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傑傑職場
-
2 # 職場道行
從個人工作實踐來說,三年左右員工離職,兩個方面的原因佔比較大,發展空間受限,薪資漲幅遠低於期望。
但從公司的角度來說,三年左右的員工,對公司而言正是價值最大的時間,論環境的適應力,已經初識了整體環境,不如老員工的門檻。論工作能力,已經經過較長時間的培養和鍛鍊。論工作主動性,此時依然未減。因此三年左右的員工,其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最高的,對組織的價值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
此時提出離職,如果沒有做好鋪墊,不管是你的上級還是企業的老闆,都是比較難受的,口碑上的轉變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職場人,應當正確看待“人走茶涼”這一現象,選擇離職屬於個人行為,身邊的同事、上級、下屬依然會在這樣的環境裡面繼續工作,如果此時從其他渠道(小道訊息)瞭解口碑上的轉變,自然遠離或疏遠。今天的轉變只是讓你有了一次人走茶涼的體驗而言,正面來說,也是一段成長經歷。
應當說,從一家單位離職,也代表著一段關係的終結,是否能順利轉化為長久的朋友,保持長遠的溝通,是與個人的交際能力有關的。我們一直強調希望離職能夠有個完美Ending,但其實不管你做了多少,是否完美的評價都是你過去的同事、領導和下屬給你的,你無法左右。
有的人離職收到周邊人歡送,老闆的鼓勵,而有的是爭吵和撕破臉。個人經驗,在第一家公司離職時是老闆歡送的,但在第二家單位卻冷漠的多,並且離職後收到原同事告知,老闆在各種場合詆譭我,聽到後也只能是呵呵笑過。
作為個人,離職時無怨自己的選擇,儘量做到完美Ending時個人應當做好的交接和延續,至於身後的評價,一笑而已。
-
3 # -老饕-
這個我覺得是這樣,工作三年了,工作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待遇(工資、職位)沒有相應的跟上,當然或許還有別的原因如人際關係不融洽,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引起管理層的注意,如果得到正反饋,那麼自然不再言語,如果被漠視,那就只有等待機會跳槽了…
-
4 # 汪大言
能在崗位幹三年,無論是公司還是員工,都是有相當認同度的,換言之價值觀能夠融合一致。
所以工作三年以上員工離職,對公司或個人都是一種損失。
如果講說怎麼看待,其實應該是一種祝福態度,希望彼此都更好。
-
5 # 職場三原色
我有個領導,去外面出差有時間的情況下,會找當地的前同事敘敘舊,瞭解一下離開公司後的發展,瞭解行業動態,在有機會的情況下隨時再招募麾下。
和離職的員工維持良好的關係,是公司和領導心態開放、胸懷寬廣的體現,說明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包容的。而作為離職員工而言,能夠在離職的時候仍然與同事、領導保持和維護好關係,也是個人能力的展現。
從員工的角度來說,如果企業心態不夠開放,對待提出離職的員工如仇家一樣,員工也不必為了維持好關係而放棄自己的職業選擇。
-
6 # 春葉帶娃
正常習慣來說,一般人是不太願意跳槽的,尤其是工作了三年時間,也算有一定工齡了。正常人都會愛惜自己的名聲,一般來說上班下班,工作態度也是好的,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的話,安排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所以工作積極性肯定也是好的。
但為什麼工作了三年,要離職呢?為什麼準備離職的時候口碑就變得極差了呢?1、肯定是受了委屈,可能因最近工作中的出錯或者什麼事情遭到了領導的批評,得不到領導的認可,或者得不到老闆的賞識,心裡覺得特別委屈,心裡認為這件事情出錯主要原因不在你,所以心裡委屈這一關很難過,所以要離職。
2、或者是認真工作了三年,發現到目前為止,工資都不怎麼漲,福利都不怎麼好,或者是受小夥伴鄙視了,小夥伴在其他公司的工資遠高於他,或者是同崗位的同事居然比他工資高,總之是突然發現錢的問題了,錢少,不滿意。那麼就想離職了。
3、可能是工作了三年,應該輪到他升職了,結果領導選了另外一個同事,心裡大受打擊哦,覺得付出和收入不正比了 ,公司不公平,不選擇你做領導,選擇了有關係的人做領導,因為競爭崗位失敗,也不想在這裡幹了。
4、所以基本上來說都是錢少事多心裡受委屈,既然打定主意不想幹了,心裡也對這個工作產生厭惡了,對這個工作沒激情了,肯定工作態度就發生了變化了,愛做不做,我管你呢,我都準備走了, 工作積極性也甭談了,恨不得快點到點下班走人,所以什麼都不管不顧,在同事,在領導眼中,突然的由好人變成這樣懶散的人,反差極大哦,當然口碑就突然差了起來。
5、口碑突然差起來,也有可能是領導層故意使壞,放出口碑壞的風聲,搞臭您這個人,逼您自己快點離職,讓大眾認為不是公司對不起你,是您自己個人人品差,是您自己要離開公司,是您自己拋棄了公司,並不是公司開除你。一是公司能博取大家的同情,鄙視這位離職員工,二是員工自動申請離職的,公司不用賠償哦。
-
