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博藍的財經江湖

    1.利用碎片時間聽書,比如喜馬拉雅app,很多書都有人讀給你聽。

    2.把聽過的書,寫成自媒體的文章,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 2 # H藍色心情

    "聞道有先後,學術有專攻",正確的讀書法,我認為讀書要認真地去讀,去細細品味地讀。

    現在要讀的東西一方面無窮無盡,另一方面又少得可憐。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正是因為目不暇接無所適從才使自己的頭腦得不到有效的助益。普通人讀書純粹是因為閒散無聊。許多雜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寫作,目的只為了造成轟動效應。甚至文學作品也多是言過其實地表現客觀世界,加上快節奏的生活,使人難以沉下心來,這些不斷髮生的事實使許多人覺得閱讀變得根本不可能。因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一個沉思默想的過程,書本里的思想在讀者的頭腦中重新呈現,引起他的共鳴或質疑,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思想,使之吸收或轉化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所有這些都需要意志力的參與。但在當代這樣喧囂浮躁的世界,人們身上的意志力己經非常罕見了。特別電子網路媒體的泛濫,電子書籍越來越普及,靜心釋卷讀書的越來越少,這種正在丟棄的技藝怎麼才能重新獲取呢?

    那麼,讀書方法很多,至於怎樣讀書,什麼樣的書,每個人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條件來選擇:

    (1)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

    (2)精讀。 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7)再讀。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3 # 鄧老師談力學

    要把讀書當做生命和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讀書也是品嚐,是一種情趣。讀書也要有計劃和分類。

  • 4 # 恆強

    答:有十五種方法可取,最好的是十五中方法都去嘗試,具體展現如下:1.摘讀法有目的地一邊閱讀,一邊摘錄自己所需要的有關內容。2.查讀法利用工具查閱。3.劃讀法閱讀中邊讀邊準確地劃出有關內容,掌握閱讀中所需要的內容,便於攻克難點,解除疑點。4.詢讀法發現疑問,做出標記或摘錄下來,透過詢問別人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虛心好學的精神。5.理讀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題思想和中心線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規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結構分析。6.議讀法透過議論,抓住關鍵疑難,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找出依據。7.疑讀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思考的習慣。邊讀邊想,發現疑問,然後帶著疑問去查讀、詢讀,去解決問題。8.避讀法抓住主要矛盾,培養避輕就重地選擇能力。9.演讀法和作者想在一起,接受薰陶感染,培養閱讀的動作反應能力,激發學習興趣。10.重讀法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或者先閱讀後描摹,把閱讀內容,透過畫畫反映出來。它能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並作出相應的另一種形式的動作反應,培養聯想習慣和根據要求作畫的創造能力。11.聯讀法它重在對自己已有的知識回頭看,聯絡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閱讀新課與舊課結合起來,使知識系統化,既有效地複習舊知識,又較好地學習新知識。培養逐步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並培養其聯想和綜合能力。12.比讀法透過閱讀比較找出異同,加深理解。即能開闊眼界;同時也可鍛鍊研究,探索能力。13.逆讀法即從書的最後章節向前讀回去。培養倒行逆施思維訓練。14.注讀法發現疑難之處或有不同看法等,在書頁空白處,進行批註,發表個人評論意見,培養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15.改讀法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而抱著分析,研究,探素的態度,將正確的東西,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但更要發揚“挑剔”精神,敢於對錯誤的,消極的東西,提出改動意見。歡迎笑納!

  • 5 # 獵旗飄

    現代人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麼?應該有很多種吧!對我來說,現在比較傾向於這三種方法:一種是帶著目的讀書,一種是增量式讀書,還有一種是讀熱門書籍和經典書籍。

    帶著目的讀書,這個很簡單。就是你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你帶著這個問題把合適的書找來,然後研究這本書相關的內容,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跟這些問題沒有關係的部分,就不要讀了。這樣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的投入產出比高。

    增量式讀書,就是一本書拿到手裡,你要找到這個作者想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新的知識增量,什麼顛覆性的觀點。那你把只盯著這個主要的觀點,把它吃透,那這本書的讀書任務就完成了。書裡面其他的部分也不用去讀,如果那些內容重要,你以後總是能再碰到它,到時候再讀不遲。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讀熱門書籍,經典書籍。比如像《人類簡史》啊,《原則》啊,《事實》啊等等。這些書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更新或者建立你的世界觀。跟朋友同事聊天的時候,也能找到共同的話題。

