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騎士16
-
2 # 帥氣的小君菌
希特勒過度相信“閃電戰”可以打敗一切,比較輕視對核武器的研發
因為在對波蘭戰役、對法戰役、蘇德戰役上,閃電戰讓希特勒充分的嚐到了甜頭,他認為依靠這樣的方式一定可以打敗他的對手,因此原子彈沒有必要那麼急的去研發的,只作為“輔助專案”。
加上德國軍人的高素質,配上強大的裝甲戰車,確實在平坦的歐洲土地上佔盡了優勢,連當時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都在四十幾天的時間裡被德國打垮!1939年4月,在“閃電戰”還未正式實施時,希特勒是很重視核武器的開發的,但隨著戰場上的多次勝利,希特勒認同“閃電戰”的實際效果,他把精力用在研製坦克、飛機、火箭彈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盟軍轟炸機的轟炸完全影響了德國原子彈的研發過程,加上德國國土面積不是很大,又經常的遭到盟軍沒日沒夜的轟炸,使得研發原子彈的研究組每天都得提防盟軍的轟炸,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就使得德國的原子彈計劃研發的很難。
1942年,盟軍轟炸機對德國在挪威境內的生產重水的裡尤坎工廠進行轟炸後,給德國造成了很大打擊。
隨著時間變化,蘇聯紅軍的反攻和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成功,希特勒疲於應付四面八方的敵人,德國原子彈的研發也被擱置了,最後也隨著希特勒的自殺和納粹德國的投降也一起破碎了。
-
3 # 大獅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名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個原子彈,由此拉開二戰結束的序幕。
或許多數人認為最先研發原子彈的國家是美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最早研發原子彈的並非美國,而是德國!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差一步就造出原子彈,幸好最終這個研究被叫停,要不然歷史或被重寫。
那麼為何德國的的核武研發會失敗呢?為何美國快人一步搶在德國之前成功製造出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呢?那就讓筆者為您揭開這個謎團。
慢中子效應與減速劑1938 年德國人奧托·哈恩發現核分裂後,物理學家開始思索連鎖反應的可能性,但核分裂所釋放出的中子速度極快,稱作快中子,快中子不容易被鈾-235 的原子核俘獲而誘發核裂變,慢中子才有較大的機會被鈾-235的原子核俘獲而誘發核裂變,快中子的速度幾乎是慢中子的四千萬倍,因此想要做出連鎖反應,就必須設法使快中子減速,德國人想到的減速劑是重水。
1940年納粹德軍攻陷挪威,並迅速佔領挪威境內的維穆爾克水力發電廠,希特勒隨即下令德軍在此秘密生產重水以便建造核子反應爐。
丘吉爾的“燕子行動”希特勒要製造新型大殺器的情報被英國間諜情報機構破獲,這個訊息隨即到了丘吉爾的辦公桌上。丘吉爾斷然不會讓希特勒搞出這個可怕的玩意兒,於是在其幕僚的策劃下,代號“燕子”的秘密計劃開始了。
丘吉爾沒有使用英軍,而是派遣了一支由挪威人組成的特工隊來完成這項計劃,計劃核心是炸燬希特勒的重水提煉工廠。
1943年,特工隊成功炸燬了工廠,但是給德國人造成的損失不大,工廠很快被修復,第二批重水被成功提煉後秘密運送回德國柏林。
希特勒的耐性丘吉爾獲知這個訊息後非常震怒,他再次派出“燕子”,這次的目標是挪威境內的延湖的德國渡輪,因為那些重水就是利用這些渡輪運回柏林的。這一次特工隊再次成功完成任務,丘吉爾美滋滋的抽著古巴雪茄的同時,希特勒卻暴怒了。
希特勒顯然是個沒有耐性的人,當時德軍入侵蘇聯受阻,雙方打得如火如荼,兩軍死傷極其慘重,戰局處於膠著狀態。希特勒認為提煉重水曠日廢時,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原子彈才能被製造出來,與其把大量資金投入原子彈的製造,不如分散投入其他更快捷的武器研發之上。就這樣,原子彈的研發被放棄。殊不知,當時德國的原子彈技術即將成熟,也許是冥冥註定,最終在希特勒的命令之下原子彈計劃宣告破產,歷史的腳步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邁進。這個計劃宣告失敗後引發的“蝴蝶效應”使得世界格局出現了變化。
