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歷史上頗具爭議,在其長達48年的皇帝職業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消極罷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以至於時人和後人對其評價偏低,其中最激烈的莫過於“明朝之亡實亡於萬曆”。
0
回覆列表
  • 1 # 鐵馬冰河wu
    明朝腐朽帝王中的一朵奇葩——明神宗朱翊鈞

    《明史》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明王朝第十二個皇帝穆宗朱載垕在上朝時突然中風,次日駕崩。朱載垕在位六年,死時年僅三十六歲。六月初十日,遵穆宗遺詔,年方十歲的太子朱翊鈞即皇帝位,改次年號為萬曆元年,是為明神宗。

    萬曆帝朱翊鈞即位時年僅十歲。由於年幼不能打理政事,便由兩宮皇太后輔政。兩宮太后內事倚重掌司禮監督領東廠宦官馮寶,外事倚重雄才大略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由他全面處理朝政,開創了萬曆初年較為良好的政治局面。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在位長達四十八年,為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上位初期因張居正輔佐,國政為之一新。張居正死後,對其嚴厲管束心懷怨憤的朱翊鈞開始清算張,削其官秩、俸祿,抄沒其家產,荼毒其家人。之後,改革被他廢止,遂沉溺於酒色中,還貪得無厭,敲骨吸髓,大肆搜刮天下,他荒廢政事,二十多年不上朝視政,亦不見廷臣,致使朝政崩壞,奸佞專權,邊防不備,民變此起彼伏。

    驕奢淫逸,貪財好貨

    史載,萬曆帝朱翊鈞在位長達四十八年,頭十年“江陵(張居正)秉政,綜核名實,國家幾於富強”。如果萬曆繼承張居正變法,持之以恆,自然會成為有所作為的鼎革型君主。但他成年親政後,卻不理朝政,還大興土木,耗重金營造宮室庭苑。張居正剛死,屍骨未寒,其改革即被叫停並廢止。神宗驕奢淫逸,還貪財好貨,視金銀珠玉為命根子,公然派遣大批宦官出任礦監稅使,併到處搜刮。這些窮兇極惡的礦監稅使為勒索財物,拆毀民舍,劫奪民財,更有甚者盜掘墳墓,掠走陪葬物,無惡不作。《明史》記載,有正直大臣田大益冒死上疏雲:“皇上嗜利心滋,佈滿狼虎,飛而食人,使百姓剝膚吸髓,剜肉刺骨,亡家喪身,掘冢剖棺,恆充皇上私藏”。

    沉溺酒色,荒廢朝政

    史載,萬曆到二十歲親政時,後宮中已有近千美人,他日夜酗酒作樂,動輒酩酊大醉,醉後喜怒無常,一動怒則要胡亂打人,宮女、內侍太監稍不留神,就要遭杖責,常有人被活活杖死。彼時大煙還是稀罕物,但朱翊鈞很快就學會了抽大煙,還喜歡養花弄鳥。

    由於縱酒嗜色,還迷上了抽大煙、養花鳥,萬曆漸漸覺得處理繁雜的朝政大事沉悶無聊,索然無味,於是他命令御史、給事中等言官,要各自管好本職事物,不得越科言事。如此一來,奏疏果然少了許多,加上申時行等人特意“留中”,萬曆每日需要批閱審理的奏章也就寥寥無幾了。空閒時間一多,他更加可以縱情酒色之中了。

    後來,萬曆覺得日講、經筵和早朝這些皇帝每日必做之事也讓人厭倦,應該廢止才是。最初,他嘗試著晚一點上早朝,試探下大臣們的反應,見無人敢拿他怎樣,乾脆就常以“聖體違和”為由,不早朝,輟日講。大臣們有事上奏,因萬曆帝長時間消極怠工,不能面奏,心急如焚,就央求皇帝,哪怕您一個月能臨朝數次也行。萬曆聽後覺得非常可笑,他想天下都是朕的,朕都不急著治理,你們著哪門子急?於是一切照舊。

    萬曆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明史》記載,言官雒於仁任職一年多,只見過萬曆帝三次面,眼看皇上荒淫怠政,他感到很是不安,於是上了一份名為《酒色財氣四箴》的奏疏,一一列舉萬曆日夜縱酒宣淫、貪財好貨、亂伐無辜等劣跡,希望萬曆能明察自省。

    朱翊鈞看後,大為震怒,恨不得將雒於仁一頓亂棍打死。他將此事告訴宰輔申時行,一面為己辯解,一面主張嚴懲雒於仁,最後將其判死罪。申時行以處死言官恐怕會引發朝野非議,勸萬曆將其革職歸家為好。萬曆怒氣難消,立即將雒於仁削職為民,逐出京師。從此,萬曆乾脆把不理朝政公開化,從萬曆十八年(1590年)起,不再臨朝視政,文武百官的奏章,他的諭旨、批示,全部由內監傳達。甚至連每年祭祀祖廟、郊祀等禮儀,他也不再主持、參加,而讓宗王替代。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梃擊案” ,他才匆匆召見了一次廷臣,商議對策,滿朝文武已經二十五年沒見過皇帝了,很多人都是及其幸運地首次一睹龍顏。從那以後,萬曆帝直到死再也未公開露過面。

    史載,萬曆帝前後共二十八年不上朝,在數千年來二十四姓帝王中絕無僅有。

    明不亡於崇禎,名實亡於萬曆!據史料記載,朱翊鈞自幼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從小養成好逸惡勞的懶散習性、從經商的外祖父那裡繼承來貪婪稟賦、以及狹隘錙銖必較的市井眼光,緊緊地束縛了他。但他不理朝政,如果僅僅視為懶惰或耽於酒色,那也不是完全正確的。縱合史料記載,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商人習氣很重的帝王,講究盈虧平衡。過去沒得到的,現在要加倍補償;往日被嚴加約束的,今日偏要肆意妄為。骨子裡的報復心很重,國事、家事、天下事均如此。沒有實際利益,他都懶得管,什麼國家興衰,民眾福祉、選賢任能、拾遺補缺等等,他都甚少過問,這是典型的商人心理,於我沒有實際利益,管它作甚?

