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從審美角度看,當時的匈奴女人不符合漢朝人的審美觀,想想看就知道了,當時的匈奴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當時匈奴人幾乎是全民皆兵,基本都是馬背上生活,而且居無定所,而匈奴女人更是低下,而且當時匈奴人沒文化,女人也沒化妝品更不會打扮自己,最重要的是當時馬背上生活的匈奴人幾乎不洗澡,衛生條件可想而知,就這樣的女人別說皇帝了就是老百姓也看不上。

    其次,當時的皇權思想講究的是血統純正,而匈奴公主如果嫁過來生了孩子肯定要破壞血統,這在當時皇族中肯定不允許的。

    最後說,當時漢朝對匈奴人可以說是高高在上的,雖然說漢朝前期打不過匈奴,可實力上也沒差多少,而且匈奴人看漢朝基本是仰視的,其實匈奴人很崇拜中原漢族文化,所以說匈奴人很樂意和漢族人通婚,比如蘇武張騫李陵等人,匈奴人都給他們配了老婆,目地不言而喻。

  • 2 # 通古斯專家

    和親是一種籠絡的手段,比如漢朝會把公主嫁給烏孫,匈奴,然後在他們國內培養親漢勢力,這種辦法是以最低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甚至有得和親公主生的兒子會成為這個國家君主。再一個匈奴女人確實不符合漢人的審美觀,遊牧民族女人身上有非常重的羶氣味,天天風吹雨淋,面板肯定粗糙,想想作為一個皇帝,有美女不睡,偏偏要跟羊睡在羊圈裡面是什麼滋味。而且古代非常注重血統的純淨,作為一個民族的領袖,也不會娶一名外族女人,匈奴倒是倒是喜歡給漢人找老婆,好幾位漢人降將娶了匈奴公主

  • 3 # 隱龍說史

    皇帝的婚姻在當時是受制於帝國的主流政治文化的。在漢朝時,賈誼曾經將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比作首與足,漢朝居於首的地位,而匈奴居於足的地位,並且匈奴被稱呼為“蠻夷”,皇后的要求又必須是母儀天下,在這種觀念體系裡,試想居於文明世界的漢朝皇帝,又怎麼可能娶來自野蠻部落的匈奴公主呢?觀念上的隔閡已經讓這樁婚姻胎死腹中了。

    在漢朝之前,周襄王曾經娶了胡人之女,就被史家視為違反禮法;北周皇帝娶突厥公主為妻,被認為是無奈之舉。毫無光耀後世的觀念,因此漢朝皇帝又怎麼可能去娶匈奴公主呢?

  • 4 # 首席水軍大都督

    因為在漢人眼裡,匈奴人就是蠻夷,是不屑於與之結婚的,更何況是皇族。而且匈奴女子世居草原遊牧,鑑於其環境因素,普遍認為匈奴女子並不漂亮。而與之相反,中華農耕女子,尤其是皇室中嬌生慣養的女子,是比較漂亮的。

    所以,一方面漢人皇族嫌棄匈奴女子,而匈奴皇族垂涎漢人女子。綜合各方所需,將漢人女子嫁給匈奴,以為和親之事,是符合雙方需求的。

  • 5 # 劉不匪

    漢朝不娶匈奴公主,其一是文化上瞧不起匈奴,認為匈奴是蠻夷之邦粗俗之地。打個比方,題主不要見怪,讓你娶一個門當戶對甚至家境不如你的原始土著部落的女子,相信題主多半也是不願意的,同樣的道理,雖然這個匈奴女子貴為匈奴公主,但漢朝可是以天朝上國自居,漢朝皇帝身份理所當然高過天下任何人,既然文化上瞧不起匈奴,身份上又高過匈奴公主,皇帝自然不屑於去娶匈奴公主。其二是朝野輿論會反對,皇帝娶一個罪臣女兒,都會被認為不妥,更何況是一個敵國公主。

