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被稱為中華史上千古一帝之一的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成就豐功偉績全靠他身邊的二十四功臣,文臣武將,應有皆有,必不可少。

    當時的政治環境非常複雜,唐高祖李淵的幾個兒子都非常的出息,都想著要做皇帝。每一個人都想把另外的一個人吃了,勾心鬥角,在手足之間,無所不為及。李世民除了自己的文韜武略的,非常優秀政治才能之外,還有如同他一樣的文韜武略的,並且對他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的一幫大臣,這對於他穩固於自身勢力,並且出色於一眾皇子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後更是在這一眾大臣的輔助之下,才有了後來名垂千史的,貞觀之治。然後開創了震驚海外的太平盛世!

    可見一個人要想著成功,一個人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是勢單力薄,成就豐功偉績,必須得到外界的幫助,得天獨厚,才能獲得更偉大的收穫。這是成功者李世明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得天獨厚的原因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可是歷史上最為出色的一種英雄人物,比之後來的琅琊閣一眾英雄人物,有過之而無不及。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為了紀念當初與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將士,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唐朝知名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依照功臣的官職排名,依次繪製了24幅畫像,歷史上稱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些畫像形同真人大小,面朝北面而立。凌煙閣畫像分為三層,最內一層為官職上至宰相,中間為各路王侯,最外則是其它功臣。

    而據歷史記載,這二十四位功臣包含唐朝貞觀年間著名的文臣及武將,分別為: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以上排名順序,是唐太宗根據進行各位功臣的功勞及貢獻作出的排名,因此是很客觀公正的。

    由於貞觀十七年,部分文臣武將已經去世,通常在其過世後授予更高官職或追加封號,此外當時還一定程度上遵循死者為大的原則,部分功臣會適當調整排在前位。諸如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去世的衛國工李靖就因為繪製畫像時未獲得追加的原因,位列第八。

    根據《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等唐代歷史記載,並結合當時民間小說、瑣聞等史料,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武將按真正能力排名,順序如下:

    十大文臣:1房玄齡,2杜如晦,3長孫無忌,4高士廉,5魏徵,6虞世南,7唐儉,8劉政會,9王圭,10殷開山;其中,貞觀之治“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及杜如晦自然是居文臣榜首。

    十大武將:1李靖,2李孝恭,3李勣,4尉遲敬德,5秦叔寶,6侯君集,7屈突通,8程咬金,9段志玄,10長孫順德。位居第一的李靖,曾跟隨李世民出站,為他打下大半壁江山,是當之無愧的唐朝武將第一人。

  • 2 # 星火辰

    一、文臣前十

    1、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本就排在凌煙閣裡第一位,這其中自然有其是長孫皇后哥哥的原因,然而論長孫之功,也應該排在文臣第一。什麼“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名頭大,那是長孫無忌不需要和外姓人爭功而已。房玄齡、杜如晦參與過的謀議,長孫無忌必然參加過,而長孫無忌和李世民私下裡的謀議,房玄齡、杜如晦未必參加過。因為長孫無忌與皇后的關係,大家反而弱化了其謀臣屬性,以為他只是外戚,其實李世民的幕僚長應是長孫,而非房杜。

    2、劉文靜。在文臣中,唯有劉文靜與長孫無忌,難說誰的功績最大,但劉文靜不入凌煙閣,這其中李世民可能有多重考慮。劉文靜開國之功遠在長孫等人之上,李淵起兵,劉文靜不但最先鼓動,而且首參謀議。開國之戰,李淵除了重用二子李建成、李世民,就屬裴寂、劉文靜任用最重,開國後地位一度不次於裴寂。然而,劉文靜卻被李淵殺了,因為他站隊李世民這邊,參與了李世民奪嫡的鬥爭。說到底,劉文靜雖是李淵之臣,實際已認李世民為主。李世民未讓其入凌煙閣和其去世較早有關,多半也有其他難於告人的考慮。

    3、裴寂。裴寂肯定不會上凌煙閣,但裴寂的開國之功,李淵是列為文臣中第一的,而且裴寂在玄武門之變後,也給李世民當過好幾年臣子。唯一的問題在於,裴寂非秦王一黨。照李世民的說法,裴寂的罪過反倒更大,是否是實情,只能由人評說。

    4、房玄齡。房玄齡給李世民服務了一輩子,不過比李世民早死一年,長期擔任李世民的宰相,其忠勤之功很大,玄武門謀劃之功也大(但其實不及長孫),開國之功肯定不及劉文靜、裴寂二人。他和裴寂之間,若論功,很難說誰先誰後,只是李世民是大大認可的。

