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弄潮兒2231

    長安十六衛中有十二衛李世民在控制或者受李世民影響很大,還有兩衛即李績和李靖中立,只剩下兩衛,這才是根本原因;雖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已經沒了軍權,但李世民長期帶兵打仗,有十二衛歷史上明確說是站在李世民這邊加上兩個中立的,太子和李淵也只有兩衛,還可能是李世民摻了沙子的!從第二次淺水源之戰後,李世民單人單騎去檢閱近十萬西秦降兵並住在降兵軍營把降兵感動的要死心踏地的跟隨他來看,李世民對軍隊的控制能力還是很強的,這也是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的一個原因,況且李世民也是嫡皇子。

  • 2 # 師言永珍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的貞觀時期被後世稱為太平盛世,他也因此被稱為一代“明主”、“英主”。

    如果說他有不完美,那就是發動的那次血腥暴力的玄武門之變,屠兄殺弟,架空皇權。在他的逼迫之下,他的父親李淵乖乖地交出了手中的權力,把皇位給讓了出來。為什麼李淵甘心讓出皇位,沒有動用禁軍進行抵抗?

    在建立唐朝的過程當中,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勞最大。有資料稱在戰爭中李世民曾和李淵有過約定,事成之後封李世民為太子,以表彰他的功勞。但是當唐朝建立以後,裡面沒有信守承諾,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向李淵控告太子和齊王與後宮妃子有染,李淵得知之後非常惱怒,但自覺家醜不可外揚,所以就召集了幾個忠臣,準備讓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當面對質。就在李建成李世民得到李淵的詔令去往宮中的時候,李世民早就在玄武門設下了埋伏。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就看清了當朝的局勢,好漢不吃眼前虧,選擇明哲保身。如果他不交權,讓天下各路兵馬起兵勤王,宣告李世民是謀反者,那最後的下場就不是這麼簡單了吧。尉遲恭被李世民派到李淵的身邊當警衛,名是保護他的安全,實則是把他看守起來。玄武門之變李淵雖然還是皇帝,但早就已經是他人砧板上的魚肉,沒有反抗的機會。

    除了沒有機會以外,李淵實際上是認可李世民的能力,驍勇善戰,手段殘忍,但作為一個國君來講,就應該擁有這樣的魄力。

    還有一點就是唐朝剛剛建立,國家還沒有真正安寧下來,李淵不希望看到國家發生內鬥。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主動退位讓賢,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

    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上上之選。李世民稱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 3 # 漠說動漫

    我認為不是沒有抵抗,而是抵抗幅度很小,甚至是抵抗不起來,所以後人和史書直接就認為沒有抵抗了。原因有三:

    1、為什麼會有宣武門之變?

    電視劇裡的玄武門政變多是李建成先動手埋伏李世民的,但史書上恰好相反,是李世民先埋伏李建成的。具體過程簡單概述如下:李世民部下事先帶人埋伏在玄武門——李世民請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埋伏——建成和元吉覺得不對,拍馬便走——李世民撘弓射箭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想跑被尉遲恭所殺——太子和齊王部下想報仇,結果宮門外被攔截——尉遲恭出示太子和元吉人頭,兩人部下失去反抗之心,一部分人逃入山林落草為寇——李世民勝利,隨即逼宮——李淵還在享樂,見此只能預設。

    由此可見,這是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造反行動,而李世民久經沙場,肯定憑自己的安排搞定了禁軍,攔截了太子和齊王的軍隊。

    2、李淵的麻木

    據記載,李淵對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就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再加上李世民一直扮演的好兒子形象,李淵對李世民基本不設防,所以他也沒料到,李世民早就在暗搓搓的策劃政變,殺起親兄弟來,說殺就殺,說奪位就奪位,以至於等一切塵埃落地,才反應過來。

    都根本沒想到李世民會在這個時候政變,日期、人員什麼都不知道,當然不會給禁軍下命令阻擊了。

    3、禁軍的人心向背

    自從李淵當上皇帝后,就沒自己領過兵打過仗,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差不多。而李世民卻長期出征,手下竟是一些精兵猛將,禁軍中有不少人就出自這些精兵猛將,而李世民死忠部下也有不少親自擔任過這些禁軍的領導,比如尉遲恭和秦瓊,有多次救駕之功,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禁軍很可能被老領導帶動跟著轉向秦王一邊。