    史載,就因為他懶得打理朝政,對官員的離職、死亡、升遷漠不關心,導致萬曆中後期明廷官員缺額甚巨,很多官職都無人去做。到萬曆四十年(1612年)時,內閣僅剩葉向高一人,六卿六部僅餘趙煥一人,督查院連續八年無主官,全國半數以上的州府沒有知府,而每年新科文武進士數千人,卻集體滯留京師無人派官......萬曆就是這樣一個奇葩帝王,視國事如兒戲,把大明江山看作一片無需耕耘的土地,把億萬臣民看做一群無需看管、飼餵的牛羊,加上在立嗣(立太子)一事上與大臣意見不合,索性賭氣撂挑子不幹,二十八年不上朝,導致萬曆中後期朝政極度腐敗,民情激變,後金鐵騎不時寇邊,北疆不寧,陝北農民大起義已在醞釀發酵中......“薩爾滸之戰”慘敗後,明王朝已經衰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難怪《明史》編纂者哀嘆曰:“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萬曆”!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 2 # 歷史的視界

    導讀:歷史上,各式各樣離譜的皇帝有很多,最離譜的要算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創造了整整28年都不問政事的記錄。有不少史學家說,明朝之所以會滅亡,那都是萬曆皇帝惹的禍。那麼,萬曆為什麼28年不上朝呢?這要說到一個人,鄭妃。

    史上最離譜的皇帝,28年不上朝的萬曆

    說起鄭妃,瞭解的人都很困惑。她既不是國色天香,也不是身份尊貴,搞不清萬曆為什麼這麼寵她。雖然,鄭妃是官宦人家出生,但父親的官職太小,薪水太少。所以,鄭家是一貧如洗。直到後來鄭氏進宮當上皇貴妃,這日子才好過了起來。

    怎麼樣,夠神吧?從貧家女一躍就成了皇貴妃,你要放現在來說,那是妥妥的草根逆襲。說起來,這萬曆和鄭妃兩人,脾性十分對味,都是一樣特立獨行,荒誕不羈。怎麼說呢?先說這鄭妃,長的那是楚楚可憐,性格是大膽直率,一些舉動經常是逾越常規。比如說她會偷偷矇住萬曆的眼,或者時不時的主動摟住萬曆的脖子。

    這在古代封建社會,一個女子如此輕浮,物件來又是九五之尊,這就是大不敬了。至於萬曆,就更荒唐了。一次去給李太后請安,可沒李太后不在,他就到處溜達,結果看見一個清秀的小宮女,閒極無聊的萬曆竟然寵幸了這個小宮女。然後一句話不說,拍拍屁股就走人。之後,他是該選秀選秀,該選妃選妃,早把這宮女忘得是一乾二淨,您說這夠荒唐了吧。

    所以說,萬曆和鄭妃那都是膽大妄為,特立獨行的主。萬曆對鄭妃是越看越對眼,越看越喜歡,也越來越寵愛。可沒想到萬曆太寵了,甚至還破壞了祖上的規矩,結果引發了一場漫長的君臣大戰。

    鄭妃出身小官之家,家境貧困

    大戰的一方,那是萬曆和鄭貴妃,另一方就是滿朝的文武大臣。這場大戰是怎麼開場的呢?說這場大戰之前,要接著說剛才說的被寵幸的小宮女。原來,一夜風流過後,那宮女竟然懷上了,很快就被李太后知道了,結果儘管萬曆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李太后還是逼著他把這王宮女給娶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王宮女懷的是她的第一個孫子。當時,李太后等孫子等的花兒都快謝了,這會兒終於來了,能不趕緊的把孫子的名分給定了嗎?所以,王宮女就一夜之間麻雀變鳳凰,成為王恭妃。王恭妃很快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就是皇長子朱常洛。

    結果,所有的人都歡天喜地,唯獨萬曆陰著臉。怎麼回事呢?原來,萬曆親媽李太后原本也是宮女。為此,萬曆小時候也不好過。可眼下自己的兒子也是一樣。更關鍵的是這兒子還是長子,這事情那就更麻煩了。明朝立太子有個規矩,叫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嫡子,就是正宮皇后生的。但是,萬曆不待見現在的皇后,所以她這一輩子可能都不會有兒子。因此不出意外的話,王恭妃生下的皇長子,那就是下一任皇帝。萬曆是百般不樂意。為此,他就明著暗著就開始破壞祖宗定下的規矩了。

    李太后做主讓萬曆娶了小宮女

    什麼規矩呢?按說皇長子出生,他應該大搞慶典,可萬曆卻一切從簡。等幾個月後,鄭妃生下來個小公主,可萬曆卻大肆操辦了一番。古代是重男輕女,結果慶祝皇子出生的宴席,那比慶祝公主出生的那還要簡單,這明顯不合規矩。

    這還不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離譜了。隔年的時候,鄭貴妃又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結果除了大肆慶祝之外,萬曆還下了道聖旨:“鄭妃賢良淑德,勞苦功高,特升為皇貴妃”。大臣們知道了,一個個氣得眼圈都紅了。王恭妃生下皇長子,還只是個妃子呢,鄭妃生下皇三子,卻升了皇貴妃,這不明顯是亂了規矩嗎?

    要知道,皇長子那可是未來的太子,他母親的地位應該是皇后之下,眾嬪妃之上。而鄭妃憑什麼級別比王恭妃高呢?所以,這一舉動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一致要求萬曆把這王恭妃的級別也提上去,可是萬曆他不願意,怎麼辦呢?

    這時候,鄭貴妃就給萬曆出了一個餿主意,把這些奏章都留在宮中,看那些老傢伙能怎麼樣?萬曆一想對呀,我可是皇上,幹嘛非要受那些老傢伙的威脅呢?就把奏章都丟到了一旁。果然,大臣們這個奏章都石沉大海了,之後就不怎麼提這事。

    面對大臣的奏章,萬曆選擇置之不理

    按說這事過去了,萬曆和鄭貴妃也該收斂一些了。可是鄭貴妃卻越發的不安分,她覺得萬曆兩次為她壞了規矩,結果都相安無事。那麼有萬曆照著她,是不是也能夠過過當皇后的癮呢?

    於是,鄭貴妃專門找了一個機會,試探了一番。有一次出行,鄭貴妃就使用了皇后所使用的絳引幡。在古代,貴妃有貴妃的幡,不能用皇后的幡,這是不允許的。

    很快這事就傳到了李太后耳中。李太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她就把萬曆叫了來,讓萬曆嚴懲鄭貴妃。可沒想到萬曆不但不懲罰鄭貴妃,甚至乾脆要把鄭貴妃的東西,全都換成和皇后一樣的。

    李太后一聽,這是要廢后的節奏啊。皇后出身好,性子好,又沒犯過錯,豈能輕言廢后呢?不行。這一回,鄭貴妃是徹底明白了,問題在李太后那,有她做梗,自己是不可能當上皇后的。

    那怎麼辦呢?哎,鄭貴妃又想,自己當不成皇后,那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也行。為此,她又給萬曆準備了一場大戲。一天,鄭貴妃和萬曆來到寺廟祈福,鄭貴妃乘機扇風,說皇長子性格木訥,不適合當太子。她兒子聰明伶俐,要不卜上一卦,看看佛祖的意見。

