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wK我愛中國

    因為齊白石老人有個性,自巳有獨特的創作,還有一個習慣飲酒詩性大發,激情豪邁,不管別人爰怎說就怎麼說,走自巳的路,畫自己的畫。

  • 2 # 魅力華夏文化中原

    答:齊白石的畫越畫越簡單,收藏價值卻越來越高,原來是因為學會了取捨,有舍才有得,做人何嘗不是如此。具體分析如下:

    齊白石是一位十分傳奇的老人,他的一生用“傳奇”二字來形容真是一點都不過分,眾所周知,齊白石早年的生活並不好,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替別人放牛來貼補家用,後來大一點就有開始做木工,做木工以後才算是開始接觸繪畫,都說不想做一個畫家的木工不是一個好木工,齊白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透過做木工開始接觸繪畫,從此深深的喜歡上了這門藝術,大家都知道想要在作畫上面有一定的成就那是很困難的,是一個常年累計的事情,普通的人都很難堅持,更何況是貧窮的齊白石。

    但是齊白石認定的事情沒有放棄,他一點一點的學習畫畫,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不用再做一名木工了,可以靠著給別人畫肖像來賺取生活費了,自己的生活也慢慢的走向了小康,空閒的時候還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喝喝小酒,日子過得很安逸,很多人如果有齊白石一樣的經歷都會很滿足自己的生活了,但是齊白石並沒有滿足,他決定走出去,走出自己那個安逸的生活圈,四五十歲了還決定走出去,從零開始鍛鍊自己的畫畫技巧。這份魄力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我們來看看齊白石早期的作品。

    齊白石早期的學畫畫的時候,也是從模仿別人開始,他不僅模仿金農,還有八大山人甚至連洋人的繪畫技巧他都瞭然於胸,正是因為有了他這種吸取百家之長的特點,他的畫才能越畫越好,從齊白石早期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的特點,那就是一個字:“像”,畫什麼像什麼,但是自己畫的畫都那麼像了,為什麼還是很少有人來買呢?齊白石一直也弄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作品,那就是清代畫家黃慎的畫冊,頓時就感悟了。

    原來自己的畫並不是畫的不好,也不是因為畫的不像,而是因為畫的太像了,畫的太像就會給人感覺很俗氣,藝術一個東西只要和俗沾上邊,那麼這幅畫就算是完了,想要將畫畫的脫俗就一定要先從這個上面著手,大家要知道他那時候已經是古稀之年,生活條件也意境很不錯了,但是為了讓自己的畫技更上一層樓,他還是決定放棄自己已經鍛鍊了幾十年的畫技,從零開始,學習更多大師的繪畫技巧,他並不是照搬,雖然是模仿,但是他還是將別人的技巧和自己的作畫風格融會貫通,將實物簡化,只把繪畫物件的特點畫出來。下面這是一幅早期蝦和晚期蝦的對比圖,大家一起來看看。

    齊白石的這種變化,在他畫的蝦的上面最為明顯,讓我們看看他早期畫的蝦,甚是相似,他從小就開始畫蝦,後期為了將蝦畫好,更是在碗裡養了幾隻長臂蝦,每天都在觀察,畫的蝦也是極像,但是他學會簡化以後,就開始只畫蝦的特點,蝦身節數越來越少,蝦腿也越來越少,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將整個蝦畫的活靈活現,想要得到就必須先要捨去,這就是他悟出來的道理。讓我們來看看他九十歲時候畫的蝦。

    齊白石的蝦越畫越簡單,收藏價值卻越來越高,原來是因為學會了取捨,有舍才有得,做人何嘗不是如此。

  • 3 # 法圖麥Jess

    齊白石曾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這句話一語道破國畫與西畫逼真細膩或抽象狂亂之大別,也是中西文化差異之所在。齊老簡化的畫風,強化了“步似之似”的造型,一片樹葉,一片瓜果,一隻蜻蜓,道出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和真性情。水墨極約簡,自然有真趣。必欲求本事,本統順中道,大師,神韻自筆尖流出。學得了畫,但學不了其神“有真趣”

  • 4 # 淡看雲捲雲舒之善者

    齊白石的作品已經無需太多的言語來宣傳了,白石老人作為中國近現代最頂級的藝術家,一生留下許多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也隨著時間的延長,價格也在日益激增。

