

    寧古塔在哪?

    寧古塔就在我們東北,也就是今天黑龍江省的海林和寧安市。由此可知,寧古塔不是座塔,而是一座城市。清朝入關以後,大多數的犯人都被流放至此,據記載,流放寧古塔的犯人,除了平民百姓、旗人,還有朝廷大臣等重要的政治犯。

    為什麼要流放寧古塔?

    我們知道,東北是清朝的大後方,是清朝最放心的地盤,把犯人流放到這裡,比放到其他地方放心。另外一個原因,北方與俄羅斯接壤,將犯人派到此地戍守邊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流放對寧古塔的影響!

    可以說,清朝時期,寧古塔是非常荒涼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裡蕭條、荒蕪的狀況。由於流放的人員結構複雜,直接導致這裡的耕種方式、貿易經濟、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可見,流放對寧古塔的影響是深遠的。

    (如今的海林市)

  • 10 # 三農助手

    我們在看電視劇《水滸傳》時,不難發現有四位英雄好漢均被刺配流放過

    林沖因被高太尉陷害,被判刺配滄州;武松鬥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後,縣衙有意免了他死罪,但將他刺配流放打算在途中殺害;宋江殺了閻婆惜後,在外逃了一段時間,後來回家探望老父,結果還是被抓了,被刺配江州;盧俊義被管家李固陷害入獄,被刺配“沙門島”;朱仝被刺配滄州;稍作對比,盧俊義的目的地“沙門島”是僅次於死罪的“刺配”罪裡最重的判罰。

    我們常說“談虎色變”,而這沙門島也是如此,就連生辰綱被盜後,蔡太師派人到濟州限期辦案也曾威脅府尹說:“若十日不獲得這件公事時,怕不先來請相公去沙門島走一遭”。在宋朝,所有人“談沙門島色變”。沙門島,為何成為所有人害怕的地方呢?因為那裡的殘酷。

    說來也巧,沙門島也在山東省。沙門島,現為廟島群島,又稱長島,全島屬長島縣管轄,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此處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9℃。每到夏季,人們來到這裡游泳嬉水,吃海鮮,漫步沙灘,非常愜意。此處,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多達每立方米2萬個,為內陸城市的20倍。運氣好時,可在這裡看到海市蜃樓、海滋和平流霧三大奇觀。沙門島還真是一個好去處,可在宋朝卻不一樣,是流放、囚禁犯人的地方。

    宋太祖建隆建隆三年,宋太祖親自下令把軍事罪犯都配流該島。流放和囚禁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此處是重刑罪犯的“集中營”。沙門島不大且犯人眾多,糧食等供應緊張,島上的看守每年都要處決大批犯人。刺配到這裡,比死刑還要殘酷。所有的犯人,在此受到非人的折磨,直至死亡。

    《宋史·馬默傳》記載,宋神宗熙寧年間,沙門寨的寨主李慶每日以虐殺犯人為樂,在他當政的兩年多時間裡,前後一共殺害了七百多名犯人,平均一天殺一個。而沙門島的獄卒,他們最常做便是變著法的折磨犯人。

    便是“刺配”最遠的沙門島的可怕之處了,簡直駭人聽聞,怪不得兩個防送公人對盧俊義說了那句:“你家主管教我們路上結果你。便到沙門島也是死,不如及早打發了!”

    在古代,刺配“沙門島”就是恐怖的代名詞!

  • 11 # 爾朱少帥

    毫無疑問,寧古塔就是滿清的祖龍之地、龍興之地。估計這些個祖龍當時也沒什麼本事,要不然,也不會被別的部落攆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這裡有多磕磣呢?看看清朝人們怎麼說:

    “一畝地就有九分山,剩下半分水和半分田。” “人說黃泉路,到了寧古塔, 再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一月到四月,風吹瞎眼;五月到七月陰雨連天;八月大雪天降,九月滴水成冰。”

    寧古塔,“遼東極北,離京七八千里”,這裡條件艱苦,又是滿清龍興之地,更是鎮守北疆的戍邊重鎮。所以這裡成為滿清理想的流放犯人的地方,一來懲罰犯人,二來充實邊疆人口。

    清朝時,寧古塔將軍地位很高,要管轄的地界很遼闊,包括長白山以北、黑龍江流域以及庫頁島在內的廣闊地域。可惜,管著管著,庫頁島,給弄丟了,不提也罷,一提就傷心。總之,寧古塔很重要,除了流放犯人,守衛邊疆。同時也是為朝廷提供八旗兵源的基地,還是向戍邊軍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樞紐。

    清朝初期被流放過來的,大部分是文字獄和科場案的犯人或犯人家屬。犯人們回想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痛楚;面對千里迢迢的艱難路途;來到這個滿目淒涼、冰天雪地的地方。

    曾經錦衣玉食的他們,在這裡遭遇了揮之不去的噩夢般的經歷。有人半道病死累死,說明他很幸運;不幸的人,半道被狼蟲虎豹吃掉;倒黴的人,暈倒後被餓急了的路人吃掉。活下來的,是絕對的幸運兒,他(她)將會享受這林海雪原裡的世外桃源。

    其實,發配寧古塔,最大的奪命殺手不是寧古塔的苦寒,而是中原去往寧古塔的死亡之路。有命走到寧古塔的人,在慶幸之餘,或許會真的感謝皇恩浩蕩。遇上皇帝心情不好的,早就被一刀了結、砍了腦袋了;能夠被杖責、發配寧古塔,那絕對是皇帝的無上恩典,不是嗎?

