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珏林不

    我經歷過。

    一開始我會說,那挺好呀,順著婆婆的話說。

    可是一旦她把苗頭指向我,說我帶壞了孩子怎樣怎樣,我會耐心跟她說清楚,孩子在父母身邊,都更會撒嬌,鬧脾氣,這是正常的行為。

    還別說,說多了,老人家自然理解了,因為這讓他們想起了自己帶自己孩子的情況。

    所以,看情況吧,婆婆要是隨口說說,不必較真。要是拿著這雞毛當令箭,你就要把這些道理拿出來說說了,不過,注意你的語氣。不管何時,要尊重老人家[機智]

  • 2 # 創作週刊

    你好,其實你婆婆說的很對的,很多小孩子,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是很聽話的,這是實情。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小孩子就容易撒嬌,鬧人不聽話。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的,所以,對於你婆婆這麼說,你首先要肯定他的回答,說她說的沒錯,小孩子都是這樣的,不光是你家的孩子,別家孩子也是這樣,然後就可以舉例子,告訴他,別壓孩子怎麼樣,這樣既不傷和氣,也對你沒有什麼影響。因為這是個事實,沒有人誰針對誰說不好聽的話。你也不要太介意了。

  • 3 # 泰安卡與機

    首先清楚一點。

    你婆婆說的是實話。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絕對不是個別現象。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先不要認為是婆婆故意刁難你。

    再想辦法讓婆婆明白這個道理。

    她就沒有什麼說的了。

    問題的根源在於她對這種現象不理解。錯誤的以為和你的教育方式有關,是你寵壞了孩子。

    這個普遍現象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媽媽是最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人。

    只有獲得了安全感。孩子內心才會徹底放鬆。

    這時孩子的心情是放鬆的,愉悅的。通常表現為,跟媽媽撒嬌,表現的不太聽話。其實這是對媽媽不能照顧自己而生氣的發洩。同時想引起媽媽的注意。撒嬌是為了獲得媽媽的關愛。因為孩子內心深處知道,只有媽媽是最包容最愛她的那個人,無論做什麼,媽媽都會包容自己,這就是外人眼裡的“不聽話”。

    孩子跟著奶奶時。表現得比較聽話。這也是一種普遍現象。這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小小的年紀,就能意識到,沒有人能像媽媽一樣包容自己。

    道理講完了。

    光我們自己明白不行。!還得給老人講明白呀!

    在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這樣說。

    媽!你說的對。別人家的孩子也這樣。就連孩子他爸小時候也這樣,你說是不是呀?孩子見了媽,就是愛撒嬌,愛鬧。你帶孩子他爸小時候的時候也能感覺到吧。

    不用解釋太多。給予婆婆充分的尊敬。沒有必要頂撞。你這樣笑嘻嘻的說完,她也明白了,問題就解決了。

  • 4 # shiyan1110

    還是婆婆會帶孩子,但是您也別太累了,該放鬆的時候放鬆放鬆,您對他管理太好,他都捨不得跟您撒嬌耍無賴了,看到我,就一股腦對我釋放了,都說孩子誰帶跟誰親,您帶她多,果然他還是親你疼你,但是偶爾的不聽話小情緒對他心理成長是有利的,您就讓他鬧一鬧吧,反正我一走他又聽話了

  • 5 # 女士2008

    真有這種情況,我就是婆婆,孩子媽在家孩子真不聽話,我也這樣說過,我兒媳婦有文化,我這樣說她不回答看我一笑,我仔細想想,那孩子媽在家我能不管就不管,讓她媽管,我要是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和孩子玩會,奶奶看的時間長,孩子還是聽奶奶的,可聽奶奶的不行,奶奶懂什麼呀,奶奶順從孩子,媽媽不順從,所以做奶奶的還是退一步的,孩子媽在家應該讓孩子她媽多管些。以後孩子就聽她媽的了。

  • 6 # 點滴時光5675683434tx

    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小孩子們身上常見的現象。小孩子在父母不在家時,是比較聽在家人話的,一旦父母回來,只有父母說話好使,其他誰說都沒用。

    你可以單獨迴應婆婆的話。但是,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不要讓孩子知道。

    和孩子在一起時,可以聊聊,告訴孩子:奶奶表揚他(她),一直表現不錯,加油!接著保持哦!

