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楊地理
-
2 # 姚博士來了
首先要看看問題的發生原因,原則問題不能放低,選擇問題要與孩子一起引導選擇,孩子的反應要比大人慢2/3,首先不能急,不能急於糾正。
-
3 # 默然174423392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和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做遊戲,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的價值觀,
-
4 # 善如水柔
記得鄧穎超說過這樣一句話,夫妻之間一定要做到相敬如賓!
也聽過這樣一句話: 金魚受到太多的照料,卻傷失強盛的活力!孩子是不能溺愛的!
上一句,說到夫妻相敬如賓,人人皆之,其實,孩子也一樣,需要被尊重,什麼樣的父母,定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雖然不是絕對的,但也能說差不多,特別母親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言行極度影響孩子的思維!
母親對孩子也要尊重,說話且溫柔,自己的孩子和別人說話時,也會格外地溫柔,父母的行為會直接貫輸於孩子,因為孩子耳濡目染呀!孩子從小就和大人生活在一起,也是啟蒙老師。 但是無論大人,孩子都是個體,個性也肯定會有,肯定會有脾氣!
記得有一次,孩子不知因為什麼,和我發生了衝突,脾氣很大,當時我一聲沒響,讓孩子說: 他結果說了好多,但他看我沒理,也就停下來了,後來他還特地跑過去,看看我,說:媽!我說了這麼多,你咋一聲不吭。後來,我看看他,輕柔細語地說:我在聽你說呀!告訴他現在我是你的聆聽者,你可以說下去,媽媽想讀懂你!孩子沒有說話,低著頭!看得出孩子也覺得自己的脾氣有點過了!然後,我就問孩子,當你情緒高漲時,我要和你吵,這不是火上澆油嗎?告訴他,你是我的孩子,我為什麼要煽風點火,因為情緒極度影響心裡和生理健康,如果和你掙起來,吵起來,也是兩敗倶傷,都是自家人,有什麼話可以等到大家靜下心來,在作長談不好嗎?在說了,身體氣壞了,花的還是自家的錢,醫院我去不起,去一趟,最起碼56百,我花不起,所以我也傷不起!
關於教育,對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和對朋友一樣,需要尊重理解和讓步!因為孩子他只是 實踐 太少,但是 理論 這塊,也許比大人還懂,分辨能力一點都不差,而孩子需要是耐心,感化和點悟!
-
5 # 育兒經驗值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說明提問者已經放下了專制型的育兒方式,開始嘗試民主化的育兒方式。想要實現民主化的育兒方式,就從“有話好好說”開始吧!怎樣和孩子有話好好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以陪伴換取信任。
想和孩子有話好好說,實際上就是希望以和緩的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想讓孩子聽你的話,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怎樣取得孩子的信任?如果你因為工作忙等理由總是不在孩子身邊,甚至乾脆將孩子帶到老人身邊撫養,自己只是週末去看看,孩子就很難對你的話產生信任感。
想讓孩子信任你,想讓孩子聽話,你就必須有所付出。付出不代表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錢,而是在於如何陪伴孩子。有個父母儘管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多,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只是在孩子身邊玩手機,那麼這種陪伴就是收效甚微的;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雖然少,但是他們是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給孩子講繪本、帶孩子玩遊戲、為孩子做美食…等等,這樣的陪伴就會事半功倍,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感、依賴感,就願意聽父母的話,做一名聽話的孩子。
第二,再和孩子達成共識。
當你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達成共識。所謂的達成共識,就是你首先要認同孩子的觀點,才能去讓孩子也認同你的觀點。
比如,你在陪孩子看動畫、讀繪本的時候,可以適時提出問題,讓孩來發表意見。當孩子發表完意見之後,你先對他的觀點予以肯定和讚美,然後你再發表意見,讓孩子對你的意見再次發表意見。如此,你和孩子就自然的交流起來了,並且這樣輕鬆的聊天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對你產生共識感,讓孩子覺得你不僅是權威的家長,也是不錯的聊伴。
第三,最後和孩子“有話好好說”。
如果以上兩點你都做到了,現在你就可以和孩子“有話好好說”了。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背景大多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吧!孩子犯錯的時候,你如果很生氣,那就先不要說話,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才能跟孩子好好說話。
