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西北的,春節了下雪了。外邊冷家裡熱乎,一家人在以前談天說地,拉拉家常感覺最舒服。
18
回覆列表
  • 1 # 那時情節

    我們這是南方一個海邊村子,人口一萬多。春節得先從農曆12月24說起,那天老爺上天,去天上總結的一年的情況跟各路神仙聚聚會。老爺是方言,是我們祭拜的一位神仙,保我們這一方平安。這一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擺供桌歡送老爺上天。再到除夕的前一天是貼對聯,新房子貼,曾經的老房子,祖屋。到了除夕當天中午就是一家族的人到祖屋祭拜先人,擺桌上供品,放鞭炮燒香告(紙錢,),那天的鞭炮基本就沒停過。拜完先人,就開始了吃喝訪友模式,有一點是去拜訪人家都得帶上一雙大桔,去了放下,走時帶走,象徵大吉大利。初四老爺在天上辦完事了,要回來了,再擺桌放鞭炮歡迎。最熱鬧最重要的是元宵節,從元宵下午開始,村裡各廟供奉的神仙都會被請上轎子由村裡各個房頭(村裡有六房),前面派出當年新婚和剛添丁的男子組成的抬轎隊,後面由村民組成的鑼鼓樂隊,沿古道(就是以前的街道)從一個社到另一個社,沿途轎不許落地只能抬著,所過之處,村民在各家門口擺桌上供喜迎,人山人海。往往百米路得走一個多鍾,轎不落地,抬轎人就這麼在鞭炮煙花火燭中站立抬轎。從一個社到另一個社一般得走差不多二個鐘,要進社前,在離社近百米處抬轎人高舉轎子,齊心衝進社群,大轎八頂小轎十六,依次進入社群後,集體落轎休息。彼時社群內排長桌上供品燒香祭拜,鑼鼓喧天。待得祭拜完,起轎繼續前往下一社,六社走完,圍整村古道。基本上年十五下午四五點開始,得到年十六早上七八點才入廟。然後十六下午又開始,十七再一次。這樣年方算過了。

  • 2 # 忙裡偷閒花甲人

    新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世界各國都有許多古老而有趣的習俗。

    新年這天,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這天,各家老小成群結隊的去江河中進行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汙穢。洗前先將一籃鮮花瓣撇在水面上,然後跳進花水中沐浴,並用鮮花瓣揉搓全身,以求幸福吉利。

    日本人過年的習俗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守歲。時至午夜,各寺廟鳴鐘一百零八響,據說這樣可以驅除一百零八個魔鬼,使人、畜在新的一年裡平安順利。

    在奈及利亞農村的一些部落裡,除夕晚上,人們點燃火把,迎接新年。小夥子和姑娘們都到小河裡洗澡戲水,談情說愛,直到清晨。

    比利時的農村,有的農民習慣向動物拜年。他們在新年這天,很早便起床,走到馬、牛、豬、狗等動物旁邊,向它們說一聲“新年快樂”。

    巴西人也在除夕守歲,等午夜的鐘聲響過,便手持火把,三五成群地湧向附近山林,去尋找一種叫“金樺果”的果子。巴西人把這種稀有的果子視為幸福的象徵,誰找到的果子最多,誰就最幸福。

    保加利亞人在吃年夜飯時,主人把當年生的第一隻羊羔、第一頭牛或者第一匹馬駒,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人。他們認為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幸福。

    英格蘭北部的人和蘇格蘭人,除夕歡宴後,各戶的家長一定要到大街小巷遊逛,直到午夜時分,才僱一個把臉塗得很黑的人,為他帶路返回家園。他們還舉行“卜蛋”,就是取來一盆清水,將蛋投入水中,以其形狀來卜吉兇。

    葡萄亞人從元旦第一天的天氣看一年的年景:刮南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刮西風,是個捕魚和擠奶的好年景;刮東風則水果豐收。

    義大利的除夕是個狂歡之夜。夜幕降臨時,人們紛紛湧上街頭,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一直跳到午夜時分。這時由家人拾些廢棄的舊物品,從自己的視窗丟擲去,以為這樣可以去掉煩惱和惡運,以示吉祥。

    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元旦這天外出拜年,要將紅粉塗在親友的前額上,表示祝賀新年,吉祥如意。

