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羊NAUIL

    後期其實一直都是攝影的一部分。

    膠片時代,因為技術門檻,絕大多數普通人對於暗房技術並不瞭解,但是實際上,暗房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後期。所以現在常用的後期軟體,就叫lightroom(實際上應該翻譯為“暗房”,而不是“亮房”),也就是數碼暗房。

    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後期開始越來越簡單,甚至在手機上就能操作,所以過去“神秘”的後期走向了臺前,才有了種種誤解。

    攝影界的老前輩,亞當斯曾經說過:

    “攝影是譜曲,暗房是演奏。”

    其實想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一個整體,並且後期也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只是如果後期到失真的地步,其實又是另外一種攝影藝術的分支了,譬如觀念攝影和空間合成等等。

    簡而言之,不是必須,開心就好。

  • 2 # 現代山水畫研究

    很多人有誤區,一說後期就等於p,這是不對的,數碼拍攝,後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是整個過程中的一環。不說修飾,單說高亮和暗部就沒撐展,是由於數碼動態(寬容度)特性的不足,採取了保守記錄方案,以待後期來把握,從直方圖中就可以看出來。膠片曝光可以達到所允許的極限,後期則是一種創作。

  • 3 # 松噶裡

    電視節目上的主持人,電視劇中的演員,婚紗攝影的新娘新郎,這些美美的人物都是要經過化妝以及現場燈光的配合,否則沒有這個效果了,這跟攝影后期是一樣的。

    其實相機即使直出照片,也是經過相機內部進行了簡單的後期,因此嚴格來說沒有後期的圖片是不存在的。

    在新聞攝影,人文,科研學術等需要尊重事實,只能進行少量的後期,除此之外絕大多數題材的攝影基本都要修圖了。

    第一直出原圖會有一些不足(比如相機動態範圍不夠導致暗部沒有細節或亮部沒有細節)需要通過後期改善,顯示出細節。

    第二構圖不理想可以通過後期裁剪使之成為相對完美的圖片。

    第三圖片中有一些瑕疵,對錶達主體完全多餘的元素可以通過後期去除。

    第四特殊的攝影技法,如HDR,堆疊,各種接片需要後期處理。

    第五為表達各種情緒和藝術風格而對照片的影調,色調,冷暖,飽和度等都可以通過後期調整,從而可以準確表達拍攝者的意圖。

    總之,適當的後期修圖是非常必要的,除非你對照片的要求僅限於“清晰”。

    大家試想一下,照相館給客人的人像寫真作品如果不經過修圖顧客肯定是不能同意的。

  • 4 # 別當真OK

    你見過不後期的相片嗎?每個數碼品牌相機出片的風格都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每個品牌的相機的廠家調校(後期)不一樣的!以前黑白照片是不是也經過後期嗎?答案是肯定的,暗房就是它的後期步驟。

    最基礎的後期有裁剪(二次構圖),光影(明暗對比),色調,虛實,除去雜物等等……。

    那麼你還認為見過沒有後期過的照片嗎?

  • 5 # 凝一天下

    攝影后期都要修圖嗎?直出不好嗎?

    看到這個話題,特別想參與一下,因為自己沒有學習後期,我還是個攝影愛好者。我的攝影作品都是原片直出。

    我感覺,特別是現在進入數碼時代,後期處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前期不如意的攝影作品,往往經過後期處理就會提升攝影作品的內涵。雖然自己不會後期,也是很欣賞後期處理的攝影作品。

    我的觀點是,既然後期處理是近幾年的攝影昇華。過去的年代,沒有後期的攝影作品,不代表攝影水平不高。最早的攝影時期,都是沒有後期的時代。那個年代的攝影師才是真正的攝影高手。

    我認為攝影作品,不是單純的以後期處理為目的,原片能夠還原真實人或事物的呈現形式。更能體現出來攝影作品的生活氣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喜歡用攝影來記錄生活,攝影就是用鏡頭記錄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個形式與過程,如果能夠呈現真實的生活場景,就會更接近自然。就是最好的,直觀的接地氣的攝影作品。

    分享給朋友們我的攝影作品

    使用器材;索尼微單

    鏡頭;24—240

    原片無後期

    如果您也喜歡攝影,就關注支援我吧,讓我們一起加油,互相學習,互相鼓勵支援吧。

  • 6 # 李敬塵愛攝影

    直出要是好誰還做後期?攝影目的不同,需要後期程度也不同,純紀實類攝影可以不後期,風光攝影哪有不後期的?人像攝影婚紗照不後期你看顧客是不是得削你?沒後期的作品看上去真的平淡無奇,第一,相機做不到人眼看上去的色彩豐富,第二,後期也是攝影師本人對於作品的藝術加工。過去膠片時代,攝影大師也都是暗房高手,只不過暗房技術門檻高,一般人接觸不到罷了,現在數碼時代,還拒絕後期,只能說不會。所謂真實就是可笑,我攝影的目的不是給你一個真實的照片,照片是要帶著我對於美的追求,是要展示我認為美的一面,難道不後期就是真實嗎?相機手機自帶調教就不是後期嗎?慢門拍出來的東西就是真實肉眼可見的嗎?而且後期並不一定非要修改畫面畫素,飽和度調整,明暗調整,汙點去除,這都叫後期,任何攝影展都是不拒絕這種後期的。當然,不做後期也無所謂,那是個人自由,但是也不要反對別人後期,有的老法師對別人後期指指點點,請不要拿你技術不過關去當做鄙視別人的資本。