  • 7 # 彤彤vlog

    我覺得婆婆可能說的是事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也不用怎麼回答,就誇獎寶寶聽話就好了。每家寶寶不太相同,但是我家寶寶就是這樣,如果我在,她就各種跟你鬧騰。奶奶看她的時候反而更好帶,吃東西的時候也乖點。玩耍的時候更專注了,有時玩一個玩具可以二三十分鐘,要東西的時候還可以商量,如果我在不給她想要的就耍賴皮。還有可能是奶奶更會帶娃,畢竟他們有經驗,而且年齡到了更有耐心陪她們。

  • 8 # 內雙大凹眼

    沉默,由她說說嘍。孩子在父母親面前愛撒嬌發瘋,正常,大家都知道。既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婆婆這麼說無非老人家的吐槽罷了,完全沒必要往心裡去。自己照樣樂顛顛和孩子好好玩不就得了。

  • 9 # 申洲大地

    我會一笑而過。

    孩子在媽媽跟前會撒嬌求關注。

    我孩子小時候也被奶奶這樣說過。

    這個是常規現象。多陪陪孩子就好。

  • 10 # 許晉堯堯堯

    老人跟你說這個話,有點邀功的意思,那就哄哄她,跟她道個謝,畢竟老人看孩子一天也是很辛苦的。

    如果她只是跟你嘮叨幾句孩子在家一天很聽話,你一回家她就鬧,隨她去吧。沒必要心裡不舒服,更不能心生嫌隙。

    建議從三個方面處理這件事。

    一、直接跟婆婆道謝。

    回家後,趕緊接過孩子,跟婆婆說“媽,你辛苦了!多虧你!”“看你把寶寶伺候得多好!”

    如果需要婆婆幫忙,態度謙卑語氣誠懇,不能跟對自己的媽媽那樣,無所顧忌。

    吃飯的時候,請婆婆先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餐桌洗刷等。

    二、請老公幫忙。

    私下裡跟老公商量好,晚上回家後,家務活各司其職,輪流看孩子,讓婆婆可以多休息一會。比如老公可以洗碗和拖地,洗孩子的衣服等。千萬不要讓老公覺得婆婆看孩子,媳婦兒做飯洗衣都是理所當然。老公若是不懂得感動,看不到母親和媳婦的辛苦,那麼婆媳矛盾必然會演化成水火不容的狀態。

    當著婆婆的面,多誇他兒子好,不要指使他做什麼,如果他刷碗幹什麼,要誇他能幹,會疼人。

    總之,要跟老公統一戰線,只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多跟孩子說奶奶好話。

    明面上是跟孩子聊天,實則是說給老人聽。

    比如,“寶寶啊,你多懂事啊,知道奶奶一個人帶你辛苦,所以白天就特別乖。比爸爸媽媽乖。”

    比如,“寶寶啊,一天沒有見到媽媽,很想媽媽啦,是不是?看到媽媽都不知怎麼表達啦,所以就撒嬌耍賴,是不是?小調皮!”

    比如,“媽媽上了一天班,雖然很累,可是回家看到你,媽媽就覺得好幸福!你這麼懂事,跟奶奶在家都不鬧,回來就想跟媽媽撒歡,小機靈鬼!”

    比如,教孩子親親奶奶,抱抱奶奶啦。

    其實,一個希望兒女好好過日子的老人,回家跟媳婦嘮叨兩句,做媳婦的也不用胡思亂想。

    做媳婦的不用一味委曲求全,但也不要無所顧忌,用智慧來平衡家庭關係。

  • 11 # 姐不是吃素的ins

    《父母愛情》中,安傑家的五個孩子都是小姑子德華帶大的,孩子們跟姑姑都很親,平日裡犯錯,姑姑都會包容,但是安傑不會。

    二兒子衛東搶了別人的柴火,安傑操起小棍棍就追著打。讓孩子記住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大女兒亞菲說媽媽懷疑姑姑偷肉,安傑抬手就是一巴掌。告誡孩子不許挑撥離間。

    怕孩子偷吃桃酥,姑姑是將桃酥鎖櫃子裡的,反而讓孩子惦念著櫃子,想法子偷吃。

    而安傑換了一種做法。一口氣買了十包,現場分發,每人一包,並強調是一個月的口糧。剩下的留給爸爸媽媽姑姑。一方面培養孩子們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告訴他們東西是大家分享的,不能吃獨食。孩子們要吃,長輩們也需要。

    作為父親的江德福,平日裡對孩子們都是包容的。但是,當大兒子打了烈士家的孩子時,江德福徹底怒了!棍子都打斷了,直接從腰間抽出皮帶繼續教訓。而此時的親媽安傑,雖然心疼得掉淚,但是沒有阻止,因為她理解江德福的行為。讓孩子們明白,烈士是為了國家而犧牲的,是偉大的,我們應該幫助,愛護他們,欺負他們的孩子是不可饒恕的。姑姑德華從開始將衛國拉進房間躲起來,到搶了哥哥的皮帶,更多地體現出長輩對自家孩子的疼愛。

    衛國為了警犬能繼續留在島內,不惜下跪跟父親請求,江德福一腳踹過去,告訴他“男兒膝下有黃金!男兒頂天立地,不能隨便下跪!”

