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足夠資源

    討好型缺愛者,用討好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位朋友,把索愛的需求集中於追求者的身上。在日常關係裡,平安就好。在親密關係裡,完美才行。普通關係或者陌生人對他們1分好,他們會感動得很,會很想回報;如果親密關係中的物件對他們9分好,他們會反覆抱怨那1分不好,久久難以釋懷。討好型缺愛者,往往需要經常吸引戀愛物件,而結局往往是抱怨物件不夠付出,傷了自己的心。

  • 2 # 小廉一記

    討好型缺愛者,用討好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位朋友,把索愛的需求集中於追求者的身上。在日常關係裡,平安就好。在親密關係裡,完美才行。普通關係或者陌生人對他們1分好,他們會感動得很,會很想回報;如果親密關係中的物件對他們9分好,他們會反覆抱怨那1分不好,久久難以釋懷。討好型缺愛者,往往需要經常吸引戀愛物件,而結局往往是抱怨物件不夠付出,傷了自己的心。

  • 3 # 我是許雨雪

    討好型人格:我是這麼理解的,可能是和環境有關係,比如小時候在家裡大人不重視,上學不被老師同學喜歡,可能討好別人才會被看到,所以養成了討好型人格,其實這種人挺可憐的,和缺愛肯定有關係。

    怎麼改變?可以慢慢來,什麼事也不可能就一下子能改變,可以多充實自己,沒事多看書學習,不必逢迎誰,自己強大了自然有人討好。

  • 4 # 隨心1278288

    這種性格的人的人品一般是沒有問題的,這種人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是很被動的,通常比較話多,目的是在同伴之間尋找存在感,渴望被關注,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不被大家重視

  • 5 # 麻煩你叫我靜姐姐

    討好型人格就是因為小時候缺愛導致的吧,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做自己原本不喜歡的事情只為得到❤️[委屈]該怎麼改變呢?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狀態,真不知道怎麼改了

  • 6 # 小凱嘚啵

    討好型人格是自己內心的一種自卑和孤獨,希望得到被人的尊重和重視,缺愛是指生活缺少關心,我覺得兩者之間關係不大,做自己就好,管別人怎麼說。

  • 7 # 童話故事裡的夢

    家庭是否溫馨不是行成討好型人格的唯一途徑,學校甚至社會都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元兇。我暫且的大膽猜想,題主可以一笑置之,或者我們再繼續溝通,本著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討好型人格“惡魔”的原則,互相交流哈。

    猜想一:探索時期

    對於6.7歲就開始上小學,甚至4.5就開始上幼兒園的人來說,相較於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佔了更大的比例,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未嘗不可能在學校形成的。要知道3個月的嬰兒就已經知道開心、痛苦,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具備嫉妒、憤怒、厭惡和恐懼等情緒,在一個擁有成熟心智較少,未成熟心智高度集中的幼兒園小學,這不亞於一場探索時期的“百團大戰”,可能已經存在“A不和B

    玩,A對C說:你要和她玩,我就不和你玩了”的情況,如果C答應了A的要求,是不是我們可以認為這是討好型人格形成的一個原因呢?

    並且我再大膽猜想一下,題主提到過“成長的家庭環境非常和諧溫暖”並且“習慣性被寵愛”那我們假設題主在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公舉,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全家人的注意力,是全家的焦點,但是在學校就沒有這種被關注、被作為焦點的感覺,潛意識裡認為無條件滿足別人的要求就能獲得別人的關注,因此在學校裡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然後持續到現在。

    猜想二:校園欺凌

    中,然而爆出來校園暴力往往都是極端案例,什麼初一女生被9女生扒衣甩耳光,高中女生被同學強姦殺害。有更多小規模隱蔽的校園暴力不為人所知,比如一女生被室友排擠,床鋪潑水書桌潑墨汁,要求搬出宿舍;宿舍小團體冷暴力某一個人,把她當空氣;再或者一些較多的貧困地區,輟學在家無所事事的失學少年長期利用學校管理漏洞進入學校或引誘、脅迫學生外出進行欺凌。

    參與校園暴力的有學生也有社會閒雜人員,學校和老師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或者“這些都是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幾乎所有的校園暴力都是被報道後迫於輿論壓力才會處理,基本上的處理方法都會大事化小最後不了了之。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強壓之下,不難想象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者奮起反抗兩敗俱傷,或者長期忍受,忍氣吞聲喪失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猜想三:社會欺凌