    這三種讀書方法,就是最後一種可能會比較耗費時間一些。但是最後一種方法,它幫你建立相對比較系統的知識庫,著眼點在長期。前兩種讀書方法相對都比較功利一些,著重於解決眼前的、近期的問題。三種讀書方法效果都挺好的,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就行了。

  • 6 # 暮曦福行天下

    我個人,這幾天剛想到個小方法,分享給眾網友。

    舉例:當我們讀傳統文化的書,讀到一段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果,內心有疑義,可以拿手機搜尋不同的答案。

    讀書是美好而美妙的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彼此分享學習經驗,彼此分享學習觀點,何樂而不為。

    有利於打造,一個思想共享更文明的社會。

  • 7 # 勤勞的軍建

    一是讀書時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如飢似渴、逐字逐句深刻理解。

    二是讀書時帶著問題學習,比如書中的主題意思是什麼,你就帶著主題意思去深刻理解書中內容。

    三是讀書時對段落大意的理解。書讀了一自然段後,停下來想一想這段文章內容說明了什麼?意思是什麼?要深刻理解。

    四是對書中的人物、事情、景物、方言士語要有重點的理解。

    五是讀書時身邊常有筆和本,把書上的好詞好句、技術引數等記在本上。學習後再看幾遍筆記本,這樣能銘記於心。

    以上是我在長期的讀書實踐中摸索的經驗,供廣大網友參考。

  • 8 # 信筆寫

    在努力學習各科知識的基礎上發揮專長,既要不恥下問,也要不厭上問,更應獨立思考,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在獨自創新、吸收別人的經驗後創新和綜合創新方面大展拳腳。

  • 9 # 軒轅凌霄

    吟唱

    是現代教室裡厚眼鏡片們最欠缺的東西

    楚辭離騷就是例子

    不是朗誦

    而是吟唱

    古人常彈劍而歌

    歌唱嘛

    不是現在的朗誦

    周王朝不行了叫禮樂崩壞

    音樂

    在古代是主課

    不通樂理

    不算書生

    貫五經通六藝嘛

    說的很明白

    現在這種吟唱的技巧

    佛道修行還在採用

    僧侶的唸經

    其實是吟唱

    人的六腑通六律

    六律可以震動六腑

    周王朝時

    皇帝、諸侯聽什麼音樂都有要求的

    孔子為什麼要復興周禮

    這裡邊有天機

    天機裡就有韻律震動對人的改變

    形意拳叫:虎豹雷音

    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現代人已經看不懂我打的字了

    有機會多讀點書吧!

    12.22

  • 10 # 酒瓶裡的菸頭

    我認為,一本好書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通讀,快讀;第二遍精讀,細讀,找出疑惑;第三遍帶著問題去讀,然後從書中找到答案。只有透過這三遍閱讀,才能更好的把這本書吸收消化掉。好了,下面我們來說點具體的:

    第一遍,通讀

    很多朋友讀書都有偏好,有人喜歡實用性的,有人喜歡文學性的,有人喜歡探索太空的奧秘,有人想要了解歷史的細節,我喜歡看小說,我們就以小說為例子。

    當你拿到一本沒有看過的小說,第一遍肯定是要大概翻閱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歡這本書的內容。如果不喜歡,那就直接放棄了。如果大概翻看之下,覺得這本書文筆還可以,或者故事挺吸引人,那就會先快速的通讀一遍,瞭解大概。

    第二遍,精讀

    當你通讀一遍以後,對書中的內容已經有了大概得了解,但很多東西都還沒有太深入,所以,就要第二遍的精讀,細讀。

    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當你第一遍大概翻閱之後,可能會了解了大概的故事情節,知道令狐沖學了獨孤九劍,嶽不群練了辟邪劍法,林平之殺了嶽靈珊,任盈盈愛上了令狐沖。但是,你有可能不知道某一些細節,比如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的淵源,風清揚傳令狐沖獨孤九劍的細節,華山派的劍氣之爭,這些東西,都是會在第二次精讀時注意到的。而且,讀完這一遍之後,你會發現一些問題,是你沒有想明白的,這就需要第三遍的閱讀了。

