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起一部電視劇名,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真的有面包樹這個植物嗎
32
回覆列表
  • 1 # 翦翳翎

    麵包樹這種植物是真實存在的,但我沒看過《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這部電影,所以我也不清楚裡面的這種麵包樹是怎樣的一種形象,但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這個麵包樹。

    麵包樹(Artocarpus incisa)是桑科、菠蘿蜜屬的一種植物,它和咱們平常吃的菠蘿蜜是親戚,它的長相也跟菠蘿蜜差不多,都是很高大的常綠喬木,互生的葉子十分巨大,但它們的果子形狀不一樣,麵包樹的果子形狀是球形的,直徑能有8-15釐米長。

    它被叫作麵包樹是因為它的果實可以食用,當地人喜歡烤來吃,烤熟後的麵包樹果實的口感就像麵包一樣鬆軟可口,酸酸甜甜的。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我們國家的海南和臺灣等地有種植。麵包樹的果實富含澱粉,這種樹在當地也一直是當地人非常好的糧食來源,很多當地人都會取食這種果實,但烹飪方法不盡相同,有烤著吃的,有水煮著吃等。這種樹除了果實能吃外,它的木材也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除了麵包樹這種植物,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一種“猴麵包樹”。猴麵包樹(Adansonia digitata)是木棉科、猴麵包樹屬的一種植物,它和咱們熟知的木棉花是親戚,它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大場合冒充著麵包樹:又粗又高的樹幹光禿禿的,頭上頂著幾根樹枝像把傘一樣。其實,它那又粗又壯的樹幹是用來儲存水分的,它生活在乾旱地區,而麵包樹則生活在雨水充沛的熱帶地區,二者外形差異巨大。猴麵包樹的得名是這樣來的:在饑荒時代,當地人會拿它的果實充飢。這種多籽的水果狀似大面包,猴子和狒狒最愛吃。除此之外,猴麵包樹還有很多很多的用途,此處就不一一介紹了。

  • 2 # 跟著高祖劉邦學情商

    有啊

    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褐色,粗厚。葉大,互生,厚革質,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0-50釐米,成熟之葉羽狀分裂,兩側多為3-8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淺綠色,全緣,側脈約10對;葉柄長8-12釐米;托葉大,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10-25釐米,黃綠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貼柔毛。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長圓筒形至長橢圓形或棒狀,長7-30(-40)釐米,黃色;雄花花被管狀,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枚,花葯橢圓形,雌花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花柱長,柱頭2裂,聚花果倒卵圓形或近球形,長寬比值為1-4,長15-30釐米,直徑8-15釐米,綠色至黃色,表面具圓形瘤狀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軟,內面為乳白色肉質花被組成;核果橢圓形至圓錐形,直徑約25毫米。栽培的很少核果或無核果。基本資訊

    中文學名:麵包樹

    中文別名:麵包樹,麵包果Cipoho (達悟族語)、Apalo(阿美族語)

    英文名:breadfruit

    二名法:Artocarpus altili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目:蕁麻目(Urticales)

    科:桑科(Moraceae)

    亞科:菠蘿蜜亞科(Artocarpoideae)

    族:菠蘿蜜族(Artocarpus)

    屬:波羅蜜屬(Artocarpus)也稱:桂木屬

    種:麵包樹 A. altilis

    分佈:原產於馬來半島以及波利尼亞,如今因人類傳播而分佈玻里尼西亞,印度南部,加勒比地區等熱帶地區。

    相關推薦

    猴麵包樹

    形態特徵

    正在載入麵包樹

    麵包樹株高可達10-15米,全株含有乳汁。葉有柄、互生、革質、闊卵圓形,先端銳尖,基部近於心形,羽狀深裂,老樹亦有全緣者,裂片3-9枚,長30-40釐米,中肋與側脈均極顯著,葉裡脈上有毛;托葉大而作三角形、有毛、早落。4-6月開花,雌雄同株,雄蕊極小,穗狀花序,密集而成棍棒狀,花被二片,雄蕊一枚,直生。雌花花被筒形或球形。麵包樹結的果實叫做‘聚生果’,為複合果球,肥大呈肉質,小而頭大,徑10-20釐米,外有角形之瘤突;小果各藏黑色扁平之硬種子一粒。本種之果托特別肥大而為肉質。初為白色,成熟時薩摩亞人為黃色,果於8月成熟。