  • 4 # 崑崙之柏

    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事變呢?因為唐高祖李淵聽了二兒子李世民的話,隋煬帝無道,引起全華人民的不滿,到處有人聚眾造反,己經成了燎原之勢。這個時候李世民勸父親李淵造反,當時李淵是太原太守,面對隋朝的土崩瓦解,聽信兒子李世民的勸告,殺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走兵造反,率領兒子李建成、李世民一路南下,攻入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後因隋煬帝被殺害後,就逼迫隋恭帝禪位,建立唐朝為唐高祖。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的部隊乘唐朝四面征戰不斷,發兵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便向父親李淵建議,讓弟弟李元吉掛帥抗擊突厥。李世民在此之前,收買了李建成東宮主管計時的更丞王晊,做東宮的眼線(閃奸),他暗中報告李世民;“太子李建成想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馬部隊,並計劃在昆明池埋伏人馬殺害李世民。”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因為在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並且為推翻隋朝四處征戰,而且在平定其他的造反的戰鬥中功勞最大,而且父親李淵還親自許諾立他為太子。但建立唐朝後又改立李建成為太子,造成他們兄弟之間的猜忌和矛盾。李世民的功勞最大,李建成唯恐情況有變,地位不保,就聯合弟弟李元吉排擠李世民。矛盾處於半公開化,李淵明明知道,但是他優柔寡斷,這樣就造成了玄武門事變爆發的誘因。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當李建成更丞王晊向李世民告密後,李世民在京城長安宮城玄武門附近殺李建成、李元吉,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又立即安排他的人馬去追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及兒子們,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當尉遲敬德把這個資訊傳遞給唐高祖李淵時,他正在湖上泛舟,聽說後,他就要李世民放過他的孫子門(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秦王李世民,並且於六月七日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接著就禪位給予李世民。

    武徳九年(626年8月9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李世民在長安宮殿登基,是為唐太宗。

    綜上所述,玄武門事變是李淵沒有想到的,但是事己以至此他也沒有再堅持自己當皇帝了,而且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兒子,所以他不會派禁軍去追殺自己的兒子李世民。

  • 5 # 柚子愛動物

    一、玄武門之變整個過程,李淵難道一點都不知道?回答:應該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什麼辦法? 玄武門之變以前是,兄弟三人就幾次格殺而險出人命,李淵這個當父親的是裝糊塗。 一次是李世民隨李淵到齊王李元吉府上,李元吉便想趁機刺殺李世民,大概李建成覺得不好當著父親的面做此事,所以李建成制止了李元吉。還一次(武德九年,即626玄武門之變當年),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裡下了鳩毒,李世民心痛劇烈,吐了幾升血,幸虧淮安王李神通將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 兄弟相爭激烈,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想借刀殺人,故意推薦李世民前往殺敵,李淵同意了,同時並藉機撤掉世民的大將尉遲敬德和秦叔寶歸李元吉統領,這李淵也同意了。難道李淵就不知道藉此孤立李世民,使之戰場陣亡? 玄武門之變當天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臨湖殿時,發覺守門計程車卒不是自己的屬下,便想回頭。但此時李世民騎馬趕來,雙方發生了激戰,李元吉射了三箭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卻一箭將李建成射死;尉遲敬德領兵將李元吉射死。然後,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披甲戴盔,手持兵刃向李淵報告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被秦王殺死,李淵只好下詔平息了兩派的激戰。木已成舟,只不過是在和稀泥罷了。 由此可見,不僅李世民與兄弟之間有仇,同時對父王也有一定成見。建成、元吉與世民兄弟之間的仇不是一天兩天了。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當爹的哪能不知道。 二、回答當時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分別年齡多大? 李淵(566~635),玄武門之變時60歲,終年69歲。 李建成(589~626)李淵長子,玄武門之變時37歲。 李世民(599年~649)李淵次子,玄武門之變時27歲。 李元吉(603~626)李淵第四子,玄武門之變時23歲。 三、回答各處理什麼樣的事務? 1.唐高祖李淵·是唐代開國皇帝。 2.李建成·李淵即位,立建成為皇太子,長期在京輔佐李淵確立唐初大政。 3.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4.李元吉·自太原起兵反隋,大軍入關,留他守太原。唐建國後,封為齊王。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南侵併州,他棄太原歸長安。 四、李淵還處理政務嗎?回答:玄武門之變後,改稱太上皇。

  • 6 # 姬重涼

    皇家兄弟打架,要你是禁軍統帥,你幫誰?要是打的狠了分勝負,你站錯了隊就是死,沒打起來你站錯了隊,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當然如果站隊了,收益也很可觀就是了。

  • 7 # 牧漁子

    李淵的禁軍沒有反抗,是由於禁軍的管理制度和李世民的精心策劃導致的,不是禁軍沒有鎮壓能力,而是沒有機會。

    一、李世民的情報工作勝過太子李建成和皇帝李淵百倍。

    太子李建成東宮中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早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眼線。東宮中發生的重要事項,單反有任何風吹草動,李世民早已瞭如指掌。太子李建成的威望主要來自他的儲君身份和李淵的支援,在政治眼光、心機、策略、能力方面,遠不是身經百戰的李世民的對手。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世民早已安插了幾個主要骨幹力量,比如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參與到這場宮廷政變中。李淵對於李世民的行動一無所知,自己在後宮擁佳麗逍遙自在,根本沒有想到李世民會來這麼一招。所以,宮廷的禁軍沒有做任何防範措施。和李世民的精心策劃、拼命一搏,判若天地。

    李世民的老婆可不是一般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后。她在宮內結交後宮甚多,對於李淵的行蹤瞭解的非常清楚。由於有了這些情報和眼線,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時,尉遲恭神速般攻入內宮,出現在李淵面前。形成了對皇帝的實際控制。接下來才有李世民入宮痛哭流涕、吮乳謝罪的一場戲。