    漢朝讓匈奴送質子過來,其一是武力上需要制約匈奴,有質子在漢朝,匈奴王要發動戰爭,多少都是要顧及親兒子性命的。其二是謀略外交上的需要,如果匈奴王死後,不是質子即位,而是其他王子即位,那麼,新匈奴王勢必要搞好漢匈關係,因為,如果漢朝對新王不滿,漢朝隨時可以軍隊武裝護送質子回去搶他位子。如果是質子即位,那就更好,質子生活在外,對匈奴不瞭解也沒什麼根基,是沒法迅速凝聚力量發動戰爭的,甚至要坐穩匈奴王的位置可能都需要漢朝派使者軍隊過去護送撐場面,如果使者強勢厲害點,這種情況就直接能把匈奴變成附屬傀儡國了。其三是文化宣揚上的需要,這個回到前面一個問題了,漢朝文化上瞧不起匈奴,自認優秀的人都會犯一種病,有時會忍不住好為人師,讓匈奴王子過來,可以在文化上同化他,如果能讓匈奴文化上臣服,可以彰顯漢朝的文治,大大滿足文臣們的虛榮心。

  • 6 # 長島男爵

    現代人應該會認為和親是和屈辱的事情吧,但古人不會這麼看。

    古代身份高的女子嫁給身份低的人,是一種恩賜,身份高的男子納身份低的女子是高攀。

    和親是漢朝皇帝對匈奴的恩賜,皇帝卻不能讓他們高攀。

    真正屈辱的應該是稱臣、質子。

  • 7 # 托兒6

    主要還是當時離先秦不遠,春秋戰國還是很講究血統的,想想當時對少數民族的稱呼就知道了,鬼方白狄犬戎這可不是啥好稱呼!我估計當時匈奴自己不會是這種稱呼自己的民族的,匈奴漢朝估計是兇奴?所以漢人當時壓根看不起匈奴公主!所以為了血統皇帝估計也不會幹的

  • 8 # 明雲皓月

    其實吧,有人說漢朝瞧不起匈奴,也有人說漢朝人注重血統,這些都是因素,民族問題自古有之。

    但那是對漢武帝之後的事情了,但在漢武帝之前,很尷尬的因為白登之圍,漢朝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朝一直很慫。那個時代,是想娶匈奴可能不想嫁。

  • 9 # 卿嵐譶歷史

    漢朝皇帝嫁公主和送質子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考慮:

    一、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

    中國很早就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男人可以打獵種田做重體力勞動,而女人則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弱勢,逐漸被當作繁衍後代的工具,而且女子結婚後變成了“別人家”的,男子則天生被視為家族的繼承者、“頂樑柱”,作為皇家亦是如此,公主雖然比普通女子尊貴但其在皇室中的地位與普通女子在家中的並無大差別,歷史上大多數公主也只是作為和親增進邦交的工具,她們的婚姻並不由自己,就像康熙王朝裡的藍齊兒,即便康熙再寵她也還是把她送去和親,而最後還不顧自己女兒的意願滅了葛爾丹。漢朝皇帝認為皇子比公主“值錢”重要的多,將他族皇子作為質子遠比娶公主有威懾力,甚至作為質子的皇子今後有可能成為新王,那麼從氣勢上已然更勝一籌,再者新王受到漢文化的薰陶也更便於邦交和同化思想。有時也可利用質子挑起其國內鬥爭,可謂好處多多。

    二、傳統思想中的血脈正統問題

    古人十分重視血脈正統,甚至后妃都要出身高貴,以保持皇家血統純正優良,娶了匈奴公主回來就會留下後嗣,擾亂皇室的血統。更深層次講,要娶異域公主的身份怎麼也要是王公貴族,一個有匈奴血脈的王子皇孫難保沒有異心、不會為自己母氏一族謀取利益,萬一由這匈奴公主的後代繼承皇位更是貽害無窮。所以漢朝皇帝便將這一切扼殺在搖籃中,不娶匈奴公主,萬事大吉。

    三、種族的偏見

    漢朝也是泱泱大國,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都達到了一定高度,有自視甚高的基礎,匈奴地處蠻荒,尚未開化,漢人對他們本就輕視,又怎會娶他們的女子為妻,皇族有那麼多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淑美多姿的漢女可以選,又怎會瞧得上匈奴的公主。

