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清義聊家教

    漢高祖贏得江山離不開他的人生智慧,下面用我的國學文章詳細談一談。

    劉邦贏得天下的大智慧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薩孟武先生說,在中國歷史上,奪取帝位者不外兩種人,一種是豪族,如楊堅、李世民。一種是流氓,如劉邦、朱元璋。

    我們知道,英雄爭天下,定江山,大多是靠一個“賭”字。

    豪族敢賭,是因為本錢大,輸得起。

    流氓敢賭,是因為沒有本錢,輸不怕。

    面對歷史長河,如果我們渚岸望江,就會看到無數帝王將相隨著滾滾逝水被浪水淘盡。這些帝王或昏庸,或聖明。劉邦當然屬於聖明帝王,他是帝王之星中最耀眼的一顆,因為他即是流氓,又是流氓中的英雄。他不僅有膽量,而且有膽識。

    下面逐一談談劉邦的人生智慧,也就是分析一下劉邦為什麼本來一無所能,最後卻無所不能,本來勢力弱小,最後卻贏得天下的具體原因:

    1、劉邦懂得人性,知道分享的重要。

    我們知道楚漢之爭,也就是劉邦和項羽之爭。這裡我們反思一個問題:

    劉邦很粗俗,出身卑微,並且慢而侮人,就是喜歡罵人,高興罵,不高興也罵。

    項羽出身貴族,重視禮數,並且有仁愛之心。韓信說他“恭敬慈愛”,陳平說他“恭敬愛人”,王陵說他“仁而愛人”,看法真可謂一致。

    兩個人的反差如此之大,劉邦反而贏得了天下。這裡面的玄妙也正是我們談的智慧,下面我們就從人生智慧角度看看劉邦是如何做事的:

    首先說,劉邦能做到知人。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瞭解人,而是他深知人性的最大優點和弱點。他明白,自己要得天下做皇上的同時,其他人也想封妻廕子光宗耀祖,所以他慷慨封賞。手下將軍把一座城攻下來,他會馬上把這座城封賞給這位將軍。所以跟隨劉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恩情。劉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很明白,所謂的得天下,就是得人心。這種“有飯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錢大家賺,有財大家發”的想法和做派,在中國就是最大的得人心。

    而項羽在這方面遠不如劉邦,他充其量給下屬來點小恩小惠,自己卻拼命樹立個人英雄形象,經常賣弄自己的權威。

    高起和王陵總結說,劉邦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劉邦派人攻城略地後把城池賜給他。項羽手下打了勝仗不論功勞,攻下城也不給好處。所以韓信說項羽是婦人之仁。

    所以我們總結出劉邦的智慧就是與人分享,與天下人同利。他的對部下封土賜爵,升官發財與項羽對部下噓寒問暖,送湯送飯比較起來,效果可謂天壤之別。

    2、劉邦把人看做人世間最寶貴的,與人相處胸襟開闊,不拘小節。馭人之術更是爐火純青,用人時放得開手,整人時下得了手。

    《資治通鑑》裡講,劉邦性格豪爽大度,和任何人都相處得很好,包括看門人和低層士兵,一見面就成為老朋友。因為在劉邦眼中,所有人都是財富和資源,唯恐其少,不厭其多。劉邦的大度,不耍小聰明,性格豪爽,從很多事情裡都能看出來。比如他做亭長時,押送服勞役的犯人到驪山去,一路上開小差的人很多。於是劉邦把捆綁犯人的繩子全解開,說:你們逃命去吧。老子也走。什麼亭長、什麼王法、什麼犯人感恩等等問題他都不理會,一件事想幹就幹了。心裡沒有什麼小算盤。

    劉邦用人放得開手,已經到了不拘一格的地步。 請看他的手下各色人都有,真可謂英雄不問出生地。你看: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韓信是平民,樊噲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這些人劉邦一視同仁,各盡所長。

    劉邦整人也下得去手。他殺了很多功勳卓著的人,如韓信、彭越、盧綰等,還差一點殺了樊噲。下面就樊噲的例子談談,我們看看劉邦在政治需要面前做決定處理人是從來不顧情面,從不會猶豫不決。樊噲是什麼人?劉邦在沛縣時最好的朋友。他追隨劉邦轉戰南北,戰功赫赫。初入咸陽,正是這個樊噲力勸劉邦秋毫無犯,還軍霸上,樹立了劉邦的威望。他還是呂后的妹夫,同劉邦連襟。可見這個樊噲是劉邦至親至愛的人,但當他聽信讒言說樊噲有不臣之心要謀反時,沒有核實情況就讓陳平誅殺樊噲,陳平沒有執行命令,恰逢劉邦受了重傷,此事才不了了之。人雖然沒有殺,但充分可以看出劉邦的毫無情面,該出手時豪不手軟。

