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眉毛山裡人

    農村還好,可以走家串戶,親戚相對集中,本土著七大姑八大姨都不遠,所以一天去一家,至少得半個多月。過年沒有當年的儀式感,就連燒紙上香上墳都開始糊弄祖宗了。以前還跪下來磕三個響頭,現在不帶響,直接燒幾張紙了事了!年味,其實反應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來即是 臘月二十三習俗,糖瓜粘;臘月二十四習俗,掃房子;臘月二十五習俗,磨豆腐;臘月二十六習俗,去割肉;臘月二十七習俗,宰公雞;臘月二十八習俗,把面發;臘月二十九習俗,蒸饅頭;臘月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但現在你不用準備食材了,因為超市裡全部給你弄好了。過年,只是過那麼一天就完事了。說實話,確實無味了!

  • 2 # 手機博士

    其實,很多人怪環境。抱怨時代。這都是愚蠢的想法。比如說現在實體不好做你抱怨淘寶。周邊人沒交流,你抱怨手機。年味談了,你抱怨不讓放鞭炮。

    你仔細分析,這些其實都是社會必然的現狀。當今中國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精神文化。這種現象會在時間軸上被化解。這只是一個過程。

  • 3 # 大珂的媽媽

    資訊時代,社會在改變,這年被手機

  • 4 # 吳越江東

    年味淡了,主要是因為:

    物質富足。生活條件好了,衣食住行用,樣樣不缺。以前尤其是吃好穿好方便

  • 5 # 高旺31

    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方式多了,不再為溫飽問題發愁了,兒時小孩盼望過年能收到壓歲錢,吃到平時難以見到的食品,肉類。

  • 6 # 柒芷柒鳶

    一.科技的發展。時代是在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東西可以接觸到外界,與外界進行資訊交流,獲取自己所想要的。而這些東西極大的佔據了我們的時間,是我們不得不將大量的經力花費到這上面來。而且部分人認為過年並不如玩手機有意思。這也導致一些抵制力差的人在過年的時候迷戀手機而不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二,社會的發展,年味變淡就是隨著社會的前進 越來越多外在的東西衝擊我們本土的文化,很多人,絕大部分是年輕人,不願意去遵循繁雜的傳統過年文化,隨著老一輩人的逐漸逝去,年輕人認為過年只是團聚見面吃飯的機會,對於吃的是什麼,過年的形式,年的味道反而並不在意了。而且,有一些過年的形式國家也在管制,放煙花鞭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形式與社會壓力。很多人心裡抗拒過年,但又不得不進行,所以對於過年只是在敷衍,而更多人在過年時也有很多的經濟壓力,提不起很大的興趣來走過年的形式,所以年味確實在逐漸變淡。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2019年有嶄新的自己。

  • 7 # 待續春天原創耳飾

    身為90後深有體會,小時候家裡貧窮,對網路的接觸有限,第一次見到手機還是諾基亞黑白屏的翻蓋手機,功能簡單。後來嘛,開始出現彩屏的,上面的功能也漸漸的豐富起來,什麼QQ,飛信,微信等,這些聊天工具使得我們沉浸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可以和陌生人聊天,也可以和好朋友聊天,讓我們體會到了新鮮刺激感和便捷感。以前怎麼約朋友呢?就是騎車腳踏車或者步行去他們家裡面找,成群結隊很快樂,當然也有人不在家的時候,這就很尷尬。現在呢,可以先打電話約時間,避免了人不在家的問題。當然,我說的是聊天工具改變了我們,還有就是一些其他的,比如直播,遊戲等,試想一下,以前在家裡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現在我看著直播,在哪裡不是看春晚呢?所以和家人的距離就疏遠了。再說遊戲,父母和我們畢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他們對這種東西的接受能力遠不如我們,遊戲在他們的認知裡面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殊不知現在一些電競選手年入百萬不止!