    還有一種可能是進入社會也就是參與工作以後形成的討好型人格。個人以為這種人格形成的案例應該不多,第一,如果按進入社會的人已經讀完大學算,基本上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除非發生重大變化,基本不會改變。第二,中國就業環境相對比較自由開放,不存在日本那種上司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長時間被壓迫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不多贅述。

    中,然而爆出來校園暴力往往都是極端案例,什麼初一女生被9女生扒衣甩耳光,高中女生被同學強姦殺害。有更多小規模隱蔽的校園暴力不為人所知,比如一女生被室友排擠,床鋪潑水書桌潑墨汁,要求搬出宿舍;宿舍小團體冷暴力某一個人,把她當空氣;再或者一些較多的貧困地區,輟學在家無所事事的失學少年長期利用學校管理漏洞進入學校或引誘、脅迫學生外出進行欺凌。參與校園暴力的有學生也有社會閒雜人員,學校和老師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或者“這些都是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幾乎所有的校園暴力都是被報道後迫於輿論壓力才會處理,基本上的處理方法都會大事化小最後不了了之。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強壓之下,不難想象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者奮起反抗兩敗俱傷,或者長期忍受,忍氣吞聲喪失自己的底線和原則。猜想三:社會欺凌還有一種可能是進入社會也就是參與工作以後形成的討好型人格。個人以為這種人格形成的案例應該不多,第一,如果按進入社會的人已經讀完大學算,基本上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除非發生重大變化,基本不會改變。第二,中國就業環境相對比較自由開放,不存在日本那種上司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長時間被壓迫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不多贅述。

    “缺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現象,特別是在如今的社會中,大家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就更會關注內心的需求。而我們的上一輩卻恰恰相反,對我們的內心關注往往不足,因此特別容易導致缺愛。

    從心理學角度說,有下面這6個表現的人,內心可以說是非常缺愛了。

    (1)別人對自己好一分,自己能回報十分

    因為缺愛,所以珍惜。長期缺愛的人的心理,就像缺水的幼苗,一旦有了水源,就會緊緊地抓住不放手。

    她們內心壓抑了太久時間,很希望有個人可以理解她們。因此, 只要有人對她們稍稍好點,便可以和對方掏心掏肺。

    (2)以好壞作為交友標準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交友標準,有的是以共同興趣,有的是利益,有的是理想。但對於缺愛的人來說,她們交友只有一個標準“你要對我好”。

    長期缺愛的人,往往會因為單純的“他對我好”而和對方交朋友。甚至會把這種作為擇偶標準。

    (3)強烈的控制慾和囤積欲

    而然,這種控制慾往往會導致感情的破裂,讓她們再次受到傷害,受傷越多,控制慾越強,形成惡性迴圈。

    (4)過度迎合或者取悅別人

    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缺愛的人往往會表現出過度迎合或者取悅別人的想象。她們總是小心翼翼的說話做事,害怕冒犯別人。內心敏感,喜歡觀察他人的表情來猜測其的內心,不敢與他人發生衝突等。

    缺愛的人一般心理比較脆弱,容易將情感寄託在他人身上,因此才會有這種現象。

    (5)情緒不穩定

    情緒不穩定,時好時壞,心情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的人和事物的影響。別人的一個眼神,就能讓你內心洶湧。

    背後的原因還是由於心理素質太差,缺愛的人往往也沒法愛自己,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

    (6)思慮過度

    缺愛的人往往思慮過度,因為她們的心中是不完整的,該有愛的部分沒有了,別的思緒就佔領了這個區域。心理自然會和別人不一樣。

    她們內心戲很多,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讓她們浮想聯翩。

    結語:缺愛心理產生的原因,大多數都是由於幼年時期得不到愛所致。這種情況不會自然緩解,而是有可能相伴一生。想要解決這種心理問題,首先還是要從問題發生的源頭入手,消除最初的恐懼,才能避免缺愛的人生。

  • 8 # 大少爺的點心

    討好型人格一般都缺愛。

    但是缺愛的人不一定會討好別人,也有可能表現為控制慾強,指責水平高。分析如下:

    我把討好型人格分為功利型討好、服務型討好、恐懼型討好。

    1、功利型討好指為了達到某些實際的目的而討好別人。比如為了給孩子入學而給校長送禮等;

    2、服務型討好是為了讓別人情感上舒適而討好別人。一般在服務行業比較多。

    3、恐懼型討好是害怕對方傷害自己而選擇討好。本質是一種自我保護。這種討好是真正缺愛的表現。

    我們平時說的討好型人格一般指恐懼型討好。

    那麼缺愛的人一定會討好別人嗎?

