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武菌

    古代許多人在爭奪王權的道路上,他們會擁有許多忠心的跟隨者。在那些跟隨者的幫助之下,他們才有可能問鼎帝位。當那些人真的榮登了皇帝寶座後,那些跟隨者們自然也就成為了開國功臣,可是這些開國功臣往往下場都不會怎麼好。舉個例子來說吧,在明朝有好幾個十分出色的開國大將。他們軍事戰鬥能力都十分強悍,甚至有人說如果他們在的話,朱棣可能並不會造反成功。因此很多人就有這樣的疑問,明朝大將藍玉如果還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㈠有句話說得好,“獨木難成林”

    明朝開國將領藍玉,他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二字來描述。他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完全是靠著掙軍功發跡起來的。他這個人有智慧,有膽量,也有謀略,完全是個可造之材 ,因此屢立戰功也不是一件讓人奇怪的事情。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軍能夠阻擋朱棣造反的步伐嗎?當然不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不怎麼說獨木難成林呢。朱棣後面可是有軍隊的,藍玉一人又能翻起什麼浪花來?

    ㈡朱棣本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個人能力超強

    朱棣能夠篡位成功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他個人。他這個人特別聰明,知道對自己人好。跟著他起家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弄得個不得善終的下場。因此他的許多追隨者都是忠心耿耿的,這是他籠絡人心的真本事,旁人無法做到。他的個人的武力值也是爆棚,在《明太宗實錄》中有著這樣的描寫,“相距二百餘步,上引滿射之,朱老四直接兩百步外射殺”。他個人如此強大,又怎會懼怕藍玉?

    ㈢造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朱棣不造反,那麼己方的勢力會受到很大的削弱,最後可能就會變成待宰的羔羊,任人截殺。朱棣的存在本就讓許多人心生不快,有很多人都想將他給處死了。如果他變弱了,肯定難逃一死。既然如此還不如搏一搏,若是成功了,那就是帝王。為了活命,也為了那個皇帝的寶座,造反那是早晚的事情。怎會因為害怕藍玉一個人而不起兵造反呢?

  • 2 # 史海鉤沉

    藍玉,明初著名軍事將領,其人膽識過人,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其對大明的最大貢獻是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從根本上摧毀了北元政權。

    應該說,藍玉是朱元璋為朱標培養的軍事將領,但是可惜朱標早死,而藍玉本人又光芒太過耀眼,讓朱元璋十分不放心,所以最終落得個被朱元璋清洗的下場。

    其實,如果不是朱標早死,朱元璋考慮朱允炆鎮不住藍玉的話,藍玉應該是能夠存活下來的,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朱棣是朱允炆的親叔叔,其實朱棣早有造反之心,只是礙於老爹朱元璋和老哥朱標,沒有機會下手。大哥朱標早死,侄子朱允炆贏弱,這才給了朱棣以造反稱帝的機會。

    那麼,以題主假設,如果朱元璋提前知道朱棣要造反,他還會不會殺藍玉呢,會不會考慮將藍玉留下作為朱允炆對付朱棣的後手呢?

    我個人認為,即使朱元璋提前知道朱棣要造反,他也會將藍玉誅殺的。理由如下:

    一、藍玉功高震主,天下能鎮得住藍玉的只有朱元璋和朱標,如果藍玉活著,朱允炆根本鎮不住,所以以藍玉驕矜的性格來講,他必須死。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所以藍玉是朱標的太子妃舅父,就是因為有了這層關係,藍玉才始終極力維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所以一早藍玉就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當然,在朱標活著的時候,朱元璋給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在這個一流團隊中,藍玉主軍事,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朱標早死,皇孫年幼,無奈之下,朱元璋才痛下決心將為朱標培養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乾淨。

    在這些人中,藍玉下場尤其悽慘,最終被剝皮而死。為什麼藍玉會被朱元璋剝皮,其實除了朱元璋的政治安排外,藍玉個人性格也對這件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藍玉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建立奇功,之後藍玉變得愈發驕矜自滿,逐漸有想擺脫朱明王朝約束的苗頭。這種行為在老朱眼裡,那簡直就是自己在找死啊,所以才對藍玉痛下殺手。