你冷靜之後,可以先問孩子他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做這件事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這麼做對不對?發揮你的頭腦風暴,針對這件事提出各種問題。孩子可能不能夠回答所有問題,沒關係,只要鼓勵他說就好。孩子會在自己訴說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你再稍微一點播口可以了,不必多言,畢竟誰都不喜歡說教。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其實,“有話好好說”的重點並不是在於“說”,更多的是在於傾聽和關注。在平時多陪伴、多關注、多傾聽孩子,孩子就會拿你當朋友,就會願意跟你“有話好好說”了。
-
6 # 母雞與小雞
父母與孩子有話好好說,看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兒。
中國家長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教育孩子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卻習慣性的認為,孩子聽家長的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過去接受傳統教育的孩子,聽從父母的意見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有衝動想要挑戰父母的權威,來伸張自己的個性、任性和主張。
即便是開明的家長,有知識,有文化,如果不懂得套路,那麼和孩子的談話,也會陷入僵局,甚至是擦槍走火,硝煙四起。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一方面是因為面對同一問題時,父母是從自己的立場來考慮,而不是從孩子的立場來考慮;另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和孩子對同一問題所掌握的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認識偏差,這些都有可能讓孩子難以接受父母的觀點。難怪現在不少家長都說,教育孩子簡直是在和孩子鬥智鬥勇。
那麼父母如何才能跟孩子好好談話,並且讓孩子能夠接受意見呢?我想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前段時間認識一個李媽媽,她的兒子正在上初中,學習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下。李媽媽很著急,擔心兒子在這樣混下去,連高中都考不上。
我問李媽媽,她的兒子有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她說她的兒子喜歡體育,尤其是田徑專案,比如鉛球和標槍。這兩個專案都是在區裡學校比賽中獲得第1名的。因此,體育老師很喜歡她的兒子,總是鼓勵他的兒子抓緊時間去訓練體育專案,爭取獲得更好的比賽成績。但是班主任就非常不贊成他的兒子佔用過多的學習時間去訓練體育專案,說他兒子學習不用功,總是偷懶。
作為家長,李媽媽也希望兒子能夠多放些心思在學習上,把文化課成績再提高一些。但是每次跟兒子說這個問題,總是被兒子給頂回去。兒子說將來就是想要當運動員,學那麼多文化課幹什麼?李媽媽真是乾著急,沒辦法。
我說,你兒子有體育特長這是好事。 既然他這麼想要當運動員,你就幫他規劃一下職業生涯。運動員不可能當一輩子,都是吃青春飯。你可以問一下兒子,運動員退役之後想幹什麼呢?
你兒子這麼年輕,一定沒有那麼長遠的想法。如果他說不出來,你可以幫助你兒子假設一下。既然兒子這麼喜歡體育,一定想一輩子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那麼運動員退役之後,最理想的工作就是能夠成為一名職業教練,這是可以幹一輩子的事業。
但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練,僅僅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是遠遠不夠的。比如中國的乒乓球世界冠軍有很多很多,但是能成為優秀乒乓球教練的,卻只有劉國樑。
這些世界冠軍缺的不是比賽經驗和實戰水平,缺乏的是培養新人的教育水平。這種水平是要透過不斷學習知識來獲取的。
你可以問問兒子,如果兩個人比賽水平相當,但是一個人文化程度高,一個人文化程度低,那麼哪一個人會更有可能成為教練呢?
李媽媽聽了我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回去和他兒子談話了,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他的兒子終於聽進去了。
後來李媽媽跟我說,她的兒子學習比以前用功多了,因為他終於明白,現在努力學習文化課正是為了讓自己能在體育這條道路上可以越走越遠。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要實現父母和孩子好好談話,達成目標一致,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求;其次,為孩子的訴求提供援助或指引,而不是一味的糾正;最後,幫助孩子認識到不同選擇的後果,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
7 # 甦醒老師
這個問題我這兩天感受特別特別深。最近過年放假在家,跟兒子相處的時間多了起來,情緒積累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問題也更加凸顯出來了。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做如下分享。
一、如何做到與孩子有話好好說?