    萬曆本來就不待見皇長子,當然沒意見了,結果可想而知。兩人抽了三次籤,次次都是上上籤。於是,萬曆就就對鄭貴妃放了話,一定會立皇三子為太子。

    萬曆在鄭妃的蠱惑下,竟然真的28年不上朝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於是乎,萬曆、鄭貴妃與朝廷大臣,關於立太子的拉鋸戰就開始了。眾大臣們一致要求立皇長子為太子,萬曆以皇長子年齡小為藉口推脫。可萬曆也是五歲被立為太子的,皇長子都六歲了。大臣們的說辭讓萬曆沒轍了,找了個藉口降了好幾個老臣的職,想殺雞儆猴,讓大臣們別再提這事。

    可沒想到還是有許多大臣不怕,一個個扛著炸藥包往上衝。所以,人是越鬧越多,事是越鬧越大。中央的官不夠用了,地方的官也來湊熱鬧。一時間,搞得整個朝廷上下一塌糊塗,烏煙瘴氣。

    這時,鄭貴妃又給萬曆出了一個餿主意,說老辦法,拖著吧。萬曆後來也照做了。可架不住大臣們天天早朝狂轟濫炸讓立太子。結果鄭貴妃又說了,“乾脆眼不見為淨,早朝也別上了”。

    於是,萬曆開始不上早朝,不見大臣,也不批奏章了,整日就和鄭妃膩在一起,要不醉生夢死,要不就是歌舞昇平,什麼事情他都不管不問,就這樣持續了整整28年。

    可見,紅顏禍國這話一點也不誇張。當然了,為一個女人不惜與整個朝廷為敵的皇帝,也只有萬曆一個了。不愧是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皇帝,不是普通人啊!

  • 3 # 平陽侯

    因為這個

    據說棺材開啟後,才發現萬曆皇帝是個跛子。作為一個皇帝,體態不佳,難免不願意經常露面。

    更何況治天下與內閣商量就行,一人獨治的皇帝遲早累死。

  • 4 # 紫色護衛隊

    開啟陵墓確確實實是真的,足部有疾可能是真的,所謂開啟陵寢恍然大悟,搞笑是認真的。

    不知道這番話是怎麼忽悠到眾位民科的?

    我來給大家理清一下邏輯:1、萬曆怠政和萬曆不上朝,是兩回事;2、古代皇帝去上朝,不是用腳走去的。

    萬曆怠政問題在哪裡?大事過問,小事不管。

    注意,這裡的大事,指的是軍事上的事情。小事,指的是朝政已經出了問題,官員鬥爭越發惡劣了。

    萬曆時期,是明朝黨爭最激烈的時期,黨爭直接的結果就是朝綱混亂,朝令夕改都是常見的。而且在整個黨爭過程中不少官員鬥不贏被貶了,有的看不下去,找萬曆辭職,竟沒人迴應,索性自己走了。萬曆時期職位空缺到什麼地步,亂到什麼地步,自己去查即可。

    皇帝不管,如果說是皇帝身體不好,那可以理解,比如唐高宗,晚年因為眼疾導致武氏專權更加嚴重,大家對唐高宗也沒批評太多,畢竟在他健康時,仍然壓制著武氏。

    萬曆就不一樣了,他不管朝政,卻到處派太監到各地去收礦稅,注意,這是稅,稅是要納入國庫的,但萬曆為什麼不派戶部而派太監去?因為礦稅進了他的內帑(私庫)。

    下面我不多說了,只說兩個字:神經。而覺得萬曆靠一個腿疾都能洗白的人,弱智。

  • 5 # 穿越再現彼岸

    1956-1957年國家批准開始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地下玄宮,1958年,郭沫若、吳晗等打開了定陵,裡面有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屍骨以及隨葬物品,隨葬品眾多震驚世界。專家們對萬曆皇帝的屍骨進行整理時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特徵,萬曆皇帝的右腳明顯比左腳短不少,萬曆皇帝的有嚴重的足疾,不能走路。這是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萬曆皇帝骨架圖)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批鬥“牛鬼蛇神”,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屍骨被焚燒,金絲楠木棺材燒不壞,被扔到了山溝裡面,是國家的重大損失。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是不是因為足疾?

    透過考古挖掘,直接證明了萬曆皇帝有足疾,不能走路,這是他不願因上朝聽政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促使萬曆皇帝不上朝的,足疾並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萬曆皇帝像)

    一、張居正後時代,萬曆帝悵然若失

    萬曆皇帝少年登上帝位,前十年主要是張居正主持朝政,大太監馮保和皇太后支援監控。張居正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是“一條鞭法”:賦稅和徭役進行合併,化繁為簡;統一役法,攤丁入地;田租徵銀;官收官解。這一措施緩解了明朝前兩代皇帝時期產生的弊端。在軍事上已經基本消滅倭患,調戚繼光在北京的正北方,李成梁在東北方向,國家形式一片大好,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劇照)

    1582年,張居正病死了。萬曆皇帝親政,張居正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團,他們彈劾張居正,同時萬曆皇帝長期在張居正的陰影下生活,需要建立自己的君權威望。他先後查抄了大太監馮保和張居正,在馮保家查抄了大量的財富,在張居正家裡也沒有得到多少銀兩,萬曆皇帝悵然若失,長期依靠張居正,現在依靠也沒有了。

    二、文官制度和“國本之爭”

    張居正在位時,文官們都在他的把控之中。萬曆帝親政了,要自己面對。明朝的文官制度,在封建道義上牽制皇帝,對萬曆皇帝的事情管得很寬,萬曆皇帝也比較和善。最後發展到在朝堂上與萬曆帝吵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申時行著有《召對錄》,裡面記載,萬曆皇帝身體不適,不適宜參加眾多的朝政活動,言官和大臣大臣指責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曾經做過解釋,但是仍得不到文官們的諒解。一個大臣指責萬曆貪酒好色,萬曆皇帝也就是免了他的職務,讓他回家而已,碰上一個稍微厲害的君主估計差不多處死了。(鄭貴妃像)

    萬曆皇帝打算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主要考慮是太子朱常洛為宮女所生,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麼勢力支援他,萬曆皇帝擔心一旦朱常洛登基,恐怕把控不了朝政,對大明王朝發展不利,其中也有寵幸鄭貴妃的關係在內。而福王朱常洵在外廷的支援勢力比較大,繼承大統好控制朝局。

    萬曆皇帝這個想法主要是從國家的大局出發,立太子。朝堂上的文官們抱著“立長不立幼”的封建道統,與皇帝進行力爭,太子之爭長達15年,這也直接導致萬曆皇帝開始不上朝了。

    三、軍權、財權和用人權控制在手

    因為立太子的事情,萬曆和內閣爭執了15年之久,萬曆皇帝開始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別以為萬曆皇帝什麼都不管,軍權、財權、用人權這些主要的權利萬曆皇帝都控制在自己手上,別人根本不能插手。至於朝堂上的雞毛蒜皮小事,由文官們打理就行了,他也懶得理會。