7 # 小蝌蚪的未來
馬雲說過:“員工辭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種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受委屈了。
這些歸根倒底一條:乾的不爽。”
以前還看過一個離職的136規律,1入職一個月:離職與HR關係較大;2入職三個月:離職與直接上級關係較大;3入職六個月:離職與企業文化關係較大;4入職一年:離職與職業晉升關係較大;5入職三年:離職與發展平臺關係較大;6入職六年:離職的可能性很小( 離職大概就是去創業了 )。
這個離職的136規律說不上什麼金玉良言,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告誡我們每一個管理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人才流動”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要保證的是那個“科學的比例”。
工作滿3年離職的員工,對於公司,工作應該是很輕車熟路了,但是為何要離開呢?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太多的發展和升遷機會,遇見了事業發展的天花板,加上工作也沒有太大的挑戰和激情,所以需要換一個環境或者平臺,重新塑造發展自己,選擇新的發展機會。
希望3年都可以站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技術能力都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挑戰更高的職位。
-
8 # 鏡頭iread我讀
題主的問題讓我想起一句詩:白頭宮女在,閒時話玄宗。祥林嫂式人物普遍的隱藏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1、這是企業氛圍的問題如果願景清晰、目標明確、前景廣闊,大家都在忙著為未來努力,誰有時間去扯鹹蛋。可見企業有了變動,至少讓人尤其是瞭解較多的老人有了不舒服。2、這個所謂表現好的人用心不純的可能性較大離職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到處說不如早早辦完手續奔向新的征程,恰恰原來表現還不錯的人在講離職,說的好聽是傾訴,難聽點就是動搖軍心了,其實他是在測試公司相關人員的反應,糾結自己何去何從。當然,如果真的受了非常大的不公正待遇,還是要尋求勞動保護部門的幫助,而不是干擾不相關的人。3、企業小社會,要堅持做自己每個人都是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的,是不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另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往和小九九,不足為外人道也。所以堅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很重要。獨立判斷來源於:(1)良好的邏輯思維,這個是基本功。思維混亂人云亦云,只能抓瞎。(2)廣泛的資訊渠道,這個是主要依據。能夠彙總各方面的(3)獨立的綜合分析,這個是高階功法,審時度勢;(4)準確的自我認知,這個是個人素養。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的人往往能夠正確的對待他人和自己,不會在別人的說辭中迷失。堅持做自己!
-
9 # 建築安全人
我就是一個工作快4年要離職的員工,我2014年3月到這家企業,來這傢俬人企業也有過了解,這家企業有點點亂,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來了,剛開始的幾個月明確磨合的很痛苦,但我堅持下來了,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對公司的瞭解也越來越多,接觸的深層次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帶著部門也做過多次的努力,但在公司的大環境下,效果不是很好,也漸漸的有了離職的想法。公司高層再極力挽留,但我和老闆管理理念差太多。所以就找了家小公司,走了但還是懷念努力過的地方。能在崗位上工作3年說明還是有一定能力的,說明工作還算努力過,只是對一些人,或公司的環境失望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有更好的公司和前景。其實一個團隊中人員流動是正常的,有流動才有動力。
-
10 # 有境界的熊孩子
只是嘴巴上說說的話,還是別太相信。誰知道這個人到底走不走呢?有的人是很有心機的。比如到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會對有情緒的尤其是對他有競爭壓力的同事吹風,一年到頭這麼累拿的又少過好年一定換工作。每年都會被這仁兄忽悠走幾個。他自己呢?說走說了幾年了也沒見屁股動一下。我們不害人,也不想死的不明不白的。你說是不?