    所以,漢朝的文化和傳統思想以及戰略定位決定了他們不會娶匈奴公主,而是要求匈奴送來質子。

  • 10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因為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所以送質子是一個有效手段。

    而且漢朝皇帝非常重視臉面問題,漢朝皇帝可以當匈奴單于的爸爸,而匈奴單于不能當漢朝皇帝的爸爸,所以漢朝只會把公主送給匈奴單于當閼氏,永遠不會出現匈奴公主到漢朝當皇后。

    在現代,很多人對和親都持有負面印象,其實在漢朝時期,和親是一種雙贏局面。

    漢朝只付出幾位公主,就大大減少了匈奴叩邊的機率;

    匈奴也賺了,不花什麼功夫就得到大量錢財,工匠,美人。到了漢朝中後期,和親對匈奴來說,意義更重大,因為這代表著政權的合法性。

    所以漢朝皇帝送公主和親和扣押質子都是屬於政治上的需要。

  • 11 # 翠花的酸菜

    與匈奴和親期間,漢朝先後嫁了10多位公主給匈奴,可漢朝的皇帝卻沒娶過一個匈奴女人,下面請聽酸菜從以下4點分析:

    漢朝建立初期,實力較弱

    漢朝初建實力尚弱,匈奴實力要強於漢朝,而漢朝為了求得和平,才提出和親一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漢朝將公主嫁過去。期間,意氣風發的漢高祖劉邦統兵30萬北征匈奴,沒想卻被圍,最後不得不向匈奴和親。

    漢朝人看不起匈奴人

    漢朝人始終認為匈奴人是外邦蠻夷,未開化之人,因此不是真想要與匈奴成為親戚。若是匈奴公主嫁到漢朝,生下來的孩子就會有皇室血統,而漢朝皇室是絕對不會允許外族血統存在的。

    接受不了匈奴人的習俗

    匈奴人往往同住一個帳房,父親死後兒子繼承父親的一切,包括妻妾。這樣的風俗讓漢朝人受不了。皇帝是天子,若娶了匈奴的女人,不成體統,全亂套了,甚至可以說是對中原禮儀的顛覆。即使自己能夠適應,底下的臣民也不會答應。

    漢朝的和親是想“溫水煮青蛙”

    漢朝的皇帝在和親的同時,根本就沒想著與匈奴結成真正的“親戚”,一直想的是怎麼把匈奴給滅了,匈奴在金錢、美女、糧食的誘惑下,開始變得貪圖安逸,匈奴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衰敗下去的,很快就在漢武帝的領導下被擊潰了。

  • 12 # 飛哥說史

    因為公主沒有繼承權啊。

    這套操作自春秋以來已經基本形成套路了,在中原不怎麼玩的轉主要是為了應對子嗣相爭引起的內亂特地把嫡長子繼承拔高到了宗法的高度,一定程度上算是防住了。

    這麼個質子放在自己家裡,好吃好喝的款待著,和其他王公貴族子嗣一塊學習中原禮儀法度文化經典,耳濡目染的也會偏向我們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而到了匈奴部族首領更替就把人放回去,不光放回去,還得給他送個王族老婆,再派兵護送幫助其繼位。這麼大的忙幫下來,他能不向著你嗎,而他的子嗣也將有中原王室血統,以後也好說話好辦事。這叫長期政治投資~

    其實要公主從來都不是強勢的一方會做的事,強勢的一方要的不會僅僅是一個女人,他要的是你們的未來。而中原屢屢出嫁公主,其實還是因為實際強勢的一方一直是中原,所以匈奴根本不可能要得到王子。只不過在中原國力不足的時候很難維持長期的遠征以對周邊遊牧民族構成根本性的打擊,而沒有後顧之憂的遊牧民族國家如果尋求以戰養戰,即便正面戰場打不贏中原大軍也一樣可以透過襲掠和屠殺對中原國力持續造成打擊。為了防止這個情況的出現,中原王朝才會以低姿態主動尋求和親,這實際上是緩兵之計。君不見漢武帝,公元前140年還送了公主到匈奴,到了公元前119年就已經封狼居胥了~

