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來聊聊曹彰這個年輕人。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這部書特別值得大家一看呢,這裡面可不僅僅是梟雄們戰略的博弈,謀士們智慧的角逐,猛將們的捉對廝殺,還有許許多多人性上的東西。為什麼我不喜歡《水滸傳》呢?就是因為只有陰詭的出賣和殘忍的屠戳,缺乏人性。而《三國演義》則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曹彰也不例外。咱們今從另一個角度――人性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年輕的勇士。

    受當時的環境影響,曹彰這孩子從小就不愛讀書,而是喜歡舞刀弄劍,“少善騎射,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這可是相當厲害了,赤手空拳能格殺猛獸,可見曹彰的勇力之強悍程度,隱隱然有當年“逐虎過澗”之典韋的風采。

    與他的兩位兄弟曹丕、曹植不同,兩個兄弟都是文學家,肚子裡有學問,能詩善賦,曹彰沒有什麼文化,只喜歡打仗。他的理想是“好為將”,在戰場上策馬奔騰,衝鋒在前,“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曹彰很崇拜本朝的衛青、霍去病兩位名將,立志要像他們一樣“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在疆場上建功立業,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郡北部的烏桓發動了叛亂,曹操命令曹彰前去征討。曹彰親率五萬大軍遠赴代北,他親自率領精銳部隊,衝鋒在戰場的最前線,“身先戰陣,直殺至桑乾”,一舉粉碎了烏桓的叛亂,平定了代北。這說明曹彰很有領兵打仗的將才,擅長指揮大規模的騎兵集團,戰鬥風格凌厲迅猛,猶如雷霆。

    北方平定後,曹彰率部南下到漢中戰場,支援在漢中爭奪戰中屢屢失利的曹操。曹操非常高興,有了曹彰率領的這支強悍騎兵部隊的加入,就將戰線穩固在了陽平關一帶。

    曹彰有兩次展現自己強悍武力的時刻:一次是劉備的義子劉封率兵來挑戰,曹彰揮戟上陣與劉封交手,結果是“只三合,封大敗而回”;再一次是馬超和副將吳蘭引兵分路抄襲曹軍兩翼,曹彰在混戰中正好遇到了吳蘭,兩將廝殺起來,“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在前面的五界山之戰中,劉封曾經與曹軍猛將徐晃交鋒,是“戰不數合”,抵敵不住,敗退回陣。以曹彰與劉封交戰的表現來看,比徐晃的威力更大,也就是說曹彰的武力值應該至少不會低於徐晃。

    曹彰“不數合”刺死吳蘭。如果吳蘭與雷銅武藝相近的話,那麼曹彰的表現還要優於“戰不數合”詐敗回馬殺死雷銅的張郃,他的攻擊力也在張郃之上。

    以此看來,如果曹彰繼續能夠在戰場上發揮他的才能的話,他將是曹魏陣營中向典韋、許褚這類超級猛將邁進的新生一代,前途無可限量,至少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戰區級主將。以他的身世和威望,也不至於後來曹家讓司馬懿奪了大權,因為曹彰畢竟還年輕。

    有人認為曹彰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之輩。未必,曹彰能夠獨領一軍遠征烏桓,大部隊尚未集結完畢,只有先鋒一部千餘人,但當烏桓軍露出破綻,曹彰當機立斷,認為“率師而行,唯利所在,何節度乎?”而後抓住戰機,率兵進擊,獲得大勝,這豈能是一介勇夫所為?

    曹操死後,諸子爭王,曹彰率兵而回,將兵權全部交還給曹丕,被曹丕命“回鄢陵自守”,從此卸甲放馬,告別了他心愛的戰場,鬱鬱而終。

    曹彰思想單純,並不意味著他是個有勇無謀之輩。如果他當時反對曹丕繼承魏王之位,以他的軍事才能和在軍隊中的威望,當時曹魏軍中誰敢去討伐他?又有誰能與之一戰?被張飛挑傷的許褚?還是被張飛屢次欺凌的張郃?退一萬步來說,他就算不交兵權,曹丕又能奈他何呢?