1、從心裡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認清楚這個事實、有這種意識,很重要。
2、方法上,提醒自己從心態狀態上時不時跳出來,把孩子當成“別人家的孩子”去欣賞、評判、對待。跳出來很難,但是很重要,很有效。為什麼?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勸人好勸,輪到自己就做不到了?因為你一直在自我設定的圈兒裡,沒有時不時地跳出來看問題,處理問題。
二、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
關於與孩子相處,之前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思考,不過近兩天的經歷讓我有了很多不同於以往的感慨和想法。
兒子六歲多,虛歲八歲了。俗語有云:七歲八歲萬人嫌。近日頗有感觸。不管你說什麼,得到的反饋幾乎都是反向的:你讓他往東他往西,你讓他打狗他追雞。於是一家五口人,四大一小,口頭的“戰鬥”經常爆發。我也比較煩惱,怎麼改善這種狀況。直到前天晚上,跟媳婦兒聊天,媳婦兒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不能再把他當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了,你想想,你一年級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很多事情印象已經很深刻了?”
是啊!
想想自己,一年級甚至更早時候的記憶,有些是很深的,我甚至依稀記得一年級楊老師的相貌。這個年齡段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重要時段。孩子在自己的思維意識世界裡跟外界互動,有時候讓你特別震驚。
比如,昨天,兒子跟我們一起去看《流浪地球》,幾乎全程身體前傾,非常專注,而且一度被感動得哭了。我震撼於他的專注度,震撼於他細膩的心思,震撼於他的記憶力:他回來以後,還在唸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再比如,這兩天,兒子問我,爸爸,人為什麼會死?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
我震撼的不是第一問,而是第二問。這是自我覺醒的意識發揮作用的表現。孩子已經開始逐步具備獨立思考,深入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了。
這兩天以來,我從心裡真正開始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了,因為我發現,可能這是由不得我的。
另一方面,從與孩子相處的角度,我也在努力學習,如何做一個爸爸,做一個家長。我發現,有一種方法可能比較適用:時不時跳出來,把孩子當做“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要這樣做?
面對與孩子雞飛狗跳的場面,只有時不時提醒自己跳出來,用在圈子外邊的心態狀態看待自己的孩子,評價自己的孩子,才可能有另一番心境和天地。有可能,你會發現,雞飛狗跳,可能最初的始作俑者是家長的不當言行;對孩子過度地指手畫腳,可能只是父母控制慾的表現而已,孩子不想做木偶,有什麼錯誤嗎?
三、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不讓孩子討厭、能跟孩子好好說話的父母
1、還是那句話:逆反逆反,不逆不反。
放棄控制,真正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個體對待;多多陪伴,父母真的有可能跟孩子成為朋友。
朋友之間好好說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想讓孩子好好跟你說話嗎?好,先跟孩子好好說話。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苦惱了很久。兒子有時候不好好說話,跟我們亂喊亂嚷。回想一下過往,我發現,我們有時候就是這麼跟他說話的。
孩子是有樣學樣的,他這樣,完全是我們跟他說話方式的一個翻版而已。是我們家長,從一開始就錯了。
我試驗了兩天,跟兒子以朋友的語氣和方式好好說話溝通,我發現,兒子變得好溝通了。寫這篇問答的同時,兒子自己在跟自己下象棋,跟我說:“噓,爸爸,關上門,別讓我媽媽知道我自己在跟自己下象棋,媽媽說我表現不好,不讓我下象棋”。哈哈哈哈,這個倒不是說我要跟他媽媽不一致,但是最起碼,兒子把我當朋友了,讓我替他對一些事情保密。希望這種情況持續時間會長一些。
與孩子有話好好說,跟孩子一起成長,這是個問題,值得長期關注研究。我知道,上面我的思考和總結,只是剛剛開始。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提高。
回覆列表
首先要放低姿態,聆聽孩子的訴求,然後指出孩子合理與不合理的,不合理部分再與孩子溝通。如果一開始姿態就高高在上,孩子又怎麼與你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