    總之,各國新年的日子不盡相同。大多數國家是公曆一月一日,而衣索比亞人的新年是每年的9月11日或12日,伊朗的新年在3月22日,泰國的新年在4月13日到15日,菲律賓的新年在12月30日。埃及人的新年日期,是根據泥羅河漲水來決定的。據說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埃及人在夜晚觀察星象時,發現一顆最亮的恆星——天狼星,當它和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一同升起時,尼羅河便開始漲水了。於是埃及人就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這天定為新年。

  • 3 # 吉吉110271111

    大家好,在有20幾天就到年了,老家有句俗話“到了臘月就是年,小孩望過年,大人望賺錢”等諸多俗語。做為中華千年傳承,也是最為隆重的節日,在外的遊子也放下手頭工作開始陸續歸家了。

    到了臘月初八,一早開始準備食材,做老少皆宜的臘八粥,過年前的小節日老家也蠻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家各戶就慢慢的開始

    置辦年貨了 ,各大年貨市場人滿為患,為了過年吃上好吃的,用上好用的,買門畫,福字對聯新衣新帽,讓自己在新的一年煥然一新。臘月二十幾去給故去親人墳頭邊上雜草樹木砍去,再澆上點土。

    臘月二十九,早起貼春聯,婦女們忙一大桌菜,到了十二點開始放炮敬祖宗,燒紙錢祈福一家老小健康平安。忙完開始上桌吃飯,叫團圓飯。到了下午5點多在提上紙錢,鞭炮蠟燭去給老輩燒上祈福後輩平安,要連續燒3次,老家講究大家都過年,故人也過年,蠟燭點上。再到正月15,16在燒兩次紙錢,就在到來年了。晚上兄弟姐妹在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然後開始準備做元寶的食材,麵皮呀,餡兒,在來幾個硬幣,一起和餡包進元寶,是個好的寓意,元寶在過年叫元寶,平時叫餃子,頭個吉利話。一路守歲,看著晚會,包著元寶,到凌晨,0點一過,開始放煙花鞭炮(農村可以放)忙完休息,自己外面的門燈亮起整晚。

    正月初一,一家人不出門的,叫在家守財。一家老小穿上新買的衣服迎接新的一年,(早上會交小孩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交早了怕他會忘記)還交他對爺爺奶奶說吉利話要紅包,早上開始煮昨晚包的元寶,在裡面穿幾根麵條,叫做元寶一串串,寓意賺錢一串串。到了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拜年了,送禮送紅包,互道吉利話。

  • 4 # 橙子的快樂生活

    謝謝邀請,大家好,又到春節了,我們老家的風俗是在過年的時候請去世的老人回家一起過年,用紅紙寫上什麼宗親之神位之類的,在除夕夜的時候請回來,到正月初二晚上的時候送走,燃放各種煙花爆竹,家家戶戶都會來,人也多好熱鬧。而且到春節的時候還會炸各種蔬菜比如藕盒,丸子,肉,蘑菇 花生等等。

  • 5 # 雙魚紅於二月花

    又一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過的不是很開心。

    北方農村,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

    從臘月初一開始,天微亮,要吃炒好的堅果類。

    初八是臘八粥,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要吃“麻糖或麻瓜”,祭拜灶神。

    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掃去一年的舊,迎接新的一年。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現在都機器加工了。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話說今年豬肉價格還是不便宜。

    臘月二十七,殺雞、宰羊,趕年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準備正月裡的主食,現在好多人家都開始去市場購買了。

    臘月二十九,寫對聯,燒肉、丸子等等,準備新年的肉食。

    大年三十,晚上要吃糰子,寓意團團圓圓。晚上包餃子,守歲,看晚會。

    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圍坐一起來吃飯。

    大年初二,祭拜祖先,親眷人家去拜年。

  • 6 # 人生總是在逆境中前行

    別的地方不知道,山東濟南農村,年三十這天要煮一大鍋煮肉,先上供燒紙,然後就把豬肉放在大盆裡,小孩啃骨頭,大人把沒骨頭的肉切成肉絲給老人吃,倒上醋,拿出臘八蒜,然後放鞭炮,貼對聯。