    但曹彰是個率真的孩子,為了家族和國家不陷入內鬥,兄弟鬩牆,內鬥紛起。曹彰選擇了交出兵權,放棄了自己最後一層保護。但你可以真誠對待別人,別人就一定會真誠地對待你嗎?曹彰一交出兵馬,曹丕順坡下驢,解除了他的一切兵權,派他去鄢陵自守。

    當曹彰在洛陽城外向著這雄偉的城池望去最後一眼,夕陽下單人匹馬向鄢陵而去的時候,他的眼中一定充滿了淚水。因為他知道自己將來不會再有機會踏上戰場了,但他是曹操的兒子,他必須做出這樣的抉擇,才無愧於英偉一生的父王的期望。

    他多麼希望自己並非出身於這樣的家世,他寧願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樣即使不能做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也至少能夠以一介普通戰士的身份繼續策馬奔騰於疆場,繼續披著自己的鐵甲,繼續執著自己的劍,在槍林箭雨中一馬當先,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支流矢擊中,以一個戰士的宿命倒在心愛的沙場上。

    僅四年後,任城王曹彰突然暴病而亡,終年尚不及35歲。最是無情帝王家!

  • 2 # 蘭陵不算黑

    曹彰,子子文,曹操的二兒子,因為鬍鬚為黃色,又被曹操稱為“黃鬚兒”,“子文”這個名字雖然很文藝,但曹彰卻不是個愛學習的主,好舞棍弄棒,打打殺殺,用現在話說,曹彰就是個皮孩子,不過曹彰身手極為了得。還沒二十歲,就敢和老虎拔軲轆,射箭、騎馬,領兵打仗,可以說是樣樣通,就是不筆學習。

    曹操曾經就批評過他:沒事就多看看《論語》、《尚書》之類的經典,你看你爹我也能文能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你呢?!扁擔倒了不認識它是一字。曹彰不以為然,經常對身邊人說:切,做人就要做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登臨瀚海”,建功立業,千秋萬代,讀麻子書哇,沒用!後來曹操把這幾個兒子叫到身邊,問起各自理想,曹彰說:批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既是欣慰又是擔心這個兒子雖然情商不高,卻是個能征善戰的曉勇之人。

    曹操經常告誡這個虎兒子做事要處處低調,後來曹彰帶兵打仗,果然不負老父親曹操的期望,北定烏桓,並且一仗揚名威震天下,但是曹彰從不居功自傲,反而是體恤下屬,《三國志·任城王傳》記載:彰乃倍常科大賜將軍,將士無不悅喜。而且從不為自己邀功,曹操甚是欣慰。不過在老父親臨死時卻沒能見一面曹彰,曹彰很是傷心。

    後有大哥曹丕繼位,因這些兄弟中,曹彰功勳最大,於是被曹丕封為任城王,進爵為公。野史樂府詩中,有曹彰為了喜愛的馬竟提出用自己的美妾與馬伕交換,便是《愛妾換馬》,不過這是野史,算不得真。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導語:

    任城威王曹彰是曹操眾多兒子中唯一一個具備大將氣概的。曹彰喜歡舞刀弄劍不喜歡讀書,典型的衝鋒陷陣型的武將。

    曹彰志在沙場

    曹操曾問自己的孩子們自己的志向,曹彰就答到:“我喜歡當將軍,披甲執兵,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彰志在沙場,想要成為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將軍率軍馳聘沙場,驅逐戎狄。

    曹彰因為不喜歡讀書,時常被曹操督促、教育,而曹彰一直認為男兒就應該征戰沙場,讀書只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因此曹彰也只能算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衝鋒陷陣型的武將。

    曹彰的主要功績

    曹彰第一次帶兵出征是代郡烏丸發動叛亂時,以一千人的兵力防禦叛軍幾千人的攻擊。叛軍退走後,曹彰率兵追擊叛軍二百餘里。在眾將都認為兵馬剛剛遠道而來、人困馬乏不宜再追時,曹彰卻說:“率軍出征,只看有利與否,怎能盲目接受遙控呢?敵人還沒有跑遠,追上去就能消滅他們。為執行命令而放縱敵人,絕不是良將。”於是又追了一天一夜斬獲數千叛軍,讓當時的鮮卑族首領軻比能膽怯臣服,於是北方就徹底平定了。