    可見,父母的愛是嚴厲的。

    老人帶孩子更多的是溺愛,無條件的包容,孩子的要求都滿足了,當時聽話了。

    而父母是視情況而定,不會無條件答應所有要求,有選擇性地合理要求才允許,孩子當然不高興了。尤其是抓學習這一塊,經常會鬧得雞飛狗跳。

  • 12 # 於亞民1

    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說明婆婆說的話你不相信、不認可,甚至是反感。

    其實婆婆說的是實話。

    首先,婆婆跟你媽媽一樣是過來人,在照顧孩子方面有經驗,掌握規律,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而且手法嫻熟,動作乾淨利落,孩子覺得很舒服,自然就很享受、很配合,不會哭鬧。

    另外孩子非常依賴媽媽,從細胞開始分裂一直到斷奶之前孩子都跟媽媽沒有分開過,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高度依戀媽媽,所以看見媽媽就有事了,而且還不止一個事。多半是撒嬌藉機會跟你貼一下。奶奶姥姥畢竟是外人,媽媽才是自己人。

  • 13 # 恩睿

    這種情況下還是自己多帶帶孩子吧!

    小孩很聽話感覺不大可能,如果老人用的方法不對,可能會誤導孩子,也不排除奶奶對孩子嚴厲,媽媽太寵溺?

    不管是對孩子還是老人,儘量多的時間去溝通,因為養孩子教孩子特別是小的時候本身就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

  • 14 # 小金豆生活記錄

    大家好我是金豆媽媽,你提這個問題,如果是我,我感到高興,看來婆婆帶的好,我沒在家跟孩子感情比不上婆婆,畢竟婆婆天天一起生活,習慣婆婆的生活規律了,我回答婆婆肯定高興的說:‘證明你對我孩子在盡心盡力的照顧,孩子喜歡你比喜歡我多點,你辛苦了’這樣婆婆心裡是很高興的

  • 15 # 返鄉歸來

    你離家一天回到家最想見誰,最想知道他的什麼情況,婆婆這麼說就等於向你報個平安對吧。證明孩子一天聽話吃得好睡得香也沒被奶奶批評捱打,這話本質上是讓你放心孩子很好,這話你聽不懂?是沒上過學還是交流困難症?

  • 16 # 喲喲2016

    這個問題在我家裡是不存在的。我不在家,他們根本管不了,只有我講話小孩子才聽 小孩不聽我公婆的。

    不過你說的這句話,我婆婆倒是經常跟我公公說。我公公上班,婆婆沒有上班,婆婆幫我帶孩子。我公公每次下班 ,我婆婆就罵他說你乾脆別下班了,你一回來兩個小孩就纏著要這個要那個。

    公公婆婆是真的很寵小孩兒。老愛給他們拿零食,我看到就會講。而且還愛給他們開電視,要不就是躺在床上看手機。我總是會說,你們就找不到別的事情幹了嗎?買的那麼多書都是做擺設嗎?球也可以拿起來踢一踢呀。

    我說為什麼要讓我一直盯著呢?老的也這樣,小的也這樣。當然啦,這是在我們關係很好的情況下,我看他們其實跟看自己的父母一樣,還挺合得來的。所以我們經常互相講這些話,誰錯了就直接講出來。就好像楊冪上節目的時候說他們一家人就喜歡互懟,就是那樣子的感情。

    主要是性格合得來,所以我們我挺喜歡跟他們住在一起的,兩個老人家很勤快,很愛孫子。對孫子的一些事兒,比如讓他們洗澡,喂他們吃飯,帶他們睡覺,老人家都是搶著去做的。也算是把我當女兒了吧。

    他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就非要我出來叫一句孩子才肯關掉。然後小孩已經吃很飽了,想喝奶粉。他們就喜歡給他泡很多,而且小孩兒會一直在旁邊叫,再多一點再多一點。如果是我去泡的話,小孩子就會換一個說法,一直說太多了太多了,不要那麼多奶。把老兩口逗得哈哈大笑。他們說看來沒有媽媽在一起,真是不行,隔代教育沒辦法。

    住在一起,這樣那樣的矛盾肯定會很多,因為我們觀念不同嘛。但是都是為小孩好是肯定的!也許我們在嫌棄,老人怎麼怎麼帶不好的時候,人家老人也在想,我們年輕人都那麼懶惰,做事那麼邋遢,所以都多一點體諒吧。抱怨的時候就想一下是我們請求人家過來幫忙帶孩子的,請求得有個請求的樣子。再一個老公是獨生子,我們必須要合得來呀,為了我那麼好的老公,那麼優秀的老公。

  • 17 # 誰187287939

    很多觀念不一樣,不要理她就是了,隨便她怎麼說,我就這樣,她愛說說她的去,說急了孩子都不用她管,她管的少孩子肯定就不跟她親,讓她見不著,我孩子現在跟我們在市裡,她們在老家,其實你應該理解,婆婆終究不是媽,你終究也不是閨女,剛結婚的時候我那時候還覺得如果我對她們好,她們就也對我好,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控制的,自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我……改天說吧今天沒有時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過年,很多人都在玩手機,吃的東西也很隨意,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年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