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為觀指

    答案是很明顯的:如果大家都工業化了,西方發達國家就真的沒什麼優勢了。

    這個世界有兩個基礎道理,一個是物以稀為貴;另一個是供需決定價格。

    那麼ASML公司是哪裡的?荷蘭的。西方國家通過幾次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建立的極深的技術護城河,使西方在技術上、資本上、武裝力量上都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因此,西方可以在類似光刻機這種自己獨佔優勢的稀缺產品上坐地起價,收割世界財富,供養本國的工業技術創新和民眾福利生活。這就是西方發達的本質。

    如果很多國家都能夠工業化,那麼,這些國家一方面不需要再花大價錢去進口工業產品。另一方面,工業化帶來的民眾教育、技能、收入的提升,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發展,讓本國的教育事業和技術積累有更好的基礎。慢慢的,只要不遇到外部戰爭、內亂、全面的重大災害等極端事件,這些國家就能夠一步一步把技術和產業都積累出來。

    比如韓國,六七十年代,韓國比他們北方的同胞鄰居窮很多。但是朴正熙在經濟建設方面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透過搞對外勞務輸出(去中東建房子、派兵給美國人在越南戰爭使喚等)積累外匯儲備,以此來進口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同時扶持國內的大型企業集團,讓少數企業先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三星的遭遇其實是很說明問題的。七十年代,三星想做半導體,找了日本和美國的大企業,沒人願意哪怕將一條落後生產線賣給三星。因此,今天的我們不要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認為韓國的經濟成就是美帝扶持的結果。人家一開始都是自己拼出來的,拼出樣子了,美帝才願意投資你、帶你玩兒。否則,美帝的親生殖民地菲律賓,為什麼沒有被扶持起來?今天有聽說一家著名菲律賓工業或者科技品牌嗎!

    因此,如果很多國家都工業化了,那麼必然會擠壓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價值、高利潤、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市場,從而使得他們的市場萎縮、銷量下降、利潤降低,從而無法維持對其他國家的絕對技術優勢,也就無法獲得壟斷利潤了。到那時,不是說所有東西都能成為白菜價,但是至少所有產品都只能獲得一個合理的、充分競爭的利潤率了。那西方還談什麼優勢呢!因此,西方才拼命打壓第三世界高科技企業啊!

  • 2 # 三袋大菠蘿

    高階產業要緊緊抓自己手上,產業上游要緊緊抓自己手上。

    其他汙染嚴重,人力密集,利潤微薄的產業和環節可以考慮在外,但最好能受自己控制。

    凡是能遷出去的,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 3 # 曾銘瀾

    都工業化嗎,都需要買缺少需要的,市場才大,只賣給中國,都不能做到賣的便宜點,唉。為什麼,因為無組織,惡性競爭。內需質量差。

  • 4 # 閩藉寫作

    有些國家慢慢在那裡出現工業化了,有被人在那裡制止拉下來了,想出現還象原景的環境生態在那裡出現讓人去生活人出現的。人想要環境象原生態一樣在那裡去生活人出現,是少開發一切事業在那裡出現的,才可在那裡保持住環境生態的形象象原來那樣在那裡出現的,才有安靜生活人的靜態在那裡出現的。但人出現不了工業化在那裡出現了,也是煩事在那裡出現的。看來人在那裡做事是不會一致的思想在那裡出現的,也有些國家的人觀念就不一樣在那裡出現的,有可能去踏那些發達國家的腳步去走了,也會出現那個現象在那裡出現的國家了。

  • 5 # v好v好吃

    想工業化必須先解決國內各種矛盾,拿印度來說1,種姓制。2宗教。3階級矛盾。4地緣環境。5國際形勢。任何一種都能壓死印度。工業化不是那麼簡單的。這還是印度這種大體量的國家,小國家就更別說了。

  • 6 # 且聽政經

    這個問題,首先本身就是一個不成立的假設;

    其次,也沒有找準西方國家真正的優勢所在。

    工業化所需的基礎,是絕大多數國家難以跨越的門檻

    我們先不說工業化需要多麼完整的工業體系,或者說需要多麼齊全的工業類別。

    就只說工業化需要的基礎吧。

    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所需的基礎是煤炭和鋼鐵。此外,還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

    看似簡單,但這是一百年前的工業化門檻。

    而即使按照一百多年前的這種“低”標準,就已經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邁不過去的門檻了。

    世界煤炭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分佈卻並不平均,世界上80%的可開採煤炭儲量分佈於美國,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德國和南非這幾個國家。

    我們可以看到,有足夠煤炭資源的,基本上都已經是工業化國家了,其中的特例印度後文會專門講。

    而鐵礦資源,排名靠前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巴西,中國,玻利維亞,幾內亞,印度,烏克蘭和智利。這些國家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80%以上。

    由此可見,單單是一百多年前的工業化基礎門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邁不過去。

    這還只是說資源儲量,還沒考慮開採和利用能力。

    而大量的工業人口,也是許多國家邁不過去的坎。一百年前,西方國家也需要靠圈地運動,透過血腥手段,才實現了工業人口的累積。

    如今這個時代,哪個國家還能這麼做?

