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前端搬磚小韓
-
2 # 天涼好個誰
我看過好多赤壁之戰的分析文章,我來說下自己看法吧。
1. 曹操是否看出了苦肉計
個人覺得曹操並未百分之百相信黃蓋他們演的這出,曹操的性格很難完全相信誰,即使當年官渡時多年老友許攸來投曹操也是將信將疑。況且曹操手下很多謀士都看出苦肉計和東吳火攻了。
2. 曹操為何決心打赤壁?
曹操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做決策一定考慮了所有因素。我比較認可的是曹操想過東吳會火攻,但是沒有考慮到刮東風,當時那個季節當地是不會刮東風的。赤壁是攻打東吳的第一戰也是最重要的一戰,當時曹魏將士士氣達到巔峰,我猜曹老闆想法是哪怕損失大一點,也要一鼓作氣打敗孫劉,平定天下。
3. 郭嘉若沒死可否避免赤壁之戰
郭嘉最善謀斷和窺探人心。郭嘉若在,赤壁之戰曹魏贏點就在於可否把東風這個不確定因素考慮在內,做好應對火攻+東風的處理方案,加上曹魏人數優勢赤壁慘勝還是有很大可能。
-
3 # 阿克班瑪1376
我覺得也不能,曹操在和袁紹的交戰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奪得了北方全部袁紹的領土後又奪得了劉表勢力的荊襄等地!這在曹操心裡這加快了統一天下的雄心!等於北方和東方地方鞏固,只剩南方和西方,得到荊州後曹操加快了水軍的操練,只要統一南方那麼西方勢力就會孤掌難鳴,不戰而降!
-
4 # 三觀粉碎機
並不能,因為赤壁之戰曹操最主要的撤兵原因並不是因為打不過,並且當時的孫劉合軍同曹操的實力對比懸殊其實並不大,基本處於四斤八兩期間,這並不是一個郭嘉可以改變的。
我們首先還是來分析一下孫劉合軍同曹操的軍隊實力對比,根據曹魏方面的吹牛據說這次曹操是帶了八十萬大軍南下的,並且曹魏方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把孫劉放在眼裡,他們最大的目標還是守在荊州的劉表。可以這邊部隊還沒到呢,劉表就死了,他的兒子劉琮直接率眾投了降,這同時也導致依附劉表的劉備主動去找了孫權要求聯合。
不過我們知道,八十萬大軍南下,對於當時還需要防範北方各族的曹魏來說實際上是拿不出手,他們不比一邊靠海的江東孫權,一軍吃飽全部不餓的劉備,所以實際數目上歷史學家們考證曹魏這次總共出兵估摸著二十萬上下,多也多不到哪兒去了。而孫劉合軍比較靠譜,一共是五萬(孫三萬,劉二萬)。
這樣來看,4:1也並不是太懸殊,雖然依舊是以少對多,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曹操二十萬大軍南下,戰線又長,後勤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反觀孫劉這邊,就是北靠大本營。其中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周瑜常年在長江練兵,對水性,包括對長江風浪的熟悉程度(這為後來周瑜火攻曹營提供了經驗支援)都是曹軍不可比擬的。四個曹營小兵和一個周瑜小兵同時掉到長江裡,還真打不過周瑜的小兵。
既然兵力差不多,甚至還有點優勢,如果僅僅是這樣,郭嘉活著或許有用。但是曹魏卻出了一件任十個郭嘉復生也解決不了的事情—東漢末年的北方發生了大瘟疫,而且還是部隊中首先傳開的。我們來看看歷史記載:
《郭嘉傳》: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蔣濟傳》: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頗覆疾疫……
《吳主傳》:瑜、(程)普為左右督,各令萬人,與備倶進……公(曹操)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所以到這裡既是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很明顯了,雖然盤面上曹操佔有優勢,但實際層面上是以疲憊之師送到別人的地盤去打,這可不是郭嘉一個人就能逆轉的。
-
5 # 江東汪郎
即使郭嘉在,赤壁之戰依然會敗!
