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ser2787251952304

    簡單中的深刻意義,常人講了識不懂,一語雙關,想得到比得著片斷,不深則深如大海,不淺則淺如見底,摸不著,抓不到。

  • 2 # 穿山之虎

    是不是在說上善若水?水和人不屬同類事物,不能相比,就象風馬牛不相及也一樣。如果能比的話,咋不比作,水擋尿褲,水往低處流,拖泥帶水。

  • 3 # 老邢166790571

    道德經裡有最經典的一句話,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句話也是對科學研究有指導性意義,老子不但是道教的創始人,對科學研究也有參考價值。

  • 4 # hellonihao8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非常有用的哲理。就是物極必反,以柔克剛的道理。一個人在生活當中,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常常用“反者”思維去剖析自己,用“弱者”行動去應對,這樣就是遵循道的規律和運動來做事,即道之動和道之用。這就是人要按照客觀規律來做事才能長久。

  • 5 # 明心真人

    天地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

  • 6 # 笑中友道

    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後世稱為《德道經》,具體內容和《道德經》有文字和先後順序的差異,誦讀感覺確實不一樣,建議諸位看官有時間研究研究。

  • 7 # 使用者98150381878了塵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老子真是大智慧之聖人啊,使民反璞歸真,返回先天,遠離一切名相之對待。無名可名謂之實相,強名曰道,道矣不守,萬法無綹。

  • 8 # 掛在明堂射古今

    看這個問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上善若水”,而“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對“上善若水”的解釋,這是我對《道德經》第八章的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理解。

    再看“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讓我想到了莊子說的“道在屎溺”,我在琢磨這是不是莊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可是我也在想,這是不是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的道理呢,水可以融合萬物,而這樣的融合是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的。

    這也讓我想到了稀釋這個詞還有現在的環保,一查看了“水環境容量”,在解釋中我又看到這還包括“稀釋客量”和“自淨容量”,從這裡也可以看見水是可以融合並改善環境的。

    由此,我也想到老子在後面說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句話,是不是也和融合有關係呢。

    我也一直以為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很多都是對統治者的教育,比如《道德經》中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而這裡的我,指的就是統治者。

    再聯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是不是就是說統治者要象水能改善環境一樣,讓老百姓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統治者也要和老百姓融合在一起,深刻了解百姓,對百姓要親近仁義,與百姓要講信用,為政時要調動百姓的能動性和百姓有良好的互動。這也讓我想起《道德經》裡的“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再看“夫唯不爭,故無尤”,我想就是,不與百姓爭利,這樣的社會才是美好的!

  • 9 # 無限風光居士

    上德丕徳,是為有德,下德丕失德,是為無德。上徳無為而無以為也。徳的本意為直行向前,是為光明正大,內心端正之意。失德正相反,是投機取巧,內心狡詐之形。若以此閱讀,一切都豁然開朗。

  • 10 # 文心何以雕龍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層之臺,起於壘土。意思是任何大的成功都是由小處做起。

    如何證明讀過道德經要由感悟說起比較好。道德經用一幅圖來表示最好的好,我覺得是太極圖。我對太極圖的理解是,太極由感應和控制兩部分組成。我們對萬事萬物的感應決定了,我們可以控制的高度,它們成正比關係。

    我們的控制實踐也可以促進我們的感應。這就是我們的認識之道。

  • 11 # 不醉繁華不醉君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經》

    不要認為你孕育了生命,就可以隨意剝奪;不要覺得付出了,就可以有恃無恐;不要帶著主宰別人的目的去幫助人。做到這幾點,就是真正的大德之人。

    世界萬物自有其靈性、價值,任何人都不要刻意去左右,自然而為才是最好的狀態。

    簡單的幾句話,既適用於家庭父母子女,也適用於為人處世,更適用於國家治理。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在范蠡、文種的大力協助下復國。

    作為功不可沒的兩位功勳,結局卻完全不一樣。范蠡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政治的歷史本然,睿智選擇銷聲匿跡,從而完成智謀之臣到商業大亨的華麗轉身。文種卻居功自傲,有恃無恐,自認為開國元勳必得厚報,最終身首異處,可悲可嘆。

  • 12 # 廟堂不高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已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動善時 天地之間其尤橐籥乎 虛而不屈 動而欲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矣為道

  • 13 # 炫酷的雄鷹—2037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兒女透過認識自然與自然抗爭的歷史,形成了“儒釋道”為一體的民族文化的根和魂。雄鷹用現在的理念解讀,儒學是教與學,是道德規範約束著社會及人們的行為;佛學是心理學,為人們解疑答惑,幸福與貧富無關;老子的道是哲學,是辯證法,是認識世界與自然抗爭的宇宙觀。孔子曾評論老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可見老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 自從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儒學前後經過了三次較為重大的變化。第一次是在戰國時期,第二次是在西漢時期,第三次是在宋朝。在這三個不同的時期裡,每當政治經濟狀況發生變動,為著適應當時的需要,儒家就有它的代表人物出來,變革儒學的形態,以求得儒學的繼續發展。第一次的代表人物是孟軻。孔學發展為孟派儒學。第二次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孔孟儒學發展為神化了的今文經學。第三次的代表人物就是程頤、朱熹。儒學由此發展為號稱繼承孔孟道統的道學或理學。從西漢到南宋,孔孟儒學本來還並沒有能夠全面控制政治、學術。理宗樹立起程朱道學的思想統治,從此,便在政治思想領域取得了鞏固的統治地位,控制了教育、科舉,並且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宋朝以後,孔孟儒學的影響,主要就是程朱理學的影響。