-
11 # 樓神研究所
借用孔子的話來說,那就是:“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夫子這話如何理解呢?
一、求新是人的本能持續在一家公司的一個崗位上工作三年,想要透過離職來換一個新環境,是人 “求新”的本能心態,是非常正常的。
儒家四書之一的《大學》記載了這麼幾句話:
1、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誥曰:“作新民。”
3、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4、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翻譯成人話就是:
1、商湯王在洗澡盆上刻了一句話:“如果今天能夠更新,那天天都應該保持更新,新了還要新。”
2、《康誥》說:“要激勵人去棄舊圖新。”
3、《詩經》說:“周朝雖然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但他的天命就是不斷的求新。”
4、所以,君子無時無刻不在追求更新、追求極致。
由此,我們就知道了,夫子說的“日日新,又日新”指的就是人類求新求變的本能。從古至今,從帝王到老百姓,無一不在求新求變。商湯王每天一邊洗澡,一邊嘴裡哼著小曲,唱著:洗白白,擦香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百姓們每天雖然就吃飯、幹活、睡覺那麼幾件事情,但也要求新求變。
二、如何正確地求新求變?離職嗎?求新是人的本能,不管是皇帝還是小老百姓都要求新求變,但那個時候,老百姓是沒有職業選擇的,種地的就一輩子種地,打鐵的就一輩子打鐵,根本沒有跳槽一說,那他們是怎麼求新求變的呢?
答案是一個詞——用儒家的說法就是“學習”,用佛家的說法就是“精進”。
老百姓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不斷學習,不斷精進,追求極致,這樣一來,他們每天就都處在不同的新境界裡,便不會有無聊乏味之感,能在同一個地方、一個事情上幹一輩子。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丁的廚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殺牛。這原本是一件很無聊的工作,但他喜好研究,每天鑽研牛的身體結構,研究如何用刀處理牛身上筋骨交錯聚集的地方,研究如何人刀合一,這樣一來,他在殺牛這件事情上,一口氣做了19年,不僅不覺得無聊,還覺得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最後,他甚至將殺牛這件事情,變成了一個藝術表演,據說他殺牛的身法非常好看,像跳舞一樣;殺牛時刀子發出的聲音很有韻律,像一首樂曲。
所以,夫子說的“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就是指要用儒家學習的方法,不斷精進,不斷進步,來追求更新。
三、小結“求新”是人類的本能心態,一個人長久的處在同一個崗位不去更新,這是一種反本能的事情,因此三年想要離職換新環境,是一種正常的心態,可以理解。
但“求新”最好的方式,不是離職,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精進,讓自己每天都處在新的境界中。
這才是夫子提倡的“求新”,一種積極有益的職場態度。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無間道》裡的一句話。
明明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馬雲說個,員工離職,要麼錢沒到位,要麼心受委屈了。
當初老闆畫的大餅,員工吃了,消化了,花了三年的時間。
結果呢?
三年之後又三年。
傻子也該明白要走了。
所以三年以上要離職的員工,離職不是員工的問題,而是企業的問題。
前面名聲,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都很好,是因為老闆給畫的大餅,努力工作就有收穫。
努力付出了,收穫的時候,告訴你再來三年。
這樣的公司誰能不走?你還能保證像以前的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嗎?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三年。
事業期,能做事,想做事的人,又有幾個三年?
熬不出頭來,過了三十歲,難找工作,過了40歲就沒人要。
打工就是打工,
沒錢賺,口碑差,口碑好,又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