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荀文化
-
2 # 貴州羅老九
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記載著很多古老的事物,但到了近現代,許多外國人和唯西方人觀點馬首是瞻的“文明”人士,只要是他們見不到實物的,一概不願相信,統統把他們歸類為神話傳說,認為它們是由於我們的祖先愚昧無知而想象出的事情。但是,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實了神話傳說的真實性,大量古代書籍中記載的“神話”紛紛被考古證實。下面就列舉幾個例項,把那些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人臉打腫。
1: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使后羿射之,中九日。——《楚辭·招魂》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海外東經》
人們一直認為楚辭寫的是神話,《山海經》中的記載更是一堆古代先民的臆想。
上世紀轟動世界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被發現,眾多文物出土。其中最讓人震驚的就是這棵三星堆青銅神樹,它高達四米,上下分三層,每層三根樹枝,每根樹枝上一隻太陽神鳥,共9只,主幹頂部應為一隻太陽神鳥。剛好和文獻《山海經•海外東經》裡的記載完全對應。
2:
第一任蜀王被傳世文獻記載為“蠶叢縱目”,《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蠶叢,即蠶叢氏,是蜀人的先王,縱目就是雙瞳,眼睛裡有兩個瞳仁。”
歷代學者一直無從考證,認為這些都是瞎編亂造,無稽之談,直到三星堆遺址出土古蜀文明寶物——青銅面具,來自三千多年前的證據!
3: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蜀王本紀》
史籍記載古蜀遷都成都,從此成都城址從未變更。
2000年,現成都市青羊區中環路外側,施工隊一不小心,一挖掘機下去,挖出了一堆象牙,自此,金沙遺址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太陽神鳥金箔,證明了或為開明王朝把都城遷於成都!
最牛的,還是古人的“平面設計”已經完爆今人了,以至於“中國文化遺產”直接用它來做logo了!
4:“河圖洛書”是上古神話,在夏朝遠未開始的時候,伏羲,在約5千年前創造了伏羲八卦。後來大禹在4千多年前治水時,河圖洛書現世。
但這些太玄了,沒法證實,直到凌家灘遺址的考古工作展開。當時出土了一件組合玉器,一副玉龜甲,中間夾著一塊玉版。
龜殼上的鑽孔、玉版上的鑽孔,都跟傳世的“河圖洛書”的數字能一一對應。因此“伏羲八卦”不假,比“文王居而演八卦”早了2千多年
5:帝堯命羲和觀天象作曆法。
這是著名的《尚書》中的記載,成書於約2500年前,而記載的卻是約4200年前的事。帝堯,讓他的大臣“羲氏”和“和氏”兩個觀測天象,製作曆法。
上個世紀,著名的考古學家徐旭生老先生考察晉南上古“平陽城”——襄汾。在這裡找到了一座夏朝之前建立的古城——陶寺遺址,在這裡出土最早的一套“禮樂文明葬具”是最初的中國所在,其中發現了一處大型的“觀象臺”遺蹟,透過它,我們可以準確地計算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節氣,證實了“堯命羲和觀天曆象”的傳說。
6、《孫臏兵法》
孫臏的事蹟,見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並稱“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漢書·藝文志》中,提到了兩個《孫子兵法》,一個是《吳孫子兵法》,這顯然是傳世的《孫子兵法》。又有《齊孫子》八十九篇,這個當然就是指的《孫臏兵法》。
然而《吳孫子兵法》流傳下來了,人人皆可得見,可《齊孫子》也就是《孫臏兵法》卻失傳了,自漢以後,就再沒人見過。到唐朝人編寫《隋書》時,《經籍志》中就沒有收錄《孫臏兵法》。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孫臏兵法》根本不存在,只是古人的虛構。
這裡有個巧合,是吳孫子——也就是孫武——的事蹟記載很模糊,只有《史記》上傳說性質的記述,而在《左傳》中則沒有這個人。現在孫臏的兵法又不見了,如果開一開腦洞,你會怎麼想呢?