曹操是漢末第一梟雄。他自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陳留起兵開始,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破烏桓止,順風順水,勢如破竹,一統北方。
這樣的結果造就了曹操過份膨脹,讓他視天下英雄如無物!
曹操確實有飄的資本。他的力量在當時是壓倒性的,因為他對自己實力的絕對自信,導致頭腦的不冷靜從而影響了對江東局勢的判斷。 面對一統江山、匡扶漢室的誘惑,導致了他的聽不取任何意見,一意孤行!
《三國志.賈詡傳》記載: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之饒,以饗吏士,安撫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賈詡是曹操重要謀士,史稱他“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想想看,這樣的人和郭嘉有什麼區別。
這種老成謀國的建議都聽不進去,還是堅持南下平江東,可見曹操已經飄到什麼樣的地步了。何況曹操的軍隊還面臨著瘟疫和水土不服的雙重影響,讓這群來自北方的漢子們提不起手中的刀來砍人,這仗還怎麼打!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所以無論郭嘉在與不在,赤壁之戰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
6 # 大飛熊騎士
(赤壁之戰)
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估計都打不起來。以郭嘉的作風,怎麼會讓劉,孫有聯手的機會,來對付曹操呢?而且,這種聯手甚至持續到夷陵之戰後,蜀國滅亡前。這給魏國帶來多少麻煩,赤壁之戰本身只是場戰役,要命的是對日後局勢的影響。
(郭嘉)
郭嘉是曹操的最重要的謀士,二人關係也親密。所以,郭嘉的建議,曹操會重視。郭嘉很可能不讓打東吳的原因如下:
作為曹魏的第一謀士,郭嘉對東吳局勢一直是關注的,所以郭嘉當時預測了孫策的不幸。東吳的人文地利,孫權的能幹,郭嘉不會不瞭解。不過,郭嘉更瞭解北方的形式,他的幾次決策都是和北方戰局息息相關。因此,郭嘉的戰略可能會傾向“先北後南”。
(馬超)
而當時的關中是個大隱患,一直被馬超,韓遂等人佔據,驍勇的馬超一直不肯被曹操所用,孫權集團甚至要聯合馬超攻打曹操。如果,曹操先解決了關中,那麼漢中,巴蜀可能就沒劉備什麼事了。
總結,當然歷史沒有假設。可是從曹操赤壁之敗,哀傷的說“奉孝在,孤不至此”,可以看出郭嘉的重要性。無獨有偶,日後劉備夷陵大敗,諸葛亮也遺憾說:“法孝直若在,必能勸動主公伐吳”。
-
7 # 歷史風暴
可以肯定的說,不能!
郭嘉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但更多體現在對人性的洞察上,具體在戰術方面還是差點意思!
舉個例子,打敗袁紹後,曹操想要一鼓作氣滅掉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認為不必,看他們自相殘殺坐收漁利就可以了。但是曹軍要做出南下攻打劉表的樣子,讓著倆兄弟暫時放鬆對曹操的警惕,那麼他們一定會自相殘殺。結果沒過多久,兩兄弟就打了起來。正在袁譚、袁尚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曹操率軍殺了個回馬槍,沒費多大力氣就擊敗了兩人。
郭嘉對人性的洞察,在他《十勝十敗之論》中體現的尤其徹底。他對曹操和袁紹的分析,基本上就是袁紹的性格缺點和曹操性格優點的一個整合!
可是,在戰術方面,郭嘉並沒有多少建樹。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實力不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最後還是在許攸的建議下,燒燬了袁紹烏巢糧倉,才取得了最終勝利。而在雙方一系列的攻防大戰中,郭嘉基本上就是個小透明!如果不是在最艱難的時候荀彧的鼓勵,曹操就放棄了。如果不是因為許攸的叛變,曹操也可能會因為後勤的壓力而失敗!可見,郭嘉的戰術水平基本上可以忽略!