    迴歸正題,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我們處在網路飛快發展的時期,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而父母親戚的接受能力相較我們差了許多,導致了溝通上困難,我們心裡面更偏向有共同語言的群體。

    個人一些理解,不喜輕噴。

  • 8 # 霞妹流浪記

    那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什麼都不缺了,很多好吃的平時都可以吃到,那是因為手機裡面可以工作可以賺錢,還可以看很多好看好玩的東西,

  • 9 # 南擁夏梔丨北夢木兮

    現在都是網路化了,基本上電視都很少看了,天天玩手機,即使在家裡也是抱著手機,很少走動,所以慢慢的一切都變化了!

  • 10 # 鄉愁去哪兒了

    首先,從客觀來看,我認為一方面是地域原因,年輕人出去工作,與家裡的聯絡會變少,有些人覺得路途遠或者回家比較麻煩就會選擇不回家過年,把爸媽接到自己家,這就又會導致一些問題,比如老人對於城市生活的不適應等。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過年的方式更多樣,手機拜年,發紅包等

  • 11 # C位小哥

    新年伊始,闔家團聚,永珍更新。彷彿在這段日子裡,所有人都應該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哪怕和其他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也可以用一句“大過年的”遮掩過去。

    只是,現在有越來越多人發出了這樣一個感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那麼為什麼年味兒會越來越淡了呢?

    一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童心了,也就沒了童趣了。像以前沒過年之前盼望著過年,而現在是害怕過年。

    二是物質豐富了,想吃什麼有什麼,就沒有什麼好吃的了。像以前哪有現在這麼多各色的東西,餓上三天三夜吃東西還是香。

    三是雖然物質豐富了,但品質下降了。化肥、激素等物質吹起來的食品看似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吃著現在近似機械化的虐農產品,一點食物該有的味道都沒有,還是以前的東西值得回味兒。

    四是大家都忙著賺錢,面對壓力山大的生活,根本就沒時間放鬆娛樂了。匆匆過個年趕緊投入工作。

    五是人和人之間更現實了,利益關係更多了,真誠的交流少了。串串門,送送禮都變味了。就算面對面也只是抱著手機對著螢幕裡面的人聊天。

    在這裡我要對廣大的朋友們說一句,適當的放下手裡的手機,陪陪那些和你一起長大的親人朋友們吧。且行且珍惜!

  • 12 # 快樂愚漢

    我是一個60後的人,記得我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逢年過節了,穿新衣,吃好的,還能掙個五毛一塊的壓歲錢

  • 13 # 我是打工人

    我是一名90後,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家裡人全都從外地回來,大掃除,殺雞拜年,一堆零食吃,除夕夜放鞭炮看煙花,走親戚領紅包,那時候的歡樂用什麼字眼來表達都覺得缺點什麼

  • 14 # 奧利奧那一半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數是“吃節”,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與節日有關的食品成為重頭戲,現今家家已經不愁吃喝,光是物質這些,很難滿足大家的需求。 另外,拜年越來越簡化。傳統正宗的拜年是雙膝跪地磕頭作揖,還興串串門,人們見面說幾句拜年的祝福話語;後來就興電話拜年能聽到聲音見不到拜年人的面;再後來又是簡訊拜年連人的聲音也聽不到直到到現在的微信轉發,或者群發跟磕頭拜年能沒有差距嗎,談不上走心了。 以前過年時,不少家庭一大家子十幾口甚至幾十口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非常熱鬧。現在的家庭趨於小型化也使過年氣氛減少。農村人口的流動,很多農民工兄弟過了初七就出門打工,大家族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家庭,城市也一樣。失去了一個大家族聚在一起的熱鬧氣氛。 雖然吃穿問題解決了,但是現今人不得不說實時都處於壓力中,城市中住房與子女教育成為一個家庭最關注的事情,能住上好的房子讓子女接受好的教育推著人們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這些壓力不是過年就能短暫衝散的。 對年味不足的抱怨,折射的是一種文化焦慮,是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化糾結。雖然現在春節期間“年味”’似乎不夠濃了,但看看春節放假前那段時間,全社會處於“過年”的心態中: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團拜會、茶話會、年會、看望困難群眾、看望老幹部、發放慰問品等活動……雖然表現方式變了,卻同樣是“過年”的心態。 縱有歷史變遷卻沒有改變人們心中的一個觀念——大年三十家人要在一起團圓,這是全社會的文化認同。團聚,是中國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這個時候政府部門在全力的服務於人類史上每年最大的“遷徙”,鐵路部門全力“保春運”、高速公路免過路費,這些都是惠民的好做法。 時代不同,想法與觀念也變得不同了。