是的,人們開始認為根本沒有兩個孫子,所謂吳孫子(孫武)和齊孫子(孫臏)其實是同一個人,就是孫臏。孫武是虛構的。既然只有一個孫子,那當然就只有一部著作,那就是《孫子兵法》,而《孫臏兵法》是虛構的。
關於《孫臏兵法》是虛構的這點,這到到民國時基本成為了共識,譬如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考辯》中就詳細考證過,認為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他的著作就是《孫子兵法》,根本不存在《孫臏兵法》一書。
就在認為《孫臏兵法》不存在這種觀點成為了定論的時候,1972年,在山東臨沂的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有兩部書,名字赫然都是《孫子兵法》,其中一部和現在傳世的《孫子兵法》相同,顯然是《吳孫子兵法》,另外一部則是以孫臏為主角的,當然就是傳說中的《孫臏兵法》了。
於是困惑學者一千餘年的迷霧豁然而開,一切都明白了。《史記》的記載是正確的,確實有兩個孫子,確實有兩部《孫子兵法》。
7、麒麟。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神獸。
雄性為麒,雌性為麟。
根據史籍記載:麒麟身似麋鹿,獅頭虎眼,龍尾馬足,頭有一角,角端生肉,性情溫和如牛。
除了孔子見過,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麒麟。
直到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下西洋帶回來兩支“神獸”,就是長頸鹿,東非斯瓦西里語把長頸鹿叫giri,和英語giraffe一個詞源,“麒麟”發音還有點近,加上長頸鹿真的是身長兩丈(肯定的),渾身火紋(的確像火),於是就認為這就是麒麟了。 當然,說長頸鹿是麒麟,尚存爭議,古代中國沒有原生長頸鹿的證據,可能就是想象中的動物和實際動物的一個外觀巧合。
8:來個外國的——“諾亞方舟”傳說。
在西亞兩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們出土了幾份來自約2600年前的泥板,上面刻畫記載的是4600多年前的傳說——《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中記載了一位名叫“永生者(音譯:烏特納比希丁)”的洪水經歷,與《舊約》中諾亞的傳說別無二致,因此證實了這個史詩應該是諾亞方舟的故事來源。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史詩,有2600多年的古老歷史。而中國最為古老的史詩則是《穆天子傳》,來自約2300年前。
這是《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第二塊泥板
-
3 # 錦繡未央61
最離奇莫過於“山海經”中記載中那些光怪陸離的生物或傳說長期以來不為人相信是真的。
試舉幾個例子說說:
1.現在人們看到的穿山甲,我們中國好長時間認為沒有這種生物。直到美洲發現穿山甲才證實“山海經”中記載的仇狳就是穿山甲。
2.斑馬
3.旋龜
-
4 # 茶小濛
其實有蠻多的,特別是和歷史相關的。比如
“曹操七十二疑冢”。“曹操七十二疑冢”,這一記載在考古工作者透過調查、發掘、勘探得知這片墓穴和曹操沒有一點關係,這個說法也就被推翻了。其實這個記載並不是出自陳壽的《三國志》,這一觀點是從宋代才開始流行,在經過後世文人的不斷加工,而變得越來越“真實”,從而被大家認為是真的。
-
5 # 曉岸漫步2018
關於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我認為確實存在,最出名的就是古書《六韜》。
《六韜》的作者是姜子牙。《六韜》分別以“文、武、龍、虎、豹、犬”為卷名,共六十多篇,兩萬多字。因為刻書太過深奧,後世稱為“天書”。正因如此,一千多年來一直被人質疑其真實性,到了淸朝還被定為“偽書”。
《六韜》成書於先秦時期,有人質疑很正常,一來因為這本書記載了許多治國、治軍的戰略和原則確實高深、超前,不像當時人的智慧;二來先秦與初週年代相距太遠,後世懷疑可能是後人借姜子牙之名出的古書。所以該書一千多年以來被人質疑其真實性。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考古學家在山東發現一座漢墓,在漢墓挖出了大量竹簡,竹簡儲存完好。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一卷竹簡古書,書名《六韜》,注書者名:“太公”。
這一考古成果,直接證明了歷史上的古書《六韜》其書、其作者是真實可信的。
-
6 # 戴著金箍的思考者
司馬遷《史記》雖然記載的孫臏和《孫臏兵法》,可是孫臏就像上不了戶口的孩子,黑戶了一千多年,不被承認,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被證明記載都是正確的。