    因此,不管朱元璋知不知道朱棣要反,都不會將藍玉留下作為對付朱棣的後手。

    二、朱元璋為朱允炆留了好幾手後手,可惜朱允炆是豬腦子,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因此,有了這麼些選擇,老朱根本就不用考慮留下藍玉。

    朱元璋為朱允炆安排了好幾手後手,如大將軍耿炳文,大明開國良將,品行皆佳;30萬大軍鎮守雲南的乾兒子沐英,沐英從小就和朱標一起長大,關係極好,朱元璋臨死前還給沐英下旨讓其務必保全朱允炆;手握40萬重兵的女婿梅殷,梅殷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女婿,沒有之一,其人能力並不出眾,但勝在為人厚道。

    靖難之役發生後,要知道朱棣鼎盛時期烏合之眾也不過20來萬,如果朱允炆能利用好朱元璋給他留下的任何一個後手,都能輕鬆將朱棣擊敗,可惜朱允炆就是個草包,名將耿炳文憋屈而死,姑父梅殷對其見死不救,遠在雲南的沐英還沒來得及救援朱允炆就掛了,應該說朱允炆才是紙上談兵的祖宗,一個天下對一座城,竟然能夠跟一群書生紙上談兵丟了天下,不服不行。

    試問,朱元璋已經給朱允炆留了這麼多後手,有這麼多選擇,他還會考慮留下一個桀驁不馴的藍玉?

  • 3 # 三日軒主人

    現在的問題問的越來越奇葩,朱元璋為啥要制約朱棣?老頭有病嗎?

    沒錯,朱棣作為藩王之一,手中是有一些兵權的,同樣的其他的藩王手裡也有兵,甚至寧王朱權手裡還有朵顏三衛,但是在朱元璋眼裡,這些都是幫老朱家保家衛國的軍隊,防什麼?天天放著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兵,這不是有病嗎!

    朱棣造反的時候,兵權早就被建文收回去了,甚至連王府的三個護衛隊都收回去了,他是在被逼的走投無路的時候才被迫起兵的,起兵的時候只有區區八百家將!朱元璋留給建文多少軍隊?100多萬吶,直到朱棣打進南京城,駙馬梅殷還帶著40萬精兵呢!

    老朱做夢都想不到自己的孫子是這麼一個臭棋簍子,自己的四兒子讓他一對車馬炮,最後愣是用小兵卒子把建文的老將給拱死了。

  • 4 # 象眼觀天下

    首先,朱元璋是一個對自己孩子們極有愛的父親,他絕對不會用一個外人(哪怕這個外人是自己的姻親)去制約自己的兒子。這個我覺得不難理解,就算是我們今天的人,也不願意讓外人來制約自己的兒子吧!——在朱元璋想象中,他的兒子們應該是相親相愛一家人,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絕沒有想到在他身後,他的兒孫們竟然刀兵相向、生死搏殺——就算他意識到兒子們不穩,他想到的辦法也只會是讓秦王、代王、晉王、魯王等王爺們互相制約。

    其次,藍玉之死是因為藍玉的跋扈。藍玉已經多次出言不遜,表明他已經是心存怨恨。當時的錦衣衛將藍玉下獄後,藍玉招供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所以藍玉不是一個棋子,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不穩定因素,如果太子即位的話,藍玉是忠臣,但是皇太孫即位後,皇太孫能駕馭藍玉麼?朱元璋對此深表懷疑——這次是藍玉之死的關鍵因素。

    建文帝朱允炆

    總的說吧,明處的動亂其實都是太子朱標早死造成的,朱元璋後期的一切安排都是以太子朱標順利即位為前提的,朱標的去世徹底打亂這一切,為了太孫朱允炆的即位,朱元璋不得不即位倉促地對朝局進行大手術。

  • 5 # 好久不見67587

    以朱重八的性格,哪怕是知道藍玉非常重要,他也會把藍玉幹掉。

    藍宇的死純粹是咎由自取,他捲入了朱元璋最忌諱的一點家事身上。朱元璋本身對於這些功高震主的將軍,帶兵打仗的元帥之類,就比較的忌憚和狠毒,但是藍玉偏偏不吸收教訓。自以為有了一些戰功,就敢於狂妄自大的叫板朱元璋,這必然討不到好果子吃。

    朱元璋哪怕就算知道了蘭玉的死,對後面朱蒂失去了相應的制約,但是朱元璋也不會管那麼多,以朱元璋的性格就是藍玉既然忤逆了我,我就先幹掉你,然後我再想辦法去安排其他猛人,來制約朱棣。