    3、劉邦能自律,能剋制自己的慾望。

    公元前206年,劉邦自武關入秦,進入咸陽。在他面前出現了“官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使劉邦這個流氓混混知道了什麼是奇珍異寶、如花似玉、金碧輝煌,這一切自然使他心神恍惚。但聽了張良的逆耳忠言後,他毅然退出秦宮,還軍霸上。並且對秦人犒勞軍隊的牛羊酒食也沒有接受,樹立了秋毫無犯的形象。

    4、劉邦鬥智不鬥勇,他重視智謀的運用,常常集眾人之智。

    《韓非子•八經》裡有八題,韓非子在“主道”一題裡講:“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意思是說才能最低的君王事事親力親為,中等才能的君王可以用他人之力做事,上等才能的君王經常集眾人智慧解決問題。

    劉邦就是一個智者。一次,他和群臣談論得到天下的原因,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應軍需,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天下最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所以我得到了天下。劉邦用了三個大才,換句話說,他也是盡了三人之智,所以我們說劉邦是上君,是大智者。

    劉邦是智者,在他一生很多事例當中都可以體現出來。一次,項羽對劉邦說:天下是因為我們兩個爭雄,才不得安寧,不如我們兩個單挑,不連累其他人,誰贏了,天下就是誰的。只見劉邦一臉痞笑,說:劉某鬥智不鬥勇。我們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邦講戰略戰術是對的,拒絕單挑也不是膽怯。反而項羽卻盡顯“匹夫之勇”,把戰爭當成爭強好勝的打架,這分明就是孩子氣。難怪司馬遷批評項羽“奮其私智”(靠個人英勇),“欲以力爭”(只靠暴力)。

    5、劉邦以實用為目的,承認自己無知,虛心採納各種建議,知錯後立即改正。

    下面談四件事來看看劉邦在平凡事中的不平凡:

    第一件:劉邦對治國安邦的各種禮儀一竅不通,不知禮儀為何物。儒生名士酈食其去拜訪他,他居然大大咧咧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孩為其洗腳。酈食其看到如此場景嚴肅地說:足下既然想誅滅無道暴秦,就不應該對我無禮。劉邦連忙起身,整整衣冠,說:對不起。然後請酈食其上座。

    第二件: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講了很多道理。只見劉邦揮揮手,說:好了,好了,不用講了,就讓他做一個將軍吧。蕭何說:你讓他做將軍也留不住他。劉邦說:那就讓他做個大將軍,你讓他進來吧。蕭何說:你這個人向來簡慢無禮,如今要拜大將軍,怎麼像使喚小孩一樣。劉邦聽後馬上承認錯誤,答應選擇良辰吉日齋戒,設壇具禮。

    第三件:公元前200年,劉邦對形勢和軍情做出錯誤判斷,他不聽婁敬的極力勸阻,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幸虧陳平密計才脫離危險。劉邦班師回到廣武,立即釋放關押的婁敬,向他賠禮道歉,承認錯誤,並封婁敬兩千戶,升關內侯。

    第四件:劉邦殺了彭越,屠三族,在洛陽城外處決棄市,並揚言有膽敢收屍者,殺無赦。這時梁國大夫欒布回到洛陽,彙報完出使過程後,撲倒在地,祭拜彭越,並大哭了一場。劉邦勃然大怒,下令將欒布扔進油鍋。欒布一面從容向油鍋走去,一面回過頭來說:“願一言而死。”劉邦說:你講吧。欒布就說:當年,皇上困於彭城,敗於滎陽,項羽之所以不能西進窮追,就是因為彭越大王據守在大梁,與漢聯盟。那時,彭王只要稍微把頭一歪,你就沒有今天了。垓下之戰,沒有彭王,項羽也不會敗。如今天下已定,彭王不該受封享福嗎?現在只是因為一次彭王有病沒有聽從你的調遣,你就說他謀反,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你屠三族,這豈不讓天下功臣人人自危。既然彭王都被你殺了,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看來我自己主動跳到油鍋裡吧。劉邦一聽,肅然起敬,下令立即釋放欒布,並拜他為都蔚。

    透過以上四件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和項羽有截然不同的地方。項羽不知人,更不自知,一生不肯認錯。兵敗垓下,也要說天要滅他。簡直就是死不認錯。劉邦就不同,不僅知人,而且自知。不管他犯了判斷錯誤和戰略錯誤,他都能承認並積極改正。

    今天我們細數劉邦的人生智慧,也是膚淺地泛泛而談。囿於篇幅和認知水平兩方面的原因,我們不可能把這位千古一帝的智慧做詳盡地闡述。但大道從簡,我們在這裡能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基本講述了劉邦人生智慧的精髓,一個是我們為劉邦的人品正名。

    眾所周知,英才有智慧,以文才為名。雄才有膽力,以武略為名。英才為宰相,雄才為將帥。劉邦之所以從草根流民到至高統治者,一舉打破出身和世襲的傳統,靠的就是他不僅兼備了英才和雄才,還具備了偉大的人品。

