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廖沙廖廣文

    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在漢唐時期中國與周邊的各國各民族因戰爭、文化交流、貿易通商等因素所造成的影響有關!大家知道,外華人稱華人多稱為唐人,聚居地又稱唐人街。也是因為當時唐朝強盛,與各國交流密切的原因。而中國周邊國家或民族卻多稱華人為漢人。就是中國國內一些少數民族也稱呼漢人,以區分自己民族與漢民族的區別。漢文帝、漢武帝也是漢朝較為強盛的時期。因此此時的文化交流較為頻繁。而文化、文明的載體當然就是語言和文字了。這成為了古代各國對中國漢語言及漢文字的基本認知。致於中文則是指今天中國統一的、規範的、唯一的國家主體文字。

  • 2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對一個事務的定義,是為了與其它事物相區別。

    我的說的語言、文字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場合的叫法不同,就是因為區別的物件不同。

    為什麼叫漢字、漢語?

    漢字和漢語,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字共同語。中華民族是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體。除了漢族之外,還有滿、蒙、回、藏等其它少數民族。其它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漢語和漢字,就是相對於這些語言文字而來的。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多朝代,為什麼以“漢”來命名我們的民族語言和文字呢?這是因為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統一語言和文字的中央集權國家。

    車同軌、書同文雖然是秦代完成的。也就是說,秦代時候,已經實現了文字的統一的。為什麼不把漢字叫“秦字”呢?這個原因很簡單,秦雖然最後統一了全國,但它很快就滅亡了。統一後語言文字的廣泛使用,是在漢代。如果沒有李斯規範的小篆,可能就沒有漢代的隸書,也就不會有魏晉時期楷書的成熟。另外,用“秦字”可能會產生歧義,秦在春秋戰國的五六百年時期裡,是與其它各國並立的,當時有秦字,也有趙字,齊字,語言上的差別也是有的。所以,秦語不是華夏民族多部落多地域融合而形成的共同語,只有秦統一之後,車同軌,書同文之後,華夏民族共同語言文字才統一。而這種語言文字在漢朝成為官方統一語言文字。這就是華夏民族的共同語被稱為漢字漢語的原因。

    漢語在幾千年實用的過程中,與之相分別的其它語言不是以現在國家為標誌,而是以民族為標誌的。漢人說漢語,滿人說滿語,但他們都是華人。齊人說齊語,吳人說吳語,但他們都是漢族華夏族。與漢語相對的滿語、藏語、梵語等等,都是以民族為分別的,而不是以國家為分別的。

    語言以國家為分別,是現代民族國家形成之後產生的。這時,以前民族之間的競爭變成以國家為單位的競爭。語言的分別,就帶上國家的痕跡。在民國以前,上學沒有中文外文之別,也無所謂分科。都學的都是文。到民國之後,教育進入現代時期,除了文之外,還有理了。文的也有分科了。於是,就有了中文和外文的區分。

    中文和漢語的內涵雖然有很大的重合,但意思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和文學,重點在於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民族文化。而中文,著重點在於中國,是中國文化的簡單稱。漢文的側重點在於歷史的傳承,中文,除了傳承之外,我們當代的創新發展,也是中國文化。所以,當代研究和傳播的中國文化當然應該叫中文。

  • 3 # 碧野28

    你說的話沒錯,我們所學的語言是漢語,所用的文字是漢字。那麼為什麼要叫中文呢?其實很簡單,所謂的中文其實就是中華文化的縮寫或簡稱。

    因為漢語和漢字最早就是漢族人的發明創造,也是漢族人的通用交流工具。但是,中國境內不止只有漢族一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五十五個小數民族,無論他們出自何漢族的分枝也好,還是獨體一系傳承也罷,既然在中國境內與漢族構建的是一個大家庭,組合成了一箇中華民族,那麼就是親如一家的兄弟姐妹了,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閡,就是一個完整的獨立體系了。

    考慮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意願,把漢語和漢字叫成中文,這也是符合要求和發展規律的。不過,無論怎樣的叫法,萬變不離其宗,國際上他們依然習慣叫做漢文、漢語,這與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千思萬緒的關係吧!