    當然那個時候的朱棣還是比較乖巧的,朱元璋也並沒有發現朱棣的狼子野心,所以九叔虞安排,畢竟在朱元璋認為都是一家人的天下,也不會鬧成怎樣,不想最後靖難之役打得如此慘烈。

    其實雖然說過程有點不太美麗,但結果還是不錯的,畢竟朱棣的天下未必就比朱允文的天下插,甚至永樂大帝之所以能出現,還是要比朱允文當個皇帝要強的多的。

  • 6 # 東吹西侃

    藍玉的死是必然。藍玉案歸根結底是將權與皇權的衝突,外加上當時複雜的時代背景,使得朱元璋不得不把藍玉除掉。

    朱元璋處死藍玉有幾個不得不說的幾點:

    第一,首先藍玉雖然戰功赫赫、身居要職,卻是個性格暴躁、剛愎自用、目不識丁的粗人,這點給藍玉埋下很多的安全隱患,外加他做事隨便目無法紀,曾做下很多讓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如豢養家丁與義子近千人、欺壓百姓驅趕地方官吏、誇張的是他私自佔有元朝皇帝的妃子,致使元妃因羞愧而上吊自殺...,可以說藍玉無數次觸碰了皇權的高壓,而且還得罪了不少官員(胡惟庸案發時,就有很多人揭發藍玉屬於“胡黨”),很多人慾除之而後快。

    第二,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為太子朱標安排的那些幕僚,搖身一變成為威脅下一位皇位繼承人(朱元璋15歲的皇孫朱允)的存在。而此時藍玉的身份太過招搖,洪武四年常遇春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成為太子妃,同時藍玉的女兒許配給了十一皇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妃,藍玉身為常遇春的妻弟,他不僅是皇親國戚,他還是太子的舅舅。不僅如此在西征結束後,身懷戰功的他被封為太子的太傅。此時藍玉的身份明顯過於高貴,太子病逝後,15歲朱允在未來繼承皇位後很難駕馭得了藍玉,所以對朱元璋來說藍玉不得不除。

    第三,藍玉在北征結束時發覺北平的燕王能力很高有天子之象,曾經告誡當時的皇太子(朱標)要提防燕王朱棣,皇太子不僅沒放在心上,告誡的事反而傳到燕王朱棣耳朵裡,朱棣(明成祖)可是厲害的角色,由於封地在北邊的燕京(今天的北京),朱棣長期參與北方的軍事;朱元璋晚年,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都先後去世,四皇子朱棣成為當時家族尊序中最長的兒子,而且軍事實力也是最強的。在太子朱標死後,朱棣多次建議朱元璋剷除異己,並多次含沙射影的指向藍玉(《明通鑑》有所記載)。可以說藍玉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藍玉的死,完全因為是朱元璋為了朱家的長治久安而剷除異己,如果朱元璋提早發覺四皇子朱棣存在異心的話,我想朱棣的下場與藍玉也差不多。以朱元璋巧取天下的聰明才智他不會為了制衡一隻老虎(朱棣),而放縱一隻財狼(藍玉)的。別忘了朱棣也性朱,而藍玉只是臣。

  • 7 # 香茗史館

    藍玉還是會死,兩點原因:一是藍玉驕縱,皇太孫年幼根本壓不住;二是朱元璋分封藩王,而藩王又相互制約,朱棣並非無人制約,但未想到朱允炆會削藩。

    為皇太孫朱允炆消除威脅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岳父。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想讓藍玉輔佐太子的,這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組建的武將班底。沒想到太子早逝,如果藍玉謙虛一些,盡心輔佐皇太孫朱允炆,那麼即使他有小錯,朱元璋也不會殺他。

    在徐達、常遇春去世後,藍玉開始居功自傲,我們來看看藍玉驕縱到了什麼地步;

    蓄養莊奴、義子,橫行霸道,強佔東昌民田,御史查問反將御史趕走

    北征南返,因喜峰關守將沒及時開關,縱兵毀關,破門而入

    與元主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

    在軍中隻手遮天,將校升遷進退一言而決

    西征返回後,被封太子太傅尤不知足,不願潁國公傅友德和宋國公馮勝之下,口出怨言

    以上行為,幾乎條條都足以致死,但由於藍玉畢竟屬於皇太孫一派,所以朱元璋大多隻是予以警告,然而藍玉卻仍不知警醒。這種情況下,為了皇太孫朱允炆的皇位穩固,藍玉已是不得不死了。

