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木日記

    如果不能自己帶,那麼解決方法:多溝通交流

    現在很多育兒觀念很之前都不一樣了,但是這些東西,老一輩是不知道的,就需要經常交流。

    就像學生上學,一些知識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辦?

    很簡單嘛,就是聽老師上課,人的大腦就是這樣,如果一個理論一直腦袋裡灌輸,慢慢它就接受了,它會推翻舊的理論體系,建立新的知識倉庫。

  • 2 # 瑾知育兒隨筆

    這個事情的本質不是婆媳之間的矛盾,而是兩代人育兒觀念的碰撞,婆媳的矛盾大都體現在隔代育兒的矛盾上。

    如何解決有以下幾點建議:

    1.開家庭會議,開誠佈公、平等、尊重的和老人一起分析育兒應該注重當下還是未來,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制定育兒目標,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2.不要爭吵和黑臉,爭吵只會激發矛盾,心平氣和的溝通才是解決之道。不妨多笑笑,既不爭鋒相對,也不妥協原則。對待老人要耐心引導,潛移默化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

    3.適當聽取老人的建議和方法,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育兒方式並非完全不可取。全盤否定他們的觀念,會讓他們覺得不被尊重,不被需要。接受他們好的方法,讚美認同他們。

    4.爸爸的重要性,夫妻育兒保持一致性。爸爸在婆媳之間要起著潤滑劑的作用,兩邊傾聽、要避其鋒芒,化解矛盾,同時也要堅持原則。

    5.用事實說話,光講道理往往是不夠的。年輕父母平時多看有關家庭教育書籍,收集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來說服和影響老人。

    6.距離產生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跟老人在住宅上,保持一定的距離。平時與老人有界限、有聯絡、有守望。老人自己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減少很多矛盾,當矛盾產生的時候也有一定的空間去緩解。同時,在年輕父母在上班的時候,可以幫忙照顧接送一下孩子,實現雙贏。

  • 3 # 樹一面齊幟

    婆婆總是看不慣我孩子,總是管東管西怎麼辦?

    婆媳矛盾欠年難題,現代人依然還在面對,好在現在是21世紀了,兒媳婦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了。有幾個建議可共參考:

    1.跟婆婆分開住,自己獨立帶孩子。這個方法立竿見影,前提是需要你說服老公,告訴老公,在教育孩子方面希望你自己可以全權做主,婆婆的教育方法老舊無法跟上新時代的理念;另外孩子同時聽到兩個聲音的話,從小就會為難不知道應該聽誰的,誰說的題,自己經常矛盾,對他的成長不利。夫妻同心後,跟婆婆攤牌,告訴婆婆,自己小家庭先要有獨立的空間,婆婆自己也可以休息休息,出去跳跳廣場舞,逛逛家,感謝婆婆的付出,希望婆婆理解。

    2.如果婆婆不能分開住,不管是她不願意還是客觀條件你們需要她的幫忙,這個時候是一定得你們夫妻兩個跟婆婆做下來,好好溝通下,告訴婆婆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矛盾點,婆婆總是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不對那不對,一方面家長得威信樹立不了,長大了不好管教;另外一方面孩子總是聽到兩個聲音,他的判斷力會有問題,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一般來說,婆婆都會尊重兒媳婦的建議,如果真的遇到惡婆婆果斷分開住,因為你面對的不止是孩子的教育,還有以後夫妻關係,其他的事情都不好處理。

  • 4 # 我是微風

    如果婆婆在科學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不僅能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開發寶寶的智力,能把孩子養育的更好,那我覺得婆婆指正你的話,你還是虛心接受,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好,婆婆不是對你有意見。

    如果婆婆是過去老一套育兒法,只知道給孩子吃好喝好,一味的寵溺孩子,那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婆婆好好談談,找科學育兒的節目給婆婆看,婆婆會不斷改進的。只要你是對的,婆婆會接受的。

    我也是婆婆,我也在不斷的學習,媳婦有好的育兒的節目都會發給我看,學會了好多。如果我覺得媳婦哪裡做的不好,我也不會直接去指責,我會和媳婦商量著說,但我會尊重媳婦,注意說法和語氣。

  • 5 # 存己育兒

    這個問題應該是大家都經常會面臨的問題,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段過程,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真正可行的方法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要反思是否是自己帶孩子的方式方法確實有問題。如果是自己本身帶孩子的方法不當,會對孩子本身會造成傷害,而你自己有沒有意識到,此時婆婆出於對孩子的愛不能坐視不理,所以才插手。