  • 13 # 舊事論史

    大漢王朝在建立之初,漢高祖可是費了很大的勁,先是誅滅了暴戾的秦朝,接著又打敗了項羽,最後終於想喘口氣,好好做一下皇帝。結果北面的匈奴又來騷擾。這個時候漢高祖豪氣一下就上來了,帶著幾十萬的軍隊去攻擊匈奴,結果被人家打的落花流水還被圍住。這次的漢高祖可謂是面子丟大了,最後在呂后的運作下,終於買通了匈奴首領的愛妃讓人家說了幾句好話,才將他給放了出來。從那之後劉邦就不敢再逞能了,他想到了跟匈奴修好。因為漢初實在是弱得可以,所以打不過匈奴。

      那就得忍,只好將自己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這樣雙方也就是親戚了,不要再打仗了,都是一家人打什麼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制度一直就這樣持續著,漢朝不停的將公主嫁給匈奴,匈奴卻也總是來邊疆騷擾,但是雙方還能算是和諧,沒有太大動干戈。可是有一點大家會有疑問,為什麼嫁公主的一方都是大漢?難道就沒有匈奴的公主嫁給大漢的天子嗎?其實這裡的原因很簡單,大約有以下幾點。

      1.姿態不對等

      這裡說的姿態不對等,就是漢朝當時的國力沒有匈奴強,所以只能被人家吊打,此時的匈奴是看不起漢朝的,所以是不會將公主嫁給大汗的大漢,只能是求著把公主嫁給匈奴,然後換得和平,讓自己穩步發展。另外大漢也從來不提將匈奴的公主娶到大漢來,既然不提,那麼匈奴也就假裝不知道,你嫁女兒過來我們這邊就收,嫁幾個收幾個,白給誰不要呢?

      2.民族的歧視

      雖然當時的大漢朝打不過匈奴,但是在骨子裡,他們是瞧不起匈奴的,自認為匈奴是遊牧民族,根本就是未開化不文明的民族。所以誰要是娶了他們的女子,那麼估計會被人家笑話死。這就相當於是跟胡人混血,這生下的孩子豈不就是雜種嗎?漢朝的王公貴族是不屑於娶匈奴女子,雖然匈奴的女子長得都挺俊俏,可是漢人只能是將他們作為歌妓來玩耍沒有去做妻室的。

      3.匈奴倫理混亂

      匈奴的倫理關係到底有多混亂?其實他們的倫理關係在漢朝人看來絕對是毀三觀。當老爹死了之後,自己的兒子就可以迎娶自己的後媽。當哥哥死之後,弟弟就會將嫂子帶入房中,從此變成自己的老婆。這在漢人眼裡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如果娶到宮中做老婆的話,那麼肯定是會被史書記載關係混亂讓後世嘲笑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去匈奴女子了。

  • 14 # 720奈米之外

    這正是漢朝君臣高明的體現。首先在輩分上,嫁公主出去等於單于是皇帝的女婿,皇帝是老丈人,明顯是漢朝這邊更佔便宜。

    反面例子是突厥的佗缽可汗,因為突厥實力強大,當時北周和北齊爭相和他訂立姻親關係,並繳納歲貢,周武帝宇文邕娶的就是佗缽可汗的侄女。結果怎麼地,他直接管北周和北齊的皇帝叫起了兒子。

    時佗缽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周、齊爭結姻好,傾府藏以事之。佗缽益驕,每謂其下曰:“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娶了匈奴老婆的話名分怎麼給。當皇妃的話匈奴丟面子,當皇后的話漢朝丟面子。但是無論當皇后還是當皇妃,她所生下的兒子都會參與皇位競爭,並且會以匈奴當做爭位的後盾。

    如果爭輸了,漢匈關係交惡,匈奴公主和親效果白費。如果爭贏了,對漢朝而言比輸了還慘,首先是皇帝會帶著匈奴血統,還得管單于叫外公,接著匈奴也會深度參與漢朝內政事務,那才真叫一個喪權辱國。