  • 7 # 茶餘87654321

    隨著攝影的深入和普及,人民對畫面美的要求更高,更有視角美和衝擊刀,現代技術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拍攝者能更好的按自己的意願創作,觀者欣賞更美的作品,傳統直出作品保守者認為原汁而真,而大多數人感覺太淡有如嚼臘。

  • 8 # 夏日的風4317

    有不修圖的,看哪種型別的照片了。像證件照,新聞圖片。是不修圖的,需要圖片的單位不允許修圖。只要是修圖就有作假的嫌疑了,是不會要的。直出是jpeg格式經過壓縮的圖片,畫素會損失一部分。而且相機採集的資料量小,顏色範圍也小。明暗資料採集量也小,不太適合修圖。修一次畫素降低一次,而raw格式是原始檔案採集資料量大,檔案也大。色彩範圍廣,適合修圖調整。攝影是讓美好時光定格,而修圖是為了讓定格更美麗。不光是現在數碼照片修圖,在膠捲時代也修圖的。比如膠捲曝光不足可以通過沖洗時間長短來調整,做特效有蒙版。或者用兩張底片做特效,至於說都要修圖也不是絕對的。能直接拍好也不會去修圖的,修圖也是很麻煩的。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 9 # 卷太郎攝影坊

    攝影后修不修圖要看所拍攝照片的使用用途,如果是商業客片肯定要修圖,如果自己拍著玩,修不修圖沒人干涉。

    沒有人規定攝影一定要後期修圖,但是為什麼商業攝影機構都會修片?因為客戶需要的片子並非相機直接能拍得出來。先拋開那些元素刪減、新增類的修圖不說,單說普通的攝影后期所涉及的內容:曝光修正、高光與暗部細節找回、色彩調整、二次構圖裁切等,這些簡單的後期也會讓照片與原片比有整體感官上的巨大提升,在照片風格上加入了攝影師的二次創作。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商業攝影都會在前期拍攝使用RAW格式,這個格式保留的影象資訊是最為豐富完整的,而相機也不會給這個RAW照片新增更多修飾,是保留的最原始影象資料格式。如果單純把RAW格式在電腦上用相應的軟體開啟,比如lightroom,那麼這張照片看上去並不討好人的眼球,會顯得色彩比較單調,不是那麼鮮豔,而且有種灰乎乎的感覺,這就是因為相機給攝影師留下了最大的修圖空間,可以在這樣灰乎乎的基礎上來修改照片顏色,達到想要的色彩效果。例如下面這張修圖前後的對比照片,就可以看出後期修圖的必要性了:雖然這張照片並沒有進行大的後期調整,但簡單對曝光、對比度、飽和度、高光暗光進行微調,也會讓照片的觀感有了很明顯提升,我想大多數人並不喜歡左側修圖前灰濛濛的RAW原圖的那種感覺,而偏向於喜歡右側修圖後的效果。因此,商業攝影機構本如果只是拍攝不修片,那麼很難製作出讓客戶滿意的照片效果,所以修圖是必須的環節。

    那麼,有些朋友說,我又不是幹商業攝影的,我就愛好攝影,自己喜歡拍,我直接拍攝jpeg,不想拍完RAW再修片去,我就追求的是個真實!這其實沒有不可以,誰也沒人說攝影不可以直出,怎麼開心怎麼來。但是jpeg也並非是所謂“真實”的,因為相機在機內給照片進行了自動“修片”。

    如果我們直接拍攝jpeg照片,那麼相機上設定的白平衡、色彩模式都會直接把相應的效果作用到照片上進行合成,相當於是一個經過了加工的照片,並不是原始資料的保留了。在儲存jpeg照片的時候還進行了最終的壓縮,對資料量進行了瘦身。這個所謂的“真實”照片也不那麼真實了,同時還也喪失了RAW格式後期的修片寬容度,細節無法再次還原。

    如果喜歡這樣的直出效果,那麼無所謂,就這樣拍就好了,而且很多普通攝影使用者可能就是這樣的“直出黨”,這並沒有什麼不可以,能滿足日常拍攝需求就好了。但不要指望這樣的拍法能帶來多麼出色的照片效果,無論用多貴的鏡頭,多貴的機身,效果其實也並沒有太大驚豔的感覺,個人建議還是需要多少會一點後期,對於照片稍微調整一點,也會讓照片整體有一個提升,比換一個昂貴的鏡頭更值得嘗試。

  • 10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攝影后期都要修圖嗎?

    攝影后期都要修圖麼,都要!

    為什麼?

    因為題主說了是攝影后期,即然都是攝影后期了,不修圖還能做什麼,修圖了才是攝影后期。

    攝影都要修圖嗎?