  • 7 # 風輕卓越

    現在春節到處靜悄悄,和平時沒有什麼區別,除了吃個團圓飯,親人們都回來聚聚。

    以前年味現在那裡還有,以前剛過來陽曆年就聽到不斷鞭炮聲,現在禁止燃放鞭炮,中國的春節熱鬧景象我是感覺不到。

  • 8 # 三維看歷史

    東北地區過年,最大的特色,也是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殺年豬,燉酸菜,灌血腸。熱氣騰騰一大鍋,呼朋喚友,舉杯暢飲。酸菜湯裡撈出一片白白的片肉,半透明狀,微微的顫動著,蘸著蒜醬一口下肚,那是人間至極的美味。再來一塊鮮紅的血腸,那是至極的鮮。酸菜的作用是化解油膩,大鍋的好處是集中的營養。外面白雪皚皚,鞭炮聲聲,屋內一家團聚,其樂融融。這就是東北的過大年。

    飯後的甜點是粘豆包,粘火燒,白白的粘米麵,紅紅的小豆餡兒,蘸上白糖,香在嘴裡,甜在心裡。

    城裡過年要到正月十五,農村過年要出了二月二。酒席上的小雞燉蘑菇必不可少,湯中長長的粉條夾起來,晶瑩剔透,吸滿了雞肉和山珍的營養,潤滑爽口,滿嘴都是香和鮮。一桌子菜,魚要放在正中間。取年年有餘的意思。食材為河魚,大小適中,不能分段,要整條的上,有完美和諧的寓意。

    據說中國有四大著名淡水魚:黃河鯉魚,長江鱖魚,烏蘇里江大馬哈魚和興凱湖白魚。松花江中也有鱖魚,滿語叫敖花,撫順大夥房水庫中的鱅魚,俗稱胖頭,獲得國家地理認證,為國宴的食材。

    所以到東北來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這些美食。新年佳節將至,祝全國的同胞,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 9 # 莫燃

    大家好,馬上就快過年了,提問的問題是“各個地方春節有什麼不同風俗”,那就真的太多了,畢竟中國有五十六個民俗,各有各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講我所知道的幾個地方的風俗給分享一下:1浙江有個烏程縣,大年初一要搞“慶田蠶”!

    浙江烏程縣在大年初一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寧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關門前,再放一次“關門炮”。

    2浙江紹興新年則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橘,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四、廣東潮汕拜年就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複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落座後,親戚會以潮汕功夫茶招待,臨走時,回送大橘。 看完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不知你們有知道哪些地方有什麼風俗呢,下面評論說出來大家分享一下吧!最後提前給各位網友拜個早年了,㊗️大家2020年身體健康,萬事順意……

  • 10 # 九月

    我們這裡還有一個風俗,就是三十晚上能吃肉餡餃子,初一早上不能吃肉餡餃子,初一早上要吃素餡的,這樣代表新的一年清靜。

  • 11 # 嘿明月

    北方過年前,要炸菜:炸豆腐,炸丸子,炸肉,炸點心,炸山藥,炸魚,然後放在室外存放,

    過年期間,想吃啥直接抓點,砂鍋裡倒水一燉,撒點鹽,醋,蒜苗就可以吃,不用忙活做飯,因為過年就是玩,

  • 12 # 茶小西

    原來杭州的年是這樣過的:當窗前掛起各種醃菜、醬貨的時候,就已經聞到了年的味道;喝了臘八粥,就正式進入過年的節奏;家要打掃得特別乾淨,既是告別過去也是迎接未來;還別忘了把家裡的東西給祖先看,祖先當然看不到,倒是讓年輕人更熟悉自己從何而來;大年初一,第一件事不是開門炮,而是吃福建產的橘子和幹荔枝,那是吉利

  • 13 # 子圓

    大家好,我的家鄉位於浙中地區的東陽市,這裡每到春節期間,各地迎神駕、舞龍燈,祈福新年紅紅火火。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春節期間東陽的特色風俗,板凳龍!