1、《孫臏兵法》是戰國時期孫臏創作的中國軍事著作。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今屬山東菏澤鄄城北)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但是,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一直存在爭議。《孫臏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為《魏武帝注孫子》提到了“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於死地也”,唐朝趙蕤《長短經》卷九也提到過“孫臏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著《通典》卷一四九有“孫臏曰:用騎有十利”一段,但從《隋書·經籍志》以後就不見記載了。
2、千年間就沒有找到《孫臏兵法》的證據,也找不到孫臏存在的證據。在此之前《孫臏兵法》是否存在?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本書根本就不存在,還有人認為,這本古籍和《孫子兵法》原本就是同一本書,而作者孫臏和孫子為同一人。
3、公元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考古人員在發掘兩座漢墓的時候,偶然發現了數量龐大的竹簡。這些竹簡有完整的,殘缺的,共四千九百四十二枚,此外,還有殘片數千枚。在普通人眼裡,這些竹簡毫無價值可言,若是被盜墓賊發現,很可能會被當成製作火把的材料。
就連當時的考古工作人員也沒太在意,將其隨意裝在籮筐中。漢墓竹簡均為手書,是研究秦漢時期以及先秦時期歷史、軍事、兵法、曆法、書法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竹簡上面有“齊桓公問管子”字樣的文字,他異常欣喜,原來這些寫在竹簡上的漢隸文字,竟然是失傳已久的古代兵書。
竹簡本《孫臏兵法》經過認真整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於《齊孫子》的十五篇,包括《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和《陳忌問壘》等;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於《齊孫子》的論兵之作。竹簡本篇數大大少於《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同時,也為孫臏及其兵書是否存在的千古爭議畫上了休止符。《銀雀山漢墓竹簡》的發現,證明了司馬遷的記載準確無誤。也證實了《史記.孫武吳起列傳》有關孫武仕吳、孫臏仕齊,各有兵法傳世的記載。
歷史學家也因此研究認定,孫武是吳孫子,孫臏是齊孫子。
-
7 # 沾化東李宅
山海經上的動物大多都是有原型的,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我們這個時代的創作都是有原型的,很多發明創作是仿生的,就是想象個外星人也是人形。
由於長期以來國際學術的話語權在西方。我們的歷史不被承認,受到打壓。
-
8 # 河南清豐雷志軒
自古以來,古籍中之有爭議者,所在多有,然其最令人詫異者,非《山海經》莫屬!蓋因其所記載者,盡希奇古怪之物事,實為近人之所未聞。然自近現代至今,經中外學者多方考證,已證實其中一部分並非虛妄,在現今尚有與書中相互印證之處。倘有盡數證實之時,則華夏之文明,當覆蓋全球矣!
-
9 # 芳徑歌者
考古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把已經覆亡了的,毀滅了的人類文明重新發掘整理出來,呈現給現代的人們來看。隨著考古新發現的不斷出現,許多古籍中有記載,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又沒有足夠的歷史物證而不被人們承認的歷史終於被證明確實真正存在過。
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考古學界對於我國曆史上夏王朝到底存在與否所展開的調查研究工作。
全世界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是西方國家對於中華文明的源頭夏朝的存在卻不承認,心存懷疑。
大禹治水,禹劃九州,禹徵三苗……這些深植於中華民族記憶中的故事,究竟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長期以來,夏存在於後世文獻的記載和民間傳說中,始終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對於中國考古學而言,夏的存在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必須拿出確鑿的考古證據,才能令人信服。如今考古,文獻史學,測年技術等多學科證據使猜想衝破迷霧,夏朝從傳說邁入信史階段。公元前21世紀,古史傳說中夏王朝開始,公元后21世紀,夏朝的存在終於得到證實。
其他重大考古發現還有很多,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商朝都城遺址殷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馬王堆漢墓,法門寺地宮等等,都有振聾發聵,見證歷史的重大意義。
回覆列表
哈哈,中華有人類開始,西方不承認的都否定,五千年來的歷史都可以否定,沒有傳承的失傳也否定,自己沒有用西方雲亦云也。
自強不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