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立江湖之遠廟堂,之高僧大德阿媚。

    曾不人坐鬼神塑,以和為尚政治兮。

    數逆算盤指爪撥,人幾何曽廟策據。

    恨不古土曽入祀,巜暨正統紀》小畜履

  • 2 # 天真的瓶子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蘇軾

    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

    僧言古壁佛畫好,一火來照所見稀。

    《山石》 ——唐·韓愈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北青蘿》 ——唐·李商隱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宿山寺》 ——唐·賈島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飯覆釜山僧》 ——唐·王維

  • 3 # 容我醉時眠

    自從西漢佛教傳入中國,僧人便在中國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寫詩的僧人也挺多,甚至出現了“詩僧”。

    貫休的《避寇上唐台山》:僧高眉半白,山老石多摧。

    貫休的《送僧遊天台》:眼作麼是眼,僧誰識此僧。

    貫休的《秋寄李頻使君二首》:葉和秋蟻落,僧帶野香來。

    李端的《題從叔沆林園》:樵歌依遠草,僧語過長林。

    皇甫冉的《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處處縈迴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僧自老,松自新。

    皇甫冉的《奉和對山僧》:吏散重門掩,僧來閉閣閒。

  • 4 # 奇濃嘉嘉普

    李白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蔣捷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蔣捷的這首詞無論是韻律,還是意境,都已經是上上之作,很喜歡他的這首詞。

    李商隱 《北青蘿》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辛棄疾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賈島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倉央嘉措 《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我覺得是翻譯的好,藏原文我也看不懂。

    蘇軾 《遊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王維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注:王維少有的散文書信,美妙無以接應,大愛此文。

  • 5 # 走過滄桑1962

    推敲二字的由來,詩魔賈島與宰相韓愈,一個布衣,一個當朝宰相,因一字相知。分享下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閒居少年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莫負言。

  • 6 # 小七愛西瓜

    第一個想到的是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 7 # 嘻哈不神經

    帶有“僧”字的詩句,可不止一句幾乎家喻戶曉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哦~

    題李凝幽居

    唐 ·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清明

    宋 ·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灞上秋居

    唐 ·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門致此身。

    宿山寺

    唐 · 賈島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北青蘿

    唐 · 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聽蜀僧濬彈琴

    唐 ·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唐 ·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夕陽

    唐 · 鄭谷

    夕陽秋更好,斂斂蕙蘭中。

    極浦明殘雨,長天急遠鴻。

    僧窗留半榻,漁舸透疏篷。

    莫恨清光盡,寒蟾即照空。

    秋夕

    唐 · 張喬

    春恨復秋悲,秋悲難到時。

    每逢明月夜,長起故山思。

    巷僻行吟遠,蛩多獨臥遲。

    溪僧與樵客,動別十年期。

    玉樓春·戲賦雲山

    宋 · 辛棄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

    自題像

    唐 · 黃巢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題鶴林寺僧舍

    唐 · 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 8 # 清心一棧

    分享一首詩詞——

    山石.韓愈

    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以開頭“山石”二字為題,卻並不是歌詠山石,而是一篇敘寫遊蹤的詩。這詩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傳統的遊記文的寫法,按照行程的順序,敘寫從“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是一篇詩體的山水遊記。

     這首詩為傳統的紀遊詩開拓了新領域,它汲取了山水遊記的特點,按照行程的順序逐層敘寫遊蹤。然而卻不象記流水賬那樣呆板乏味,其表現手法是巧妙的。此詩雖說是逐層敘寫,仍經過嚴格的選擇和經心的提煉。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是一首詩人訪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詩。據詩意可知,一天,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李凝居所時,已經天黑。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於是賈島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 9 # 三兒說

    《題鶴林寺僧舍》

    ——[唐] 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終日昏昏醉夢間”,這一句是詩人對自己遭遇流放時的內在情緒與外在情態的真實描述。

    “忽聞春盡強登山”,這句是寫詩人在百無聊賴之際,渾渾噩噩之中,忽然發現明媚的春光已經快要離他而遠去了,於是強打精神走出戶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賞春色以排遣積鬱已久的愁苦與不快。

    “因過竹院逢僧話”,“因”,當為介詞,有“由於”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參禪悟道修行之地。詩人來這裡幹什麼?有意來的也好,無意路過也罷,總之,人還是進去了,並且與寺內的高僧談禪悟道閒聊了很久。“逢僧話”之“逢”字告訴讀者是無意之中碰到的;“話”,即與老和尚談禪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悶與不快,探討人生之喜怒哀樂,等等等等。我們都知道,作為佛家,對待人生的觀念自古多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緒心態,面對慘淡現實,視若罔聞,處變不驚。不論有多大的煩惱與不快,學會深藏於心底,這樣才能忘記過去,笑對人生,憧憬未來。

    “偷得浮生半日閒”,從這一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詩人的人生態度還是樂觀的。詩人積極樂觀的心理原本是有的,但是由於屢遭貶謫和流放的打擊,一時間被現實與外物的不順困惑了,直到與鶴林寺高僧的一番深層次聊天之後,解開了詩人積鬱已久的心結,才使他從“終日昏昏醉夢間”醒悟了過來,排開了紛繁複雜的塵世的紛擾,有了重新面對現實,重新審視人生的勇氣,才感悟到“偷得浮生半日閒”,獲得暫且的半日清閒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的米粉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