    5、魏徵。魏徵和杜如晦之間也難決斷。魏徵有諍諫之功,且服務太宗時間較長,名聲顯赫,但無玄武門之功,開國之功更微(還曾服務竇建德)。而杜如晦在玄武門有大功,卻去世太早,未聽聞其之後有什麼建樹。

    6、杜如晦。如上論。

    7——8、高士廉、蕭瑀:二人有類似處,都出身高貴、與皇室關係密切,太宗朝長期處在高位,為太宗服務年份長,屬於實際很華貴,千年後卻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色。

    9、殷開山:這人文武兼能,可惜在二十四功臣去世最早。西遊記為何要把他寫成李世民的宰相,又說他是唐僧的外祖父,這很值得探討。

    10、張亮:大概是極少被李世民殺掉的功臣之一,他其實在爭位中貢獻較大,早年堅韌,晚年卻意圖不軌有些莫名其妙。

    二、武將前十

    1、李靖。李靖沒有玄武門的功勞,其早期的功勞也比不過李孝恭,然而,後來滅數國,對突厥、吐谷渾等都立下大功,想來有唐一代唯此一人。李靖長壽,和房玄齡一樣,也是服務了整個貞觀時期,先太宗數月而去世。

    2、李孝恭。開國戰功,僅次於李世民。但玄武門中和李靖一樣保持中立,後來沒有什麼功勞。

    3、尉遲恭。玄武門功勞第一,殺李元吉,向李淵逼宮,且不說其平群雄時的戰功,李世民能夠當皇帝,能得鷹犬之用的,此人定是第一。

    4、李勣。即徐茂公。李勣的功勞其實很大,雖曾效力於李密,但卻以極為重要黎陽倉歸降唐朝。滅群雄之戰中也戰功顯赫,後又與李靖一起滅突厥。然而,其凌煙閣排名卻靠後。這可能和李世民較為疑忌李勣有關。太宗臨崩,以奸雄之心而待李勣,李勣聰明,因此活到高宗、武則天時期,當了宰相,實際還為武則天的崛起立下大功。

    5、柴紹。柴紹自身的功績不算特別突出,但若加上其妻平陽公主的功勞,則開國之功少有人能敵。

    6——7、段志玄、劉弘基。這兩人有些類似,最早跟從李淵、李世民父子於太原,都是戰將型別,在開國時立有較大戰功。

    8、侯君集。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但其主要功勞是平吐谷渾(協助李靖)、滅高昌(為主將)。文臣裡的張亮是個爭議人物,武將裡都侯君集也是個爭議人物。因為參與太子李承乾的未遂謀反,侯君整合為少數幾個被李世民所殺的功臣之一。

    9、張公瑾。如果沒有張公瑾,李世民很難下定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決心。沒有張公瑾,玄武門若被太子餘黨攻入,玄武門之變有可能功敗垂成。張公瑾的戰功也不少。總之,6到9位很難排。說開國之功,是段、劉二人更大,玄武門是張、侯二人,若再論征討四方,似乎侯君集還該排在前面些,但侯君集有是個爭議人物。

    10、程咬金。第十很難,論綜合,應該到程咬金、論名聲是秦叔寶、論實際長孫順德、屈突通等在某方面也不弱。暫列程咬金吧。

  • 3 # 談兵論戰

    十大文臣

    NO1:房玄齡、杜如晦

    上榜理由:二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玄武門之變,贊襄謀劃,並功第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李世民承帝位後,杜如晦與房玄齡為左右宰相,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NO3:魏徵

    上榜理由:因直言進諫,犯顏直諫,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諡號“文貞”,是宋朝之前文官最高的諡號。

    NO4:長孫無忌

    上榜理由:李淵太原起事之時,進見方略;玄武門之變,策劃機宜,名列首功。

    NO5:高士廉

    上榜理由:開國有功,心術明達,不結朋黨,參編《氏族志》,確立李唐族氏為高門等第之一品。

    NO6:蕭瑀

    上榜理由:唐太宗時期六任宰相,前朝宰相中,只有蕭瑀一人直到貞觀20年還始終在權力中心活動。李世民為他作詩《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NO7:唐儉