    朱元璋沒想到朱允炆會削藩

    我們來看看明初的藩王分封地圖,除了西南方向的藩王之外,各藩王基本是相互制約的,單獨造反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們就以燕王朱棣為例,他如果想造反,南下的路上有周王、魯王、齊王阻攔,而北方又有寧王、遼王威脅背後,西邊則是代王、晉王威脅側翼,這種安排可以說是毫無破綻的。

    朱允炆可以說是自毀長城,朱棣周邊的藩王中齊王、周王、代王先後被削,其他藩王可以說人人自危,這種情況下誰還會選擇幫朱允炆?能不反過頭來幫朱棣就不錯了。

    也正是由於朱元璋對自己的佈置很滿意,他基本沒有考慮藩王造反的可能,這導致藍玉等人反而成了皇位的最大威脅,這種情況下藍玉怎能不死?

    題外話:如果知道朱允炆削藩,他的皇太孫之位是否能保住?

    這又是一個問題,如果朱元璋知道死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朱允炆就開始對自己的兒子們下手了,還會選擇將皇位傳給朱允炆嗎?

  • 8 # 小呦HX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朱元璋還是會將藍玉處死!

    原因一:首先,身為開過功臣的藍玉,功績自不用說,但正式因為這樣卓絕的功績使得藍玉多少有些恣意驕縱,甚至一些藍玉的部下對於朱元璋的命令都置若罔聞,對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絕對不允許的。

    原因二:藍玉謀反,對於朱元璋給予的封賞,藍玉非常不滿,同時又覺得自己手握重兵就謀劃起兵造反。對於這樣的情況,朱元璋當然是毫不留情的將藍玉處死。

    原因三: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諸侯王,鎮守邊關,拱衛京城,對於他而言,任何人都不如自己的親生兒子可靠,他認為這也是保護大明江山的最好方式,當然不會因為要制約朱棣而留下藍玉。

    原因四:朱元璋在後期,做了很多的事情,來為朱允炆的登基鋪平道路,他更不會想到朱允炆剛剛繼位,就急於鞏固權利,大肆削藩而最終導致朱棣的謀反。

    原因五:朱棣是朱元璋幾個兒子中,能力十分突出的一位,朱元璋的想法更多的是朱棣能夠輔助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將明朝的江山治理的更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選擇將藍玉處死!

  • 9 # 風雨的學習園地

    首先,朱元璋為什麼要制約朱棣?毫無理由!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後將其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於全國重鎮,主要目的是為了為了對抗元代殘餘勢力、拱衛王室。特別是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等九個塞王,為了抵禦外族的侵略和反擊,更是定期操練,有提兵專制的權利。

    但是,洪武后期,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藩王權力過大,開始限制藩王的實力。

    “不許親王同時朝覲,只能一個親王來朝”防止藩王串聯;

    “親王王子要入侍”,這是含有人質之意;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藩王有貴爵,不再實封,有厚祿,不再治民。這樣極大的限制了藩王的權力。明朝的藩王和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時的藩王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因此,朱元璋根本不認為藩王有實力造反,也不會想到要去制約藩王。

    其次,藍玉的死,是因為他威脅到了朱允炆,朱元璋只會擔心藍玉造反,不會擔心藩王造反

    藍玉與朱允炆的親弟弟朱允熥有親戚關係,如果藍玉以此支援朱允熥登基,朱允炆能保住皇位嗎?

    如果藍玉造反成功,以中央的名義削藩,眾藩王能對抗得了藍玉嗎?

    如果藩王也抵抗不住,這天下還能姓朱嗎?

    當年隋文帝控制了中央,北周宗室可是毫無反抗之力!

    所以朱元璋只怕藩王實力不夠,只怕藍玉不死,怎麼反而擔心藩王造反呢?

    最後,即便藩王造反,那天下也還是姓朱,也還是朱元璋的子孫

    最差的如西晉的八王之亂,最後東晉也還是司馬家的。朱元璋或許也考慮過這種最極端的情況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缺資源,難道他們本土一塊油田和橡膠都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