    中華這片土地,真的很神奇——自古以來,不管哪個族群,不管哪個地域,包括人們口中的蠻子、韃子,人們都有尊敬文化人的美德。這些經歷了九死一生來到寧古塔的犯人們,得到的是當地人,從平民到官吏的同情、尊敬和優待——他們不需要服役、納稅,他們會被分配耕地和農具,遇上困難會有救濟。

    雖然是犯人身份,但是除了不能逃回老家,其他的自由不受限制。文字獄和科考案中被牽連的文人騷客,經歷了初期的不適應之後,很快將恢復了文人騷客應有的樣子。

    或是傳道、授業、解惑;或是詩詞歌賦、著書立言;或是遊山玩水、尋幽探秘;或是招朋引伴、烹茶煮酒。流放者,給寧古塔,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息,不一樣的文化;留下了不一樣的傳說。

    歷史已經遙遠,當年的是非曲直快要模糊。但是,流放寧古塔,在歷史的隻言片語中仍然飄散出噩夢的氣息。畢竟,曾經,“寧古塔”成為讓人夜半驚醒的詛咒。

    【題外話】現在的黑龍江人是東三省舉止最文雅、普通話最標準的,跟當年寧古塔流放過來的文化人的影響有關嗎?

  • 12 # 袁振興

    寧古塔是一個清朝時期的關外流放罪犯場所。寧古塔屬邊遠地區,那時這裡環境惡劣,氣候異常,寸草不生,五穀不長,很適合罪犯改造。古代的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 13 # 明星綜藝大排檔

    其實,這寧古塔不是一個“塔”,而是滿族的發源地,清皇族的老家。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出身於建州左衛貴族家庭的努爾哈赤,因其祖父覺昌安、父塔克世在明軍圍攻古勒山之戰中被誤殺,以報祖父、父仇為名,以塔克世“遺甲十三副”起兵,開始了他統一女真各部的戰鬥,在短短十幾年內就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此後,他們一鼓作氣,開始了統一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各部的活動。

    寧古塔成為後金東部的軍事、政治重鎮。

    但你肯定想象不到的是,即使是作為軍事重地的寧古塔,到了清代順治年間,仍是“居民不過數家,依山而處,後移此城,故至今仍之。”這裡的“不過數家”,就是當地沒幾口人居住的意思。

    那麼,為何清朝朝廷在流放犯人的時候,特意選擇寧古塔呢?

    因為這裡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寧古塔在大東北的最北邊,氣候極其寒冷,明朝人王家禎在《研堂見聞雜錄》書中寫道:

    “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華人亦無至其地者”。

    《研堂見聞雜錄》稱:

    “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

    簡而言之,寧古塔的天氣,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不過,這讓人發怵的偏遠之地,也不是你想到就能到的。從北京到寧古塔,4000里路。這是一趟長達四個月的遷徙,每日50裡,日日無歇。交通發達的今天,50裡不過半小時車程,但幾百年前,對於只靠雙腳,又身帶枷鎖的流人來說,卻是極大的考驗。

    方家富有,買通了押送的差役,得到一定的照顧。但那些攜妻帶子,又被抄了家的,沒有幾個人能熬過這死亡之路,即便到了寧古塔,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

    人煙荒蕪的東北邊境,每年只有5月是暖和的,8月就開始入冬,“寧古嚴寒天下所無”

    想逃跑也不可能,森林、沼澤、野獸是這裡的特產。跑不得了多遠就會迷路,最後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最後餵飽了野獸。

    不過,清朝始祖能過日子的地方,你們南邊來的就那麼矯情?住不下去?

    還真有住得下去的。

    當年被流放寧古塔的著名人物之一方拱乾卻苦中作樂,將其作為文化考察物件,在寧古塔的3年中寫出了《寧古塔志》,是此地的第一部風物誌,成為後世研究東北的珍貴資料,至今仍被地域文化研究者稱道。

    許是因為寧古塔作為流放地的“名聲”太大,人們漸漸形成了刻板印象,而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寧古塔紀略》一書中有記載:

    “凡寧古山川土地,俱極肥饒,故物產之美,鮮食之外,雖山蔬野蔌,無不佳者。皆無所屬,任人自取。”

    特別是到了夏季,這裡天氣涼爽、空氣清新,稱之為世外桃源也絲毫不為過。

    寧古塔新城所在地寧安市素有黑龍江“小江南”之稱,牡丹江穿城而過,讓這裡有著別樣的風光。特別值得一去的是境內的國家5A級景區鏡泊湖景區。位於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是火山噴發的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由於鏡泊湖是因牡丹江被阻塞而形成,所以它有別於一般湖泊形狀或圓或彎,在群山環抱之中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寬窄相間的玉帶鑲嵌其中。在百里長湖的北端,便是著名的吊水樓瀑布。每年8、9月豐水期時,上游的鏡泊湖水在這裡一瀉而下,聲震如雷。

    “話遠古缺不了肅慎,說盛唐少不了渤海,論金清離不了寧古塔。”

    寧古塔,一個承載了太多歷史的地方。

  • 14 # 燦爛夢想家Tm

    寧古塔沒有塔,是滿語六個的意思,指努爾哈赤的六個爺。此地長白山西北麓兩條山脈之間,南出口有興凱湖,北出口順牡丹江抵三江平原,進可攻,退可守,不愧是滿清帝國的龍興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搞笑的圖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