    不管是漢語還是中文,都是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並沒有改變了什麼特色基礎。只要外華人不亂叫其他的名稱就好,有關這兩種稱呼都是我們的名字,隨便用哪一個稱呼哪都是體現了我們的根本面貌。

  • 4 # 東張西望BJ

    把我們多數人講的漢族語言稱為漢語、民國稱國語、海外稱華語,所表達的書面文為漢文、民國稱國文、海外稱華文,這些表述是正確的!

    中文概念是國內大學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而簡稱中文系,大抵此後有"中文"一說。在國際間說到語言話題時,一般是把國家的首字作為某語種的名稱,如英國話稱英語,法國話稱法語,德國話稱德語,俄國話稱俄語、日本話稱日語、南韓話稱韓語、越南話稱越語、泰國話稱泰語…。華人按此習慣,也想把中國話以中國簡稱"中"字叫"中語",但沒有此叫法,也彆扭,正好有"中文"現成詞,就不恰當地把中國話稱為"中文"了,把漢文同時也稱為中文。

  • 5 # 黔山逢春

    只能說我大部份人說的是漢話,寫的是漢字。漢話,漢字原本是漢族人講,用,其他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語言文字(有的沒文字)。在中央決定在全國推廣普通話(以漢字作為通用文字,以北京話為語音基礎)後,才稱中文,普通話。漢語,漢字就不再是漢族專有的了,故不能再稱漢語,漢文。

  • 6 # 珍珠河

    第一 先說漢語與漢字

    顧名思義,漢語就是漢民族用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語言。

    嚴格的說,在秦漢之前,漢語就是漢民族交流溝通的專用語言,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只因漢民族在中國的眾多民族中,人口數量龐大,其他少數民族數量較少,為了便於交流,部分少數民族也就開始演習漢語說話。

    據《禮記·王制》就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的記載,而周朝“周初分封八百諸侯”,為了便於管理和交流,在中朝就已經實行了以漢語為主的統一的語言了。無非是各民族內部交流時仍然使用自己民族的語言,但在於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交流時就使用了統一語言。例如現在的新疆維族,在內部仍然使用自己民族的原因。漢語期初不叫“漢語”,稱之為“雅韻”,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言"的共同語。這一點,可以在《論語·述而》中找到依據。《論語·述而》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直至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漢語被採納為中國官方語言的標準。其實現在,由於政治歷史原因,臺灣依舊稱國語。所以,隨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漢語就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唯一使用的語言。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之所以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是因為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例如在古代日本、北韓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至於漢字的產生於發展,因為與本提問的關係不太密切,故這裡不多做做贅述。

    第二 再說中文

    中文實際上就是中國語言文字或中國語言文學的簡稱。特指漢族的語言文字(漢語和漢字)或漢語言文學 。在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社群中,中文也被稱為漢文、華文。由於民間"語言"和"文字"兩個概念不分,因此中文便成為漢語言文字的民間通俗統稱。

    至於漢字、漢語和中文之間的區別,涉及到詞義的範圍與大小。

    1、漢字,僅指單獨的字,漢語既包括漢字,又包括語言。

    2、漢字,代表不了言語,更代表不了中文。

    3、中文既包含了漢字,又包含了漢語,應該說是中華民族文字語言的總稱。

    4、現在所使用的普通話就是建國以後,國家以法律的形勢加以確認和規範,確立了中文(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中國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並且聯合國也把中文確認為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 7 #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漢語是因為漢族佔的比例為國家主體民族,講的都是漢語,所以稱呼為漢語。中文,漢族語言代表中國的國語,所以稱呼為中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記事起,哪件事讓你最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