    這種情況的話,把婆婆插手管你帶孩子的那些具體事件拿出來諮詢下自己媽媽和周圍有孩子的寶媽,以及查閱相關資料,看看是否真是自己的問題,如果真是自己做的不好,那完全沒必要跟婆婆置氣,因為大家的本質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好。

    這時真誠跟婆婆認錯,多誇她如何的英明睿智,讓她知道你是重視她的意見的,並且為了孩子好願意積極改進,反而能增加婆媳之間的親密感。

    第二,如果確實自己的帶孩子方式沒有問題,而是婆婆故意指手畫腳亂干涉,那可能是她想跟孩子多親近,或者是為了想凸顯自己在家庭裡面的優越性地位(老人上了年紀就喜歡多跟孩子親近,也希望大家多關心關注她,越老性情會越像小孩,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這種情況下就更好辦了,平時多關心她,自己跟孩子互動時,做遊戲時,都可以叫上婆婆一起參與進來,增加更多親子樂趣和家庭氛圍。

    第三就是,婆婆還停留在以前的傳統育兒方式中,她提出的做法本身就不科學而且有問題,沒辦法跟你先進的育兒方式保持同步。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多找一些跟她做法相同的育兒方式給孩子帶來危害的新聞給她看,相信當她知道她的做法會傷害孩子時,她就不會在反駁你的做法了。

    不管是老人也好,媽媽也好,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好,所以只要大家都是為了這目的,用對上面的方法,一定會讓孩子更快樂,家庭更和諧!

  • 6 # 無名吾輩

    首先分析這個問題.找到解決辦法.

    1.婆婆為什麼會看不慣你帶孩子的方法.需要和婆婆溝通交流.找到問題.雖說婆媳是天敵.但現在的社會很多婆媳關係.都沒有你想的那麼緊張.把心裡的話說出來.彼此都知道心裡的想法.在進行溝通交流.

    2..要是交流還是覺得沒有辦法解決.那可以試著接受或者瞭解.婆婆看不慣的點在哪裡.可以試著讓婆婆給你帶幾天孩子試試.看看她帶孩子的方法.和你的方法哪有不同.

    3..多聽別人建議.在想想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足.雖說婆媳是天敵.但進了一家門都要互相理解溝通.

  • 7 # 艾米粒的Vlog

    婆婆媳婦好像是永遠的宿敵,情商高的婆婆媳婦會把對方感化到自己的陣營,情商不高的每天都會上演宮心計。

    小孩老人肯定是疼愛的,這點毋庸置疑,兩代人的帶孩子方法有所不同,很容易就會產生矛盾。年輕人可以多跟老人溝通,如果你自己溝通不了,可以透過老公跟婆婆溝通效果應該會更好一點,還可以避免你自己跟婆婆正面衝突。

    老人家每天圍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轉,生活圈子小,有時候難免會有點嘮叨,年輕人要嘗試著去理解和包容,這樣家庭才會和睦,家和萬事興嘛。

    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老人,什麼事情都會說上幾句,其實這是老人表達關心的一種方式,說明她在乎。也許她的表達方式不對,但是出發點是好的,有時候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並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指責,裡面應該也透露著關心和擔憂……

    我剛剛結婚生小孩那會也有點對婆婆的牴觸情緒的,她總說什麼小孩子不能剪指甲以後膽子會很小、不能剪頭髮什麼的,小孩子吐奶是長身體,哭是哭長。說什麼她自己四個都帶大了,我一定要聽她的。我當時讓我老公去跟她交涉,當然中間也磨合了挺長時間的。

    老人帶小孩她還會用她們以前的老方法,現在年輕人有時候沒法理解,因為她們那個年代資訊閉塞,經濟還不發達。所以她們的方法有可能不科學,但是年輕人最好避免跟老人起衝突,以後還要一起生活的,發生爭執老公也很難做的。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可以婉轉一點的跟婆婆多溝通,相信婆婆會越來越認同你的,加油!