    自從《厚黑學》出現,劉邦就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詞。劉邦的人品一直不被看好,最多誇他一句拯救黎民於水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甚至發出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感嘆。

    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對劉邦的評價提出質疑。其實在這裡我們需要冷靜下來,不人云亦云,只要做一下簡單的推理,最後就能發現司馬遷對劉邦的評價還是客觀準確的,他稱劉邦為“大聖”,話句話說,劉邦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開創了偉大的事業,所以他必須有偉大的人格,人格偉大,人的品行肯定值得讚譽。如果不認同這個觀點,就會違犯帝王之道,就會錯誤地推斷出:偉大的事業是一個人品不端的人造就的。

  • 2 # Always半仙

    劉邦也是真的土皇帝,至少朱元璋是自己白手起家的土皇帝可劉邦自己也是有點家底的,從小混的也是風生水起的,身邊跟了很多小弟願意死心塌地的追隨他,為他辦了不少事情!

    好好侍奉自己為國家出謀劃策,值得當下人學習!首先說一下,劉邦和項羽的關係可以用天作地和來形容,最後竟然走到那真讓人感覺到可惜!劉邦的心思縝密,對於一切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多個想法,為自己以後的路鋪墊好,那時候的劉邦知道自己弱小得找個人投靠,因此沛公找了個勢力最大的人,這個人就是項羽,他也是會挑人!

    項羽這個人文武雙全,武力無人能及,在還沒幫沛公鋪路的時候就差不多是個諸侯了,不管是能力還是勢力都是選擇的不二人選,二人最終走入結拜成為最好的兄弟,他頭腦好用的很,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夠就得找個大樹依靠,等時機成熟在做打算,一切都在等時機,說起他這個人,從小就不被鄰里之間看好都說他吊兒郎當的以後也不辦正事,父親也是瞧不起他的行為和舉措,同兄弟有了對比做得非常好,而他還是整日除了吃睡就是到處溜逛,依然我行我素做自己的!

    二人也是鬧得不可開交。到了這時候,兩個人必然有個人要死,項羽最恨的就是他,是不容忍他的存在,恨不得親手殺了劉邦,要說最可恨的一件事莫過於項羽威脅逼迫他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抓住他父親以死來威脅他,而劉邦的腦子轉的非常靈活怎麼可能去送死,對於這件事,劉邦想了又想據說派人過去打探,過了幾日聽說老父親就沒信了,劉邦知道了後就徹底瘋了惹毛了!

    帶人去找項羽,但是一路奔波又接到了個訊息說的是他自殺了,像劉邦這樣的人心思縝密誰惹他必死,但是項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不能說的上是侮辱也說不過去,劉邦傳話給手下的人說,誰搶到他的屍首就冊封諸侯,於是手下人都像瘋了一樣自相殘殺搶他的頭顱,就像五馬分屍一樣可怕!

  • 3 # 夜溶月

    這個問題也是千百年來許多人琢磨的問題。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機遇、能力、運氣。三者缺一不可。

    (一)機遇

    劉邦年輕時志向遠大,不愛讀書也不愛幹農活,喜歡結交朋友,出門闖蕩。

    從古至今,這類人並不少見。說好聽點,是遊俠,說難聽點,是街頭小混混。

    從小到大,我們身邊是不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或許是經常在城鄉結合部看到的三五成群的殺馬特少年,他們經常逃課,遊手好閒,講哥們義氣。