愛因斯坦的信而美國卻抓住了這個機遇,很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間追溯到1939年,一批被納粹迫害的匈牙利籍科學家流亡到美國,他們帶來一個令美國人驚恐的訊息,德國人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秘密武器,這就是原子彈。為了讓美國軍方引起關注,當時聲望極高的愛因斯坦親自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告訴他這件秘密武器到底有多麼可怕。羅斯福看到信後,深知美國如果不搶在德國人前面的話,將會遇到大麻煩。於是他下令緊急成立“軸委員會”來統籌有關核武器研發的相關資料。
那些流亡美國的物理學家、科學家正好可以由此機會大展拳腳,為了報仇更為了幫助美國教訓希特勒,他們各自將畢生所學發揮出來。很快美籍義大利裔物理學家費米發現了比重水更好的減速劑。1942年,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名為“芝加哥一號堆”的核子反應堆,這成為核研發的里程碑。
為求目的,不惜代價!美國為了快人一步完成原子彈,不惜花費大價錢,單是一項電磁鐵專案就用掉15000噸白銀,光憑這一點就看出美國人為了造出原子彈花了多少血本吧。不過,最終也獲得了巨大收穫,1945年7月12日,人類史上第一個原子彈成功被製造出來,代號“瘦子”。7月16日清晨,這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試爆成功,爆炸當量為21000噸TNT炸藥。
1945年8月6日及9日,美國人將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枚原子彈投到日本的廣島與長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嘗過原子彈滋味的國家。方圓數十公里的地方被夷為廢墟,血淋淋的見證核武器威力的同時,也開啟了人類新能源的希望!
-
4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55期之原子彈計劃
希特勒早在1937年就批准了研製原子彈計劃,為什麼到戰爭結束,德國都沒有原子彈呢?
在德國進攻蘇聯以前,希特勒樂觀的認為,佔領整個歐洲不需要打持久戰。
他利用閃電戰先後佔領了奧地利,波蘭,法國。
在他看來戰爭即將結束,英國和蘇聯也撐不了多久。
原子彈計劃被希特勒束之高閣,研究進展非常緩慢。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以後,希特勒熱衷於遠端火箭的研究,他認為把炸彈裝在火箭上,對目標進行轟炸,要比原子彈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更實際。
到了戰爭後期,德國意識到了原子彈的重要性,但德國的資金緊缺,並不能支援鉅額的科研投入。
加上德國的科學家很多是猶太人,包括愛因斯坦。
他們被希特勒歧視,很多科學家跑到了美國和英國,成為了敵人。
所以說,希特勒一開始就注重原子彈的研究,而不是痴迷於火箭,那德國在二戰中,也能成功造出原子彈。
—End—
-
5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先說個傳聞,一些雞湯文章曾經寫過,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納粹德國原子彈團隊核心科學家——沃納·海森堡(下圖)為了世界和平與“全人類”的利益,故意算錯了數,以誇大困難,讓德國沒能研製出原子彈。他說,無論為什麼樣的政權使用,原子彈都是邪惡的,本不應該出現在人類世界。二戰已經結束70多年,海森堡也已過世快半個世紀了,至今,各界還在為這個謎團而爭吵不休。海森堡究竟是真算錯了,還是裝出來的忽悠希特勒的?目前仍沒個定論。
海森堡在計算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原料,鈾235的時,把幾噸的鈾235 當作了一個下限,也就是“最少需要”的質量。所以,在海森堡的給納粹高層的報告中,認為一顆原子彈要好幾噸鈾235,這就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同時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實際上,造一顆原子彈幾公斤鈾就可以了。