    第三遍,帶著問題去讀

    這一遍,你要帶著你發現的問題去讀,在這一次閱讀中儘量的去想,去思考,儘量的解決心中的疑惑。

    還以《笑傲江湖》為例,當你第二遍閱讀室已經瞭解了書中的所有細節,那麼你就會產生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比如嶽靈珊為什麼突然不喜歡令狐沖了,比如方正大師為什麼要收令狐沖為徒,比如令狐沖怎麼就不願意為了任盈盈而加日月神教,還有獨孤九劍和辟邪劍法的各有什麼寓意,少林武當幫助令狐沖為了什麼,左冷禪非要統一五嶽劍派的做法到底對不對,日月神教的內部腐敗到底在影射什麼?再深入的思考,那就是權利和慾望,生命和自由的選擇問題了。

    總結:其實,三遍只是泛指,只是為了說一下讀書的正確步驟,這些都是要自己把握的東西。比如第三遍閱讀,有時候往往解決不了所有的疑惑,那就需要繁複的多讀幾遍了,沒多讀一次,就必然會有一次的收穫。所以真正的好書,是值得一輩子閱讀的,也就不單單是三次閱讀了。

  • 11 # 愛琳的森

    書要怎麼讀才真正有效?

    或許對你我來說,這是個很有必要探討的話題。

    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讀更多的好書,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書中的有益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是一件頗值得探討的話題了。

    倘若你去圖書館轉轉,看著滿目的書籍你不禁會心裡發怵。

    即使不吃不喝,不上班,每日讀書,怕這一生也無法將整個圖書館的藏書都讀一遍。

    更何況,很多的書,讀過,放下了,對書中的內容很快就遺忘了。

    博覽群書固然非常好,不同題材、不同型別的書,帶給我們的收益完全是不同的。

    但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將閱讀的效果最大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前些年我在創業的過程中犯過不少錯,我經常與朋友們笑談,我已經讀過好幾個學費在幾十萬的EMBA學位班了。

    這兩年我在精讀德魯克著作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我犯過的那些錯,大師在書中早就提醒了。

    閱讀的那會兒我常常禁不住陷入沉思:要是早點讀到這些內容,我就不至於犯那麼多錯了。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也正是因為親歷創業過程的腥風血雨,在讀德魯克老先生的著作時我才會有那些強烈的共鳴吧。

    若啥經歷也沒有,即使手捧大師的著作反覆研讀,怕不過也是隔鞋搔癢,不懂裝懂罷了。

    後來,經由自己的體會,再加上與高人探討,我發覺對於職場繁忙人士來說,閱讀得有技巧。

    比如,每年定一個閱讀主題,該年便以重度垂直的方式精度相關主題的書籍,當然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做些讀書筆記,寫點讀書心得。

    要說,讀書這活,討不了巧,囫圇吞棗的閱讀,滿足於“讀過了”,意義是不大的。

    很多時候經典的書籍需要反覆研讀。

    另外我個人以為,閱讀也好、上課學習也罷,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個學習方式,便是講給別人聽。

    什麼叫掌握了?

    能用通俗的語言,將你學習的內容陳述出來,要讓聽你分享的人聽的很明白。

    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意思吧。

    好吧,為了更好的成長,我對自己提了一個要求。

    今年我在系統、深入研究網際網路思維,以重度垂直的方式精讀相關主題的著作。

    好吧,行勝於言!

  • 12 # 皖人春秋

    我來試答今人的讀書方法問題。

    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或網文,每個人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到面面俱到。我覺得,今人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係:

    一、正確處理好“通讀”與“讀通”的關係。對於專業學科或研究方向的重要著作,必須做到精讀、讀通。同時,對於相關的學科和基礎性的書籍,也要做到泛讀,當個“雜家”。如此,就會視野開闊,又得心應手了。

    二、正確處理好“讀書”與“悟道”的關係。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死記硬背、拿個文憑,也不是為了裝點門面、徒有虛名;而是為了“悟道”、學以致用。只學不思,等於沒學。正如先賢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三、正確處理好“靜”與“動”的關係。讀書人不能天天悶在屋裡讀書,自然界及社會更是一本大書。如果做到了“破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做到了“動靜結合”。

    四、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讀書不啻於前人的觀點和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在前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超越。這既是讀書人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與進步的需要。

  • 13 # 馬蹄讀書

    分享一本經典著作的觀點。這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一名美華人。

    初版發行於1940年,中文版的出版社為鼎鼎大名的官方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這本書有多厲害呢?豆瓣網上超過5萬人評價,評分高達8.4。