    往往這些人有發財當老闆的大志向。

    當然,最常見的結局是,他們要麼搞出了大事情吃苦頭,要麼到了一定年紀開始賺錢謀生、娶妻生子,安於平淡瑣碎的平凡生活,成為普通人中的一個。

    不出意外,劉邦的人生也該是這樣。

    機遇出現了。

    秦朝用民力過猛,加上秦始皇驟然去世,社會開始動盪。

    在亂世,生存發展需要膽子大、臉皮厚、敢於搞事情。

    劉邦都具備了。

    歷史大舞臺為他提供了機遇。

    (二)能力

    劉邦天生具備領導能力,善於識人用人,善於判斷,善於聽取正確意見。

    張良第一次見到劉邦是怎麼說的?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史記·留候世家》

    張良從此死心塌地追隨劉邦。

    約法三章,取信關中百姓。

    聽取蕭何的建議,對沒打過仗的韓信,登壇拜將。

    封雍齒為候,安撫諸將。

    類似的事蹟太多了。

    (三)運氣

    劉邦運氣爆棚。

    沛縣起義的老兄弟裡出了許多頂級人才,堪稱群星璀璨。

    “蕭規曹隨”的兩位:蕭何、曹參。

    厚重少文、安定劉氏天下的周勃。

    鴻門宴上怒懟項羽的樊噲。

    ……

    彭城大戰,劉邦完敗。

    劉邦的父母妻子都被項羽俘虜了。

    劉邦只帶了幾十個隨從逃跑,被追的差點在路上丟掉兒子女兒。

    劉邦麾下的頂級人才團隊,卻一個人也沒損失。

    廣武澗,劉邦和項羽會談。

    劉邦被暗箭射到胸口,如果箭頭準幾釐米射中心臟,劉邦可能就掛了。

    其實,任何領域都一樣。

    想成功,機遇、能力、運氣缺一不可。

    本人的書《漢興六十年》裡講述了這段歷史故事,更詳細更精彩。

  • 4 # 無畏偉強

    劉邦建立漢帝國坐上皇帝寶坐可真應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加天命和個人能力。秦始皇雖然依靠軍事武力vv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朝,但是他的制度政策並完全真正施使,六國民眾蠢蠢欲動,六國貴族遺老虎視眈眈隨時隨地都想復國。始皇死後,二世、趙高、李斯他們設計殺死公子扶蘇和蒙恬兄弟還有秦朝諸多公子公主,這也使朝庭內部人心不穩,心散神離大大削弱了秦朝的統治力量,二世登基使行暴政大興工程大費民力,使民間怨聲載道暴民結幹而起,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項梁項羽叔侄的復楚起兵,劉邦也是在這種背景下斬蛇起首,佔具一時天機。楚漢相爭佔據當時錢糧富熟進可改退可守的關中、漢中四川地區,而項羽佔據的是經過長期戰亂四戰之地的徐州一帶,楚漢相爭劉邦佔具地利優勢。劉邦手下人才聚積不光有漢初三傑的蕭和韓信張良,還有陳平曹參陸賈樊噲灌嬰夏候英等能臣良將還聯合攏羅了英布彭越等諸侯,劉邦政策很受民眾的擁護,老百姓大力支技劉邦,這是劉邦佔貝的人和。再說個人能力劉邦是歷史上少有厚黑人物,流氓無賴奸詐本性,知人善用的聰明,胸懷大度的氣度,隨機應變的巧能,詼諧豪爽的魅力,大事明決的手段可算是一代梟雄。劉邦出身低微無文無武無妻無錢最後能搏得姣妻美妾搭上秦未群雄爭霸的時代機遇,且從弱到強,屢敗屢戰死裡逃生最終戰勝了文武全才不可一世的項羽統一了華夏建立了漢室江山這也算天命所歸吧。

  • 5 # 星耀歷史

    首先必須說明,早年(起兵以前)的劉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流氓”、“痞子”,更不能說是毫無作為。如果非要給早年的劉邦一個稱號的話,那也應該是“遊俠”和“胥吏”。

    要想理解劉邦,必須要認清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問題,起兵以前的劉邦經歷了兩個時代:一個是戰國時代、一個是帝國時代。這兩個時代截然不同,在教科書上被寫在不同的章節,但它們在時間上是連線在一起的。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事實,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小三歲,他們是同齡人,而我們常常把他兩當成不同時代的人。直到劉邦32歲時,沛縣才被秦軍佔領,此時的劉邦,才從戰國時代進入帝國時代。要想理解劉邦的早年生活乃至他的一生,就必須要把早年劉邦放到戰國時代的背景下去考察,而不是帝國時代。

    劉邦出身於一個沛縣的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平民家庭,這從劉邦的兩個哥哥劉伯、劉仲(後改名劉喜)的家境可以推斷,劉邦能夠“學書”且常年“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劉邦的(異母)弟弟劉交能在大學者浮丘伯(荀子門人)門下學習,並精於《詩經》之學,說明劉家的家境還算殷實。

    劉邦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這在《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中都沒有寫明,但盧綰的傳中有記載:

    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劉邦的青年生活是在戰國晚期度過的,戰國晚期以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戰國四公子為代表的各國權貴大興養士之風,畜養了大量門客,社會上商人、遊俠及遊說之士十分活躍,最典型的就有關於孟嘗君的“雞鳴狗盜”和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的故事。四處交友闖蕩、行俠仗義、投身權門、遊說諸侯是當時平民階層一夜之間躋身上流社會的常見途徑(可以參考《史記張儀蘇秦列傳》中的故事,雖然《史記》中關於戰國的部分直接取材於《戰國策》,很多地方不靠譜,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

    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張耳嘗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乃卒為請決,嫁之張耳。張耳是時脫身遊,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為外黃令,名由此益賢...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沛縣處在楚魏兩國的邊界區,當時外黃距離沛縣有數百里之遙,而劉邦數次爬山涉水去拜會張耳(後來他們二人還成了兒女親家),不計旅途風霜,可見其意志之堅定。

    同時,劉邦在沛縣還有一個上線,那就是後來成為西漢丞相的王陵。

    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陵少文,任氣,好直言。——《史記陳丞相世家》

    按照當時的情形推斷,劉邦可能算是一個比較低階的遊俠,大概能算作豐邑一代的“帶頭大哥”,盧綰、樊噲、周勃等人可能算是他的下線,而到了沛縣城裡,劉邦就要拜大哥王陵的碼頭了。