有郭嘉,赤壁之戰仍然會輸!赤壁之戰是劉備和孫權求生之戰,如果失敗曹操將會統一天下。郭嘉如果在,唯一的作用就是分析劉備和孫權的性格弱點,然後加以利用。可是,在赤壁之戰期間,郭嘉幾乎沒有這個機會。因為,在赤壁之戰期間,孫劉聯軍配合密切,雖然有一些小摩擦,但為了大局都非常剋制。曹軍唯一的機會就是暫緩南下,等待孫劉聯軍分裂。可惜,孫劉聯合的前提就是曹軍南下。而曹操的失敗是因為戰術上的失誤,因為戰船鎖到了一起遭到火攻。
所以可見,郭嘉沒有辦法幫助曹操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
8 # 泊圖泊途
郭嘉對待劉備的態度是軟禁或者派人監視。劉備和呂布作戰兵敗,投靠曹操時,手下謀臣程昱說,這個人一定要殺了,郭嘉卻勸曹操,當下正是用人之際,劉備宣告遠揚,不能因為殺了他斷絕其他人的投奔之心。
曹操派劉備截擊袁術的事情被程昱、郭嘉知道了,他們兩人說:
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劉備不可縱。”——《三國志 武帝紀》
可以養著留著,但不要重用他。曹操可以說是一失足稱千古恨,此人成了他統一全國的阻礙,如果完全聽從郭嘉建議,就不會有赤壁之戰的孫劉聯盟,沒有劉備和孫權結盟,孫權勢利孤微,投降也未可知也。
曹操南下接受劉琮投降,一路追擊劉備,可是追著追著就不追了,去安撫百姓,當時劉備軍隊中夾雜的百姓,行軍速度非常慢,倘若追到死或者完全不追採取懷柔政策在現在看來都是好辦法。
曹操不急不緩的方針給了孫劉足夠的危機感還有時間去結盟。倘若郭嘉在,或許真的能看到這一點,避免孫劉後患。
此時曹操已經是天下第一大諸侯,休養生息,先平馬超,歷史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
9 # 感覺挺好6
很簡單啊,首先曹操一定會相信郭嘉的話。相信郭嘉也看得出毛病,打肯定打了。以郭嘉的能力,想解決肯定不在話下,別說敗了。贏也說不定。
-
10 # 幸而生為人
怎麼又是你!
先說一下赤壁為什麼敗,因為天時!曹操不懂軍事嗎?答案是不可能的。曹操新下荊州打算一鼓作氣滅掉孫權一統天下,曹操知道孫權是攔不住他的百萬大軍的。可是,意外發生了!一場大火把丞相的百萬大軍付之一炬,也把曹操統一天下的志向斷送了!
再說一下曹操為什麼敗得怎麼幹脆!先是 蔣幹盜書 殺了蔡瑁、張允沒了懂水軍的水軍都督。又是 鐵鎖連環,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裡。然後是SM 苦肉計 把一個燃燒buff送到面前,最後便是老天爺給面子來了一場大風。風借火勢,火祝風威! 來了一場燒烤party !!!
這些計策曹操的謀臣武將難道一個都沒看出問題嗎?不可能的,像程昱 程仲德!
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 操大笑
……後來風起時程昱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 操大笑+2
……再後來黃蓋火船接近時程昱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 那時候曹操才知道事以晚矣!
再來說如果郭嘉在曹操會不會輸 或者是會不會輸這麼慘! 答案是不會,絕對不會!不接受反駁!!
為什麼?首先郭嘉作為曹操的戰略謀臣他就是吃這碗飯的,郭嘉要是跟荀文若比治國比治民 、跟荀公達比搞後勤督糧草、跟程仲德比治軍打仗 這些可能比不過。
但是,重點來了!曹操聽他話啊 我靠 這就吊了 就是別的謀臣說再多 曹操來一句“不聽不聽,和尚唸經!” emmmm。。。。
郭嘉的智謀不低於二荀與程劉等人,而且多奇謀 曉人心。這點就很厲害了 最主要就是此人放蕩不羈曹操還是他的粉!