    萬曆年間的三大徵。萬曆皇帝也是親力親為,1592年西北的寧夏之役、1599-1600年西南的播州之役、1592-1598年東北的北韓之役都取得了勝利。有人說花了很多錢,損失了很多人,傷到了明朝的根本,這樣說是不負責任的,三大戰役的錢都是萬曆皇帝蒐羅的私錢撥發的,沒使用者部的錢。此外,內憂外患來了,不打肯定亡國更快。日本的豐臣秀吉,就是知道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以為萬曆皇帝是個菜鳥,沒想到是一條猛龍,當頭一棒,直接導致日本200多年沒敢侵略北韓和中國。(北韓之役圖)

    萬曆皇帝大局把控還是非常好的,薩爾滸戰役失敗,也是晚年的萬曆不能掌控的了。

    萬曆28年不上朝的明朝。有人曾經說,明朝亡國實際上是亡於萬曆,我看不然。立太子這樣一件事情,萬曆皇帝的眼光絕對要比大臣們的眼光要長遠,文官大臣們極力擁立的朱常洛,做了一個月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的兒子朱由檢即位,魏忠賢掌握朝政專權,這也應了萬曆帝當時的擔憂。

    文官們結黨營私,什麼東林黨、浙黨、昆黨等,都對明朝國家的發展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實際上和閹黨專政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更加隱晦罷了。朝廷官員結黨是國家政局的不穩定因素,自古以來都是有據可考察的。

  • 6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25期之萬曆罷工

    明朝萬曆皇帝在歷史上頗受爭議,喜歡他的人說他無為而治,不喜歡他的人指責他不務正業。

    這些爭論源於萬曆皇帝28年不上早朝,被歷史上某些專家定義為荒廢大明國運的皇帝。

    這個爭論隨著萬曆皇帝的陵墓被開啟,而真相大白。

    1966年,著名的歷史學者郭沫若打開了萬曆皇帝的棺槨,為歷史謎題揭曉了答案。

    他發現萬曆皇帝有嚴重的身體缺陷,用通俗易懂的話,就是一個瘸子。

    由於身體行動不便,萬曆皇帝取消了早朝。

    到在筆者看來,他不上早朝並不是因為身體殘疾。

    黃仁宇的著作《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非常詳細地介紹了萬曆皇帝的生平。

    早期的萬曆皇帝勤於政務,體桖民情,他希望在自己的治理下,國家能夠興旺發達。

    但登基幾年以後,他似乎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的爺爺嘉靖皇帝,會不願意上朝。

    因為朝廷的文人集團過於煩人,他們經常會拿著倫理道德來制約皇帝。

    只要皇帝的新政和旨意,讓他們覺得違背了程朱理學,他們就會起來反抗,直到皇帝乖乖就範。

    萬曆皇帝立太子這件事,文人集團就大加干預,這件事讓皇帝下不了臺,搞得萬曆罷工不再見這些秀才。

    在筆者看來,萬曆皇帝在當時貴為天子,並不會因為腿有殘疾就放棄早朝。

    主要還是因為朝廷上的大臣們,讓她覺得很不爽,他不想搭理這些文鄒鄒的秀才,所以才選擇了逃避。

    郭沫若的話雖然有幾分道理,但並不是萬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End—

  • 7 # 諶人

    朱翊鈞(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這屬於朱家皇帝的怪癖之一。

    朱家皇帝的怪癖太多,可讀讀《明朝那些事》瞭解。

    據史料記載;朱翊鈞年少繼位,被張居正嚴格要求,還被母親李太后嚴厲管教,張李聯手,治得朱翊鈞沒有一點脾氣。朱翊鈞品嚐了當皇帝之苦,對張居正充滿怨恨。當張居正閉了眼,他恢復了自由自在天性,出於逆反心理反應,他極其厭惡那個金鑾殿“牢籠”,從少去到乾脆不去,習慣成為自然,28年不上朝的故事就發生了!

    萬曆不上朝的怪癖當然誤了明朝,對於天子“人治”的封建朝廷,居然有大臣從入朝做官到告老還鄉,都沒有面見過皇帝?他們沒直接感受到“天威”,只能惶恐地估摸著做事,做的對不對由太監傳話(難免走樣,甚至假傳聖旨),又如何能深得聖意呢?

    輪到了朱翊鈞的孫子朱由檢(崇禎)當皇帝,明朝已積重難返,大廈將傾。至死,崇禎都沒搞明白?他勤政熬白了青年頭,勝朱翊鈞老爺子千倍,為何明朝會亡?他只能把這歸咎於大臣無能,大臣誤國!

    發掘定陵,開啟萬曆皇帝棺槨,發現朱翊鈞屍骨側臥,一腿彎曲,一臂伸過頭頂。專家神叨叨語;這是“北斗七星”陣。再細看,兩腿長短不一。原來,朱翊鈞有足疾,生前只能邁著“弧與切線”的步伐前進。

    這是郭沫若數十年潛心研究萬曆皇帝的“重大”發現成果(笑了!)!萬曆數十年不上朝,源於瘸腿不便行走!

    這樣的解釋太無聊!朱翊鈞若想上朝,根本不用邁步,會有一大群人把他安放(抬、背、捧、攙)在龍椅上。

    即使朱翊鈞寸步難行,也照樣可以四處露面當皇帝。例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患有小兒麻痺症,無法站立)就是這樣乾的,這絲毫不影響他的體面和崇高威信。

  • 8 # 珞珈山的貓

    定陵的開啟和發掘是由當時文化部部長郭沫若一手促成的。郭沫若在上世紀50年代不遺餘力的推崇開挖古代帝王的皇陵。其實郭沫若一開始並沒有直接盯上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而是將矛頭指向了更為知名的明永樂皇帝朱棣的長陵。

    然而郭沫若的想法一經提出便遭到了許多科學界人士的反對。認為當時的中國,屬於較為落後的狀態,考古發掘,相關的科學技術和相關的專業人才都不夠健全、沒有能力去開挖古代皇陵。認為憑藉當時的技術開挖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長陵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為受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和阻撓。郭沫若開挖明永樂皇帝的長陵的計劃暫時擱置。索求再三無果後,郭沫若退而求其次,轉而將考古發掘的矛頭指向了明萬曆皇帝的定陵。想要拿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作為試點進行考古發掘,進而想要透過定陵考古發掘的成功證明給世人看,然後堵住反對者的口,來促成其他皇陵的考古發掘。