    類似的例子如漢趙時期的劉淵,他出身自匈奴屠各部,長子是和南匈奴貴族呼延氏生下的劉和,他還有另一個兒子是和氐族貴族單氏生下的劉乂。這倆兒子一個是屠各和南匈奴聯姻的結晶,另一個是匈奴和六夷聯姻的結晶。

    後來劉淵四子劉聰殺兄自立,為了鞏固和南匈奴以及六夷的聯盟關係,立了來自呼延氏的皇后,但又立劉乂為皇太弟,承諾自己死後劉乂繼位,劉乂死後呼延氏的兒子繼位,結果造成呼延氏和劉乂關係敵對。最後匈奴貴族冤殺了劉乂,導致六夷部落叛亂者超過總人口一半,漢趙實力大受打擊。

    如果漢朝娶了匈奴公主並生下兒子,匈奴也會像上述故事裡那樣參與漢朝政治,並對朝廷造成割裂,那問題可真就嚴重了。

    最後,用公主和親其實操作空間很大。說實在的,漢朝根本沒什麼興趣參與匈奴政治,所以從來就沒用過真公主去和親。要麼找個遠房親戚嫁出去,要麼直接認乾女兒。既沒感情,又沒地位,把她們嫁出去對漢朝皇帝半毛錢損失都沒有。

    因此,娶匈奴公主是萬萬不行的,相比之下,和親就很聰明瞭。

    ————————————————————————

    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因為雙方本身就存在一種“不對等機制”。會讓皇權的“不可控因素”影響到國本。

    只要匈奴不來騷擾,漢朝不會對匈奴內政有什麼興趣。因為遊牧民族的地盤和物產,對農耕民族沒多大意義。即使需要一些他們的肉類、皮毛和馬匹,其佔據所需物資的經濟比重也不會多大,農耕民族憑藉經濟優勢跟他們貿易完全可以取得順差,所以會有“王者不治夷狄”的古訓。

    但是即使漢朝不去惹匈奴,匈奴也會對漢朝極有興趣。因為相對富庶的農耕民族,其土地、資源和物產,對於生存環境更惡劣遊牧民族都大有意義。但是遊牧民族經濟劣勢明顯,與農耕民族貿易處於逆差,因此即使有和親與互市,遊牧南下掠奪打劫乃是常有的事

    街邊乞丐對富人的東西很有興趣;但富人不會對街邊乞丐的東西感興趣,並且會提防乞丐會不會來偷他搶他。

    所以農耕民族打敗遊牧民族,一般只是逐出自己地盤,不要讓他們再來打擾(漢人王朝裡只有唐朝真正統治過遊牧民族的地盤);但是遊牧民族打敗農耕民族,要麼是大撈一筆,要麼就是直接征服佔領

    如果漢朝娶了匈奴公主,生下皇子後,匈奴這個極具威脅的敵國就成為了皇子的母族。對漢朝大有興趣、希望從漢朝撈到更多好處的匈奴,一定不會不打這張大牌。

    如果能促成這個皇子做皇帝,即使這個皇子不至於做匈奴的傀儡皇帝,但母族的因素也一定使他比其他人做皇帝更親近匈奴,匈奴以最小代價從漢朝撈到好處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也就是說,在漢朝的國本之爭中,匈奴成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這支力量不僅來自皇室之外,更來自國家之外

    普通后妃的母家,是皇帝的臣子、是“皇室之外,國家之內”的人,還屬於皇帝“可控”的人。他們各自擁戴不同的皇子爭鬥,皇帝甚至還希望這樣。因為所有皇帝在一定程度上都喜歡皇子與大臣爭鬥一下,這樣他們相互牽制,反而有利於皇帝自身權力的穩固。但這樣的前提是∶他們的爭鬥都是皇帝“可控”的。

    而敵國匈奴成為大位之爭的影響力量,這股力量是皇帝“不可控”的,皇帝不可控的力量成為了奪嫡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本質上是對皇權的一種極大威脅。

    有人可能會說,娶了匈奴公主後,像甄嬛傳中皇帝對華妃一樣,不讓她有孩子不就行了?對此我只想說,少看點宮鬥劇有時候挺好,娶了匈奴公主是為了向匈奴示好,如果她沒有孩子,匈奴難道看不出來是為什麼?這樣還能達到示好的目的?