    到劉邦32歲時,沛縣入秦,秦國推行商鞅制定的“秦法”,使得劉邦不能再繼續他的遊俠生涯,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劉邦只有走另一條道路——胥吏之路。

    劉邦當上亭長之後,在工作上並沒有顯示出自己的能力不足,還和蕭何、曹參、任敖、夏侯嬰這些縣裡的其他胥吏關係很好,能得到這些人真心的賞識,也說明劉邦的個人素質並不差。之後,劉邦依靠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現讓客居沛縣的外來豪強呂公願意把女兒嫁給他求取富貴,更說明他很有個人魅力。當時劉邦已經快四十歲了,還有個私生子,而呂后還很年輕,之前連縣令的兒子都想娶她,如果不是呂公對劉邦發自真心地格外欣賞,估計是不會做出這個決定的。劉邦在去咸陽的路上義釋民工,亡命芒碭山更是說明早年的遊俠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劉邦一生都很有遊俠氣質,也很欣賞同樣有遊俠氣質的人。

    同時,劉邦在當時亭長後,又有了一個新的偶像: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成為了劉邦的新偶像,這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順利成章的,但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卻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自然。秦始皇開天闢地地創立了皇帝制度,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箇中央高度集權的大帝國,這在當時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當時的人是很難理解這次變革的歷史意義。秦帝國的轟然倒塌使得全社會對秦始皇的這個變革都持否定態度,項羽分封諸王,重新回到“戰國時代”(也可稱之為“後戰國時代”)就是這一時代思潮的體現。劉邦雖然也被迫妥協,“帝國郡縣制”與“封建制”並行,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也分封了一批諸侯,但他自己一直是堅持繼承秦始皇開創的帝國制度,就從這一點看,他就比他的對手項羽要有眼光得多。

    劉邦能夠迅速適應當時的時代大變局,短期內順利地從“遊俠”完成角色轉化,變成一個(起碼是合格的)“胥吏”,最後又轉變為“帝王”,緊緊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同時知人善任、能屈能伸、從善如流(還有很多其他優點,就不再列舉了),這些都是需要非凡的能力的。

    當然,劉邦身上也有很多痞子氣,比如逃難時不顧兒女的死活,幾次將他們推下車只顧自己,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把他看做一個痞子。話說他的後裔昭烈皇帝劉備也經常把家眷丟給對手,還宣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當不得真),怎麼就沒人說劉備是痞子,可見我們對很多歷史人物的認識是很臉譜化的。

    至於劉邦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個“痞子”,個人認為是因為他身上帶有很多戰國時代的“遊俠”氣。而這股“遊俠”氣是專制帝國要重點打壓的,因為“俠以武亂禁”(《韓非子五蠹》),對專制統治很不利;同時他早年的遊俠生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正如開篇所言,他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他前30多年的生涯都是在楚國度過的,而楚文化和秦文化的差異是最大的(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6 # 愛看愛思考

    白手起家?漢高祖劉邦是,大秦帝國的基層公務員。亭長,大概相當於鎮長吧,利用手中的權力結交各方豪傑(也可以理解為黑社會分子)秦朝末期天下大亂(主要是秦始皇死了陳勝吳廣起義)而不甘於平庸的劉邦,於是也拉起來了一幫人走造反作亂這樣的康莊大道。陳勝吳廣的起義被鎮壓下去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起義軍都被鎮壓下去了。最後和楚國貴族的起義軍首領項羽相約,先入咸陽者為王。由於劉邦審時度勢,招降納叛一路高奏凱歌首先進入了咸陽。這時的項羽還在和秦軍大戰呢,進入到了咸陽後劉邦約法三章。廢除秦朝嚴苛法律,後來項羽又透過鴻門宴對劉邦進行軍事訛詐,從而使項羽拿到了西楚霸王的頭銜。劉邦獲得漢王的頭銜,劉邦的封地是漢中。後來又透過楚漢戰爭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起來漢朝。史稱西漢。

  • 7 # 頑石熊貓

    飲一壺老酒,講一段歷史!大家好,我是醉漢。

    歷史過於遙遠,有些事情確實不可揣測了。基於還能找到的歷史來看。

    劉邦的成功和運氣沒有關係。我記得網上流行一句話:“不是有了運氣才能成功,而是先要努力才有運氣。”大意如此。

    舉個例子,陳平原本跟隨魏王,後來追隨項羽,之後才投靠劉邦。助劉邦逃出項羽的軟禁,離間項羽手下從而氣死范增,白登之圍用計救劉邦。

    蕭何張良智謀皆在陳平之上,智商情商就不用說了。

    韓信之前在也項羽手下,不得志投靠劉邦。從而成為大將軍,統帥六十萬大軍滅楚。多次擁有自立為王的機會。但是從來沒有。

    看事讀人,看人讀帥。

    如此多的能人,一句運氣能夠解釋?顯然不能。

    那麼漢高祖有什麼魅力?