“奉孝若在,絕不有此大失。”雖說這是曹操的政治語音 但也說明郭嘉在曹操心裡的地位。曹操到後來自視甚高也就是郭嘉的話還能聽聽,只要曹操聽進一句斷不會有此大禍!
真是哀兮奉孝,痛兮奉孝啊!!!
-
11 # 白馬雲霆
個人認為郭嘉若在,不是誰勝誰敗的問題了,而是不會有赤壁之戰了。。。赤壁之戰的關鍵一點是重操犯渾了。如果這個時候郭嘉略有提醒的話,曹操必定會三思而後行,不在冒進了。
-
12 # 董董研究員
郭嘉加盟曹操之前,曹操是屢戰屢敗,包括二討徐州,濮陽戰呂布,討張繡,都失敗了。濮陽之戰三年後,公元196年,一代奇才郭嘉加盟曹操,十年期間,算無遺策,戰無不勝,完成了曹操一輩子所有成就,以區區數萬兵馬,在不利的四戰之地,先後打敗呂布、劉備、張繡、袁術、袁紹、單于塌頓,收降遼東,一統九州。
為何郭嘉這麼厲害呢?如果說其他謀士都是謀事(也就是就事議事),那麼郭嘉就是謀人,也就是說他能一眼看穿對方的心思,精準預測到對方的行動。當其他謀士都只看到一步二步的時候,郭嘉已經看到五步十步後的事。比如所有人都說攻劉備不容易,徐州城高牆厚,難以攻下,萬一袁紹再出兵,必敗,而唯獨郭嘉則認為劉備立腳未穩,一看到曹操親至,必定驚慌逃跑,結果果然輕取徐州。所有人都認為攻烏丸太難,唯獨郭嘉則認為烏丸沒有預料到大軍會攻來,必定會驚慌逃跑,無法組織反抗,結果果然以二萬輕騎一舉斬殺了單于塌頓,收二十萬降兵。郭嘉攻劉備、烏丸用兵之妙,與項羽三萬奇兵攻破劉邦五十萬大軍相同,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屬於奇策。
郭嘉在全域性戰略掌控上的功力,堪比張良,在具體用兵上近乎韓信。韓信前期的對手幾乎都是草包,最後與項羽對決時候則兵力優勢太大。郭嘉的對手則全部都是可與曹操匹敵的名將,其中劉備算是最弱的,呂布多次打敗曹操,張繡都多次擊退曹操,袁紹更是遠強於曹操,畢竟三國時期名將迭出。
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所有戰役又都失敗了,包括赤壁之敗、漢中之敗都損失慘重,先後丟失荊州、漢中、東三郡、陰平郡、武都郡。這麼多戰役,並不是一個二個,因此不能以驕傲大意為藉口,就算赤壁之戰驕傲大意,那漢中之戰都死了夏侯淵了,曹操被迫率三十萬大軍親自守陽平關保衛漢中,節節敗退還大意麼?被關羽水淹七軍了,一堆謀士都素手無策還驕傲麼?
也有人將赤壁之戰歸於血吸蟲病,就算赤壁之戰有血吸蟲病,那後來漢中之戰,以及被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沒有瘟疫吧?再困難,也是兵力國力遠強於對手吧?因此失敗就是失敗,是一群謀士包括荀彧、荀攸、賈詡等在內皆無能也,不要再找其他藉口!!!
戰爭年代,打敗仗就失去一切,打不贏還吹噓謀劃多麼高明有何意義?像賈詡最大的謀劃就是勸張繡挑個好時機投降曹操,結果後來害張繡被曹丕搞死,這也能算優秀謀士?賈詡有獻計幫張繡打下一州麼?能和郭嘉謀劃打下了整個北方媲美麼?
