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葆光室主人1

    他坐不住天下。之前的滅秦,說明他能打,但是從定都、分封來看,他並不具備天下思想,如同明末的李自成,沒有經營天下的心思,僅有的人才也被讒言殺死而人覺悟。

  • 2 # 夜溶月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劉邦與群臣的一段對話。

    漢朝成立後,一次劉邦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問道:“你們說說看,我為何能取得天下?項羽為何失去天下?”

    王陵等人回答道:“陛下能用人,與人同享利益;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所以失去天下。”

    劉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這段話非常精彩,所以筆者在這裡保留了《高祖本紀》原文。項羽不能選賢用能,劉邦陣營的韓信、陳平都是從項羽陣營投奔過來的。

    鴻門宴放走劉邦、放棄關中建都彭城則可以看出項羽缺乏政治家的素質。

    所以即使劉邦死了,項羽也贏不了天下。

  • 3 # 諸葛小趣聞

    確實如此,他脾氣暴躁不能容人,剛愎自負不聽意見。進了咸陽之後又燒殺掠奪,火燒書籍簡直殘暴至極,就算當了君主也是暴君。更何況,就算沒有劉邦也會有其他人,哪怕只是裝也要裝出來衣服悲天憫人,為國為民一個態度來,而這些項羽到死都沒有。

  • 4 # 木説歷史

    項羽殺不殺劉邦和他得不得天下沒有關係,只關係劉邦得不得天下。

    項羽即使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後續的情況發展也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劉邦死了會有其它有野心稱霸天下的人來代替劉邦完成同意大業,即便所有有野心的人都被項羽殺了其實也無濟於事,因為項羽不願意得天下。

    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三十餘萬,這個時候的項羽已經擁有平定、統一天下的實力。

    但是在鴻門宴之後不久,項羽進入秦國都城咸陽並沒有稱帝反而分封十八路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掌管巴蜀。

    這個時候即使劉邦死了,只是少一路諸侯而已,項羽還是霸王而不是皇帝,也沒有真正意義上得天下。

    項羽得不得天下和劉邦關係不大,關鍵是項羽無心稱帝得天下。

  • 5 # 勝英14

    佔什麼立場講什麼話,雖然劉幫、項羽不知有唐、宋…。每一個人從記憶中已經自覺與不自覺地就開始了從個體主觀上判斷人間的事事非非,有誰能從主觀發展至客觀,簡之:是難得的進步。實際上大到我們生活的星球,小及生活的生活圈都是客觀的。回過來在講楚、漢相爭及歷史脈絡,那個不是軍事鬥爭的結果。強大秦帝國分崩離析更是項羽的軍事鬥爭的勝利!軍事鬥爭始終是人類“文明”相隨之物。人類在各種矛盾無解的時候毫無疑問必然採取軍事鬥爭,答案就有了項羽殺了劉幫必然得天下,得了天下後是長還是短有待探討。實際上古人早有定論:得天下易,守江山難!

  • 6 # 國富民強123456789369

    謝謝邀請,項羽要殺劉邦時事實上已得了天下,只不過他沒有稱皇帝建國號而已,他主持分封了諸王,沒有像秦皇那樣集權,學的是周天子的做法。他認為秦集權暴政,還是分封好,只是他沒有想到分封后各諸侯王是不會滿足現狀的,諸侯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大魚會吃掉小魚的,就像秦始皇那樣直到統一。因此,項羽即使殺掉劉邦,戰爭不會停止,只是暴發晚一點而已。戰爭需要經濟作後盾,也需要謀略。而這兩個方面項王是不行的,他連亞父都留不住,他哪有人才去搞經濟,幫他出謀劃策,而他自己只是一介武夫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起義可用推翻暴秦作號召,大家為了推翻暴秦而破釜沉舟,勇往直前。但諸候之間的戰爭沒有這個說辭了,要靠金錢鼓勵,要有穩定的後方,項羽沒有,出謀畫策的也沒有,(這在楚漢相爭中被證明了),故他逃不掉失敗的命運。

  • 7 # 太行墨客

    這事得這麼說,比較而言項羽君子也,劉季流氓也,君子是鬥不過流氓的,所以項殺不了劉。

    退一步說項羽走運殺了劉季,他也只想成為號令諸候的諸候頭目,或說好聽點叫霸主,此其人生目標與劉三不同,雖然流氓,但目標遠大,一統天下其渴已久,成功之後之後,衣錦還鄉。

  • 8 # 揮劍決浮雲6

    項羽滅秦之後,入咸陽是分封諸侯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沒有搞分封,而是行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這無疑是歷史的進步。由封建而走向中央集權,這是以農耕民族為主體的國家發展的歷史必然。