    籠絡人心

    韓信要立假齊王,他封韓信為真齊王。陳平初到漢營,也是高位。對於能人,很善於收買人心。要知道古代有句話“士為知己者死”,如此賞識我的人,豈能背叛?

    捨得

    楚漢之爭末尾,劉邦是無法獨立打敗項羽的,他需要增援,需要援軍。但是彭越與韓信都企圖隔岸觀火。劉邦是怎麼做的?封!封王!不僅封王,更是給廣闊的土地。他知道,只要項羽一死,這些人都鬥不過他。項羽死了,天下都是他的,封出去的土地……呵呵,還能拿回來。他用自己未來的領土,給韓信、彭越畫了個大餅。但是劉邦也真捨得。答應了就做到。

    不意氣之爭

    這點也很重要,項羽要烹他的父親,他是怎麼說的?他知道項羽做不出來這麼缺德的事兒,所以告訴項羽“我們是兄弟,我父親也是你父親,你烹吧。好了分我一杯羹”

    鴻門宴,冒險前去和項羽喝酒。差點死在哪裡。

    項羽要和他決戰,他說和項羽鬥智不鬥勇。世人都說劉邦無賴,說劉邦小人。但是拿短處和別人長處比,那是傻!

    勇氣加智慧

    鴻門宴,劉邦帶了幾個人前往,稍有不慎就是人頭落地,他敢去。面對項羽和范增的語言攻擊,他也是很有定力,機智對答,從而能夠活下來。

    其次,這個世界,運氣是真的不存在,不理解不要緊,要研究。說運氣,那都是瞎扯淡。

  • 8 # 辰三遊戲

    首先,出身於沛縣小地方,又面對的是秦朝的暴政的統治下,是當時每一個人所不能決定的。然而既然處於亂世,就要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很顯然,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劉邦不僅僅是適應了下來,而且很好的掌握了時時的變化。秦始皇突然的離世,導致了時局的動盪,本就暴政的統治下民不聊生,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在大量的人力過剩的使用下,起義是早晚的事,況且又趕上了當時的延期送人的懲罰,反了與不反的境遇其實是一個樣子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打出一片天地,便是劉邦最好的選擇。所以說在遇事抉擇方面上,果斷、明智是其成功之一。

    其次,在略有小成之時,大局觀較好,審時度勢,在與項羽的賭注(先入咸陽者為王)雖勝,但不貪與一時之功,瞭解項羽的強大,並拱手相讓。知進退明得失。此為後世建立漢朝基業的智慧所在。

    最後就是在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聰明。這個確實很難,而劉邦恰恰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呢——是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於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夠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能放手給錢。可以說,不僅是在於用人的智慧而且其格局也是在人之上,方才成就了漢朝流芳千古的帝國。

  • 9 # 科普大世界

    關於漢高祖劉邦這個人,歷史上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他是流氓得志當了皇帝,有人說他是沒啥能耐靠著運氣做了君王,也有人說他很會審時度勢善於用人,那麼劉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也許是由於《史記》所載的原因,世人大多對漢高祖劉邦沒有公正的認識,認為他不過是個市井流氓,好酒及色,喜歡跟人開玩笑,戍卒門吏無不狎辱。如果這麼理解的話,那只是看到了劉邦的表面,我們可以說他是個市井小民,但卻不能說他胸無大志,更不能說他是個流氓。

    即便從《史記》等史書記載來看,劉邦也不是一個損人利己幹盡壞事的人,他並沒有這樣做過,而好酒及色其實不過是人的本性,翻開史書看看,哪個英雄人物不是好酒及色呢?不是英雄人物的人也一樣都是好酒及色的;再說喜歡跟人開玩笑逗悶子算什麼壞事嗎?這恰恰是一種跟人處好關係,平易近人的表現,難道要整天板著臉去見每一個人才是對的嗎?很顯然也並不是那樣的。

    劉邦雖然成長於小農之家,但並非是沒有理想甘於現狀的人,年少的劉邦就仰慕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一),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想投效其門下,而且他還真的去了,這樣的舉動即便放到現在也很少見吧,十三四歲的孩子還都是初中生,有這樣的理想和做法也是很與眾不同了。

    但是當劉邦來到信陵君魏無忌的住所的時候,魏無忌已經去世了,劉邦算是撲了個空,但是他聽說信陵君門客張耳做了附近一個縣的縣官,正在招徠門客,於是他就往投到張耳門下,結果兩人竟然很快成了知交好友,要知道張耳比劉邦大了八歲,一個二十多歲已經做了縣官的年輕人,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竟然能成為好朋友,可想而知青少年時代的劉邦的交際能力就有多麼的出類拔萃了。