    然而果真如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定陵的考古發掘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首先在找墓道入口的過程中便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後來經過一系列的試錯之後,終於進入定陵的墓道之中,然而在對定陵的文物進行清理和處理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極不成熟的行為和錯誤,進而對定陵出土的文物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恢復的損失。許多原本色澤鮮豔的絲帛製品一經出土則是迅速氧化成為碎片。許多陶瓷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正是由於在考古發掘定陵的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失誤。因此隨後周總理決定,十年內不再批准任何考古發掘中國古代皇陵的計劃。就這樣,郭沫若繼續開挖明朝皇陵的計劃才被迫中止。同樣也保護了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帝陵墓。

    回到題目本身,正是由於定陵的考古發掘,揭開了一個世人都想知道的謎題。就是明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早朝?難道真的是因為萬曆皇帝怠政嗎?還是因為權臣把持朝政使皇權旁落?其實都不是!根據定陵中萬曆皇帝的棺槨被開啟之後,向我們展示的萬曆皇帝的屍骨來看。萬曆皇帝存在嚴重的腿疾。也就說萬曆皇帝其實是一個瘸子。

    這樣一切的謎團都迎刃而解。萬曆皇帝之所以選擇不上早朝,是因為不願讓臣子看到自己身體上的殘疾。這樣既有損自己身為皇帝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樣也有損大明王朝皇權的威嚴。但是不願上早朝的萬曆皇帝並沒有放棄對朝中政務的關心和治理。而是朝中的一些重臣可以直接去皇宮之中面見萬曆皇帝,並且向其陳述一些國家大事。也就說不上早朝並不代表著怠政。

    工作的方式方法有許多種。萬曆皇帝不上早朝但是依然在皇宮之中管理著整個大明王朝。正是因為如此萬曆皇帝在統治大明王朝期間,明朝曾經一度出現過繁榮之象。但是中後期也慢慢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因此有“明實亡於萬曆”之說。因此歷史對於萬曆皇帝的評價也分歧極大。

    你心目中的萬曆皇帝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呢?

  • 9 # 洛水清風

    史學界有共識,說明朝之亡,實亡於萬曆。萬曆10歲登基,在位達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統治的48年內,有萬曆中興、萬曆三大徵的輝煌,也有28年亙古未有的不上朝。萬曆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除罷張居正當政的十年,萬曆一直把國家大權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之所以28年不臨朝,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

    一:懶得和文官鬥口水。自朱元璋開始,就建立了完備言官制度,目的是監督皇帝,不讓他任意妄為,荒廢朝政。並立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濫殺言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萬曆時,這個制度就變成言官換取名氣的一條捷徑。因為有恃無恐,不管萬曆說的對與錯,總會招致言官千方百計抨擊,最多會被萬曆貶官或廷杖,這正是言官求之不得的事。貶官不要緊,用不了多久,他就會調回京城,搞不好還會因此加官進爵。若是被皇帝廷杖,那他就會成為直言犯諫的大英雄,成為天下讀書人的榜樣。萬曆整天和這幫虛偽的君子打交道,能不窩火嗎!但他又不是一個強勢的皇帝,甚至有些仁弱。結果是我惹不起,還躲不起,直接不上朝算了。

    二:立儲之爭。萬曆總共有八個兒子,他最喜歡的是鄭貴妃所生朱常洵,所謂的愛屋及烏,萬曆一直想把皇位傳給朱常洵。而大臣恪守的的是儒家的“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大臣們一看萬曆要破壞這個傳統,自然會群起而攻之,因為他們看好的是皇長子朱常洛。所以在立儲的問題上,萬曆和大臣們鬥了十幾年。明朝實行的是內閣制度,內閣有駁回的權力,即認為皇帝做的不對有權拒絕執行。就這樣,萬曆幾次想重新立儲,在內閣這裡就打住了。既然我的家事我都管不了,你們愛咋地就咋地,萬曆索性撂挑子,躲進紫禁城,不搭理這些大臣了。

    三:身體有殘缺。這是發掘定陵最大的收穫,功勞應該歸於郭沫若。從萬曆遺骸中,人們發現他是個瘸子。試想,一個行動不便的萬曆,每天都得一拐一瘸的上早朝,不僅讓他感到勞累,更影響他在大臣眼中的光輝形象。再加上早朝除了跟言官鬥口舌外,也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乾脆學他爺爺嘉靖,不上朝算了。

    萬曆28年不臨朝,不代表他就是個傀儡皇帝。只不過是他不願和滿朝大臣爭的面紅耳赤罷了。軍國大事的最終決策權還是握在萬曆的手裡,他透過批奏章來達到控制整個國家,控制朝廷的目的。明朝的滅亡與萬曆有一定關係,但不能把全部責任歸咎於萬曆。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氣候以及崇禎的剛愎自用,才是明朝滅亡主要原因。

  • 10 # 醉愛侃足球

    明朝有一個奇葩皇帝,在位48年,有近三十年不上朝,受到大臣和史家的非議,被譏為怠政典型。

    奇怪的是,這個皇上小時候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登基後重用賢相張居正,厲行改革,使國家一度出現昇平景象。但是後期他卻突然不再上朝,當然他並沒有不管朝政,而是採用諭旨的方式釋出指令。

    更為奇特的是,他雖然不上朝,但是朝政並沒有出現大的亂局,長期困擾明朝的宦官專權在他任職期間並未發生,也沒有出現權臣專權的現象,而且他還發動了三次大的戰爭,均取得勝利。

    萬曆皇帝自稱5歲就開始讀書,他的父皇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在朝中選了很多飽學之士做萬曆的老師,其中就有張居正。

    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也是一位嚴厲的母親,對他的要求很嚴格,不允許他有絲毫懈怠,每當他淘氣的時候,李太后就罰他長跪。即使在他當了皇帝的時候,太后對他的要求也沒有放鬆。

    不上早朝的時候,太后五更天就把他叫醒,讓講官輔導他讀書。萬曆自己也非常努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學問大為長進。

    萬曆10歲繼位,他遇上了一位好宰相張居正。張居正是一位改革家,又是萬曆的老師,萬曆對他既信賴又尊敬。

    張居正首先要求年幼的萬曆每天讀書,除了上朝之日,每天一大早就到文華殿聽講官講經,中間只做短暫休息,然後接著聽老師講課,一直學到吃午飯,飯畢才回宮。

    他們師生合作,實行改革。透過實行“考成法”,改革了朝廷的官職,提高了官府的辦事效率。透過實行經濟改革,使國家經濟大振。

    除了要完成老師要求的功課,萬曆還自己主動學習。他研讀本朝的實錄,還派太監到京城書市上購買各類書籍,他既是一個好學生,又是個好皇帝。

    但是繼位十多年之後,萬曆也長大成人,更加成熟了,他卻突然不再上朝,國家大事一律用諭旨的方式向朝臣釋出指令,他幾乎不再跟朝臣面對面議政,一直到他去世,這事著實讓人感到蹊蹺。