    不一定,有些圖不一定非得修,拍了就可以用。

    直出不好嗎?

    素顏不好嗎,為什麼畫妝?

    裸奔不好嗎,為什麼都穿衣服?

    直出無所謂好不與不好,看你怎麼想了。

    因為嚴格來講,沒有真正的直出,直出的片子就是相機按下快門所形成的電子訊號檔案,這個檔案不是照片,看不了,用不了。

    如果是單反相機把這個原始訊號檔案轉換成了JPG相片,那麼拍完就可以看,可以用,有些人稱這種操作方式叫直出。

    如果是用PS等後期軟體處理這個原始檔案,最後生成JPG等格式的照片,這個過程就是攝影后期,也是很多人說的P圖了。

    相機和電腦軟體做了一樣的活,一樣的操作,在相機裡做叫直出,在軟體裡作叫後期P圖,然後直出的看不上後期P圖的,這上哪講理去?

  • 11 # 跟容老師學攝影

    攝影后期都要修圖嗎?直出不好嗎?

    題主好,攝影是否都要修圖?這個問題答案這幾年爭論沒有停止過。

    我想先給您分析下為什麼要修圖,然後您再選擇合適自己得答案和攝影道路,因為這就好像信仰一樣,信仰不同,與對錯無關。

    修圖,是為了避免前期拍攝的缺陷。

    當您拍攝的照片越多,那麼就會發現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問題,那就是無論你相機用的再熟練,總會有翻車的時候,或者總會有拍攝不完善的時候。雖然光圈,快門,ISO,也就這三個引數,但是不同場景上的拍攝組合非常多變,如果再考慮拍攝時間,角度,光線等問題,這三個組合幾近無限。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無論前期準備多麼充分,派遣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導致你的片子可能不是那麼完美,那麼這個時候你是希望下次再拍呢?還是希望後期調節一下,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我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去後期做一些處理。

    例如下面這張圖的修改前後,當時我在北海沙灘拍攝夕陽,人非常的多,這個時候就算天氣再好,如此多的人流,拍出的片子也不好看。

    所以,這時候就考慮把人P掉,然後把天空的色彩調出來,再把金色沙灘的感覺也調出來。

    回到您的問題上來,攝影直出不好嗎?

    答案很明顯了,能夠直出當然最好,但是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後期去幫助我們拯救廢片,因為時間才是最寶貴的。

  • 12 # 攝影初級班

    現在一提起攝影必然會提到後期,但後期現在還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比如大家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這照片是P的吧、這不是攝影這是P圖之類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照片,這組照片未經任何後期,但卻被很多人說後期了。

    外國攝影師“維克托里亞·蓋布賴(Viktorija Gabulaitė)”、“喬納斯·吉林維修斯(Jonas Grinevičius)”整理了一系列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拍出來的照片,非常的有意思。

    一路人在海邊用手機拍到的景色可遇不可求:

    潑出來的水形狀和大象一樣:

    圍欄巧妙的把外面的景色分為了四個部分:

    日落時分光線透過洞穴照射到冰塊上:

    北卡羅來納州西部的森林大火,照片中火正在樹幹內燃燒:

    火燒雲以及被映紅的湖面:

    在森林中步行時發現了這個“彩虹池”:

    馬薩諸塞州波克夏山脈的I-90公路,一位趕去上班的人拍下的場景:

    完美時刻:

    窗紙顏色照射到貓身上:

    機緣巧合才能拍攝到這樣的場景:

    南英格蘭一處的高架橋:

    ???????????:

    想象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

    光線把畫面切割成一明一暗:

    馬好像飄起來了:

    總結:有些時候這種機緣巧合拍出來的照片讓人覺得不真實,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說照片是P的。但這些照片不僅沒有P,反而是真實存在的。

  • 13 # 騎士老周

    其實,現在數碼時代的人可能對膠捲時代的人有點誤會,那就是因為膠捲時代的照片是沒有修片的。事實上,膠捲時代有一個詞叫做“暗房”,就是一個從藥水衝捲開始到放大機出片各種方法處理膠捲,曬出按照自己想法獲得照片的過程,尤其是黑白照片,有豐富多彩的手法手段去處理膠捲和出片——這個就是大師和普通攝影師的區別;然後,到了數碼時代,最開始的PS是被國內攝影師叫做“電子暗房”的——也就是說,照片需要後期製作,兩個時代,其實是有共識的!

  • 14 # 笑天寫意

    攝影后期都要修圖嗎?直出不好嗎?

    其實攝影都是要後期修圖(修片)的,這就是與拍照的區別。

    攝影要求的是去掉照片中的瑕疵,增加照片的可觀賞價值,甚至還可以用PS修圖,把人們的幻想加進去。

    修圖還要看心情,看製作者的藝術修養,修的太過,太失真就失去了攝影的初中。所以修一張好的照片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15 # 平凡氣象人

    直出可以,既然有後期軟體,且後期的確能提升原片質量,為何不後期呢。儘管有時後期也不如人意,但通過後期能加強對前期的認識。實際上,數碼相機裡的攝影功能設定也是後期,只是這個後期提前在相機裡設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件orbi與華碩織女星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