    之後劉邦又回到了家鄉,但是他只是個農家子弟,既沒有資本也沒有靠山,所以想當官和做一番事業都很不容易,這時的劉邦也很無奈,現實讓他不得不混跡於市井之間,但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下去,但也或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年齡很大了還沒有婚娶,也不想著成家立業,只和寡婦曹氏在一起混日子,但即便如此,他也混了個亭長的小官兒噹噹,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

    但是就這樣混到了40歲,劉邦也沒有混出啥名堂,俗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古代時候40歲的人基本都覺得這輩子都過得差不多了,劉邦應該也是這樣想的,這時的他應該很有些人生失敗的感覺,回首之前甚至都覺得有些可笑了,便也想成個家安穩過日子,於是就娶了呂雉,並且很快有了一兒一女,他當著派出所所長,家裡還有著幾畝薄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生活也算過得去。

    然而誰能想到此時天下局勢忽然又風雲突變,秦始皇駕崩趙高專權,秦勝吳廣揭竿起義,社會陷入動盪的大亂局之中,劉邦想好好過日子也不可能了,想當官繼續他的仕途也費勁了,不過時勢造英雄,天下亂成這個樣子,還不如在亂局之中賭一把,於是劉邦帶著他的一幫囚徒們也造了個反,並且回到家鄉招兵買馬,將以前的一些酒肉朋友都拉到隊伍中來,就連在縣政府中很有實權的人物蕭何也參加到了他的隊伍中,蕭何是劉邦的好朋友,不過他也很有可能是被迫的,因為如果他不聽從,劉邦的隊伍極有可能會把縣衙都端掉。

    既然造了反,那就不能太老實了,手下有一大幫人跟著要吃的呢,而且弄不好會被秦朝軍隊或者其他勢力消滅掉,所以劉邦帶著隊伍選擇了投奔更大的造反勢力項梁的楚軍,在這裡劉邦出類拔萃的交際能力又起到了作用,他很快和項羽成了鐵哥們,而且兩人還真就結拜了兄弟。

    再後來劉邦和項羽在義帝熊心的安排下征伐秦朝,以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由於和秦軍主力交戰而耽誤了時間,劉邦則率軍直入關中,進咸陽接受了秦三世子嬰的投降,這也意味著劉邦滅掉了秦朝,並且全盤接收了秦朝的遺產,但是他在這裡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保證了這裡的和平安寧,深深地贏得了三秦百姓的民心,這也是他後來在4年的楚漢戰爭中能夠擊敗項羽的基礎。

    劉邦入關中,當為王,但是項羽不服呀,他認為自己打敗了秦王朝的主力軍,他才應該是秦王朝的繼承者,於是也率軍要進入關中,並且在謀士范增的建議下準備殺掉劉邦,然而劉邦卻在張良和樊噲等人的幫助下從鴻門宴上逃出,其實項羽也沒有殺掉劉邦的理由,後來就封劉邦到偏遠的漢中之地為漢中王,這個時候的項羽其實已經成為了天下的王者。

    然而項羽很顯然不是治國的料,他自稱為“西楚霸王”,捨棄富饒的關中之地回到家鄉彭城,認為做了大官不以錦還鄉,猶如錦衣夜行,這個時候齊國田廣造反,彭越造反,項羽不得不征討之,而劉邦也拜了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取得三秦之地,並且得到這裡人民的熱烈擁護,開始了與項羽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

    劉邦很懂得審時度勢,凡事有益處才為之,雖然他在與項羽的戰爭中屢戰屢敗,但是由於項羽不得人心,自己弄得眾叛親離,所以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小,劉邦的勢力卻越來越大,而且劉邦還派韓信開闢了第二戰線,完成了對項羽勢力的合圍,最終,劉邦聯合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將項羽圍於垓下,以韓信為總指揮,一戰而大破之,項羽出逃後被追到烏江岸邊無路可去,最終自刎而死。

    至此,劉邦的大漢王朝得以建立,他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後他開始致力於王朝的鞏固,在治國方面他採取了和項羽不同的方法,並且吸收秦王朝制度的優越性,實行了適合於時代的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的新制度,天下和平,社會安定,開大漢王朝400年基業。

    縱觀劉邦的一生也能發現,他絕非胸無大志沒有理想沒有眼界的人,恰恰相反,他其實胸懷大志,並且做過不少努力,若沒有秦朝末年的亂局,他很可能也是庸碌的度過一生,但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創造的,在機會到來的時候,他把握了機會。

    東漢初著名史學家班固評論高祖說:“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這正是劉邦親和力過人的表現。他以自己過人的交際能力和親和力籠絡了一大幫有才之士,如蕭何、張良,韓信,陳平、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等,這些人在劉邦的領導下群策群力,之後都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其實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他年輕時的好友,他們願意跟著劉邦造反,也說明劉邦的為人是不錯的。

    所以,別再認為劉邦是個市井流氓似的人物了,也許是司馬遷的《史記》中對他的記載受到了個人主觀性的影響,導致他在我們的印象裡有了不佳的形象,其實他跟我們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一個不學無術胸無大志的市井流氓不可能成為建立偉大王朝的開國帝王的。

    對於劉邦的評價,東漢末的史學家荀悅說得十分的公允公正,他說:“高祖(劉邦)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以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安能致功如此?”這樣來評價漢高祖劉邦,其實才是中肯而符合實際的。

  • 10 # 文史學生仵三源

    流氓,典型的流氓,沒有半點值得稱道的流氓。本來就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的混賬,老爹老媽都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不知道怎麼就養出了了這麼個無賴!