    板凳龍,是浙江東陽的一種傳統民俗。每到春節,全市各地就會有幾十上百條板凳龍慶春節鬧元宵,其中最長的一條共計1600多橋。這樣超長的板凳龍,讓各地的村民和遊客們都瞪大了眼。

    板凳龍,源於漢代,由“舞龍求雨”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

    相傳,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東海的一條水龍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下了一場大雨,但水龍由於違反了天條,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間。人們把龍體放在板凳上,並把它連線起來,不分晝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過來,舞“板凳龍”的習俗也由此產生。

    在東陽鄉間,舞龍燈往往寄託了村民們對過去一年的感恩和對來年的祈福。因此每年春節元宵,各村各莊都要舞龍燈。南馬鎮一帶,以龍燈長、形狀美且多而著稱。其中下安恬村的龍蛟燈更是獨具一格,堪稱“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盛世舞長龍,巨龍舞蹁躚。

    農人們此起彼伏地吶喊著,宣洩掉過去一年的不如意,迸發出對去年收穫滿滿的狂歡,以及對來年新的祈望。 

    龍頭高昂,舞龍者喊聲震天。鑼鼓鏗鏘,催人奮進……

  • 14 # 歡樂航行LSG

    1、老北京的春節廟會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鉅富顯貴外,絕大多數是騎腳踏車。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裡出發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2、東北年俗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瞭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3、陝西年俗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4、雲南年俗

    雲南過年時與漢族一樣也要貼對聯。但那“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不僅“書寫”方式不同,連貼的方式也別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著自制的春聯,合唱立腳點《祝年歌》,依序在院裡院外、菜地果園和田邊地角為萬物張貼。因為邊貼邊唱,白族的春聯被稱為“歌聯”。

    5、河南年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6、重慶年俗

    重慶在中國有山城和霧都的稱號,在那裡過春節,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

    報道稱,當地人喜歡春節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重慶南山盛產臘梅花,從臘月開始,不論你到花市還是在普通街道,到處都能看到來自近郊的農民身背背籠,裡面裝滿含苞待放的蠟梅花。在街上,你經常能碰到手持蠟梅花的市民,它的價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幣兩元。

    7、溫州年俗

    過年是華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各地過年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過年文化。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餈。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餈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餈,麻餈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餈”。吃麻餈、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8、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

    “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9、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農村春節,一般從準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曆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傢俱、添換新衣裳。

    10、福建年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擴充套件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華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15 # 城中巴哥

    我的老家是徐州的,我來給大家分享下徐州的過年習俗,徐州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是最正宗的。不過發展到現在,城市裡保留的地道的風俗習慣是越來越少了,不過在徐州農村地區至今還延續著許多傳統的習俗。就說吃年夜飯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吃餃子守歲,這裡面也是有講究的。農村古老的過春節吃年夜飯風俗還保留著,先在桌子上擺供,餃子、菜、水果都要先擺在桌子上,點上香,要敬天敬地,就是這一年的豐收啊,好運啊,還有敬祖宗,徐州人的觀念是天地君親師,要特別尊重他們。伙房裡火神也要供上去。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家裡養的雞狗也要給餃子吃。除了吃餃子吃團圓飯,拜年也是徐州農村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習俗。徐州民俗館館長李培民給我們詳細講述了農村拜年的情景:“春節第一天,都起得特別早。有時早上四五點,都還是滿天星星,就起來了,起來之後,就吃餃子。吃完餃子之後,先給自己的父母拜年磕頭,然後整個村莊都互相拜年。拜年呢,一個是吉祥如意,另外一個呢,就是鄉親們平時相處,難免有些誤會,鬧些矛盾啦,透過這個方式來化解矛盾,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 徐州農村過春節是從農曆初一一直持續到農曆十五。十五這天,也就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小孩子打燈籠,放禮花,村裡還要組織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等活動。十五過後,春節才算真正過完了

  • 16 # 紅泥小火爐ba

    我們這年三十上午貼對聯,福字,過門錢,擺放供品,族譜;下午四點左右去上墳,拿著鞭子(紙纏在秸稈)意為讓老祖宗們拿著鞭子騎馬回來一起過年;晚上吃完飯,小孩子出去放鞭炮,大人就出去打牌聊天,耍午驚;晚上十一點半各自回家,下水餃帶硬幣那種,12點開始吃水餃;吃完水餃開始出門拜年,給叔叔伯伯家拜年,如果家族大的,這個拜年能拜到凌晨2.3點;初一,各自玩耍;初二去姑姑家拜年;初三早上四點來鍾天不亮的時候起來去上墳,意為把老祖宗送回去,同時可以掃地了,初三女兒回孃家;初三過後算是過完年了。