如此前後對比分析可知,郭嘉無疑就是三國第一謀士,且是唯一能扭轉勝敗的大謀士,無人能比!而其他謀士,說難聽一點多數都是和南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的,至少是無法扭轉敗局的。
很多人不服這個結論,但是鐵的事實就擺那裡,事實勝於雄辯,不服不行呀!郭嘉死後就丟了那麼多領土,且丟了再丟。在後期曹操兵力領先那麼多的情況下,兵多糧食多,不能勝反而敗了又敗,荀彧寫信再多有何用?荀攸小計策百出有何用?賈詡詭計再多有何用?這些謀士當然也厲害,但是最多起輔助作用而不能決勝負,對於魏國能起決定勝負作用的還只有郭嘉一人。
言歸正傳,如果赤壁之戰郭嘉還在,那麼曹操必勝,為何呢?
首先,在作戰時機上,郭嘉會讓曹操先等等:劉表都死了,等劉琦和劉棕打起來的時候再出兵,可輕易佔領荊州。此計之前郭嘉在攻打袁紹幾個兒子的時候已經用過,叫坐山觀虎鬥。歷史上劉琦已經整頓兵馬隨時準備進攻劉棕了,只是因為曹操進攻打亂了劉琦計劃。一旦劉琦進攻劉棕,失敗一方必投靠曹操,不論是幫劉琦還是幫劉棕,曹操都可名正言順乘機出兵佔領荊州。
其次,洞悉人心的郭嘉必定會阻止曹操給孫權寫信說率八十萬大軍會獵長江,那樣只會把孫權逼上絕路。甚至郭嘉會讓曹操給孫權加官,比如封為揚州牧,後將軍之類,以穩定孫權。此前曹操就是這樣穩定馬騰和韓遂的。這叫欲擒故縱之計。
郭嘉還在的話,赤壁之戰多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孫權不會受曹操刺激出兵支援劉琦。劉備與孫權非親非故,劉琦更與孫權是世仇,孫權的親生父親孫堅就死於劉表手下,父仇如山,孫權何必冒死去救劉琦呢?再加上曹操封孫權為揚州牧,孫權應該知足了,這樣周瑜就不會出兵赤壁。
第三步,郭嘉會讓劉琦、或者劉璋、孫權獻上劉備的首級,就像讓遼東公孫家族獻上袁尚首級一樣。因為那時候曹操已經佔據荊州,五十萬大軍在握,其中十萬荊州水軍,四十萬北方精銳陸軍,並有北方九州做後盾。劉備如果投靠孫權,則逼孫權獻出劉備,如果劉備投靠劉璋,則逼劉璋交出劉備,總之劉備難逃一死。
大家都知道,只有郭嘉提前就洞悉劉備的真正實力和志向,荀彧和曹操還以為劉備是忠於曹操的呢。因此郭嘉必然會獻計逼劉琦或者孫權交出劉備。
一旦佔領荊州全境成為事實,劉備受死,那孫權投降、劉璋投降也只是必然的。就算孫權不投降,再令曹休、張遼、李典、樂進率十萬大軍從合肥南下,曹操自領五十萬大軍從襄樊出發沿長江水陸併發東進,孫權不到一個月內可被擊潰。
赤壁大戰時候曹操一手好牌,如果落到郭嘉手中,對於擅長全域性掌控、洞悉人心的郭嘉,自然是從容就能玩好。因此說,有郭嘉在則無三國!