    皇上不上朝,問題當然非常嚴重,很多政務得不到處理。單說各級官員的任免,由於多年不增加新鮮血液,造成很多官府嚴重缺員,缺員甚至達到十分之六七的程度。

    有不少官府幾乎陷於癱瘓。就是朝廷大臣,有不少後入職的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皇上長什麼樣。當值的大臣,雖然按時上班,但是無事可做,只能靠數日影長短,打發時間。

    不過國家的很多大事並未耽誤,萬曆用諭旨指揮了三次戰爭,其中有兩次是平叛,一次是幫助藩屬國北韓驅逐日本人,均大獲全勝。而且在此期間沒有出現宦官和朝臣弄權的現象,不得不說萬曆的掌控能力還是很強的。

    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萬曆皇帝有腿疾,怕形象不好影響Regal。

    1958年,考古學家發掘定陵,打開了萬曆的棺槨,真相終於大白。原來,萬曆在棺中是蜷曲而臥,他的右腿彎曲變形,比左腿短很多。這說明萬曆生前患有嚴重的骨科疾病,他當時不僅行走困難,而且形象肯定也不好看。

    作為皇帝,走路不便的困難還好克服,最大的問題是影響天子的形象,所以筆者認為萬曆皇帝不上朝肯定與此有密切關係。

    二、首輔大臣張居正去世。

    張居正的去世對萬曆皇帝的影響也很大,以前都是由這位老師幫助自己,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最賴以依靠的得力助手沒了。

    三、朝廷黨派林立,門戶和太子之爭讓萬曆皇帝疲於應付。

    當時的明朝黨派眾多,門戶之間相互傾軋,再加上立太子的事情和內閣意見不統一,萬曆皇帝身心疲憊,索性直接封閉自己,不再親臨朝政。

    不知各位網友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 11 # 西堤讀文史

    萬曆皇帝怠政,幾十年不上朝,頗類他的祖父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由於好黃老之術,喜歡修仙煉丹,曾經幾十年躲在深宮和西苑不臨朝。其實萬曆皇帝的父親隆慶皇帝也是個懶蛋,他什麼事都交給內閣和他倚重的高拱去辦,也不怎麼過問朝政,由於他的不干涉政策,隆慶朝的內閣閣臣們也就可以肆意地攻擊打壓對手,這也是隆慶朝內閣亂鬥異常激烈的原因之一。

    但是,跟萬曆皇帝不同的是,嘉靖皇帝雖然幾十年不臨朝,然而他透過司禮監錦衣衛等貼身組織,把帝王權術玩得爐火純青,仍舊牢牢掌握著大權,而萬曆皇帝並非如此,他是真的不想管理國家大事,他的心思都用在怎麼巧取豪奪和勒索文武百官的錢財上了。

    關於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應該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去看。

    一、內因,萬曆帝從小就不好學,又被李太后和張居正長期壓制,長大後,逆反心理大作,變得貪財好色,偷懶耍滑。

    萬曆皇帝幼小繼位,無法親政,實際上前期的朝政是由三個人的聯盟主持的,他們就是李太后、內閣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張居正負責教導小萬曆的學習和處理外間一切國家大事,李太后和馮保負責監督小萬曆和支援張居正的權力穩固。

    萬里小皇帝平常有兩個固定的講官,按部就班地教導他學習,此外他還有一位特殊的老師張居正,張居正在萬曆基礎的學習之外,教給他帝王之道,為了讓萬曆帝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甚至出色的皇帝,張居正可謂費了無數的心血,除了言傳身教,他還從歷代的史冊裡,抽取例項,編了很多關於帝王之道、歷史興衰的書,其中比較有名的,比如《資治通鑑直解》。

    這些沉重的學業負擔,讓十來歲的小萬曆痛苦不堪。

    相對於外臣張居正由於遵守君臣之禮對小萬曆的客氣,萬曆帝的母親李太后就沒那麼講情面了。李太后為了能夠在後宮的權勢跟隆慶帝的皇后勢均力敵,她費盡心機要牢牢掌握住小萬曆的一言一行。為此,她竟然從太后居住的慈寧宮搬到了乾清宮,為的就是能夠實時掌握住小萬曆。

    李太后對小萬曆也是寄予了厚望,畢竟母以子貴,她是商人家庭出身,得封皇貴妃就是靠著給隆慶帝生了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她對小萬曆的要求尤其嚴格。

    每逢臨朝之期,李太后總是將近五更便親自去到萬曆的寢所,叫起他來,免致誤事。萬曆讀書的事,她抓得最緊,不但每天都要課其背誦,講官講過的新書還要他當面再行復講。背誦不出,或是講不上來,便要罰他長跪朗讀,直到做好為止。如有逃學行為,則罰得更嚴,不但罰跪,有時還要責打。萬曆如或有些越軌行為,太后罰得更嚴。

    有一次,萬曆帝喝酒喝多了,就忘了母親和師傅的教導,讓內侍給他唱個小曲聽聽,內侍推說不會,醉酒的小萬曆竟然拔劍就要把這個內侍給砍了。經過旁人勸阻,小萬曆雖然沒殺人,可是把那個內侍的頭髮割了,說要“割發代首”。

    這件事第二天就傳到李太后耳朵裡了,當然,都是馮保打的小報告。馮保在這三人聯盟的職責裡,就是替李太后監視小萬曆的一言一行。

    李太后知道這件事以後,勃然大怒,立刻把小萬曆叫了過去,嚴厲斥責,並同時通知張居正馬上進宮,要他好好勸諫萬曆小皇帝。李太后還讓張居正替小萬曆起草了一份罪己詔,昭告朝廷。

    在這以後,每逢小萬曆做了什麼越軌的事,他就被李太后懲罰抄寫“罪己詔”。這無異於一場折磨,因為張居正這篇罪己詔寫得毫不客氣,小萬曆每每抄得面紅耳赤,羞赧難當。

    在小萬曆親政前的歲月裡,他很多次被李太后訓斥,罰跪,常常搞得痛哭流涕。李太后訓斥小萬曆的時候,往往還要搬出張居正,她總是說,張先生如果知道了你怎麼樣怎麼樣,他會怎麼想怎麼說?這時候,小萬曆往往會憂懼萬分。他實在是怕這位太保張先生。

    在李太后、張居正、馮保這三人的高壓政策下,小萬曆自然心理壓力巨大,因此有很多他的貼身內侍,小太監,偷偷的引誘他沉溺於聲色犬馬,比如,小萬曆喜歡在皇宮內院裡騎馬玩。

    由於李太后是商人家庭出身,慣於在錢財上算計,這無形中深深地影響了萬曆皇帝,導致萬曆皇帝也成了一個貪財的人,甚至於他們母子的貪財算計,竟然在史書上都留下了一筆。比如,萬曆帝的弟弟潞王大婚,他們母子竟然算計著怎麼從這場婚禮上大賺一筆。