    總結:曹彰武藝高強、為人剛直有大將之風,知道謀略是自己的短板能夠聽取謀士的計策。戰爭中能夠剋制魯莽、不逞匹夫之勇。

  • 4 # 一個人的歷史

    勇力過人,曹門勇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從小就擅長射箭騎馬,體力過人,敢赤手空拳格鬥猛獸,不畏險阻。屢次跟隨太祖曹操征伐,都意氣慷慨,鬥志昂揚。曹操曾經制止他說:“你不想著讀書仰慕聖道,而喜好騎馬擊劍,這是一個武夫的用處,有什麼值得看重的。”督促他閱讀《詩經》、《尚書》,曹彰對手下人說:“大丈夫就應當像衛青、霍去病一樣,率領十萬騎兵馳騁沙漠,驅逐戎狄,建立功勳,得到封號,怎麼能去讀書做博士呢?” 曹操曾經問他的幾個兒子喜好什麼,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說:“喜歡做將軍。”太祖說:“做將軍該怎麼樣?”回答說:“身披鎧甲手執利刃,面臨危難不回頭,身先士卒,許諾獎賞一定兌現,宣告懲罰一定執行。”曹操大笑,建安二十一年,曹彰封鄢陵侯。

    平叛有功,勇字當先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的烏丸人反叛,曹操任命曹彰為北中郎將,代理驍騎將軍,統兵討伐。臨出發時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時我們是父子,你受職任事我們就是君臣,行動要按王法去做,你要注意啊!”曹彰率軍北伐,進入涿郡境內,反叛的烏丸族數千騎兵突然殺到。當時兵馬還未集合一處,只有步兵千人,騎兵數百人,曹彰採用田豫的計謀堅守要道,敵人才退走。 曹彰追擊敵人,親身搏戰,用箭射敵人騎兵應弦而倒者前後相連。激戰過半日,曹彰鎧甲上中了數箭,他的鬥志卻更加昂揚,乘勝追擊敵人,直至桑乾,離代郡治所有兩百餘里。長史和眾將都認為剛剛經過長途跋涉,士兵馬匹都疲乏勞頓,又有上面的命令,不許過代郡治所。所以不能貿然深入,違抗命令輕敵冒進。 曹彰說:“率領軍隊作戰,哪裡可以取勝就去哪裡,還管什麼命令?敵人逃走還未遠,趁勢追擊一定能打敗他們,遵守命令卻放走了敵人,不是良將。”於是上馬命令:“軍中後出戰的斬首。”賓士一天一夜追上敵人,發動進攻,大敗敵人,斬首和俘虜的敵人數以千計。

    居功不傲,知退知謙

    曹彰於是加倍賞賜將士,將士們無不喜悅。當時鮮卑首領軻比能率領數萬騎兵觀望雙方強弱態勢,看到曹彰率軍力戰,所向無敵,這才請求歸順。北方全部平定下來,當時曹操在長安,召曹彰到他的駐地去。曹彰從代郡路過鄴縣,太子曹丕對他說:“你剛剛立下戰功,現在西行見主上最好不要自誇,回答時要常像做得還不夠那樣。”曹彰到長安後按太子說的去做,把功勞歸於眾將。曹操非常高興,摸著曹彰的鬍鬚說:“黃鬚兒竟然大出人意料啊!”