    講到齊白石,我們都知道老人家最擅長創作小動物,在他筆下,有蝦、螃蟹、鳴蟬、蟋蟀等等小昆蟲。儘管這些昆蟲都是司空見慣的小生命,但是白石老人卻能透過他的神來之筆,賦予這些普通的小生命不平凡的靈魂。讓它們都能融入自己的作品,成為人類智慧精神的寄託。白石老人曾說過,他畫小昆蟲、小動物是“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究其根本,齊白石的畫作就是要體現大自然原本的美,留住世界的天然之趣。而這個“趣”字,就是白石老人一生的藝術追求。

    我們在白石老人的許多畫作中,都能感受到一股質樸之前,還有白石老人童心未泯的心靈。因為我們看到的畫作,往往都是生活中的一瞬間。比如殘燭下的熟螃蟹、公雞腳下的蟋蟀、柳條上的鳴蟬等等。白石老人的作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都知道老人家的作品經歷過兩個階段,而這個轉折,被稱為“衰年變法”。這種創作手法,是白石老人步入知天命之年後,自創紅花墨葉新畫法。在齊白石定居北京後至去世的近四十年裡,風格日臻成熟,最後達到爐火純青、返璞歸真的境界。而本文所講的這幅圖,就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的標誌代表作。這幅畫很特別,主體是一隻很奇怪的鳥,有一半篇幅卻是白石老人的文字說明。

    這幅畫中的鳥兒叫做“趣兒”,它可是一隻了不起的怪鳥。這幅《趣兒》最後竟被人以4.2億的天價收藏,此外,在北京白石故居舉辦的“天然之趣”展覽會上,白石老人的這幅《趣兒》還被安排在C位。可是,這幅怪鳥圖,網友們看後,卻紛紛感慨:“我不服!”到底有什麼不服的?要知道,這可是4.2億的作品,是白石老人的代表作啊。大家不妨參照一下圖4。

    圖4《趣兒》

    看到圖畫後,大家是不是愣住了?是的,就是這隻怪鳥。乍一看,這隻鳥的線條非常簡單,甚至沒有任何的細節刻畫,只是一個簡單的輪廓而已。更有甚者,這隻鳥還非常大,到底是什麼品種的鳥?一時半會還真看不出,麻雀?不像!喜鵲?更不是!烏鴉?也不是……這麼簡單的鳥,我們也都能畫出來吧?難怪網友會不服。這隻大怪鳥到底有何內涵?白石老人到底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了這幅作品?

    其實,關於這幅作品的來歷,白石老人已在落款中做了說明。原來這幅作品的成畫時間是在1919年,那是一個風雲突變的年代。而就在那一年,白石老人開始了他的“衰年變法”。換言之,這幅作品就是白石老人頓悟的標誌。此外,畫中的這隻鳥,它的原型並非真實的鳥,而是一塊磚頭上自然呈現出來的印記而已。原來當年齊白石和張伯任在法源寺中暢談,閒聊之際,白石老人突然發現地磚上有一鳥兒的痕跡。齊白石恍然大悟,這個印記可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沒有任何的人為痕跡。於是,白石老人立刻將這一印記畫了下來。這就是這幅《趣兒》的由來。

    這幅作品是齊白石衰年之變的見證,對齊白石而言,絕對珍貴!因此,在往後的40年,白石老人更是將其隨身攜帶,每逢閒暇,都會掏出來細細琢磨。畫作的線條雖然很簡單,但恰是這種返璞歸真的神來之筆,才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白石老人一生都在追求這種境界,而這幅“趣兒”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是白石老人後半生的創作指引。

  • 5 # 中國畫裡中國話

    說齊白石的畫看著簡單,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因為那只是看起來簡單而已。事實是,齊白石的畫一點都不簡單,因為看他的畫不能看他畫了什麼,還要看他沒畫什麼,這才是最難的部分。齊白石的厲害之處是不落古人窠臼,獨成自己的圖式,比如大寫意的植物,配工筆動物、草蟲,墨葉紅花,色彩濃豔,堪稱一絕。比如他的山水,看似隨意塗抹,不事細節,其皴法為古人所無,造景寫境,都能自出新意,一改舊風。這些都是他的畫作值錢的藝術原因。至於商業上,當然還有操作的原因。