    而萬曆皇帝的貪財本色,在抄沒馮保的家產以後,原形畢露。他身邊的兩個太監張誠和張鯨,素來跟馮保不和,他們對萬曆皇帝說,這個馮保,靠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勢,以及李太后和張居正的支援,貪贓枉法,到處搜刮,家財甚至超過了皇上您的小金庫。

    萬曆皇帝因為馮保對他的監視,早就對馮保怨恨有加了,於是他藉著張居正死去,馮保在內閣沒有了支援,又有御史不斷上疏彈劾的機會,便下令逮捕了馮保,派人去抄沒馮保的家產,據說,這次抄家,抄出了白銀百萬兩以及無數金銀珠寶,這驚呆了剛剛成年的萬曆皇帝。

    從此之後,貪財的萬曆皇帝抄家抄上了癮,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盤算著怎麼抄大臣的家,和勒索文武百官的錢財上。所以他也就多年不上朝了,因為心思不在這上面。

    關於萬曆皇帝的貪財,舉兩個例子就可見一斑。

    一是,抄沒張居正的家財。

    在張居正死後不到一年,小萬曆就開始報復張居正,不斷廢除了他的新法,詔奪了他生前死後的一切榮譽,還要抄張居正的家,為的就是張家的財產。關於萬曆抄張居正家的事,我另外回答過,可以去我的回答裡找。

    二是,透過“國本之爭”勒索百官的錢財。

    在萬曆中年的時候,發生了有名的“國本之爭”。滿朝文武都希望萬曆皇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萬曆皇帝卻更喜歡自己的寵妃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要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和滿朝文武,因為這件事就槓上了。

    李太后是支援立長子的,萬曆皇帝卻說,朱常洛是奴婢所生,這惹惱了李太后,直接懟了回去,你自己不也是奴婢生的?因為李太后當年在隆慶帝的裕王府,也是個奴婢。而朱常洛是萬曆皇帝去李太后的寢宮慈寧宮,私幸宮女所生。

    萬曆皇帝一看爭不過,但是也不肯就此罷休,趁此機會,他要好好大賺一筆。有哪些大臣上疏要立朱常洛的,萬曆皇帝就說,好啊,可以,先拿錢來。

    至於平時的敲詐勒索,往往如此,哪些大臣有事上疏,萬曆帝就明著暗著讓他交錢。以至於,有些大臣和內侍,為了辦事,不得不賄賂萬曆帝。

    在歷史上,皇帝收受賄賂替人辦事,並非罕見,唐朝和宋朝都出現過。但是,像萬曆帝這麼貪得無厭的,卻絕無僅有。萬曆皇帝還曾經偷偷取用國庫裡的銀子,被張居正發現後,遭到嚴厲批評。

    一個皇帝,整天想著敲詐勒索文武百官,整天想著怎麼搞錢,他哪裡還有心思上朝聽政呢?

    二、外因,萬曆帝過於倚重張居正、申時行等內閣首輔和內閣制度,養成了他怠政的習慣,反正他不管事,內閣裡有人會處理,文武百官會處理。

    如果說,在萬曆小時候,未親政之前,他倚重張居正還情有可原,可是,在張居正死後,他仍然怠政,倚重申時行和內閣,就值得人們深思了。

    其實,要找到其中的原因並不難,就是因為張居正早期大權獨攬,讓小皇帝萬曆養成了偷懶和怠政的惡習。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倚重到什麼程度呢?竟然發生了明朝歷史上少有的對文官的“奪情”事件。

    所謂奪情,其實就是官員父母去世,該官員要守孝三年,稱為丁憂,但是皇帝以國家需要為由,不準丁憂那麼久,辦完父母喪事,要馬上回朝廷繼續給朝廷辦事。重點是,一般情況下,奪情只限於武官,帶軍的將領,而且是有戰事的時候才需要奪情,沒有戰事,該將領再重要,也得去丁憂,這是禮法,是規矩。

    可是,張居正作為文官,卻被奪情了。李太后和小皇帝萬曆,是一刻也離不開張居正。他們聽說張居正父親去世,兩個人嚇得惶惶不可終日,所以不顧有些大臣的反對,毅然對張居正奪情任用。

    由於張居正的存在,小皇帝萬曆就養成了懶惰和怠政的習慣,什麼事都要張居正做主張,甚至於有些事,萬曆帝完全都不過問。當然,這也與張居正權勢太大有關。

    張居正死後,繼任首輔的是張四維,張四維當了一年左右的首輔也去丁憂了。這次,萬曆帝就沒有對張四維奪情。

    張四維走後,申時行做了內閣首輔。申時行這個人,是個嘉靖朝狀元,還是張居正提拔到內閣的,而張居正提拔申時行到內閣,是看中了申時行這個人處事溫和,人也聰明,不會威脅到自己在內閣的權勢。

    然而,張居正實在看走眼了。其實,申時行是那種“表面笑嘻嘻,心裡媽賣批”型別的人物。一肚子壞心思。張居正當國的時候,大家都說他蠻橫,然而張居正死後,大家才發現,申時行表面笑嘻嘻,實際上暗地裡比張居正還蠻橫。

    就是這個申時行,教給了剛成年的萬曆皇帝很多偷懶和怠政的方法,使萬曆皇帝可以找到一些正當理由不去上朝。

    我們也可以舉幾個例子。

    一是,申時行教給不愛學習的萬曆皇帝怎麼逃避“經筵日講”。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即使貴為天子,也需要不斷學習,也需要找很多老師給自己上課,一般這都稱為“經筵”,這一制度始於漢唐,到宋代逐漸穩固,元明清沿襲之,尤其是明代,尤為重視。

    這就苦了不愛學習的萬曆帝。你想啊,每到經筵日,就得聽那些先生講官們,講半天什麼之乎者也,鳥獸魚湯,聽著就煩。

    於是,申時行就給萬曆皇帝出了一個主意:讓那些經筵講官,把經筵日要講的課業,都寫成奏疏,呈給他,他自己看就行了,不用再聽那些老夫子囉裡囉嗦,用奇怪的方言講了。萬曆一聽大喜,就這麼幹,其實,他完全都沒看,淨去琢磨怎麼發財了。

