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登絕頂—
-
2 # 老張的後院
就目前來說,如果是從將來就業的角度出發,那還是追求高分吧。雖然說這個可能很多人不願意聽,但是事實如此。如果不相信,去看看衡水。
前幾天衡水有一個跳樓的學生,衡水實驗中學,14歲,2月14號上午七點鐘。
原因是什麼呢?寒假的時候,每天作業和網課太多,可能家長管的比較嚴吧,然後壓力大。
然後新聞也沒怎麼報,我知道這個新聞也是因為一個家長來問老張,準備把孩子送去衡水,然後問老張可不可以,我就簡單查詢了一下,衡水的情況。
有人說衡水的教育是科學的,是人性化的,不能否認可能存在一定的科學性教育,但是在衡水大多數學校都採取的是軍事化管理,所謂的軍事化管理的就是有一套自己的強硬的制度。
無論這套制度適不適合每一個人或者說這個制度適不適合大多數的人,都會按照這個制度來進行。
衡水一個學校,一個年級,在招生的時候可以招上8000人,對,也就是說來這個學校上課的高一學生就有8千到1萬人,但是他畢業的可沒有這麼多人,這麼多人當中,最後算在他畢業的成績裡的有2000人就很不錯了,那真正畢業的可能也只有4千到5千人左右。
有人說衡水的升學率高,但是如果你拿他上一本的人數去比上他高一招生的人數,那他真的不高。
其實衡水有一部分學校,有一部分高中的教師力量是非常薄弱的,靠的是題海戰術。
衡水的教育已經完全的商業化了,衡中衡水二中冀中都是後面有龐大的集團和財團,推動他們。現在的衡水化教育已經不再關注學生了,這些集團關注的是能不能把他們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說這個學生經常違紀,那個學生成績不好,怎麼辦?那如果是一個普通的高中,首先呢,我們要找到家長和這個學生談,希望他變好。
但是如果按照現在衡水的操作是這樣的,找到家長勸退。這就是為什麼在高一新生入學的時候,經常有的家長會鬧,然後說學籍沒有辦過去呀之類的。學籍這個事情經常經常的發生。他給你拖著這個學籍,那麼你高一來的時候一定會不適應呀,所以呢,當他有理由勸退你的時候,就會告訴你,你要回到原籍去上。
在衡水,主要問題還是師資問題,因為學生規模的擴大,導致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在衡水是分為教課老師和紀律老師的,什麼叫紀律老師呢?就類似於監獄裡的獄警這麼個職務。
這種管理模式,我覺得是行不通的,他確實損害了很多很多學生的身心健康,以至於有的學生來這個學校很優秀,但是走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不理想。
到了這個時候,明白的會知道這是學校的錯誤,但是糊塗的呢就會被學校洗腦,一直在批評孩子,這個孩子的這一生可能就毀在了學校手裡,現在衡水經常有家長在教育局前鬧。
其實並不是無理取鬧,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也不知道省裡面有沒有關注過這些問題。但我覺得衡水的教育確實值得我們持續的關注和改革。
那麼會有改變嗎?
老張認為,只要現在的高考制度不改革就會永遠存在下去。頂多就是倒下一個衡水,站起來十個毛坦廠。
衡水模式是資本壟斷教育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衡水模式的學生就和富士康加工出來的產品一樣是批次件,教師是血汗工廠的農民工,賺錢的是資本大佬啊。
頂多就是北京派個人下來查衡水高考移民把衡水的私立部分給關了,這個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會發生(預計五年左右以教育反腐敗的名義)。
但是高考制度本身產生的市場需求依然存在,現行的高考問題存在一天,衡水模式就會發展壯大一天。
我個人覺得這模式無解。除非全面改革,要麼從義務教育12年制改,要麼大學改成寬進嚴出,保證大學生畢業的質量。
但是無論是哪種,教師資源都是遠遠不夠的,好多地方教師工資2019年了才3000,還不如我們沿海地區餐廳端盤子的工資高。
其實我個人覺得把維穩經費用來辦技工類教育比拿來維穩更好,反正全國大量的高校從屬性上來說也就是個成年人託兒所,還不如讓這些託兒所的孩子們多蹲幾年,並且把一部分社會不穩定分子也弄進去(這個需要建立專門學校學科:比方說保安類專業,長途汽車司機專業,喪葬風俗專業等等),反正關在學校裡比關在監獄強吧,至少進學校還能收高額學費呢。
-
3 # 親子故事蓮子說
這兩點並不矛盾,綜合發展的孩子也可以考高分,如果說養育孩子的目標,個人認為,這兩點都不應該成為終級目標。
父母可以想一想,考高分是為了什麼?
讓孩子綜合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為了有競爭力?為了有一份好工作?然後呢?能嫁給高富帥或者迎娶白富美?再然後呢?讓人生巔峰,並且生孩子…
而她生了孩子,也會面臨競爭,所以他會努力的培養下一代…
這樣的人生,代代迴圈,意義在哪裡?
我這樣說可能太宏大了,你會覺得太虛。
那實際一點,養育一個孩子。他擁有什麼樣的能力算是我們養育成功了?