  • 6 # 廣州一海浪

    白石老人的畫、若看似簡單、但實在不簡單!…

    他的畫來自生活中最平常的畫、一般老百姓、或一般常人、覺得生動有趣、而且真實活現、很受人們的喜愛!…

    另外、有藝術的、中上層的人、受到深厚敎育的人: 覺得白石老師的畫技法很高、所畫的內容: 無論用墨著墨、顏色、輕重佳備、比例準確、題材鮮活、內容豐富多彩!…很受人們的喜愛及讚譽!……

  • 7 # 劉曉林九天居士

    天地一人齊白石(連載10)

    劉曉林

    四、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白石老人終生在向宇宙的“造化”最大限度地學習,前賢與今人都是自己的學習物件;他也終生在向自己的“心源”最大限度地攫取,以至於給我們造成了錯覺:他的學習他人莫非是為了最終樹立自己?我認為齊璜可能有如此的些許“野心”,但更多的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你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藝術家更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則,一個籠罩在他人光輝下的“畫匠”,縱使技藝再嫻熟也只是他人的影子而已!!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是白石老人的藝術感悟與創作原則,他也希望喜歡自己藝術且從事藝術的工作者們能夠踐行。

    20世紀的中國大畫家中“信徒”最多者當推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三位,他們以各自的驚魂絕豔之“功”和無與倫比的“魅力”書寫著各自“陣營”的傳奇。平心而論,三位都在自己進行著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在承擔了教育家的“育人”工作。他們不僅是在畫自己的畫,他們也在畫自己的人——成就自我,影響他人。相對而言,齊翁較徐張二公更為強調“我之為我”的必要;反映在作品的面貌上,便是“齊派”的奪人心魄。換言:白石老人吸收了許多營養,他在藝術上卻始終給人有些“惟我獨尊”的感覺。〈徐青藤、八大山人、吳昌碩等人的藝術都曾是白石老人的由衷至愛,齊璜曾在過去的某一大發感慨:“青藤雪各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願來世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來世在哪裡?你我可以對他人欽佩,但膜拜是不必的。我認為今世的齊白石沒有對任何人膜拜過!他遍學百家,他始終是他。一般的藝術家常會在學習之時將自己籠罩在他人光影之下,欲出不能;好一些的藝術家多會秉持“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到白石老人這裡則是別有洞天的景緻:不管什麼時候,“我”都以“核心構成”存在著。他在早期學清代人物畫家焦秉貞、費丹旭、改琦、錢慧安等人時自己沒有迷失、向胡沁園、王湘綺等人學習時他沒有迷失自己,縱使學藝術特徵鮮明如徐青藤、八大山人、吳昌碩等人,齊白石依然還是齊白石!這實在是不得了!齊白石一生都在把他人化為自己的影子與附庸,而自己在不斷前行中使個人的藝術更加神采倍增、風華絕代。

    宇宙彷彿是無所不能的魔術師,她將萬物做了若干的劃分。眾多的藝術家們不可能整齊劃一,處在同一層面。有的默默無聞,有的名聲顯赫。有的曇花一現,有的日月永駐。黃賓虹先生在1934年的《畫法要旨》將畫家釐定為“文人”、“名家”和“大家”三個層次;其認為惟有“道尚貫通,學貴根柢,用長舍短,集其大成,如大家畫者,識見既高,品詣尤至,闡明筆墨之奧,創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畫而有之,故能參贊造化,推陳出新,力矯時流,救其偏毗,學古而不泥佔,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一代之中,曾不數人’。如果按賓虹翁的“標準”來衡量白石老的藝術,我認為可以庶幾作等了。偌大的藝術界知曉“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人不少,真正做到的則鳳毛麟角了。

    藝術上的“排他性”較其他行業更為嚴重,有了“我”何必再有“你”呢?一切皆可學,一切皆不可學。可學在於人之為人的共性,不可學則在於人之為人的差異性。而似我者必死無疑,除非你甘心於“奄奄一息”的境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成為大藝術家必須遵守的約束所在。於此,白石老人在中國美術史上方可屹立。不幸的是,齊璜的後繼者們或才學不夠、或心手不逮——瀕臨一死的局面出現了!

  • 8 # 素玄NO1藝術雜談

    白石老人的作品融入了他對中國畫畢生的心血,他在追尋先人腳步的同時也不斷的探索,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畫風。國畫欣賞的是意境,簡約不等同於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車是放P檔還是N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