    不一定,缺愛的人也有三種表現方式,除了討好型缺愛,還有指責型缺愛和控制型缺愛。

    指責型缺愛的本質是索取,對他人過高的期望。我缺乏的愛,希望你能給我。你沒有滿足我,所以我指責你;

    控制型缺愛是最脆弱的一群人,這種人叫做紙老虎。他們一心維護自己的統治次序,害怕被打破,外表強大,內心脆弱。

  • 9 # 夜的第24章

    不會拒絕,能自己做得事情絕不麻煩別人;小心翼翼擔心被討厭……你知道這不只是好脾氣,而是討好型人格嗎?

    其實,不少人都深陷“討好型人格”,活得委屈又不快樂。

    或許,你也是討好型人格嗎?

    別人拒絕你時輕描淡寫;

    而你拒絕別人的時候

    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為什麼我是熟人眼裡的“老好人”?這就是原因。害怕對峙,害怕衝突;看似樂於助人,單並非出於自願;察言觀色,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裝能做到。@鄺大寶寶寶寶

    幫別人忙時

    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謹慎,

    甚至覺得是自己的本分;

    而自己從不會開口要求,

    因為擔心被拒絕。

    每天深夜下班回來還要幫朋友們翻譯各種論文,包括老子,道德經,十九大報告,甚至還有影片字幕,鋼筋水泥混凝土,生物細胞……我只是個英語老師,並不是什麼都能翻譯成英文。

    和別人在一起時,總是怕冷場,

    一直主動去找話題。

    沒有秒回都會心存愧疚;

    每次都會仔細斟酌自己的措辭和表情,

    對話方塊裡的內容寫了又刪,

    總怕說錯話。

    我算半個討好型。我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懂得拒絕,永遠報喜不報憂,把一切事情都想打太極一樣揉到沒有。

    想讓任何兒都過得舒服,然而,其實很難左右逢源的。@忠橙的Carlos

    要是一段時間不回覆我,我就會把對話方塊刪掉,害怕看到討好別人又卑微的自己

    不敢表露出壞情緒,不敢哭,

    因為怕自己的負能量會影響到別人。

    以前我很怕得罪人,不敢要求,不敢說錯話,怕冷場,怕被忽略,怕對方不高興,誠惶誠恐的面對所有人。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

    後來,我開始寵愛和遷就自己,你遲到我先走,不想做的絕不勉強,冷場就玩手機,只顧個人感受,其他人關我屁事。然後發現我不但被重視,而且更開心了。@小星星_007

    別人借了自己錢

    不敢談還錢的事,

    實在活不下去了開口要求還錢,

    彷彿是自己做錯了事情。

    當時高中時候借給別人錢,她一直不還,我沒有辦法了給她發訊息要,她說沒有,當時快放假了都沒有錢回家了(回家車費11),我問朋友借了30塊錢度過了最後幾天以及回家的,後來第二學期女生沒有上學了。@暖言不暖新

    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

    買回來後就算不滿意

    也不會去退貨

    自己忍忍就算了

    是我,從來不會差評,從來不會退換貨,覺得麻煩,也不想和人產生衝突。

    極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

    怕打擾別人

    怕別人覺得自己很煩

    聊天經常撤回

    其實,很多人的“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你只是成為了可以任意欺負的物件。

    有個女孩說,自己平時就是別人眼中的老好人,她以為別人都喜歡自己。可是有一天,她聽到同事悄悄說,要把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給她,反正她又不會生氣。

    其實,有恩惠必回報,是一件好事;但有求必應,或者不懂得拒絕別人,卻會讓你越來越委屈,越來越吃虧。

    學會拒絕,人生才會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酒,越來越沒有以前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