  • 17 # 我深愛的祖國

    在我們一縣境內,春節的過法都有差異,這就是所謂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何況全國這麼大的範圍,就更是色彩紛呈、風俗各異了。就講講咱們過年吧,時興吃早年飯,邊吃邊亮(天亮),吉利的。大年三十的那天凌晨,家人就起來(主要是老一輩的起來忙)做年飯了,滿滿一大桌菜:臘蹄子、大片臘肉、臘雞、臘魚、香腸、牛肉等等,大多燉的缽子,一碗青菜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為一家人親親熱熱、和和睦睦。這時,便會喊大家都起來,由么伢子去門外放一小串鞭炮,響個五六秒,然後關上大門,先盛幾碗飯(每碗盛得不多,只兩勺樣的飯),碗上面擱上筷子,每碗飯的旁邊還放半杯酒,家裡人便輕聲喊“請亡人們來吃飯”,如果爺爺奶奶過世了的,也可以這麼呼喚:“爺爺奶奶,還有其他的親人(特指過世了的)都來吃飯嘍!”大家便默默地站在旁邊。但並不是過世有多少親人就擺多少碗,只擺那麼三四個象徵性的就行了。呼喚之後略有停頓,約分把兩分鐘,等過世的親人用過膳之後,潑掉這些飯、酒(在改革開放前,由於糧食短缺,這些敬過亡者的飯都沒有潑掉,而是又倒進“端桶兒”——一種專門裝飯的象桶樣的木製飲具——裡面,拌和後大家再吃),然後一家人圍坐一起,開始吃年夜飯,一邊慢慢地吃,一邊天就亮了。但我們桃源,也有習慣晚上吃年夜飯的。

  • 18 # 大笑段子

    老家河北講講我們那春節

    1按照河北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臘八這天,人們早早起來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傳統的“小年”。這天,人們要把灶臺打掃乾淨,殺雞宰鴨來祭“灶神”。臘月二十五日前後,人們選擇吉日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乾乾淨淨迎新年。這時,千家萬戶都忙碌起來,買菜,割肉,準備各種各樣的年貨。除夕可真是熱鬧非凡吶!家家戶戶趕做年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春聯;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然後過了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去祖墳去上墳,燒紙放鞭炮,寓意請老祖宗回家過大年。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日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年初一是春節的高潮。這天,人們不許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大人們要給孩子們壓歲錢。從初一到十五,人們都不許講不吉利的話。吃罷早飯,人們就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湧上街頭,三個一夥,五個一群的湊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熱鬧極了。

    其實北方大部分春節都是大同小異差別不是很大,除了少數民族或許還有一些差異。

  • 19 # 昊研媽媽

    感謝官方給的問題,我們這裡在外面打工的快過年的時候都回來了,開始準備年貨,買肉買菜備足年貨後,大年30晚上一家人聚齊以後開始放鞭炮煮餃子,煮好後先給財神爺個灶神各盛一份燒香磕頭許願後,一家人吃餃子,吃完後開始串門熬夜,到晚上12後再放鞭炮燒香!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睡懶覺,誰起的早給誰發壓歲錢,早上必須吃餃子!過完初一開始帶點禮品串親戚!這兩年,環保不讓放鞭炮了!空氣好了,人們都忙著賺錢,很多人都不回家過年了,感覺年味也少了!不過街上還是鬧哄哄的人多!

  • 20 # 阿標哥

    我是河南農村的,我們那裡過年,到臘月二十三,算是正式過年了,這一天會做一些燒餅,就像是肉夾饃的那一種,去集市上買點豬肉,要肥肥的那種,然後把發麵包上這種肉,在烙熟,全部做完這些,就該上供了,就是給老天爺老灶爺土地爺上供,上供完才能自己吃。

    然後24,25往後這幾天,都是準備過年的年貨,買衣服,買對聯,買鞭炮等,我們這不做臘肉,就點煮各種肉,再炸點各種油炸食品,到27就要家裡邊打掃衛生, 到28 29,各家各戶就要貼對聯了,到了30早上,小孩都換上新衣服,大人包餃子,吃完飯上街逛街玩耍,到晚上做幾個菜,邊吃邊看電視,這一晚上也稱熬夜,到凌晨12點鐘聲敲響,要放鞭炮,鞭炮一響,也就把年過了,大年初一有的也開始走親戚了,走親戚一直到初五,我們這裡的風俗一般初五以後就不再走親戚了,接下來就去街上看花燈舞獅,各種吃的玩的,一直到正月十五花燈結束,該打工出去的就出去了,這個年就這樣過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機照片格式化了怎麼辦?能恢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