    好了,主要分享下這本書對讀書的指導意見吧。

    閱讀的四個層次——

    1. 娛樂消遣。快速瀏覽基本資訊,泛讀即可,是最基礎的閱讀。

    2. 獲取資訊。使用檢視閱讀法,只抓取自己需要的資訊並標記出來,以作後用。

    3. 加強理解。精讀不止一遍,邊讀邊分析,需要做筆記幫助吸收。

    4. 增長心智。適用主題閱讀,以溝通這個主題為例,找到這個主題下5-10本書,經典和暢銷、入門和進階書目組合,展開閱讀,讀完這一系列可以成為一個小領域的專家。

    原書還挺厚的,資訊量很大,如果能堅持按書中方法實踐,一定受益匪淺,這也是這本書暢銷80年的原因。

    ,#好好讀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

  • 14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中國有句老話:“開卷有益”。從獲取知識的角度講,開卷,即多讀書,可以擴大知識面,當然有益。但是,如若沒有明確目的地亂讀書,或者讀書而不加鑑別,便會走彎路,甚至步入迷途。

    讀書要有目的,指的是讀書要圍繞一箇中心,明白為什麼而讀。有志於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士,除了要多讀一些文藝作品和有關寫作的書外,還應該讀點文學史、文藝理論和其他有益於文學創作的書,從而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達到借鑑前人的經驗,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目的。

    讀書不能不加分析地讀,人云亦云,當個書呆子。應該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鑑別真偽、精華、糟粕,善於區分什麼是有益與可以借鑑之處。這樣讀書就有了主動權,不是書的奴隸,而做書的主人。當然,學會鑑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首先取決於一個人的世界觀,能夠是非清楚,善辨真偽,其次是要有獨立的見解,第三需經過反覆地實踐印證、比較,鑑別能力才能提高。

    讀書要“循序漸進”。讀書一定要有計劃。一般說來,要自易而難,自近而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具體到每一個人,這個“序”應如何安排,要根據讀書的目的,個人的需要來確定。急於求成,不按計劃循序漸進地讀書,其結果,一定理解不深,甚至越讀越糊塗。

    當然,由於讀書目的不同,各人情況有異,具體從哪裡開始讀書,是可以有變化的。比如,讀魯迅的著作,一般說讀小說較易,讀專著和雜文較難,但也有先讀一些淺近雜文,再逐步去讀一些含意深刻作品的。這就無須要求過死,只要達到目的便是。

    讀書一般可分為“泛讀”、“精讀”兩種。

    “泛讀”也叫“略讀”。就是在閱讀的時候,採取提綱挈領的方法,把握大意和要點就可以了。“泛讀”往往是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閱讀較多的內容,即有一個時間和閱讀量的要求。

    在通讀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大意、要點,這是泛讀的主要內容。閱讀小說或記敘文,應該大體知道作品的內容梗概,主要人物,情節發展,弄清楚來龍去脈;閱讀理論性的文章,應該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並瞭解它是怎樣闡述、論證和說明一個個道理的。

    另外,泛讀還應該抓住文章的特點,看它在思想內容的表達、寫作技巧的運用上,有哪些成功之處,有哪些缺陷和不足。閱讀之後,要能對作品作一個簡要地評價,表示自己的立場和傾向。

    由於泛讀的目的不同。,“泛讀”的上述三點主要內容可以因文、因目的而異的。

    “精讀”是相對“泛讀”而言的,它要求對文章作深入細緻的閱讀,而不能只是把握大意、要點。

    “精讀”的內容應該包括:

    (1)瞭解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寫作意圖;

    (2)在通讀基礎上,把握作品的主要內容、要點及作品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主題);

    (3)瞭解作品是怎樣安排段落結構、層次和過渡、轉折的;

    (4)瞭解作品如何運用語言去描寫人物,記敘事件,說明事理的;

    (5)對於作品中關鍵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能結合文意給予準確的解釋,並能瞭解它們的深刻含意和在文中的作用;

    (6)能夠鑑別“精華”和“糟粕”,中肯地提出評價,為更深入一步地鑽研打下基礎。

    “精讀”與“泛讀”是相輔相成的讀書方法。葉聖陶和朱自清在四十年前曾著文指出過:“就教學面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

  • 15 # 雅量72

    無論今人還是古人,讀書始終是要經歷用心讀,放飛思考,形成個人體糸這些階段。

    今人不過面臨古人所無法想像的資訊爆炸局面而巳。因此今人讀書不可求多,要求慢,要懂耐心煮書。其實道理就那麼多,且大多相通,所謂一通百通,弄懂一個方面再涉獵另一個方面是最高效的方式。

    什麼都想知道,結果什麼都一知半解。

    在一個方面花心思5-10年即可成為專家級學者,再廣開眼界是比較好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為什麼要加入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