  • 8 # 歲閱自修閣

    我與公婆住在一起已經十幾年了,我家男寶也已經讀初中了。現在我公婆都很少管我們的事情了,每天吃完飯以後要麼去散步,要麼把房門一關,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

    婆媳的問題千年以來都是存在的。我覺得婆媳和諧相處的關鍵是我們老公的態度。一定要把你老公拉到你這一邊來。如果我們和公婆之間有什麼矛盾,最好是讓老公去跟他爸爸媽媽溝通。我們老公如果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那公婆最後也只能是妥協。

    而我們當面和公婆理論,效果往往不好,有時會更糟。

    絕大多數的婆婆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幸福的,兒子是親生的,是幾十年含辛茹苦拉扯長大的。但媳婦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女人要經濟獨立,不要讓你的婆婆認為你是在花他兒子的錢,離不開他兒子。

  • 9 # 盧柔向言心

    婆婆總是看不慣我帶孩子,管東管西,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稍微有一點強制,或者主見比較多的婆婆,可能就會經常在媳婦面前提意見。這也是婆媳矛盾產生的原因,兩代人育兒觀念的衝突。遇到這種情況,儘量先把情緒放到一邊去,分析一下現實情況,識別雙方矛盾的真正原因。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克敵制勝。

    一、爭取盟友:老公比較好溝通

    婆媳矛盾之所以存在,通常是因為老公的不作為,或者胡作非為。這個時候,如果你跟老公之間是溝通良好的話,一定要在婆婆給老公灌輸理念之前,爭取老公的立場。例如,我家大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婆婆不經意的說了句,原來現在有很多母嬰店在賣尿布......我以前都是這樣洗尿布的......我心想不妙,當時不動聲色,後來趁一個跟老公獨處的機會問他覺得寶寶用尿布好還是紙尿片好,然後很客觀地分析了紙尿片的好處。說了不到半小時,老公說,紙尿片還是比較好的。我頓時放心了。

    當然,如果你的老公是沒什麼主意,比較聽婆婆話的,那就要小心了,如果符合第二點的話,還不用太擔心,如果你是第三種情況,那麼可能就要準備好學習放鬆訓練技巧,隨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了。

    二、自己做主:大部分時間自主帶孩子,婆婆輔助

    平常是你自己帶孩子,婆婆只是來協助,例如幫忙買菜做飯,或者在你煮飯的時候才搭把手,生活可以自己做主,那麼她愛說啥就讓她說去吧。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改變別人的觀點,正如我們認定了是非好惡也很難改變自己一樣。對於別人表達跟我們不一致的地方,可能我們會想“怎麼這麼愚蠢”“現在已經不是封建時代怎麼還有這種想法”,我們有時會很憤怒,不想接受。那麼可能你要想一想,你不想接受的是什麼?

    當他人不認同我們的意見時,你是否認為她是對你這個人不認可呢?你憤怒的,或者不是她在表達的具體事情,或者你生氣的是她對你的否定。如果你比較吻合這種情況,那麼你要想一下,為什麼婆婆一定就要肯定和認可你呢?畢竟,婆婆不是媽。比較健康的做法,有的人,會選擇把婆婆當領導。你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隻有跟婆婆之間存在意見衝突呢?跟其他人有沒有相似的情況,或者這種熟悉的感覺?回想一下,也許在你生命的早期,這種不被認可的感覺已經存在。婆婆只是你覺察自己,在相似情境中成長的一個視窗。

    三、婆婆帶孩子:自己只有在下班時間才能看到娃

    沒辦法了,孩子在別人手上,雖然媽媽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但3歲以前的孩子,跟誰在一起時間多,就會跟誰親,只要孩子親她,你想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恐怕是比較困難的。奉勸你,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裡,多一點親近小孩,有條件的話,晚上睡覺的控制權一定要掌握住。不要被婆婆說讓你休息好點的說辭打動,孩子要在自己身邊才是自己的。

    【碧雯心理線上:本人是二男寶媽媽,文學碩士,心理諮詢師,深受婆媳矛盾之苦,相信受傷最深的地方就是生命中最能茁壯成長的地方,與您共成長!】

  • 10 # 櫻桃依依育兒

    1:和老人耐心的溝通

    平時在在帶孩子的時候,多和老人耐心的溝通,畢竟老人覺得自己有經驗,肯定對於現在的一些育兒不能太理解,比如老人不喜歡用尿不溼,覺得孩子不舒服,但是其實現在孩子用尿不溼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屬於這些問題,其實可以耐下心來,和老人慢慢的溝通,讓老人理解的過程。

    2:引導老人科學育兒,可以利用網路

    其實可以給老人發一些正確的育兒文章,慢慢的引導老人科學的育兒。

    3:學會感恩

    其實更多的時候,面對老人要學會感恩,即使看不慣自己帶孩子,其實老人的初衷也是為孩子好,所以不要和老人起爭執,這樣很利於家庭和孩子的成長,學會感恩,好好溝通。

    養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當家裡帶孩子意見不同的時候,尤其是是面對老人,多溝通,多理解,讓家庭能融洽對於孩子才是最幸福的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王子》是名著嗎?你看後有哪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