    二、李世民切斷了李淵和禁軍之間的聯絡,禁軍收不到任何指令。

    李世民策劃玄武門政變,是個不成功就成仁的行動,絲毫不能有任何差池。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本是太子的親信,但李世民早已將此人策反,但李建成、李元吉根本不知道。他們認為玄武門的守將是自己人。等到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後,李建成等人進來就落入了圈套。而此時,禁軍除了被策反的常何等人外,主力部隊駐紮在北面的北苑。理論上,如果宮廷內部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北苑禁軍瞬間即可攻入玄武門。但此時,常何關閉了玄武門,徹底切斷了宮外禁軍和宮內的資訊聯絡。禁軍得不到李淵的指令,也不知道宮內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沒有能直接參與宮內的政變事件。即便北苑禁軍察覺宮內發生大事了,但要整頓隊伍入宮,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三、李世民在禁軍中的威望頗高,不少人成為李世民的追隨者。

    宮廷內的禁軍主要來源於李淵太原起兵時的親兵。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最大不同是,李世民一開始就是率軍出征、馳騁疆場的將軍,而李建成則是坐享其成的太子。軍隊中,李世民的威望遠遠高於李建成。這支從太原帶過來的禁軍,可以說都和李世民有過同場殺敵的經歷,所以,李世民要策反他們,相對容易得多。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有足夠的能力將自己的力量滲透到禁軍中。事件發生後,別說北苑禁軍不知道情況,即便知道了,要他們殺進去對付李世民也不是件容易得事兒。況且,這是皇帝自己的家事,管你誰做皇帝,我都是大頭兵。拼死去幹涉內宮的儲君之爭,恐怕也沒有好結果。

    這就是:皇帝家中一盤棋,誰先下手誰登基。

  • 8 # 麻辣隋唐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研究下,李世民與當時負責宮廷防禦的禁軍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我們先來看看李世民都有什麼身份?首先,李世民最為著名的頭銜是秦王。例如歌頌他在中原破敵的戰舞《秦王破陣樂》就用的此頭銜。又比如,當敵軍大將單雄信在戰場揮舞長槊刺向李世民時,單的好朋友徐世績在旁邊大叫,此秦王也!而李世民自己僅帶領數人,在敵軍竇建德軍營前挑釁時,喊的還是:我秦王也!

    可見,不論是李世民自己,還是同僚,甚至對手,都對秦王這個頭銜非常認可。但問題是,秦王只是一個爵位,不是一個官職。比如清朝時,經常有一幫王爺在上班時間拎著鳥籠逛茶館擺龍門陣,這就是光有爵位沒有官職造成的。而李世民如果僅有秦王爵位,也無法支撐他對於軍隊的管理。

    事實上,當他出外打仗時,還被皇帝額外委任了一個官職,叫行臺尚書令,為作戰區域最高軍政長官。這個官職能夠賦予他在行軍打仗時的兵權。當然,一旦戰事結束,賦予的兵權就會被收回。李世民該拎鳥籠還得拎鳥籠去。

    同理,作為李世民的競爭對手,皇太子李建成如果要想過過帶兵的癮,也得主動申請出去打仗,撈一個軍政長官噹噹。這也是王儲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太子府幕僚魏徵強烈建議李建成去征討河北叛亂的原因。

    因此,不論是皇太子還是秦王,只要不出外打仗,留在首都長安都沒有兵權。但自從武德四年,李世民因立下蓋世奇功,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後,形勢又有了微妙變化。

    天策上將是一個李淵新設立的,有實權的,常態化的官職,“掌國之徵討,總判府事”。也就是說,國家所有的軍事行動,以及負責帶兵的“十六衛”大將軍、將軍,理論上都歸天策上將府管轄。

    所謂李淵的禁軍,比如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或叫左右備身)等四個“衛”,也都屬於“十六衛”之一。本來,這些“衛”應該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但天策上將府成立後,他們彙報的物件就變成了天策上將。

    沒錯,禁軍的頂頭上司不是皇帝,不是皇太子,而是李世民本人!這正是問題的關鍵!

    儘管皇帝肯定會出臺各類制度來限制天策上將的權力。在正常情況下,李世民肯定也無法為所欲為的指揮這幫禁軍。但在緊急狀態下,在各種條文沒有事先規定的緊急情況下:例如皇太子與齊王突然被人射死了,外面又有三千失控的軍隊在狂躁攻擊皇宮,作為各禁軍頭領,你又能怎麼辦?你總不能因為同情皇太子而放這些亂軍進來,你得對得起自己的飯碗,肩負起守衛皇宮的本職工作。而在皇宮裡四個“衛”互相不隸屬的情況下,要統一行動一致對外,你不聽從“十六衛”的頂頭上司天策上將,你還能聽誰的?

    頗具戲劇性的是,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當上新一屆皇太子後,便立即撤銷了天策上將府。貞觀之後也再無此官職出現。可見李世民心裡也清楚,這個官職有點BUG,對皇帝來說不太好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防止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