個人認為只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孩子離開我們能獨立生活,且活得很好。
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就知道重點了:
高分很重要,因為高分未來是高學歷,高學歷代表著競爭力,意味著孩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這種意識是要讓孩子產生的,只有孩子產生了,他才會有自發的動力,努力學習。學習這件事,家長用力有用,但作用不大,孩子發力才根本解決問題。
綜合全方面發展更重要,這意味著孩子的眼界,眼界寬的孩子會在人生關鍵階段做出想要的選擇。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帶他嘗試不同的生活,學習不同的知識,這會帶給孩子豐富的感知。
這樣的孩子不是井底之蛙,他更容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早早的樹立人生目標,併為之奮鬥。
獨立的人格更重要,獨立才會有自律自發,孩子才會有真正屬於他的人生。每個孩子都有他這一輩子的使命,我們做父母的只能協助他在自己的使命上活出精彩,而不能代替他為他的人生做規劃。
凡是父母把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未來人生規劃的妥妥當當的,孩子都很慘,這意味著它沒了自我選擇權,他的人生被父母綁架了。
所以無論你是想讓孩子考高分,還是想讓他綜合發展,這兩點不矛盾,關鍵是能激發孩子的自主性。激發自主性的前提是給他獨立的空間,一個獨立做主的孩子才有力量控制自己,管理自己,成為自律的孩子。一個自律的孩子,可以綜合發展,同時也考高分,而且家長還很輕鬆。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為你的教育加點Sunny
-
4 # 屋角草亭
原則上還是建議高分和培養孩子的綜合方面一起抓,這也是最理想的情況。
現在都提素質教育不提倡只抓孩子分數,雖然分數不代表一切,但沒有分數也是不行。都說中國的高考是個獨木橋,但同時也是最公平的。是中國農民孩子命運轉變的大機會,是跨越社會階層最容易的機會。沒有高分怎麼實現階層的跨越,怎麼實現人生的轉變。
素質教育是近幾年提到最多的,什麼是素質教育?綜合能力的體現,德智體美勞音、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其實綜合能力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體現、都有應用。素質 教育很重要,孩子只有高分,沒有能力,成為了學習的機器,那孩子就沒法走入社會,沒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
綜合能力是學校一方面的事麼?肯定不是,孩子的綜合能力其實是從小培養起來了,放手很重要,從孩子探索吃飯,想自己爬著去找東西到自己努力去站立行走等等很多次的努力都是孩子綜合能力形成的過程。現在一個孩子可能面對著六個成人,每一個都很愛孩子,但愛不能成為剝奪孩子嘗試探索的機會,不要因為髒、慢、做不好就代勞孩子。那樣你只能讓孩子越來越無能。也讓孩子失去探索社會的興趣了。
綜合能力很重要,生活、學習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家長一定要從娃娃抓起,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孩子也很容易取得高分。
-
5 # 才智寶貝學堂
高分能幫助孩子讀到更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的起點;而全面發展則讓孩子各方面都更加完善,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二者都是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而且並非是金幣的兩面,不可兼得。如果非要選一個,我選全面發展。
高分是很多父母、老師的執著,但是如果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嚴重的時候會導致孩子的發展單一,除了考試,其他一概不知,甚至落得生活不能獨立、要啃老,那些年的高分低能們就是十分可惜的悲劇。
因此,父母可以關心孩子的成績,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除了考試,孩子的獨立、情商、品格等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不能忽略。
全面發展是指孩子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的素質教育鼓勵的就是這種全面發展。這五個方面其實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並不衝突。因而,全面發展不等同於不追求高分,父母要引導孩子全面發展,發展健康、全面的人格,同時也不落下自己的學習。
-
6 # 小孛學堂
高分和全面發展所反映出的教育形式是不同的。
注重高分反映的是當下的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重視分數,為了高分,為了名校,學生們無休止的做題、測試、考試、課外補習,“一考定終身”是主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分數決定了孩子們是否能考上好大學,將來找一份好工作,分數寄託了千萬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分數甚至與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工資相關。
當下,儘管應試教育有很多弊端,人們也提倡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確實是符合中國的國情的。中國的人口多,經濟還比較落後,勞動崗位競爭激烈,以分取人確實是目前相對來說最為公正的選拔方法,尚無人提出更好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來,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中國實施應試教育的根本原因。
全面發展反映的是素質教育。
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高分和全面發展這兩者之間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
高分是很多學生、父母和老師的執著,但是如果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除了考試,其他一概不知,不會為人處事,即使憑藉高分進了重點高校,憑藉學歷找到了好工作,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更嚴重的是生活不能獨立,前些年報道的大學生不會洗衣,不會整理床鋪,無法在寢室與室友相處等事例,就反應了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了很多的“書呆子”,除了讀書,其他的都不會。
因此,父母需要關心孩子的成績,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除了考試,孩子的性格,為人處事等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不能忽略。
綜上所述,高分能幫助孩子讀到更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的起點;而全面發展則讓孩子各方面都更加完善,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優秀的人絕不僅僅是分數高的,或者是僅僅有才藝的,而是那些成績好,人緣好,有一定的特長,在關鍵時候能展示自我,體現存在價值的,集學識與才藝於一體的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應該互為補充,共同發展。
回覆列表
高分是許多老師、家長、學生追求的目標,但我們不能把它當作追求的唯一目標。作為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當然皆大歡喜,畢竟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但是馬有失蹄、人有失手,即便一個孩子學的再好,也不能保證他次次考試都能獲得高分。考試成績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出題老師的偏好、學生在考試時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等等。所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分數過分看重,一旦孩子某次考試分數有所下降,就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拳腳相向,這種做法千萬要不得。這樣做有時候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是孩子!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失敗,只要他在努力。從一個人的成長來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於他今後的生存和發展更加重要。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綜合素質強、情商高的人遠遠要比那些僅僅只是智商高的人發展得快、發展得好。
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獲得高分但不能唯分數論英雄,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