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水視野
-
2 # 起居郎雜記
我是起居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直接進入正題,首先西夏和北宋的矛盾沒法調和,所以也不能聯合。
原因有三,第一、戰馬是大宋的短板,有了產馬地就有了強大的騎兵,到時別說西夏,連強大了數百年的大遼都有可能撐不住,你讓西夏怎麼定位?
第二、絲綢之路有多肥,你讓北宋不要了也不行,西夏堵在這大宋就只有搞死他的心,不做他想,誰還沒有個大唐夢啊?能收回西域是何等的榮光,儘管連幽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
第三、西夏的錢袋子就是他的青鹽,而這一片最有錢的財主就是大宋了,一不高興就搞經濟制裁,西夏也沒別的招,就是個開打,最後從小打小鬧打成了你死我活,再無和平解決的可能。
綜上所述,與其說聯合不如討論滅了西夏能得到什麼,而且在宋末還真有這種可能。神宗後期、哲宗、徽宗前期,北宋地堡流淺攻戰術抓住了西夏的命門,解決了最重要的後勤問題,尤其收復河湟後對西夏的半包圍態勢已經形成,府州折家軍、河東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熙河路——7路駐軍從東北、東、東南、南、西南等方向包圍西夏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興州靈州一帶(西夏稱“興慶府”和“西平府”),形勢一片大好。在此基礎上繼續沿邊築堡,慢慢蠶食,加上這種包圍態勢,再多給北宋20年時間,推平西夏幾乎是必然,因為西夏儘管也不斷試圖阻止宋人築堡,但效果甚微,根本沒辦法對付,加上國力不足,日漸窮困,滅亡指日可待。
但是很可惜——出現了海上之盟、靖康之變。陝西精銳被徵調勤王,結果還被朝廷一溜昏招給玩了,然後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後派張浚主持陝西,又出昏招,富平一戰直接把陝西給丟了,從此宋與西夏不再接壤。
若上面這些沒有發生,西夏很有可能在徽宗朝被解決掉,而徽宗的歷史評價很可能變成正面的。而且拿下了西夏意味著掌握了產馬地,那可是為宋朝立下不世之功了。
再用幾年時間組建更大規模的騎兵,然後把精銳軍隊從陝西挪到河北,那麼無論是契丹還是女真,恐怕也不會那麼輕易地造成北宋滅亡了。
然並卵,歷史不能假設。
-
3 # 文廟山居
宋朝趙姓江山,是從後周朝那裡搶來的。如果周世宗柴榮,能夠多活些年?中國應該少許多災難。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們創造歷史?或英雄的奴隸共同創造力歷史?這個命題近代以來,多次才有爭論。筆者一孔之見,所謂英雄就是,正確使用人民力量的掌權人。趙姓人趁柴家孤兒寡母之時,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搶別人的江山。有此名不正言不順,終宋一代,都是虛外守內,搞杯酒釋兵權,以文人統治天下。趙姓君王,在使用人民力量的時候,心虛氣短不那麼有效。和遼國、西夏、金國、元蒙等北方人作戰,馬是最重要的戰爭物資。宋代搞過茶馬貿易,結果弄出四川永康軍現都江堰市青城山,王小波李順起義。此後北宋、南宋都是買馬,搞得財窮力盡只以垮掉
-
4 # 792突擊步槍
真事的情況是“大”宋聯手成吉思汗滅了金國,當時蒙古是金的附屬國,長期深受金國的欺壓,成吉思汗說——滅金宋朝至少有一半的“功勞”
-
5 # 真正鱷魚不哭
有過這種嘗試啊
西夏中後期,漢族權臣任得敬獨攬大權——此人原系北宋地方官,在西夏侵宋戰爭中被俘投降,因為較有才幹頗得重用。任得敬獻女給西夏崇宗李乾順,後來任氏成為皇后,李乾順死後又升級太后,任得敬因此進入西夏統治核心。其後他乘西夏党項貴族傾軋內亂,奪取大權;此後他還想更進一步,逼迫西夏皇帝仁宗李仁孝將國土一半分給他建立楚國,史稱“任得敬分國”。
因為當時西夏向金稱臣,因此任得敬逼迫西夏仁宗向金國提出分國請求,但是當時在位的金世宗不許——正式史籍記載認為金世宗是出於倫理秩序考慮拒絕的,但也可能是因為女真統治者對漢人存有戒心的緣故。
因為金國不許分國,任得敬憤怒,於是轉而親附南宋,試圖透過聯合南宋夾擊金國,以實現自己的野心。
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八月,任得敬遣密使攜帶帛書約四川宋軍,時任南宋四川宣撫使的名臣虞允文(就是在採石磯打敗完顏亮的那位,曾出任宰相),對此頗感興趣,派密使以蠟丸書回信,相約夾攻金人。但由於四川遠離南宋行政中心,受當時通訊效率限制,虞允文的想法無法很快得到批准,宋軍很難迅速做出實質性策應。而由於訊息不密,任得敬的陰謀很快敗露,西夏仁宗在金國支援下誘捕任氏兄弟,任得敬敗死,分國企圖失敗。
南宋也失去一次重要戰略機遇。當然,當時西夏党項貴族已經文弱化了,而且內亂頻繁內耗嚴重,即使真能和南宋結盟,實際上也不能提供太大幫助。
西夏看似一度兇悍,其實還是典型小國思維,熱衷依附戰略優勢大國,以求分潤些殘羹剩飯。幾乎不可能在金國表現出明顯頹勢前親附南宋,而等到金國式微,他們又很快抱上了更粗的大腿,就是蒙古。 -
6 #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既然題主提出北宋末期聯合西夏共同對付金國的這一個假設,我們就不妨先看看西夏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形式以及它所秉持的國策是如何的?
