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8
回覆列表
  • 1 # 遠慕長生

    先糾正一個問題,統一三國的是晉,不是魏,統一的關鍵是曹操打下了個好基礎。因為相比起劉備和孫權來說,曹操能力更強,實力更高,手下勢力齊心,魏國能滅蜀國,晉國取代魏國然後滅了吳國,挺正常的。

    劉備比之曹操,發跡晚,才能沒曹操高。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只是有名聲,手下人少,也沒啥地盤,一直四處奔逃,不停地投奔、投奔、投奔,知道公元207年,三顧茅廬請出來諸葛亮,但曹操呢,名氣早在抗董卓之前就有了,這個時候人家已經統一北方好幾年了,底蘊拼不過人家。另外,蜀國很多大事兒靠的是諸葛亮和手下一幫人,劉備不太行,後來還被陸遜火燒連營,一下子葬送了蜀國大半積蓄,使得諸葛亮年紀大了反而要加倍勞心勞力,最後身死五丈原。我尋思這劉禪也沒那麼糟糕,否則諸葛亮和劉備為啥選他繼承皇位,畢竟劉禪接手的時候,蜀國這個攤子已經不太好了。

    孫權呢,雖說孫家發跡早,但這內部不穩啊,吳國在江東,很大一部分依賴士族,但江東士族呢,對吳國稱霸天下沒那麼看好,沒把握他們就不會全心支援,而且漢獻帝在許都的一段時間,他們還想著曹操是個忠臣,擁護漢室呢。所以孫權做事束手束腳,而且孫權也比不上曹操,因為他憑藉年齡優勢熬死了曹操、劉備、諸葛亮以及手下的一些謀士,他也沒有讓吳國統一另外兩個國家。

    曹操死後,他兒子曹丕繼承的是個好國家,自己也有能力,底下一統天下的心很齊,魏國能勝過另外兩個國家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曹操能多活幾年,他應該會把司馬家除了,那麼這個問題放到現在就沒啥毛病了。

  • 2 # 桑榆情感說

    打鐵還得自身硬。

    三國鼎立的原因是曹操,劉備,孫權實力及能力棋逢對手,各自的班子實力也相當,力量平衡,誰也打不過誰。所以經過幾十年戰爭只得自立為帝。之後,魏國有曹丕及司馬懿,國力及軍事能力不減當年。而蜀國的劉禪卻不是當年的劉備了。劉禪胸無大志,又沒有本事。諸葛亮出祁山打仗,他在家受人牽制,不但不能幫助諸葛亮,還處處掣肘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六次失敗。諸葛亮死後,那個扶不起來的劉阿斗就更沒法提了。軍事政治一團糟,他本人也是無膽無識,蜀國本有天然屏障——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魏軍翻山越嶺打過來時,只剩幾百個疲敝不堪不堪一擊的人,可惜的是,劉禪一聽說魏軍來了,老早就出來投降了。在魏國當個亡國之君,樂不思蜀。蜀國滅亡,不是魏國強了,而是蜀國自己弱了。

    那吳國呢?小孫權九歲能夠出使別的軍事集團要回自己父親的屍體,膽量能力不是一般的大。二十歲獨立撐起吳國,和曹操抗衡。其實吳國國運也是極差的,大將周瑜,呂蒙都是都是英年早逝,而孫權能夠不拘一格,啟用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打敗了那個被豬油蒙心不顧一切為關羽報仇的劉備。但是,到了老年,孫權也被豬油蒙了心,自家的事解決不了了。國內的繼承權問題使他們一家人分不清楚了,只顧內訌,忘了外敵。結果晉不費吹灰之力把他滅了。

    縱觀三國,魏國後繼有雄才大略的司馬氏父子,而蜀、吳的劉禪軟弱無能,孫權老邁昏聵。自己先弱到爆,不堪一擊,哪能與別人抗衡呢?

    自身強大敵人自然就弱小,自身弱小敵人自然就強大。任何時候都要立足於自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底大傢伙都置辦了什麼年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