    中國的漢民族是農耕民族,始終受到西北的遊牧民族的侵擾。由於戰爭成本的不對等,遊牧民族的戰爭成本遠遠低於農耕民族,因此農耕民族根本無法抵抗侵擾。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團結起來,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調配全國的力量來抵禦外敵。因此走向中央集權的國家形式是歷史的必然,如若不然,那只有被征服,只有亡國這一條路了。印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項羽滅秦後重新搞分封制,這就是開歷史的倒車。凡是開歷史倒車的,必然被歷史所淘汰。項羽的敗亡從他分封諸侯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即使沒有劉邦,也會有別人來消滅他,即使國內沒人能消滅他,那也會有匈奴等遊牧民族來滅了他。

  • 9 # W大光哥

    項羽本來是已經得到天下了,自己沒一個統一政策,把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塊大蛋糕又分給了其他諸侯一點,他這樣能得天下,開玩笑吧!多分天下還差不多,項羽心裡就沒這麼個各國一統這個概念,說到底就沒秦始皇的眼光,劉邦思想完全不同於項羽,最後劉邦勝,這才是秦亡後最好的歷史旅程。從政治的角度看,項羽不滅,多國戰爭,農民又要多遭罪。

  • 10 # 大郭176967564

    倆人爭天下,死了一個,剩下那個不得天下,那麼天下歸誰?還有哪一位有爭天下的能力和資格?

    誰以為得天下的都是君子?看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幾個是“君子”?

  • 11 # 好川茶_蕎壩貢茶

    我也認為項羽即使殺了劉邦也不可能得天下,其理由有三個。

    一是戰略格局:人世間凡闖天下的人都是有多大的格局就會有多大的結局,項羽在拿下當時最好、最大、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就是當時大秦帝國都城咸陽後居然撒手不要。

    二是領導智慧:項羽是一個戰術專家而不是戰略專家,作為領導識人、用人、管人、聚人、借人和戰略決策的智慧嚴重不足。

    三是兒女情長:項羽專情於虞姬誤了很多大事,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是霸女人而不是情女人,從這點看項羽沒有霸天下的思維。

    總結項羽這個人他只能是一個將才,不是帥才;他即使殺了劉邦和也和前一次推翻秦朝一樣只能是短暫的得天下,還是會有第二、第三個劉來給他爭天下。

  • 12 # 使用者3782336947

    項羽滅了秦朝後,封分諸侯,並沒有自己稱帝,而是封自己為霸王。說白了就是沒有繼承秦始皇的稱號,而繼承的還是周的那一套。這時候可以說他已經是雄霸天下了。劉邦後來是又反了!沒有劉邦,也行別的人也會反。體制的問題,讓天下沒有安定下來,還是會有人想當皇帝。天讓你當皇帝,你不當,那隻能讓想當的人來當。秦始皇已經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天下沒有皇帝,就意味著沒有正統的存在,人心就始終會浮躁,造反項羽是遲早的事,只是個時間問題。

  • 13 # 一丹流青

    歷史不可以假設,如果非要假設,當然有許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假使項羽真殺了劉邦,項羽當然也得不了天下,因為項羽根本就不想統一天下,項羽想的還是想恢復到春秋戰國時期那種諸侯國林立的天下格局。

    他只要自己能當西楚的霸王,成為類似春秋的五霸的霸主是他的一個理想,而他並沒有當皇帝的理想。

    要不然,他也不會作出會屠掉幾十萬秦軍,又一把火燒掉阿房宮的腦殘之舉。

    因為他根本沒有家天下的格局,只有建立西楚的格局,所以他沒有保護自己財產阿房宮和收編秦軍為自己百姓,眼中只有楚國故地是自己的地盤,只有楚人才是自己的子民。

    只要其他這些小國家的人威脅不了他的地位,他就不會怎麼管你。

    歷史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假使劉邦被幹掉過後,可能天下再也沒有人能夠抵抗得了項羽,不是誰都有劉邦的格局。

    雖然劉邦的軍事業務能力不如項羽,但是劉邦最大的能力在於他能夠用人識人和用人。漢初三傑都效力於劉邦,還有許多英雄豪傑追隨其後。

    假使劉邦在鴻門宴上被幹掉,可能歷史上就沒有再有一個類似劉邦的人能夠統合天下英雄,來共同對抗項羽。

    在中國的分裂動盪時期,許多重要的人物的死亡,可能就會減緩了統一的歷史程序。

    比如,三國時期,如果曹操最重要的謀士郭嘉不死,則有可能曹操不會出現後來的赤壁之戰的挫折。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就有極大的可能統一天下。