與北宋、契丹遼國、女真人的金國相比,西夏應該是顯得極其弱小。當時西夏國全部的地盤也不過就是現如今的甘肅與寧夏地區而已。自然人口只有200萬人左右,西夏軍隊正常狀態之下也就是保持10萬人,如果軍兵的人數再多,西夏國經濟上就支撐不住了。
而反觀北宋朝廷,人口竟然達到了8000萬人左右,全部軍兵達到了160萬人之多。
契丹遼國與女真金國的國力也是完勝西夏,只是這三國當中的哪一國,都有幹掉西夏國的實力。
可事實卻是,這三國都不敢小覷西夏國,因為西夏的國度裡,屬於兵民一體的制度,簡言之,西夏軍隊也是驍勇善戰,他別是西夏的重騎兵,在當時很有名,我們所知道的著名的鐵鷂子,就是西夏重騎兵中的王牌軍。
這就是說,西夏整個的戰時動員能力強,軍隊戰鬥力強悍,而且,重騎兵威名赫赫。
在這些硬性的國力條件保障之下,西夏又選擇使用了靈活的國策,它不斷地遊走於三國之間,縱橫捭闔,多頭收益。
早在西夏尚且處於弱小時期,它就敏銳的感知到北宋與契丹遼國的利害關係,選擇搭上遼國這條船,利用西夏與遼國的關係,制衡北宋,這就形成了契丹遼國試圖用西夏來牽制北宋不敢輕舉妄動,而西夏仗著與遼國結盟,使得北宋不至於隨時向自己下手。
西夏國正是利用契丹遼國與北宋的對峙、戰爭狀態下,趁機發展壯大自己。公元1038年,党項人的大頭領李元昊正式稱帝,此後,西夏與北宋朝廷進入戰爭狀態。
這期間,西夏一旦失利,就會搬動遼國,出來威脅北宋,使得北宋有顧忌,不敢把戰線拉長。
當然,西夏也有與契丹遼國關係破裂的時候,比如說,為了實際利益的爭奪,兩國爆發了河曲之戰,這個時候,西夏及時的休整國策,開始向北宋朝廷靠攏,甚至接受了北宋朝廷的冊封,搞來搞去,西夏還是得到了實際利益。
此後,北方的女真金國異軍突起,先是蕩平了遼國,接著開始向北宋朝廷開始了兇猛的攻擊。
北宋的軍隊基本上是抵擋不住來自漁牧民族女真人的攻擊的,就在北宋與金兵鏖戰之時,西夏軍隊開始下手了,它佔領了北宋西北地區的大部州縣,使得西夏的地盤得以擴張,當金國的勢力來臨之時,西夏徑直選擇了向金國臣服,這個時期的金國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撐其覆滅西夏,所以,西夏與金國就保持一種暫時的和平局面。
這個時候,金國開始漸漸地呈現衰敗的勢頭,而在蒙古草原之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後,一個威力乍現的蒙古國出現了,就在蒙古攻擊金國的時候,西夏又背叛了與金國的結盟之約,趁機進攻金國西部,,因為西夏人估計,以蒙古強大的軍事力量,金國一定隕滅在眼前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蒙古在攻擊金國的時候,突然因為花刺子模國對於成吉思汗的屢次挑釁,殺戮蒙古國派出的商團,惹得成吉思汗怒火中燒,幾乎傾舉國之兵,西征殺向花刺子模國。
金國的圍困不解自開,金國沒有滅亡。
成吉思汗滅了花刺子模國之後,開始向西夏國下手了,西夏國此時此刻想起了盟國金國,開始向金國求救,金國受盡了西夏的見利忘義的背叛,再也不肯派兵與西夏結尾,於是,遊走於三國四方、立國200多年的西夏國被兇悍的蒙古軍隊滅國。
對於西夏的嬗變與背叛,北宋、遼國、金國、蒙古等國家都極其厭惡和憤怒,所以蒙古人攻破西夏的國都之後,把西夏的名勝古蹟,書籍國史等,統統付之一炬,這使得西夏連一般意義上的史料等都被毀滅、喪失殆盡,徹底滅國。
綜上所述,這樣的情況之下,西夏一貫秉持這樣的國策方針,它能真正的始終聯合其中任何一個國家嗎?也正是它的逡巡遊走,背叛毀盟、忘恩負義,反面無情,使得它周邊的北宋、遼國、金國、蒙古都對它嗤之以鼻,必欲滅之而後快,也只能是這樣的結局。
回覆列表
我個人覺得是不能的,即使北宋聯合西夏也只有被滅;當時的金國國力不斷上升,軍事實力強勁。而北宋由於受“重文輕武”的影響,即使有強大的經濟也無法抵禦金國的侵擾。
其實,北宋和西夏兩國也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的,也出現過小範圍的合作,但由於每能有主動權加之沒統一指揮最後都不了了之。
南宋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偏隅南方苟延殘喘已經是最好結果了,如果說要把金國滅掉,那麼只有出現一個“鐵腕”統治者,改變北宋王朝的治國方略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