    二是,申時行教給不愛看奏疏的萬曆皇帝把奏疏“留中”。

    我們知道,明朝皇帝處理政務的流程是,內閣將票擬呈給司禮監,皇帝預覽以後,要批紅髮還,至於其他大臣的上疏,也是如此。一般奏疏是不能留在宮中的。

    如果該奏疏或者票擬被留在宮中大內,這就稱為留中,也叫“留中不發”。 這種事,萬曆初年就發生過,遭到首輔高拱的強烈反對。而且,在此之前,也並非常態。

    可是,申時行就給不愛看奏章的萬曆帝出了留中的餿主意。從此,萬曆皇帝收到奏章,表面上對大臣說,哎呀呀,之所以留中,是我累啊忙啊,要慢慢看,其實大部分都沒看。

    而且,更無恥的是,萬曆皇帝還藉著留中,勒索百官。

    有官員上了奏疏,萬曆皇帝遲遲不發還,事就沒法辦,就得去催,結果萬曆帝雙手一攤,拿錢。

    三是,申時行教給不愛看奏疏的萬曆皇帝調整百官的職權,要他們各司其職,不得越俎代庖。

    這是什麼意思呢?明朝的六部,都有給事中,稱為六科給事中,包括兵部給事中、戶部給事中等等。

    在以前,六科給事中都能暢所欲言,隨便上疏,比如兵科給事中可以就其他五科的事發表意見,其他五科當然也能管兵部的事,這就導致,每遇到一件事,御史們的奏章就像雪片一樣飛到了萬曆的面前,讓萬曆無可奈何。

    但是,申時行就教給萬曆,要調整百官的職權,要百官御史各司其職,不能越俎代庖,你兵科就管你兵部的事就好了,別對其他各部發生的事指手畫腳了。於是,奏章的數量大大減少,萬曆皇帝也就樂得清閒了。

    透過以上內因外因的分析,我們也就搞明白,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始於萬曆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怠政,他的貪財,他對黨爭的縱容,都是導致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 12 # 沉墨I方之城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來不上朝,這在中國歷史上應該算是一個未解之謎,透過近幾十的研究,有幾種說法。一、心理陰影說

    萬曆皇帝登記後,還是很勤政的,特別是有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至少能把他爺爺嘉靖帝和他爹隆慶帝給他留下的爛攤子給整得差不多了,當然這裡張居正推行的新政非常重要。萬曆初年,大明帝國真正算是逐步走向了正軌。皇帝,首輔,太監(掌印太監馮保)少有一條心,上下齊心一門推行新政改革。

    萬曆皇帝當時只有十多歲,頭上有他媽李太后管著,他媽李太后就極為信任張居正,宦權代表馮保和相權代表張居正又穿一條褲子,所以這樣的政治格局肯定是能推動任何改革的。可壞就壞在萬曆皇帝幼小的心靈受過傷害,張居正不但是內閣首輔,更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從他當太子起,就是張老師一路打著手板心過來的。

    這萬曆都登基當皇帝了,還受著張老師的管教,皇帝是皇帝,但不能親政,他媽不讓,凡事都要請教張居正張老師,這萬曆皇帝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也種下了比較畸形的種子(你是皇帝,啥事你都說了不算,你心理也畸形)。

    至於馮保,那就更是痛恨了,對於張居正,萬曆好歹還有師生情誼,打個手心也是為我好,可那馮保著時可惡,純粹是監視他的一特務,萬曆有一點的出格,馮保定會報告給李太后和張老師,萬曆的媽就會拿皇帝位來威脅萬曆。萬曆皇帝那是真恨馮保,所以後來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就查辦了馮保,並抄了他的家。

    抄了馮保算是徹底的把萬曆皇帝心裡的那條惡犬放出來了,此時張居正已經死了,萬曆親政了,再也沒有人管他了。萬曆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好財色。不但抄了張居正,還對其他一些官員等抄家索賄,這皇帝要賄賂,真的還是少見。

    後來萬曆皇帝就很少上朝,甚至直接不上朝了。直到駕崩。

    二、殘疾說

    建國初期,郭沫若以考古的名義打開了萬曆皇帝的陵寢,發現萬曆皇帝有重大的腿疾。也就是說,萬曆皇帝在中後期由於腿受傷,無法痊癒成了瘸子,皇帝肯定是要顏面的,而且每次上朝肯定是大臣等皇帝,沒有哪個皇帝一大早坐那裡等大臣的。所以萬曆皇帝索性直接不上朝了。

    這種說法是比較靠譜的,畢竟在萬曆一朝中,大明不但有兩廣農民暴動,還有日本入侵北韓等大事,如果萬曆皇帝不能掌控朝局,大明朝廷是無法運轉下去的。萬曆皇帝雖然從小在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影響,但在後期皇帝位置上還是比較成熟的。不至於因為心理問題而荒廢朝政,要不他也不可能掌控大明王朝那麼久。

  • 13 # 環球自由人

    萬曆皇帝朱翊鈞,明穆宗的第三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曆。從1572年到1620年,萬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世人譁然的是,在這48年中,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

    網路配圖

      於是有人說,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歷史上最懶惰的皇帝!28年不理政事!其實不是的,把這一切歸咎於懶惰,是不對的。如果萬曆帝是因為懶而荒於國事,那他在位前期種種勵精圖治親力親為的現象又作何解釋?萬曆皇帝一生中有三個得力助手: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

    網路配圖

      慈聖皇太后有著仁慈寬厚的母愛,萬曆皇帝對她十分尊重,偶爾她會參與政務,輔佐萬曆。馮保,萬曆叫他“大保”,是萬曆皇帝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從小到大的一個伴侶。馮保大多時候擔任的是管理監督皇帝生活上的事務的一個角色,比如小皇帝表現不好的時候,他會上報給皇太后。對萬曆影響最大的,是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第一嚴師,張居正做到了極致。在萬曆即位以後,政治上的事多半由張居正和他一起處理,正是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帶來了十年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萬曆中興”。

      萬曆對張居正形成了極大的依賴感,以至於張居正死後,他無所適從,開始了怠政。這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萬曆怠政二十八年,最大的原因是他對文官集團的徹底失望,因為失望,才奮力抵抗和排斥。明代的文官,大都以謀私利為己任。大多數文官的態度是,只要在大是大非上站對位置,平時收一些小恩小惠,無傷大雅。關鍵是文官集團權力很大。國本之爭,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這以後萬曆再也不與文官集團共事。

    網路配圖

      那麼,為何這近30年間依然社會穩定,內戰外戰全勝?其實說是怠政,不如說是躲避文官。不上朝是為了眼不見心不煩,並不代表不理政事。相反地,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萬曆皇帝可以更加專心地處理國事。這就是為什麼萬曆後期,還有“萬曆三大徵”這樣的功績。內有平定蒙古人叛亂的寧夏之役,外有抗擊日本的北韓之役。可悲的是,萬曆末期,文官集團越來越囂張,發生了內亂,朝廷支離破碎。女真族趁虛而入,明朝的氣數將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在說萬曆皇帝是千古罪人時,也有人說,萬曆皇帝是千古一帝。他才華橫溢,精明武斷,卻有著常人不能理解的痛苦,只能留給世人一個蒼涼的背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寫過信嗎?最近一次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