    但是郭嘉死了過後,在也沒有算無遺策的超級謀士來謀劃和規勸曹操。再加上瘟疫的流行,使得曹操赤壁之戰的重大失敗,才有了三國並立的可能。

    再比如,東晉十六國朝時期,假使當時的王猛不死那麼早,則秦王苻堅可能在統一北方過後,徹底消化了北方,為他的後代統一天下打下基礎。

    但可惜王猛死的太早,秦王苻堅後來按那不住一統天下的心情,急於攻打南方,根本沒人勸得住,所以才有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失敗,最後國破人亡,為世人所笑。

    言歸正傳,假使當時項羽在鴻門宴上幹翻劉邦,以當時天下英雄豪傑來講,沒有人能夠統合天下英雄,舉起共同抵抗項羽的大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張良其實也是訪遍了天下英雄。相當於搞了一次英雄普查,搞完並分析過後,才跟的劉邦。假使有其他的可能,張良也不會“為他人言,皆不省”。

    什麼意思呢?

    張良同學為別的人分析天下大勢、軍國戰略和君主權術的時候,這些人卻一個都懂不起,張良可以說是對牛彈琴)。

    唯有劉邦聞絃歌而知雅意,以致於張良最後總結說:“沛公殆天授。”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劉邦是天授的奇才啊!

    一隻蝴蝶煽動它的翅膀,就可能引來大西洋上的颶風,歷史上任何一個重要人物命運的改變都可能引發不一樣的歷史格局。

    當然,也不排除再出現一個劉邦的可能性,只是這個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張良已經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英雄普查了!“皆不省”啊!

  • 14 # 生活啥都不咋明白

    他要是殺了劉邦,就說明項羽沒那麼多缺點了,他比劉邦更強大了,如果真是那樣?他必然得天下。考慮問題得全,既然如果了,那麼後面的也必然會隨著如果而改變。

  • 15 # 眾推風雲榜

    首先,提這種問題的人肯定是從項羽打仗一流,治國不行來提的。

    其次,這種論調是有充分依據的,項羽從滅秦到楚漢相爭,多次表現出了不成熟、熱血和衝動的性格,很多決定武斷而草率,直接導致人心向背。

    打仗和治國確實是兩碼事,治國是要贏取天下人心,所謂得民心者可為天子。

    最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項羽其實不想要天下,滅秦之後,項羽的功勞無人能匹敵,他完全可以仿照秦朝建立一個楚帝國,然而他卻選擇了分封諸侯,自己仿照春秋五霸來了個西楚霸王,想做老大卻不想當老大,只能說,總會有下一個想要天下的人把項羽給逼到絕境的。

  • 16 # 明並日月

    劉邦死了之後,項羽分封諸侯,然後全國一片軍閥混戰,區別在於少了一個叫劉邦的諸侯。其實,在歷史上,項羽就和東邊的齊國等諸侯打了個不可開交,放縱了劉邦取得關中。劉邦統一中國也不能簡單的視為楚漢相爭。最後,一個軍閥重新統一中國,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這個人有可能是項羽,也有可能不是。歷史不是項羽和劉邦兩個人的,是中國人民的。

  • 17 # 拒絕下流

    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打天下是一個以破壞和殺伐為主的過程,治天下則是一個以建設和安撫為主的過程。

    就打天下的本領來說,項羽是個不世出的人才,把逐鹿的群雄遠遠拋在身後。但長時間的征戰殺伐是不得人心的,因為戰爭只會產生貧窮與傷害,不會帶來溫飽與富足。項羽的屠城與坑殺,雖然威懾了敵人,但也極大的破壞了生產力。

    劉邦則要聰明的多,不亂殺人,不窮兵黷武,不橫徵暴斂,給苦難的人們看到了曙光。人心的向背決定了劉項的成敗!

    歷史總會把重擔交給合適的人!

  • 18 # 劍影講歷史

    匹夫之勇畢竟成就不了帝王之姿,即使劉邦死了也得不了天下。

    項羽的失敗對應劉邦的勝利,所以劉邦的優點對應項羽的缺點——用人。

    劉邦把自己的一張王牌把玩來把玩去,百用不厭、一用就靈。被眾人仰視、投靠的項羽卻把這張王牌一而再、再而三的丟棄。從前有個韓信去找項羽,結果當了個類似於後宮持扇奴婢的男版,執戟侍衛……然後在項羽剛愎自用的情緒下,就剩下一個范增。范增的耐心真好啊。

    如上文劉邦對應:項羽不聽進諫、不用人、不發掘人才、覺得自己是宇宙小超人。導致他沒有用好王牌(差不多沒用過),最終失去了天下。

    歷史如煙,當時劉邦和項羽,他們楚河漢界爭霸天下,也都踩著石頭過河,他們不過是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已。天下群雄,都在實施自己的路線,項羽接近成功,卻最後落得個自刎烏江,而劉邦卻贏得了最後的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考研失敗整個過程到底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