    最後說一下,有的時候,如果臣子的勢力大到了讓皇帝擔憂“不可控”時,他對奪嫡的影響力也會讓皇帝不放心。所以這點甄嬛傳裡還比較準確,皇帝不會讓華妃有孩子,儘管年羹堯是皇帝的臣子。

    而還有的時候,如果是藩屬國或羈縻之地這種讓皇帝感到“可控”的異族,娶幾個他們的公主,對皇帝而言也無妨。所以明朝的後宮裡,也會有幾個蒙古人北韓人。

  • 15 # 血色衣冠

    其實這個問題你不應該侷限在西漢來看。

    如果把它放到整個中國歷史上來看,或許這個問題就比較好回答了。中國幾千年來,大一統的漢人王朝中,娶異族或者娶異族公主的有幾人?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在皇室,在士大夫階層也是一樣。

    納了外族女子的人

    為什麼要用納呢?“娶”這個字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特殊意義的,表示結髮夫妻,是為正妻。男子成家的標誌,就是娶妻而不是納妾。即使你納了100個妾,只要沒有娶妻,那你還是個黃金單身漢。

    1.曹操(疑似)

    曹操的兒子曹彰,被曹操稱為“黃鬚兒”,黃頭髮的boy,聽著就是歐洲人的模樣,但史書記載他的母親是卞氏,有可能是他的親母死了還是什麼,又或者是有什麼生理病變,所以只能是疑似。

    2.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睿的兒子晉明帝司馬紹,被稱為“黃鬚鮮卑奴”,其母親是荀姓,北方燕華人,確實是金髮鮮卑人無疑,並不是大名鼎鼎的潁川荀氏。

    3.晉簡文帝司馬昱(疑似)

    這位最厲害,司馬昱和宮女李陵容生下了晉孝武帝司馬曜,司馬道子,鄱陽長公主。《晉書》記載李陵容:“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崑崙奴”是古代華人對黑色人種的統稱,並不一定是非洲黑人。而李陵容到底真是黑人,還是因為長得黑而被別人取了“崑崙”的外號,我們不得而知,所以這裡也用疑似。

    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下面我們回到問題。

    西漢不娶匈奴公主的原因

    1.血統及文明的俯視

    有人說中國不是一個論血統的文明。這句話確實是不錯,但是那也是融合以後的事情,至少你要在文明上被認同。如後期融入華夏的遊牧民族,在文明上已經和漢人沒有太大差別了,血統影響就被看的很淡了。

    但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對血統還是非常看重的,特別是西漢,剛從春秋戰國走過來的華夏文明還沒有後世那麼強大的包容性。中原的漢人士大夫,在血統和文明上對周邊少數民族是蔑視的。認為他們是茹毛飲血的野蠻人,有些激進的人甚至覺得他們不過是兩條腿走路的“牲畜”。士族尚且如此,皇家那就更看重血統了。

    2.匈奴的嫁公主的目的

    匈奴的公主雖然沒有嫁到漢朝,但是卻經常和西域聯姻,以擴大他們的影響力。西域諸國中,和匈奴聯姻最多的就是烏孫國了。烏孫本是一個多民族的混合體,其國王早年被匈奴收為養子。後期一直是匈奴的鐵桿小弟,直到烏孫逐漸強大起來,匈奴為加強控制,開始了政治聯姻。

    匈奴公主在烏孫國內,和匈奴的閼氏一樣,作為烏孫王的正妻,都擁有單獨的部眾和衛隊。

    漢朝雖然看不起匈奴,但匈奴自認為強大,同樣也是蔑視漢朝。他們要嫁公主過來,必然不願意作為側室,兩相矛盾之下,這個可能便不再存在。

    所以終結來說,二者的意識形態的和目的要求的差異下,這件事情發生的可能就極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小孩聽話?有哪些教育經驗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