    用途

    麵包樹是一種木本糧食植物,也可供觀賞。肉質的果富含澱粉,燒烤後可食用,味如麵包,適合為行道樹、庭園樹木栽植。

    麵包樹為什麼叫麵包樹?這種烤制的麵包果,鬆軟可口,酸中有甜,風味和麵包差不多,故稱之為“麵包樹”。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

    臺灣東部的阿美族及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人都會取食麵包樹的果實,阿美族人在果實快要成熟時,摘下來去皮水煮食用,此外還會將白色乳汁拿給小孩子當成像口香糖一樣咀嚼。

    價值

    口糧

    麵包樹果實富含澱粉,燒烤後可食用。烤制過的麵包果,味如麵包,鬆軟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糧。

    麵包樹在適應的條件下易成活,又因為它的高產,是解決饑荒的重要辦法。據史書記載,18世紀中葉時,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殖民地西印度群島,由於單一的種甘蔗,黑人受壓迫,生活苦,特別糧食不夠,鬧過大饑荒,1770-1777年間,僅牙買加島一地,黑人就餓死1.5萬人。英國殖民者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那裡糧食狀況,就下令遊船去南太平洋島國塔希提採集麵包樹苗,運到西印度群島去種植,併成功地解決了當時的饑荒。

    麵包樹適合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木栽植。我國南方有些公園種有面包樹,只作觀賞用,近年北京某些花園裡也可見到。

    主食

    麵包樹是許多熱帶地區的主食,玻里尼西亞人在航海探險時通常攜帶此樹的根插,以便在其他海島種植。果實澱粉含量非常豐富,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馬鈴薯相似。一棵麵包樹一年可結200顆果,是食用植物中產量最高的其中一種。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

    習性

    常綠喬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達40多米。樹幹粗壯,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雌雄同株,雌花叢整合球形,雄花整合穗狀。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每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實,味道香甜,營養很豐富,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豐富的維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人們從樹上摘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時,就可食用。植株含白色乳汁,具板根,外形渾厚;在幼木時,板根並不明顯,隨樹木長高長粗,板狀的根就逐漸闊展形成。單葉互生,革質,呈闊卵形,葉端尖,基部呈心形,葉片極大,長約30至90公分,葉表為墨綠色富光澤,為3至9羽狀深裂或全緣,葉脈明顯;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先開,花小型,花序呈棍棒狀,腋生,長約25至40公分,雌花序呈球形;聚合果外表佈滿顆粒狀突尖,直徑可達20公分,成熟時為黃色。結果的時間一年內有9個月。

  • 3 # 西西西里檸檬

    樹上得來的牛奶與麵包:麵包樹與牛奶樹

    不吃早餐的壞處眾所周知,可清晨被窩的誘惑無人能敵。炒一碗蛋炒飯太耗時,路邊的雞蛋灌餅又不衛生,這可怎麼辦才好?南太平洋島國的居民們表示無壓力:種一棵麵包樹在家,即採即食,新鮮又美味,方便又健康。

    純綠色早餐:麵包果

    Artocarpus altilis ,麵包樹,桑科菠蘿蜜屬的成員。它的枝條上、樹幹上、乃至地面根部上,都能結果。一年結果一次,一次陸續9個月,能達到200多顆,是食用植物產量之最。盛產麵包樹的島國薩摩亞人們開玩笑說,一個薩摩亞男人,只要花1小時,種下10棵麵包樹,就算完成了對下一代的責任——這10棵樹9個月裡結的果實,足夠一個人吃上整整一年。

    麵包樹原產爪哇(這貨和這地方真的都不是玩笑)和波利尼西亞,如今也廣泛傳播到印度南部、加勒比等熱帶地區

    麵包樹的果實——麵包果,不止看上去像麵包,營養成分類似麵包,只要經過烘烤煎炸,甚至簡單地用水蒸一蒸,連聞起來、吃起來也都足能以假亂真。可別以為這方便美味的神奇物離我們很遠,我國廣東、海南等地都有種植,還是寶島臺灣原住民的傳統佳餚呢。