  • 15 # ls何必n

    生活壓力大了,很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意嗯進行,炮仗也不能放了,春晚沒年味,老鄰居老街坊,也都搬到不同的小區,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正在慢慢的變談。人長大了,感覺也就不一樣了

  • 16 # 素人208

    不是有些家庭年味談了,而是所有家庭的年味都談了。

    當然也因為人們都進入了溫飽生活了,不必象過去那樣飢餓一年,春節才吃上大魚大肉,所以吃的東西更希望清談而保健。

  • 17 # 楊越軒

    我是一個80後的人。小時候,我最高興的事,就是天天盼著過年,買衣服,買糖果,很多零食,還給壓歲錢,那個年代,生活差點,父母過年都發愁,

    現在年味淡了,每個人都在用用手機知道和感知這個世界,網際網路時代,但我們的感情不能淡。

    發自內心的想想,過年,還是好好的和你愛的人過,手機只是電子產品,不是親人和朋友且行且珍惜!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2019年有個嶄新的自己!

  • 18 # 熱愛首都北京

    春節過大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張燈結綵貼春聯、恭喜祝福財神到、新衣新鞋新發型、煙花爆竹燃鞭炮、小孩歡笑大人樂、大魚大肉一起上。

    確實、如今的春節年味變淡了、如今的春節沒有以往熱鬧了、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因素有兩點:

    一、高層建築、大家都入住單元房、因此鄰里鄉親之間少了串門。串門、能增加節日的氣氛。比如你到我家嚐嚐年糕、我去他家嚐嚐炸魚炸雞……等等、鄰里之間互動起來、節日就增添許多喜慶的氣氛。如今這方面的互動少了、各家過各家的年、因此、年味就感覺變淡了。

    二、春節過大年、千家萬戶燃放鞭炮、這是中國的民俗風貌。遺憾的是有的地方有些部門、總擔心燃放煙花爆竹會導致安全隱患、故而禁止春節燃放煙花爆竹、這樣也導致了春節無年味。

    但是、儘管如此、中國人對春節過大年依然是非常的重視。外出人員還鄉團聚、大辦年貨烹煮美食、張燈結綵張貼春聯、理髮打扮新衣新貌、舞龍舞獅街頭佈置……等等等等、一切都還都是保持不變。

  • 19 # 珠珠105368256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淡了呢?而且覺得一年比一年淡,吃的東西也很隨意了。我們作為70年代的一代人,也苦過的,童年最渴望就是過年,因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穿,可以盡情玩耍,不捱罵不捱揍,新年伊始老一輩說不打罵家人,不吉利。過年就意味著長大一歲了,長大了就可以出去掙錢了,有錢花就好了,過年了可以一大家子同輩的兄弟姐妹們,表哥表弟表表姐表妹們一起浩浩蕩蕩的組成拜年團,今天徒步到你家住上一晚,明天徒步到他家住上一晚,就這麼有說有笑的挨家吃好,玩好的還拿壓歲錢輪流拜訪走親戚。對於70年代80年代的我們,平時吃不到的零食和只有過春節才能吃上的臘味以及春節期間才可以玩的煙花爆竹,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一團和氣!那時的我們總是盼望春節快點到來,慢點結束!現在我們都不年輕了,春節還是會坐在一起,但總說以前的我們很快樂,很回味那時的我們的春節!

  • 20 # 大胖說故事

    相聚才是味道,智慧手機也毀了一批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管虎新劇《龍嶺迷窟》中,陳瞎子演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