    正如黨連文老師著作《道德經的哲學解讀》說的: 朱熹是繼孔子之後,被明清兩朝統治者,尤其是明朝說推崇有一大儒,在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的貢獻為世人所公認,但朱熹所建立的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體系是基於當時統治者的利益,與老子部署唯物主義的辯證思想體系背道而馳,現在看來,朱熹對老子思想的理解和闡釋比較片面,甚至是不正確的。但是他或許給現代人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察角度,也正應了現代一句評語:《道德經》是異議最多的一本書。不管怎麼說,朱熹是認可老子“虛靜無為、衝近自守、謙下貴柔”的。

    魯迅先生評老子:“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郭沫若淪老子:《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在歷史的長河中老子的《道德經》好像隱藏在內部,黃老之學是真正在封建統治時期統治者內部起著主導作用的思想。儒學是外在的表現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招牌口號”。而“神學”包括後來的全真教都是人們遊離於社會的一種“心理學”,在跨越了當時的某個時間段後,它們被統治者安撫承認,偶爾也會走到政治的中心。

    歷史走到了今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立黨之本是我們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將賦予歷史文化新的內涵,‘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定的理想信念,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無窮盡,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前提。民族文化的靈魂靠我們自己去捍衛,真理靠我們自己學習繼承發揚廣大民族文化、吸取世界先進文化去發現創新,美好生活靠我們自己在奮鬥中實現。。​​​

  • 14 # 貴州熱點資訊

    《道德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法自然”四字最能體現全書的中心。此處的“自然”不是大家平時理解的大自然,此處的“自”是自己的意思,“然”是如此的意思,“自然”就是自己如此的意思,強調回歸自身與生俱來、不學而會的先天屬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本性,應對萬物變化完全出自本性自動自發的本能反應。

    《道德經》作為道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尚“無”,大道無道說的是萬物融合一體的狀態,大愛無私講的是至私無私,大行無為講的順應規律不妄作為……又如,生而不有,為而不矜,功成不居……都是“道法自然”具體運用和體現。

  • 15 # 阿慶還是阿慶

    致虛極,守靜篤,其實是讓人能夠更加接近自然之道的方法。

    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又有兩句比較貼合的話,一個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說的多了,說白了你自己就不值錢了,也被人看穿了,那麼就是個窮字。正常情況下我們說的多數為廢話,還不如不說的好。

    另一個,聖人行不言之教,就是說不要老是說,說的多了自然招人厭煩,不說卻也是不行的。但是聖人相比於言傳,更注重身教,以身作則,規範大家,更有代表性。

  • 16 # 淡淡百合2019

    抄寫道德經的一點感悟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幾次引用道德經,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只是我讀道德經和別人不同,我用毛筆寫了三遍道德經。

    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習近平在講話文章中6次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這句名言!

    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容易之時謀求難事,在細微之處成就大事。天下的難事,必須從容易時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須從細微處著手。告訴我們做大事、難事要從小事、易事做起,體現了他的實幹興邦思想。習近平指出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幹,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夠成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道德經》第八章的一句話,我 覺得這句話適用於女人,男人如山,女人似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道德經是領導者的智慧,都說這是本男人的書,我卻很喜歡,一個女人的格局大,心胸寬闊了對事業家庭都是個提升,四書的《大學》中的: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國家是我們的大家,小家也是一樣的,一個女人摒棄了狹隘自私,家也會興旺的,每個家庭團圓和睦,努力工作學習,國家這個大家就會繁榮昌盛!反之,一個國家安定、富強我們的小家才會穩定,每當電視上看到那些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難民,我都很慶幸自豪我是中國人!

    共同祈禱祝福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

     

     圖片是我寫的兩釐米毛筆小楷道德經

  • 17 # 小牧童兒

    怎麼樣才算看過它呢?這是個問題,我們分析下:

    首先, 一句話就證明看過道德經有點不太具有說服力,因為道德經像易經一樣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即使沒有讀過也能說幾句,像“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上善若水,虛極其守靜”等。

    其次,即使說出一些也只能說明看過而已,並不能說明讀進去認真參悟研究過原文。看看大家的回答就可知道,一萬個人一萬個哈姆雷特的理解,且基本都是他人咀嚼過的言論,貌似像是傳話筒。

    再次,如果認真研讀過,一來會了解書的歷史,會知道道德經版本很多,但沒有人知道哪個為原本,都是自說自話且各有其理,無有定論,只有公認。二來會認真參悟其文之理,也是開篇提到的“道可道非恆道也,名可名非恆名也”,此為解說道已被老子參悟到,說它說不清又不得不勉強試著來說,因為討論它必脫離不了文字語言。“有無混成,先天地生……”旨在勉強說明“道”大概是個什麼樣的東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旨在說明“道”的所體現出來的表面狀態,是對“道”的樸素認識觀是一種定義。“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旨在說明“道”的廣大,無處不在,是造物主,是上帝,同時又“其小無內”。“濁以靜之徐清,靜以動之徐生”旨在說明“道”的作用,是力量。“返者道之動”在說明“道”的作用規矩。“萬物復歸於道”說明道是萬物的根源與歸宿。

    所以,看過並非真的看過,用摘錄幾句話並不能證明真的看過道德經。筆者上述的解說雖只能代表一人的理解,但非人云亦云。我想有自己的自主體會和見解而非做別人的傳話筒才算叫讀過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攝影中最難的技巧是什麼?該如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