-
13 # 矇昧的歌者
郭嘉,東漢末年魏勢力核心謀士之一,並且有個響噹噹的外號曰:鬼才,這個稱呼定位很準,給曹操貢獻了一個個準確而且惡毒的計策怎麼看都不是一個正常人應該乾的事。郭嘉生平做的唯一一件好事應該就是他死得早。
他一生的行事風格基本上可以總結為隨心所欲四個字。當別人都以為他必須退兵的時候他立馬奇襲給你看。當別人都有他必須奇襲的時候他立馬退兵給你看。當別人都以為他或者奇襲或者退兵反覆折騰人的時候,他立馬 死給你看。啊,真是用生命給美特斯邦威代言(不走尋常路,我穿倆內褲)。
郭嘉不同於其他謀士,他所做出的判斷多半是出於對敵人心裡狀態的準確分析而並非宏觀的從軍略和政治方面考慮。他在效力曹操的短短十餘年間,將呂布、袁紹、劉備、劉表、孫策等人玩弄於鼓掌之間也是依賴於他在心理學方面的造詣。
197年,曹操害怕不敵袁紹,郭嘉微微一笑“沒事,袁紹反應慢”
198年,曹操在下邳與呂布僵持,害怕之後不敵袁紹,郭嘉微微一笑“沒事,袁紹反應慢”
200年,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僵持害怕劉備偷襲不敵袁紹,郭嘉微微一笑“沒事,袁紹反慢”同年,孫策長驅直入欲屠許都,曹操害怕後防空虛不敵袁紹,郭嘉微微一笑“沒事,孫策反應比袁紹還慢”
此後曹操果然殺呂布,擒關羽,敗袁紹。孫策身死人手。
207年袁紹敗走,曹操大勢已定按老規矩當然要先謝郭嘉。
他深情的說到“當年如果不是先生一再的強調袁紹反應慢,想必我們也沒有信心在袁紹做出反映之前將這麼多個強敵一個個擊破”
郭嘉微微一笑“我一再強調袁紹反映慢的意思只是很想知道我們為什麼不先打袁紹呢你這個大**”郭嘉,卒,享年38歲。
想當年郭嘉剛來的時候曹操十里相迎相見恨晚,行則同車坐則同席但在出徵遼東的時候,明知道條件惡劣還要日夜疾行的情況下還讓郭嘉隨軍出征。
這就好像在那啥之前大家都會主動的給對方脫衣服,而那啥之後每人都是隻能自己給自己穿衣服。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一旦完事就沒有人會幫你。
郭嘉得死雖然只是意外,但我覺得曹操多多少少也要付點責任。
郭嘉死後曹操的霸業也基本止步於此。應該說郭嘉不僅僅只是意味著一個謀士而是魏勢力掌控敵人的核心能力和一把極具攻擊慾望的嗜血利刃。
即使在他死後很多年的赤壁之戰曹操的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讓郭嘉再一次成為被神化的焦點。
很多人都在思考如果郭嘉活著赤壁一定打得風生水起席捲大地遇神殺神所向披靡。那我只能說你可能網路小說看多了。
曹操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其實只是赤裸裸的對謀士團嘲諷。啊你們這幫廢物,連個死人都不如。而且退一步說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郭嘉如果還活著,不會讓老子敗得這麼慘。
不會敗得很慘和會贏完全是兩碼事。赤壁的敗象太多,除了吳蜀聯盟的人為因素還有東南風和傳染性疾病等等的自然因素,應該說即使郭嘉活著他所能做的唯一改變就是在自己的檔案中由死在柳州改為死在巴丘。那個小塑膠體格只要被感染到絕壁就是一個死字。
但郭嘉如果在或許會在之前就除去魯肅然後將周瑜和諸葛那種危險的平衡關係打破。
郭嘉完全有在當世所有軍師面前玩心計的資格。他絕對清楚的知道只要周瑜沒有殺掉諸葛只要吳蜀同盟依然存在。縱使沒有任何一點自然因素的影響。赤壁一役魏勢力也不存在可能贏的道理。
郭嘉雖然輕浮但是絕對不輕敵。這一點從他當年對待劉備的態度就能清楚地知道。
比較奇怪的是魏書和父子對於此事的記載完全相反。一個是說郭嘉認為這個人不能處理,一個是說郭嘉認為這個人應該儘快處理。真正的歷史是怎麼樣的我不清楚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兩本書當中至少有一本是在扯淡。
史書這種東西越是正規越不能信,如果真的以歷史真實性作為考據的藍本我敢保票現在的學生的近現代史全他孃的上不了30分。我覺得歷史最大的作用就是讀來可以明痔 咳咳 明志,而不是讓你去一天到晚研究它真不真實。
但在任何一部關於郭嘉的記載當中有一點是大家都共同認可的,那就是郭嘉和曹操絕對是天打雷劈的合拍。