    上榜理由:貞觀初年,奉命說降突厥, 配合大將軍李靖進軍,生擒頡利可汗。

    NO8:岑文字

    上榜理由:唐朝宰相,掌管機要,撰寫周書。唐太宗將伐遼東時,所有的謀劃,都委託岑文字辦理。

    NO9:裴寂

    上榜理由:唐朝開國功臣、第一位宰相,貞觀三年討平山羌叛亂有功,貞觀六年死於徵召途中。

    NO10:王珪

    上榜理由: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並稱為唐初四大名相,之所以排這麼靠後,是因為他以前與李建成過從甚密,貞觀年間也沒得到重用。

    十大武將

    NO1:李靖

    上榜理由:協佐李孝恭,經營蜀中,克滅江陵蕭銑、廣陵輔公柘,後復大敗突厥、吐谷渾,令大唐揚威於漠北。

    NO2:李孝恭

    上榜理由:於高祖起兵之際經略川蜀;武德四年,攻滅江陵蕭銑;七年砥定江南,平輔公柘之叛。

    NO3:李績

    上榜理由:追隨李世民攻滅王世充、平定竇建德、征討劉黑闥,並率師消滅徐圓朗,復同李靖滅亡突厥,後為大唐守邊十六年,擊敗薛延陀,從龍徵高麗,被太宗倚為“萬里長

    城”。

    NO4:柴紹

    上榜理由:歷破長安、伐薛舉、滅劉武周、徵王世充、敗竇建德諸役,並領兵攻滅梁

    師都,收大唐終歸一統之全功。

    NO5:侯君集

    上榜理由:玄武門之變,計功第一;貞觀九年隨李靖掃平吐谷渾;十年迫降高昌勒石記

    功。

    NO6:尉遲恭

    上榜理由:唐鄭逐鹿中原之時,有單騎救主之功;玄武門之變,親領七十騎“逐射殺元吉”,復披甲執矛兵諫李淵“降手敕,令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

    NO7:秦叔寶

    上榜理由:驍勇彪悍,投效李世民帳下歷次從徵,每戰皆身先士卒,以萬夫不當之勇,立佐命定鼎之勳。

    NO8:程咬金

    上榜理由: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參與玄武門之變,活了77歲,算是長壽了,所以貢獻也多。

    NO9:段志玄

    上榜理由:太原從龍起兵,與諸將迫擒隋將屈突通。

    NO10:劉弘基

    綜合指數:☆

    上榜理由:自募義兵兩千歸附高祖;玄武門之變亦擁立有功。

    結語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十大文臣分別是: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高士廉、蕭瑀、唐儉、岑文字、裴寂、王珪;十大武將分別是:李靖、李孝恭、李績、柴紹、侯君集、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段志玄、劉弘基。

  • 4 # 70後大叔講歷史

    首先說明一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在貞觀十七年,唐太宗選出二十四個功臣後,按照最高官職排名。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瑀、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這是唐太宗自己選擇的功勞最大的文臣以及武將,所以是很客觀和公正的。

    貞觀十七年已經去世的人,此時已經獲得贈官(死後贈官一般會遠遠高於生前真正職務),因而排在前面。

    舉例而言,貞觀十七年,長孫無忌最高虛銜為司徒,房玄齡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此時已經去世,是贈司空。因“死者為大”的原則,真正的司空房玄齡排在三個贈司空之後。

    貞觀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為“去世較晚、此時未獲得死後贈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真正按能力排名,自身淺見應該如此排列:

    文臣:房謀杜斷,因此,1、房玄齡,2、杜如晦,3長孫無忌,4高士廉,5魏徵,6、虞世南

    7、唐儉,8、劉政會,9、王圭,10、殷開山

    武將:1、李靖,2、李孝恭,3、李勣,4、尉遲敬德,5、秦叔寶,6、侯君集,7、屈突通,

    8、程咬金,9、段志玄,10、長孫順德

  • 5 # 塵子渝

    其實對於李世民來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比較公平的,有人質疑為什麼排名的公平是因為沒有理解“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的重要性和風險性。

    “玄武門之變"的情況實際上是李世民的孤注一擲的宮廷政變,當時最大的權利的依舊是李淵,而李建成也不說無能之主,可以說也是黨羽眾多,氣候已成的。更何況,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讓李建成的勢力和聲望都是蓋過李世民的。

    唐朝初建,百廢待興,李建成集團已經開始打壓李世民了,李世民是在長孫無忌的鼎力支援下,才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正是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從皇子,變成了皇帝,是改變人生軌跡,挽救李世民命運的基石。其妹妹長孫皇后也和李世民成為當時的典範,因此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為信任的人,也是非常有智慧和決斷的人,長孫家族和李世民榮辱與共,是李世民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其家族勢力也是李世民最為可靠的基本盤。