    因功受封,保家衛國

    曹操東還,以曹彰代理越騎將軍,留駐長安。曹操到洛陽後,得病,派驛馬緊急徵召曹彰,曹彰還沒有趕到,曹操就去世了。曹丕即魏王位,曹彰和曹氏諸侯離開朝廷,回到各自的封國。 曹丕下詔說:“先王之道,是任用功臣親善親屬,一併分封自己的同母兄弟,建立邦國承繼家業,所以才能屏衛皇室,禦侮止難。先前曹彰受命北伐,平定了北方,功勞很大。增封食邑五千戶,加上以前封的共一萬戶。”

    因病早逝,蒼天不憐

    黃初二年,曹彰進封為公爵。黃初三年,封為任城王。黃初四年,進京朝見,得病,在京師的官邸中去世,諡號叫威。到安葬時,文帝賜鸞車、龍旗、虎賁一百人,如同漢代東平王的安葬規格。他的兒子曹楷繼承王位,轉以中牟縣為封地。 黃初五年,又將封地改到任城縣。太和六年,又改將封地擴大到任城郡,食邑五縣兩千五百戶。青龍三年,曹楷因為私自派遣官吏到中尚方製作皇帝用的器物犯罪,削減食邑一縣兩千戶。正始七年,將封地改到濟南郡,食邑三千戶。正元、景元初年,連續增加食邑,一共四千四百戶。

  • 5 # 鄧海春

    “黃鬚兒”乃是曹操之子曹彰,因鬍鬚為黃色而得名。不同於曹丕和曹植,曹彰對文章一竅不通,對武藝卻極為上心。曹彰不僅“好為將”,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確實有大將之風,讓曹操都讚不絕口,他究竟有多厲害呢?

    曹彰的將才從小就格外突出。他還未到弱冠之年,就能徒手搏猛虎,並可安然無恙。曹彰臂力驚人,射箭、駕車這些征戰沙場的必備技能更是不在話下。曹操曾詢問兒子們的志向,只有曹彰表示願作將軍,曹操大惑不解便問曹彰如何做將軍?曹彰回覆“:身先士卒,賞罰分明。”他也曾對手下人直言:大丈夫活著就應像衛青這些大將一樣建功立業。由此可見曹彰此言非虛,他對帶兵打仗是極為推崇的,對為將之道也有自己的看法。

    雖然作為曹操之子,曹彰卻並不靠父輩蔭庇,反而憑藉自身才能威震塞外。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被任命為北中郎將,平定代北地區的叛亂。曹彰一進涿郡就有早知訊息的烏丸叛軍聞風而動,幾千騎兵早已等候在此。而曹彰此時軍隊尚未整合,只有一千步兵,他堅持死守陣地不撤退。結果最後不僅守住了陣地,還把叛軍打得四處潰散。曹彰鎧甲之上已中數箭,有屬下勸阻他窮寇莫追,但曹彰卻認定一鼓作氣是最佳策略,於是一夜之間趕上並全殲敵寇。當時持觀望態度的鮮卑首領看曹彰英勇非凡,便率部下投降。就這樣曹彰一戰就將北方局勢平定下來,可謂是年少有為,震懾一方。

    真正讓曹操高看一眼的不僅是曹彰的統兵能力,還有他的為人處世。北方剛一平定,曹操召見曹彰。曹彰面見曹操時途經太子那裡,太子便告誡曹彰要謙遜。曹彰果然將功勞歸於部下,讓曹操大讚其不簡單。此事太子的告誡功不可沒,但如果曹彰是貪功冒進之人,也不會如此行事。可見曹彰不僅有為將之勇,更有為將之智。

    曹操部下猛將雖多,但曹彰卻始終能佔有一席之地。曹操與蜀對戰時,劉備曾讓養子劉封挑戰,曹操便喊曹彰前來應戰。要知道此時的曹彰並不在漢中,只能日夜兼程快馬加鞭的趕過去。曹操雖然一直認為文能治國,但是心中對曹彰還是十分看重的,否則也不會千里迢迢將他叫到漢中來打仗。

    曹操重病時讓人傳召曹彰見面,但可惜的是曹彰未至,曹操已死。這對於父子二人來說都是一種遺憾。曹丕繼位後,曹彰進爵為公。此時的他看似風光無限,實則並非如此,他再也沒有過北伐那樣的功勳。三年後在覲見曹丕期間得急病而亡,年僅三十五。有人猜測是曹丕痛下毒手,畢竟曹植也是被他所逼死,但是這也只是猜測而已。

    曹彰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功勳卻是不可磨滅的。他在北伐時的英勇果斷,頗有大將之風,絕對當得起曹操的誇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的常見病有哪些?應該如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