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娛樂
-
2 # 蟹小魚
智是一種境界,慧是一種能力,你怎麼理解?
智和慧是兩個含義:急中生智,定靜生慧。
智是一種能力,慧是一種境界,相當於智是加法,慧是減法。智是知道如何去“進”,慧是懂得怎麼去“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願吃虧的那是聰明人,那些“吃虧”的是智者,示弱不僅是一種智慧。
-
3 # 大金日記
這問題不是這麼問的,智和慧何必分開解釋?你就說智力(聰明)和智慧(覺悟)的區別就行了。
或許在此之前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智力”與“智慧”這兩個詞有怎樣的區別,不過僅僅從日常交流溝通時我們就有直觀感受,這兩個詞在某些情況下不能混用,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有大智慧”,但卻不會說“一個人有大智力”。再分析下去,語言邏輯上最簡單的一句話,“一個人有智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定論,不管智力高或是低,絕對是一個大於零的數值,而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卻是見仁見智、無法衡量的,兩個詞僅一字之差,卻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就如我們形容智力慣用“高低”,而形容智慧卻是常見用“大小”了,套用古文裡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智力常有,而智慧卻不常有。
那麼,“智力”與“智慧”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智力”的內容。《管子·形勢解》中提到:“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則身逸而福多。”,這裡的智力是指才智與勇力,中國古文通常單字成義,智力尚不是一個特指的名詞。《現代漢語詞典》裡關於智力的釋義為:“名詞。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由此可見,智力是一種能力,包括: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力時,“智力”的定義也可以概括為:透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
從釋義裡我們可以看到,智力涉及的是人腦進行資訊加工部分的能力,英國的心理學家斯皮爾曼將能力劃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Intelligence)屬於一般能力範疇。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將智力進一步劃分為體現學習和行為能力的流體智力,與體現知識和技能的晶體能力。心理學上對於智力的研究和定義流派多樣,不過,可以明確的是,智力有自己的發展曲線,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智力也表現為先增長後穩定再衰退的趨勢。智力受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因素影響,有著可以量化的個體差異性,即我們非常熟悉叫法——智商,準確來講叫做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個體智力在群體內所處的相對位置。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助手西蒙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後經美國心理學家修訂為斯坦福-比奈量表,與此同樣廣為使用的還有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編制的韋氏量表。
可測量的智力也成為了如今當紅研究——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理論基礎之一。透過學習與訓練,機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類人的智力。然而,訓練智力並不能帶來智慧,因為這裡未提及人腦功能的重要組成:情感與人格,這提示我們,智慧可能包含的更廣泛的概念。
同樣的,我們來看一下有關“智慧”的內容。《墨子·尚賢中》提到:“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這裡的智慧表示聰明才智之意,佛教經典《大智度論》卷四三中有述:“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從這些文本里我們可以感受到,智慧所蘊含的內容已上升到了哲學與宗教角度。智慧不在於讓我們學習更快、技能更高,而在於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懂得生命的價值。高智商並不等於擁有大智慧,我們也曾惋惜那些天之驕子因一時的挫折而失去了生的信念,也曾遇到過極聰明的人卻碌碌一生、囿於一隅。智力或許決定了一個人能力的高低,而智慧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廣度與深度。
通俗的講法,智慧是一個人集智商、情商、挫商、愛商等等諸多能力於一體的整體表徵,不僅為了生存,更是為了改造和創造而擁有的優秀品質,是探得根本、融會貫通的高階境界。
智慧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並不受限於個體年齡和生理的制約,會隨著我們的成長成熟持續累積,需要每個人終其一生去學習和體驗,更會隨著群體乃至文明的發展壯大,自動傳承和更新。
智力加上靜水流深的情感與成熟發展的人格,三者的和諧統一與有度運用,或許是個體開啟新格局、不斷迎接人生更美好階段、成為大“智慧”者的方式。這也提示了家庭、學校、社會等一切與教育相關的角色,從廣義上去理解學習的根本核心。
-
4 # 捨得0606
這句話如果倒過來,可能更貼切!
智是一種能力,慧是一種境界!
因為,智是一種學習,總結經驗,從外界得而來!主要取決於學習鍛鍊!
慧是一種覺知,覺悟,覺醒,是從自身而來!主要取決於境界!
-
5 # 徐福記
《轉載》那得看個人往那方面想問題,智慧最終體現的是人對於生活的一種態度。社會是個複雜體,個人智慧,只是整個體系中的某個細胞,你要是將單個細胞運用好了,它可以服務於人和社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並促進社會財富不斷增長,實現智慧價值最大化,要是單個細胞自身出了問題,和是自身本就是個癌細胞,那麼這樣的智慧,只會短期存在於這個社會複雜體,直致它最終消亡【——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最終目地,是逐步邁向文明,促進文明,完善文明,週而復始的這樣一個過程,智慧是其實踐這一價值的最終體現】
-
6 # 六扇門人jgy
智是一種知識和技能,透過學習和訓練就能掌握。有一句話叫急中生智,講的就是在危急的時候能夠靈光一閃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透過學習積累和長期訓練你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越來越強,獲得的證書和稱號也越來越多,你就會獲得很多頭銜,也就達到了一定境界吧。而慧是思考學習的能力,透過長期領悟琢磨完成的,為什麼說他是一種能力呢?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善於思考和喜歡思考的。有一句話叫靜極思慧講的就是經過長期安靜的思考終於明白了很多道理。這種慧需要的是悟性,所謂悟性就是透過一個人安靜的思考領悟的人生大道理。很多人專業知識技能很強,就是有時會專牛角尖,看不透很多問題,做出來的事有時缺少情商。有智無慧的人可以幹專業技能的事甚至可以乾的很好出大成績,是個將才,適合衝鋒陷陣幹各種具體的事。而智和慧都具備的人可以把握全域性,協調各種關係,能做出重大準確的決策,適合幹大事,是個帥才。
回覆列表
讀書的人有兩種,一種獲得了思想的啟發,變成一個智慧而快樂的人。一種丟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變成一個生物記憶體。 讀書對前者來說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他們透過讀好書而傾聽優秀的思想;他們也許無法和先賢謀面,但經由書籍和大師對話。 知識如果不成為人生的智慧,那麼知識就只是一件裝飾品。那些滿嘴說得都是別人書裡話的人,他們的作用不及於一張電腦儲存卡。身體醜陋者需要一塊遮羞布,而思想貧乏者,知識正是他們的遮羞布。一個人,再多的知識,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僅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麗的肉身。 每一次面對座座青冢,我們都會心生感嘆,所有的有形,即便現在再堅固也終被時間毀滅,惟有精神、人類世代相承的優秀的思想永存,激勵著人類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為智者,智慧的學說叫做哲學。許多人喜歡談哲學,哲學在他們那裡成了乾癟、抽象的概念,他們在概念的堆積和推理中尋求虛擬的快慰。 沒錯,哲學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裡被稱為形而上學。但哲學之所以形而上,不僅僅因為它不研究具體的科學,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類心靈的科學、是智慧之學。 我們的生活點滴中無不蘊含了哲學的蹤跡,充滿了智慧的火光。我們透過哲學思考去接近於人類的理性,獲取智慧的快樂,實現人生的圓滿,這正是哲學的意義。 但如果讓我去比較讀一本哲學書或者去傾聽一位年邁農人的絮語,我更願意去體會後者,實際上每個老人都是一本哲學書。學者的哲學溢於言表,而老人則用行為體現哲學。 子曰: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為他們參透了人生,諳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隨心所欲,因為那顆心已經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為一。希望可以幫到你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