    甚至在李世民晚年,在猶豫是選李泰還是李治的時候,又是長孫無忌的意見起了很大作用,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成為李治的輔政大臣,穩定朝廷也起了決定性作用,可惜長孫無忌沒有鬥過武則天,成為武則天上位的攔路虎,最終宗族或殺,或流放,自己也被流放到現在的貴州一代,被迫自縊。

    因為玄武門之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參與支援李世民的功臣都普遍是凌煙閣上排名更高,官位和爵位也就更高。所以凌煙閣的排名還是非常靠譜的,長孫無忌排名第一是無可爭議的,尉遲恭能在的排名第六位,是除了宗室王和五位宰相級別的功臣外排名最高的,也是因為玄武門之變。

    因此綜合參考文為: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張公瑾、虞世南、唐儉、殷開山。

    武:李靖、尉遲恭、李績、劉弘基、柴紹、秦瓊、屈突通、段志玄、程咬金、侯君集、長孫順德、張亮。

    當然凌煙閣中的蕭瑀、劉政會就是李世民一面旗幟了,是李淵的臣子,所以實際上不算李世民心腹。李孝恭按理是可以排到第二的,但是玄武門之變,李孝恭只是保持中立,實際上也算不得是李世民手下,因此三位不做排名。

    至於秦瓊,其實秦瓊是李淵的愛將,平時戰功赫赫的秦瓊在玄武門之變是出工沒出力的,是大失水準的,而且縱觀李世民後期的戰役秦瓊也沒有多少戰功,因此排名第六不足為奇,如果排李淵手下的文臣武將的話,秦瓊當在前五。

  • 6 # 語說漫談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名頭的確非常響亮,其中很多功臣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臣武將,無論是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還是李靖、李績或者秦叔寶等人,熟悉歷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的,並且這些人在古代的名臣武將中都是能夠佔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的,不過這份排名並不會是完全按照功勞的大小去排列的,當然功勞的標準更加沒有辦法使用具體的資料去衡量,難免有著皇帝的主觀想法在其中了。

    不過雖然有著這些原因,畢竟這是李世民親自做出了一個排行榜,能夠整體的反映出二十四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當然排名是按照最高官職進行排名的,但是說到底最高的官職,尤其是這些功臣去世的時候,追贈的官職還不是皇帝的意思嗎?所以從一定的客觀的角度去看的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還是比較得到李世民的認可的,當然裡面可能會有一定平衡各大勢力的考量。

    先來看看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瑀、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可以說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很多人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這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在貞觀十七年,李世民選出的功臣按照最後官職排名,並且這個時候去世的人是按照贈官排列的,並且遵照死者為大的傳統,相同的官職已經去世的往往排在了前面,比如李孝恭、杜如晦、魏徵都是贈官司空,而房玄齡也是司空,但是卻排在他們三個之後,也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所以凌煙閣的功臣並不能夠實際反映出各自的功勞大小。

    在小編看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先後排名,一定是有著一些微調的,畢竟皇帝對於功臣也有著親疏的區別了,在小編看來,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排名應該是這樣:第一房玄齡、第二長孫無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徵、第六蕭瑀、第七張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儉、第十是殷開山;至於為什麼這麼排名,原因是這樣的,唐朝開國的三大功臣是房玄齡、杜如晦和李靖,而玄武門的五大功臣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而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幫助他治理國家同時消滅周邊少數民族的功臣們最出名的像房玄齡、李靖、侯君集、李績、魏徵等人,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有幾個人絕對是李世民的鐵桿心腹,像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以及侯君集等人,至於將房玄齡放在第一的位置,而不是長孫無忌,而是因為房玄齡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擔任宰相二十多年,絕對是這個時候李世民最信任的功臣,並且在李世民外出親征高句麗的時候,都是讓房玄齡監國的,這不就是最大的信任嗎?