    麵包樹的聚花果和雌花序

    臺灣阿美族原住民的傳統美食:魚香麵包果湯

    如果你還是想象不到麵包果是什麼樣子,不妨去超市找一找它同科同屬的兄弟姐妹——南方常見的熱帶水果,菠蘿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

    菠蘿蜜有個別號叫做“齒留香”,異香撲鼻,偷吃了可是一定會被發現的

    這裡也提一提常與“麵包樹”混淆的 Adansonia digitata ,也就是聖修伯里在《小王子》中提到過的、赫赫有名的“猴麵包樹”。其實它與麵包樹親緣甚遠,名列木棉科猴麵包樹屬。猴麵包樹常見於非洲稀樹草原,果實、葉子都可以吃,還是天然儲水庫,劃個刀口就可以取水喝,常在旱季救人一命,單憑這一點,就可算是對人類非常友好。

    夜空下的猴麵包樹

    早餐搭配:有面包就得有牛奶

    Ficus hispida 中文名“對葉榕”,也被稱作牛奶樹、牛乳樹,根部常入藥。作為桑科榕屬的成員,對葉榕有白色的樹汁沒什麼稀奇,但要說它“劃個口子就往外噴,一次可流出3-4公升”可就不現實了,反正對葉榕是做不到。況且榕屬的樹汁大多澀澀的、微苦、有異味,營養成分也很普通,替代牛奶實在太勉強。

    對葉榕的果實結在樹幹上,非常有趣

    如果說上面對葉榕的乳汁只是不好喝,至少還人畜無害,這另外一位“牛奶樹”( Euphorbia trigona )可就是太名不副實了:它叫龍骨柱,大戟科大戟屬。先不說它長得跟“樹”出入頗大,這貨的汁液可是有毒的,不光喝下去有反應,連碰在面板上都會過敏,是名副其實的“毒牛奶”。

    長得跟仙人掌似的龍骨柱,割開也會有白色“牛奶”流出來

  • 4 # 笨笨慄

    提到麵包樹,我首先會想起《小王子》。後來聽說它是真實存在,能被烤煮燜,猶如麵包鬆軟的口感和酸奶的滋味,我就期待有朝一日能品嚐一次。再後來,我被真相了。

    猴麵包樹長這樣,你以為經常是麵包其實它只能喝白色的是它的種子,只能說酸,很酸別急,這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種植物,就叫麵包果,這種桑科的植物果實就像是縮小版的菠蘿蜜,果實裡倒是真的富含澱粉,可以透過蒸煮烤等烹飪方式做成美味的菜餚。

  • 5 # 踮起腳微笑

    麵包樹原產太平洋群島及印度、菲律賓,是馬來群島一帶熱帶著名林木之一。中國臺灣、海南也有栽培。木材質輕軟而粗,可作建築用材,果實為熱帶主要食品之一。

    因為麵包樹的果實烤出來味道和麵包差不多,所以被稱為麵包樹。

    除了麵包樹還有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因為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當它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所以就得了“猴麵包樹”的名字。

  • 6 # 好奇心食堂

    麵包樹

    別懷疑,世界上確有此樹,麵包樹對於牙買加人來說,可是“救命樹”,麵包樹的果實烤熟後可以像麵包一樣來充飢。麵包樹的生命力很頑強,在乾旱的東北地區,麵包樹也能生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來到牙買加,你能見到很多面包樹。所以,在牙買加人心中,麵包樹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猴麵包樹

    你知道嗎?麵包樹還有一種猴麵包樹,雖然都有“麵包”二字,但猴麵包樹與麵包樹有著質的差別。猴麵包樹來自於肯亞,非常“猴精”,為了在乾旱,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猴麵包樹會不停的汲取地下的水分,而且在乾旱的季節,它們以脫光葉子的方法來儲存水分,水份存於猴麵包樹的軀幹裡。遇到大旱天氣,肯亞人透過取猴麵包樹中的水得以生存。所以對於肯亞人來說,猴麵包樹同樣也是他們的救命樹。

  • 7 # 想不到的風景

    有啊,在印度巴西都有種植,麵包樹是一種常綠喬木,樹幹粗壯,枝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

    在它的枝條上,樹幹上直到根部都能結果,它那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實,味道香甜,營養很豐富的哦,它還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呢

    可以在樹上摘那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時,就可以食用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中羅輯好不容易讓人類看到希望卻被程心搞砸了,如何看待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