照理說,多用點料,也是可以維持的,畢竟,提煉鈾的重水產地——挪威被納粹德國緊緊的控制著。然而,1943年初,12名英國訓練的挪威人秘密潛入了挪威重水工廠周邊,找準時機,炸癱了納粹的重水工廠,納粹的原子彈研發一時間陷入了困境。這段歷史還給影視界提供了不少素材,比如《重水之戰》、《第十二個人》等等。
但是,沒多久,被炸的工廠經過緊急修復,竟然又重新恢復生產了。於是,英國皇家空軍便始了密集的空襲,美國第八航空師也積極配合英軍行動,盟軍試圖攜手炸掉這座極有可能幫助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的工廠。
在盟軍連番的空襲和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下,納粹德國決定把提煉重水的裝置和所儲存的重水搬遷到德國境內。
然而,最終打破希特勒原子彈夢想的是1944年2月,載滿重水的“海多羅”號渡輪上的爆炸聲。盟軍的挪威特工事先把炸藥和電動雷管安裝在了“海多羅”號的底艙,隨著定時炸彈的準時爆炸,德國最後一批珍貴的重水連同製造裝置一同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賈克湖湖底。
實際上,即便失去了挪威運來的重水,靠德國自己原先的“庫存”,弄出原子彈也是夠用的。但海森堡他老人家偏偏計算錯誤,硬生生把幾公斤就可以解決的給算成了幾噸,幾乎斷了希特勒核武器的念想。
此後,德國把重點放在了其他領軍技術的研發上。到了1944年下半年,V系列導彈和噴氣式飛機也陸續投入了實戰,核武器就這麼擱置了。
1944年11月,盟軍佔領了德國核計劃所在地,法德邊境城市——斯特拉斯堡。發現,德國的核武器研發程序跟美國簡直不是一個層次......畢竟,如果德國真的及時搞出了原子彈,以希特勒死磕到底的風格,搞不好真得弄個“同歸於盡”.........所以,不管是海森堡在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無能,還是真的心繫“全人類的利益”,他的作用,不可小視。
而且,無獨有偶,在之後的冷戰早期,也出現過“有良知的”美國科學家故意洩露核技術情報給蘇聯的事件。比如,FBI揪出的羅森堡夫婦(下圖),最後被處於電刑。排除了蘇聯方面的恐嚇和利誘,美國科學家洩露情報給蘇聯的真實意圖是這樣解釋的——對於有良知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核武器就不應該被產生出來,既然產生了就不能讓一個國家壟斷,最少得弄兩個核國家,互相制衡才能保證不會爆發毀滅性的戰爭。
目光再轉回海森堡,早在30年代,他就被認定有嚴重的親猶太傾向而倍受排擠,還錯失了慕尼黑大學物理學系主任的職位。
在1935-1938年間,甚至各路媒體也對他口誅筆伐,稱他為“隱藏在雅利安人中的猶太人”、“白色猶太人”,黨衛隊還因此介入了調查。不過,調查結果證明,海森堡擁有“純正日耳曼血統”。即便如此,他的一些學術活動還是被取消,甚至行動自由一度都受限制。
海森堡的境遇在1938年迅速得到轉機,海森堡的母親給老熟人——希姆萊的母親寫了封信。原來,海森堡的外祖父和希姆萊的父親是好朋友,兩個家庭曾經常在一起聚會。
看來,不論中西方,“託關係”、“找熟人”來解決問題的形式融貫東西。
平心而論,無論是不是故意出錯的,海森堡也算是個有骨氣的科學家。
二戰期間,美國有個“回形針計劃”,不惜一切的爭取德國納粹科學家。(下圖,“回形針計劃”中,赴美的德國科學家)德國戰敗後,又出現了大批德國科學家赴美定居、入籍的高潮。
最有名的是是德國“火箭之父”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戰後被美國花大價錢請走,不但沒受到審判,還主持了土星五號等大工程,成了美國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設計師,被看做美利堅的“民族英雄”,最後從美國航天局(NASA)副局長的職位上退休。
(下圖,美國紀念幣上的布勞恩局長)
之後,海森堡繼續主持西德的天體物理和核物理研究多年,直至1972年去世。但因為主持過原子彈專案這段過往經歷,搞得他在參加一些科學界的活動時,常常被噓,被甩臉子,或被拒絕握手。
這跟火箭專家,美國航天之父,馮.布勞恩局長一比,過的實在憋屈。要知道,與“回形針計劃”並行的阿爾索斯行動”中,美國計劃抓捕的(著急要,所以來不及遊說爭取,只好直接綁架)德國頂尖核科學家名單中,海森堡可是排在第一位。
回覆列表
因為他自己的愚蠢
狹隘的種族主義觀念讓納粹瘋狂攻擊猶太人,可是曼哈頓計劃裡面有超過1000個科學家是猶太裔,不僅僅是一個愛因斯坦。
所以說這麼多核物理學家,就相當於一條金恐龍腿,還是本來就長在德國身上的,讓希特勒一斧頭劈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