郭嘉飛揚跳脫生活不減而且有輕度自閉曹操偏偏就是雄才大略不拘小節而且天生臉皮厚。郭嘉離開袁紹時是袁紹的鼎盛時期說明他很有勇氣而他離開曹操時曹操也已經算是達到了鼎盛時期說明他也很有運氣。
他本身的目的並不是終結戰爭天下太平而是單純的享受幫助別人獲取天下的過程。他本身才氣太盛戾氣又太重非常慶幸的是他遇到了一個英明的主公。所以他可以不在乎病痛,甚至在他死之前還將劍尖指向遼東。
你疲憊麼,慶幸吧,那說明有人需要你你寂寞麼?也慶幸吧,那說明有人在等你。你放不下麼?慶幸吧,那是因為你還了解你自己。郭嘉告訴我們,病痛雖然能吞噬你的冷靜,但卻吞噬不了你已經做好的決定。
回覆列表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取荊州,劉琮束手,荊州聞風而降,劉備逃往江夏。曹操順流而下,給孫權寫通道,“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孫將軍會獵於江東”,可謂志得意滿。危難之際,劉備孫權兩家聯盟,互為唇齒,對抗曹操。
結果曹操在赤壁大敗於孫劉聯軍,83萬大軍灰飛煙滅,狼狽逃回南郡,曹操喝酒解悶,突然悲從中來,仰天痛哭,眾人問其故,曹操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為何會哭郭嘉,郭嘉有那麼重要嗎?郭嘉若在,真能使曹操避免赤壁之禍嗎?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神機妙算,計無不中,尤其對於局勢的判斷更是洞若觀火。郭嘉的得意之作有兩個,一是破袁紹之後,征討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熙。眾人想要乘勝追擊,可郭嘉卻說:“急則相持,緩之而後擊之。”就是說我們現在去攻打,他二人會結成一股繩,如果先放一放,他倆之間就會互相爭鬥。果然,曹操退兵後,兩人就開始內鬥,結果兩敗俱傷,使曹操省了不少事。
還有一件事是北征烏桓,其他人害怕劉表劉備會襲擊許都,郭嘉說不用怕,劉備或許想打許昌,但劉表“坐談客耳”,必不能用劉備。果然,等曹操出起兵平定烏桓後,劉表才後悔沒有這樣做。
可惜郭嘉英年早逝,郭嘉死的時候,曹操就大哭了一頓,說:“郭嘉年紀最小,本是要託付身後事的,可惜先我而去了。”
言歸正傳,要是郭嘉在,能使曹操避免赤壁之禍嗎?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的。
看看當時的局勢,曹操拿下荊州,已經是聲勢滔天,劉備孫權惶恐,逼不得已抱作一團,這個情景好像見過,對,正是曹操破袁紹之後,他的兩個兒子袁熙、袁譚的作為。那時曹操本欲征討,郭嘉勸阻,讓他倆內鬥。回想現在,如果郭嘉在,肯定也會同樣勸阻曹操,他大概還會這樣說:“急則相持,緩之而後擊之”。曹操最信任郭嘉,冷靜下來之後,多半會聽從,不去攻打江東,安心治理鞏固荊州。劉備孫權暫且抱作一團,看曹操沒有東下之意,一山不容二虎,事件一長,兩人很可能會內鬥,曹操坐山觀虎鬥,坐享漁利。
曹操拿下荊州後,天下幾乎一統,只剩江東孫權,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劉璋張魯不足為慮,擔心的只是孫權。曹操志得意滿,覺得拿下荊州,協大勝之勢,說不定可以順便拿下江東,這樣天下就一統了。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時郭嘉若在,定能看清局勢,給曹操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曹操赤壁之敗後哭郭嘉,“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這個“失”,不是赤壁之戰的“失”,而是戰略方向的“失”,如果郭嘉在,很大程度能避免戰爭的發生,讓曹操以一種更高明,代價更小的方式獲得勝利。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曹操想起往事,才不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