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壺阿七

    三國時期曹魏獨大,手下良將濟濟,陳壽撰寫魏書時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位非曹氏宗族將領合傳,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是我們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相對來說他們跟隨曹魏時間較久,而且四處轉戰,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壯大立下赫赫戰功,作出積極貢獻。

    樂進,《三國志:樂進傳》記載,“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可見樂進一開始就跟隨曹操,而且為曹操招募湊齊起兵時第一桶金,算是五子良將中最“根正苗紅”的一個了,曹操前期的每一場戰鬥基本都有他的身影,擊呂布、敗張超、破橋蕤、攻劉備、徵張繡等,尤其是河北大戰中,於烏巢襲殺淳于瓊、放火燒糧,黎陽、南皮又破袁譚袁尚兄弟,為曹操統一河北立下莫大功勞,後期主要活動於荊淮地區,屢次擊退關羽、孫權,遍看他的傳記,大多是“先登、斬將、大破之”,無愧“驍果”之名,另外還是五子中第一個封侯的人。

    于禁,也是曹操軍中宿將,三國志記載“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此後,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于禁是曹操手下最早一批獨立領軍的將領,其在徐州攻呂布、延津退袁紹,都有不錯的表現,而且治軍嚴禁。尤其是宛城之戰、張繡突然反叛,于禁是曹軍唯一一個部隊沒有潰散、並且率先率部修築防禦工事、擊退張繡追兵,曹操稱讚“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這一戰可以說是于禁的高光之戰,充分體現了治軍區域性防禦反擊上的能力。可惜晚節不保,襄樊之戰被俘投降。

    徐晃,初隨楊奉,有護送漢獻帝入洛陽之功、後勸楊奉歸附曹操,以勇猛治軍嚴厲著稱,曹操曾贊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交戰的對手不乏當時名將,官渡之戰時破顏良、斬文丑;赤壁之戰後,與滿寵在漢津征討關羽,在江陵與曹仁共擊周瑜;馬超韓遂反叛時向曹操獻策:“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為軍先置,以截其裡,賊可擒也。”與朱靈率四千精兵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建立陣地,有效幫助曹操擊敗馬超;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徐晃奉命馳援、更是巧計大破關羽,解樊城之危。

    張遼,雁門馬邑人,因當時屬北方邊陲,胡人時常劫掠,張遼少時就武力過人,追隨過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屬曹操,開啟了他名將之旅。官渡之戰於河北地區初露鋒芒,白狼山率軍大破烏桓並斬殺踏頓單于,於廬江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後長期鎮守合肥,逍遙津之戰更是以八百將士硬擊東吳,與樂進李典大敗東吳十萬大軍,從此威震江東,晚年抱病擊破呂範,更有東海勸降昌豨、智破長社謀反之舉,一生可謂盡顯為將之五德“智信仁勇嚴”,名列武廟六十四將。

    張郃,以兵法善變、觀察細緻、善用地形著稱,官渡之戰時投奔曹操,後隨曹操轉戰河北、荊淮、涼州、漢中,屢建戰功,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漢中之戰,夏侯淵兵敗被殺,張郃臨時統帥漢中諸軍、穩定軍心、堅持到曹操到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隴右諸郡反叛,驚震關中,張郃於街亭斷絕蜀軍水源,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使諸葛亮進無所據,後平定隴右叛軍,諸葛亮北伐失敗。而且張郃忠於魏主,五子良將中他是最後過世的,在後期活躍異常,可惜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時,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導致在木門道中箭身亡,由此司馬懿在軍中做大。

    總體來說,他們五位都是久經戰陣、忠勇之將,如果一定要分個高下的話我選張遼,從統率能力、戰略成果、對外軍事上都有所建樹,而且遊戲中非常好用,哈哈

  • 2 # 回望歷史的青年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 山西 朔州 )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時馬邑之謀的發起者聶壹的後人。

    他在下邳之戰追隨了曹操,為他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曹丕曾評價他:“此亦古之召虎也。”對於三國迷來說,恐怕都難以忘記《三國演義》中的那一章——“張遼威震逍遙津”。

    逍遙津之戰發生在公元215年的合肥,孫權剛到達合肥時,手中握有十萬士兵,這場勝負懸殊太過明顯的戰役,使得孫權眼高於頂,目空一切,就連曹魏的將士都認為自己必輸無疑。但是張遼卻堅持認為,這場戰爭未必會輸。於是他趁著吳軍初來合肥,於地勢不熟,就召集800個死士,在黎明時分偷襲孫權的大營。吳軍沒有防備,張遼帶隊輕易地衝進了吳軍鎮營裡,親自殺了數十人,斬了兩將,並且高喊著:“張遼在此!”死士們直衝進孫權主陣,孫權大驚,不知該如何,退到小土丘上,等看清形勢,發現對方只有少數的幾百人,就命令士兵將他們圍起來。

    張遼看局勢不對,連忙率左右將士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吳軍人人都被張遼軍震撼到,沒有人敢抵擋他們。從凌晨戰到中午,吳軍將士原本高昂的鬥志都萎靡下去了,張遼遂領軍勝利回城,整備守城事宜。而曹軍初戰告捷,軍心大振,將領們對張遼也心悅誠服。

    孫權大軍到齊後(除賀齊領著三千解煩軍留在逍遙津南岸未到),就展開了攻城作戰。誰知道,攻了十多天,也沒有任何的進展,合肥穩固如鐵,心高氣傲的孫權就氣餒了,決定撤退,但他沒有料到張遼還會偷襲。結果等孫權的大部隊都過了逍遙津,到了逍遙津南,自己的小部隊卻還留在逍遙津北時,張遼就領兵七千追襲孫權,騎兵將其中一個渡橋破壞,將孫權困在津北。幸虧甘寧、呂蒙、淩統、蔣欽還在津北,死戰保護孫權,孫權跳水才救回一條命,可他的十萬大軍已經消滅一大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陳壽撰寫三國志時,稱他為“五子良將。

    喜歡的加個關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超市的冷凍肉、冷凍雞腿、冷凍雞肉縮水特別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