    天天遊手好閒,胡亂吹牛,交接一些社會閒散混子!不知道是喝酒喝出來的,還是吹牛皮吹出來的,弄了個所謂的泗水亭長,然後利用這個職位吃了東家喝西家,借了南家佘北家,就是一個靠臉皮生活的潑皮!

    三十多歲的人了,沒有個固定收入,還學人家勾搭女人,生了個外子叫做劉肥,造下了以後七國之亂的禍根。不讀書不學劍還一口一個豎儒,你大爺的,文人惹你了,還是刨你家祖墳了,拿了儒生的帽子撒尿,什麼玩意!後世文人沒有出息,竟然還要對他歌功頌德,簡直數典忘祖,對不起孔老夫子!

    那呂老頭也挺滑稽的,劉邦就是一個吹牛的騙子,就是一個不要臉的混吃混喝的玩意,什麼“賀萬錢”,狗屁,他一毛錢都沒有,喧譁奪寵,蹭吃蹭喝,得過且過,不僅不要臉,連腚都不要,不知道給他爹劉老頭惹來多少罵,不孝之極!眨眼的呂老頭竟然把妙齡的女人嫁給這個厚臉皮,還美其名曰“貴不可言”,你大爺,什麼理論!

    劉邦結婚生了子,還是在外面胡混,天天不著家,弄得呂雉母子吃了上頓沒下頓,年輕貌美的少婦還耐不住寂寞,正好有個帥哥審食其好來幫忙,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有了不清不楚的關係,後來這個帥哥竟然還當了丞相,不得不說,炕上功夫也是功夫!

    劉邦送勞役,由於逃跑太多,被迫起兵,還傻不愣登的當了頭頭,沛縣那些個當官的真沒出息,連挑個頭都不敢,造個毛反!劉邦進入咸陽後睡美人臥後宮,享受了一個邊,才被人心不甘情不願的拉出了美人窩,可以說這就是個色痞!鴻門宴上唯唯諾諾沒有一點英雄氣概,慫的不能再慫,裝孫子叫爺爺,骨氣都被狗吃了!更可氣的是竟然帶人先跑了,完全不顧留下來的張良,真是一點義氣都不講,張良要是被項羽殺了,估計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也沒啥感覺!

    再說打仗吧,打一仗敗一仗,就沒有贏過,損兵折將,失城失地,就沒見過這麼窩囊的統帥,真是個軍事白痴!更可氣的是項羽要說烹煮了劉邦他爹和媳婦的時候,劉邦竟然要項羽分自己一杯羹,該說什麼我爹就是你爹,你大爺,真不要臉,劉邦的老子關人家項羽什麼事?!本來劃定楚河漢界了,劉邦竟然公然違約,追殺項羽,真是背信棄義!

    就寫到這兒吧,項羽死了,劉邦也就登基了,也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總結一下,劉邦就是一個潑皮無賴,而且寡廉鮮恥,忘恩負義,心腸惡毒,背信棄義,就是靠這些打敗了毫無政治頭腦的項羽,倘若對手不是項羽,他劉三想稱帝,下輩子吧!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啊!

  • 11 # 秋雨夏蟬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帝王很多,劉邦與朱元璋應該是其中最具傳奇,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帝王!

    有人說他是個流氓皇帝,公然往儒生的帽子裡撒尿,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後世掌控話語權的儒生修改歷史故意抹黑他。

    秦末,始皇崩世,天下紛爭由此而起。

    先有陳勝吳廣,後有六國遺族群起響應,風雲大世拉開了序幕。

    這場爭龍之戰開始之時,按當時實力來看,劉邦頂多就是一個龍套,真正的主角是陳勝吳廣與六國遺族。

    隨著群龍並起,相互廝殺,一條條蛟龍隕落,最後出現了兩條真龍,一個是楚國遺族代表項羽!另一個則是鯉魚化蛟龍,最後化龍成功遨遊寰宇的劉邦!

    劉邦能化龍成功,運氣有之,但絕不是全部,他能抓住機會,能聚攏一批能人志士,沒有高超的眼光,是不可能的。

    然而,白手起家的劉邦在歷史書以及民間並沒有得到多好的待遇,覺得他陰險狡詐,沒有項羽那麼有情有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摔孩子真的是收買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