    而長孫無忌在李世民起兵和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都是李世民的第一心腹,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更是成為了尚書右僕射,也就是文官之首,要知道尚書令因為李世民曾經擔任,已經沒有人敢做這個官職了,而原本尚書令的副手尚書左右僕射也就成為尚書省的最高官員,但是因為長孫無忌避嫌,這裡面有著長孫皇后不斷勸哥哥長孫無忌放棄官職以及勸李世民不要過分給與哥哥太高的官職有關係,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層外戚的關係,讓長孫無忌在貞觀後期才復出,而這個時候房玄齡因為病重才讓長孫無忌接替了朝廷的政務,成為後貞觀時期百官之首,也是李世民託孤的重臣,從這個來看,長孫無忌排在房玄齡之後沒有什麼問題。

    而杜如晦也是李世民奪取政權、並且開創貞觀之治的重要謀臣之一,在說道唐朝的著名宰相的時候,有一個成語“房謀杜斷”說的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不過杜如晦原本應該更加得到重用,不過卻在貞觀四年病逝,但是依舊不能夠減少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而高士廉不但是長孫皇后的舅舅,更是在玄武門之變時放出監獄中的犯人並且武裝起來,與太子府的府兵對抗,立下了大功,按照李世民的評價就是: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而魏徵大家都熟悉,最出名的就是他犯顏直諫太宗二百餘次,雖然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正如李世民所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也正是在魏徵的不斷勸諫之下,貞觀之治才能夠開創,這裡面魏徵的功勞不可謂不大!剩下的人也就不一一分析了。

    至於武將的前十名,依次是李靖、尉遲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績、柴紹、程咬金、秦瓊、張亮。李靖排在第一無話可說,雖然沒有參與李世民最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但是無論是在唐朝建立之後的輔佐李孝恭平定江南、還是貞觀時期消滅東突厥等功績,絕對是唐朝武將的第一人,而原本李孝恭是能夠排在第二的,不過他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選擇了中立,而且在貞觀時期沒有在立下戰功,自然也就被尉遲恭和侯君集超越,而尉遲恭在唐朝建立和李世民奪權中功勞更大,堪稱李世民的第一打手,不過在貞觀時期因為性格的問題導致與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不和,最後還在宴會上打傷了李道宗,最後李世民用劉邦殺害韓信彭越等人的事情勸誡他,最後尉遲恭晚年煉丹遠離朝政,而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時立下大功,同時在征討吐谷渾的時候成為李靖副手,同時獨立領兵滅掉了高昌,不過最後因為牽涉到太子李承乾謀反,最後被李世民殺害,更是留下了再也不上凌煙閣的舉動了。

    屈突通在投降唐朝之後在消滅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鬥中功勞最大,後面更是在李世民奪取政權之後被委派到洛陽鎮守,足以看出李世民對於他的看重,而李績最主要的功績有兩個,一個是消滅東突厥的戰爭,另外一個滅掉薛延陀,當然他最重要的消滅高句麗的功績,則是在李治時期獲得的;柴紹雖然是李淵的女婿,不過自從李淵起兵就開始建功立業,參與定襄之戰,從滅東突厥,最重要的就是作為主帥消滅了唐朝統一過程中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梁師都。

    程咬金在貞觀時期沒有太大的表現,除了在擔任瀘州刺史的時候鎮壓鐵山獠人叛亂,另外就是長期鎮守邊疆,並且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而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前功勞巨大,不過李世民奪權時選擇了中立,並且在貞觀時期長期養病,軍功不顯;最後就是張亮了,這個人獨自領兵的能力不足,不過玄武門之變中負責到洛陽秘密聯結山東豪傑,被告發並沒有將李世民供出,而且在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中立下過大功,不過最後被告發謀反被殺。

    所以綜上所述:文官:第一房玄齡、第二長孫無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徵、第六蕭瑀、第七張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儉、第十是殷開山;而武將:李靖、尉遲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績、柴紹、程咬金、秦瓊、張亮。

  • 7 # 文史無雙

    客觀公正地說,嚴格按照能力和功績大小來比較的話,這個排名是有很大問題的。但這個看上去不合理的排名背後,藏著唐太宗李世民的兩個秘密。

    一、唐太宗的官方解釋

    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公元643年3月23日),李世民找來大畫家閻立本,讓他為當朝最重要的二十四位文臣武將畫像。

    畫像和真人一般大小,每個人都是面北而立的姿態,以示為君臣之禮。完工的畫像被安放在皇宮內三清殿旁有一個名為凌煙閣的不起眼小樓上,閣中又隔為三層:最內一層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則為其他功臣。

    最終這二十四個人在凌煙閣中完整的排名順序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

    《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關於凌煙閣排名的記載大致相同。

    李世民當時考慮很多因素,最後主要順序是按照每個人當前的官階決定。所以正一品的趙國公長孫無忌,毫無懸念排在榜首。

    同時兼顧“逝者為大”的原則,對貞觀十七年之前逝世者,按其死後追贈官階算。貞觀十七年的房玄齡還是個從一品,而十三年前病逝的杜如晦已經被追贈為正一品了。

    於是“房謀杜斷”中的杜如晦,竟然輕鬆排到了房玄齡的前面。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官方公開說法。結合名單上這些人的真實經歷或者叫功績推敲,會看到藏在外衣底下的不一樣的資訊。

    二、凌煙閣的背後真相

    簡單梳理一下二十四功臣的過往,可以得出一個唐太宗沒有說出來的入選標準。這些人至少得得滿足以下至少一個條件:

    在大唐興起或者統一戰爭中立下大功,或者至少是開國元勳,李淵時代就是元老級人物。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或者在之前就已經是太宗親信。貞觀年間中立有大功(文治或者武功)。

    再根據每個人的達標情況,可以得出一個一目瞭然的且資訊量巨大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合格表”。

    史書不敢公開講的,表格上全部可以看到了:

    原來條件一和條件三隻是充要條件,條件二才是真正的必要條件。

    無論從名次還是人數上,“玄武門之變”和“秦王舊部”才是上榜或者領先的關鍵!

    所以,李世民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對“自己人”的嘉獎和紀念。

    但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他做這件事,必然不能太過明顯,所以對於李淵舊部即大唐的開國元勳,也給予了足夠重視。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晉陽起兵“元從”有六位(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劉政會),佔總數的1/4。

    比如後世很多史學家不理解,殷開山對“貞觀之治”的貢獻為零,為何他還能在凌煙閣碾壓李勣、秦瓊?

    原因就兩個字,資歷。

    同時,《舊唐書》記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點:

    復從徵劉黑闥,道病卒。太宗親臨喪,哭之甚慟,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諡曰節。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

    殷開山是在(武德五年)討伐劉黑闥途中病逝,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親自弔喪,哭得痛不欲生。可見二人感情絕對不一般,如果殷開山能活到四年後,玄武門也也可能有其用武之地。

    排名第四的魏徵,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雖然他以直諫聞名於世,但論真正的治國經世貢獻,房玄齡絕對在他之上。

    魏徵是“玄武門之變”後從東宮投誠過來的,李世民如此安排,可謂用心良苦了。

    “玄武門之變”是他一生最大的冒險,能在那件事上願意陪著他玩命的,才是他真正的功臣。同時,經歷過那樣鉅變之後,能“棄暗投明”跟著他的,也必須重點頌揚,讓其他搖擺的人不再遲疑。

    比如戰神李靖,一生無敗績,四兩撥千斤,順流漂空船滅蕭銑,雪夜出奇兵滅頡利,天時地利運用得爐火純青,關鍵還很低調很識相。但凌煙閣上,只能屈居第八。

    李靖的能力竟然不如尉遲恭嗎?並不是,根本原因在於,“玄武門之變”李靖是持中立態度。也幸好是中立了,否則這場事變不會有任何曲折和懸念了吧?

    還有成長型將領的典範李勣,瓦崗時期就有名將之風,但“玄武門之變”他是不支援的,所以差點被踢出了凌煙閣。

    不過最讓後世史家不滿的,還是排名倒數第一的秦瓊。作為一個在民間擁有超高人氣、和尉遲恭並列為門神的傳奇人物,凌煙閣給他的位置,實在有些寒酸。

    想當年,秦瓊投奔時,李淵可是感動得要割肉送給秦瓊的。所以有很多學者猜測,秦瓊大機率是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的,所以才會被他的門神搭檔尉遲恭甩了幾條街。

    沒辦法,尉遲恭危急關頭殺死李元吉救下李世民,關鍵時刻砍下李建成的頭保住玄武門,混亂之中一身戎裝挾持了李淵,這樣的功臣,換別人給他排第一都是有可能的。

    最後。

    不管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還是“十大文臣武將”,後來的史學家都給出過多種版本。但無論是哪個版本、怎樣的排名,都難免帶著強烈的個人主觀判斷。

    正如我們看待李世民的排名一樣,他人看我們的排名,也一定會看到我們的用意、好惡和偏頗。

    畢竟,評價人是這世間最難準確的一件事。

    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凌煙閣功臣僅僅只是他手下文臣武將的一小部分,但他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

    一個簡單的榜單,藏著他太多的心思。

    但總體上來說,並沒有能讓人直接詬病的不當。更為難得的是,貞觀一朝,無論是前朝舊臣,還是半道投誠的,李世民都做到了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這也是他作為千古一帝,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金礦產量在2019年下降了1%,這會成為刺激黃金價格上漲的因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