    況且,如今所需的工業人口,早就不是有一雙手能幹活的基礎工人了。

    如今這個時代,沒有完整的教育體系,沒有成熟的工程師培育制度,根本就談不上工業人口

    除了基礎的資源門檻,工業化還有很高的基礎設施門檻。

    電力,交通這兩項,就卡住了幾乎所有不發達國家。

    說回印度,這個國家,有煤,有鐵礦,有足夠的人口。此外,在二戰後,印度還分別接受過美國和蘇聯的支援。

    就這樣的優越條件,七十年過去了,印度依然沒有實現工業化。

    印度也並不缺乏受教育的高階人才,但幾乎都是為別的國家培養的,自己根本利用不起來。

    差距就在於電力和交通這類基礎設施,這兩條做不好,空有資源和人才,也無法形成完整的協作體系。

    大概只能玩雜技了

    我們中國作為二戰後為數不多的突破工業化瓶頸的國家,並且是在戰後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從一個絕對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門類最齊全的國家。

    取得這樣的成就,也只用了幾十年而已,這是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自豪的。

    西方國家的優勢,並不僅僅是工業化而已

    西方國家的優勢,難道僅僅就是因為有工業化嘛?

    顯然不是。

    我們中國,作為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工業體系非常完整,有人數最多的受教育工程師,有著極其優秀的科學家。

    但是,就這樣,我們依然有很多工業產品,根本造不出來。

    最近美國一直卡脖子的晶片,花錢也買不到的光刻機,就不用細說了。

    還有高精度數控機床,是很多精密製造業的基礎,我們依然落後很多。

    此外,還有高階發動機等,都是我們造不了或者說做不好的。

    這些才是西方國家的競爭優勢所在,上百年的工業化積累,幾百年的科研沉澱。

    這些,就連我們最勤勞聰明的中國人,追趕起來都很費力。

    你說讓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實現,就此突破西方國家的優勢?說起來簡單。

    但實現起來,可能嘛?

  • 7 # bratskid

    是的!

    但是西方國家早就有對策,“溫室效應”理論是如何出臺的?這本身是個偽命題,是個服務於國際政治的偽科學。中國研究古氣候學的專家早就指出來了。

    對於後工業化國家而言,按住渴望發展工業的、非工業化國家的手限制他們發展,他們才能坐著吃現成躺著吃老本。才能永遠保持住全世界和自己的差距。

  • 8 # 我愛達州

    一個班級好成績的學生被差學生趕上來,肯定好學生會更加努力,除非差學生有更好的天賦。⭐

    但事實上現在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亞洲非洲南美等地是有一定的天賦,比如資源、人口、氣候,但最重要的人才方面,這可不是10年20年能夠趕超的。

  • 9 # 雁又南飛

    很顯然會嚴重削弱它們的影響力。18世紀後期西方尤其是英國先於世界起步於工業化革命,前後歷經數個階段性的最佳化改進逐步得以實現全面工業化。此前此後經歷足足200年時間,其行程結果令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生產力大幅提升。用鄧小平的精闢話語來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生產力的核心就是工業化革命。

    看看當今的中國吧,其發展速度以驚人的丶絕無僅有的頂級速度全面推進!

    用西方一位政治人物的話來證明其威力:中國若全面實現工業化,就相當於或超越整個西方的總體規模,既令人驚詫又令人困惑不已!同時,也令西方世界的反華陣營感到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以至於無時無刻的全方位打壓中國的現代化程序。

    這就是它們害怕中國工業化程序的步劃會讓它們逐步失去優勢並喪失對世界的長期裡脅的原因。

  • 10 # 長心眼168794174

    農耕社會的經濟是土地經濟,經濟以農民種地為主。工業社會的經濟是工廠經濟,經濟以工人制造為主。現代社會的經濟是智慧經濟,經濟以機器人生產產品為主。路還長著哪。

  • 11 # 鞅論財經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如今是第四次),以及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從事手工業、傳統產業和農業的人口比重也是逐步降低,第一產業的比重更是持續下降,很多西方國家的第一產業不到2%,我國2019年第一產業比重也是下降到了7%,一些欠發達國家的第一產業比重也是在百分之十幾。

    這就是一個工業化的時代,全球的經濟主要是靠二三產業來維持,那麼原來的這些已經走向發達國家的國家是否會沒有優勢了呢?

    未來的產業競爭會更加激烈,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看看今天的歐洲,再回過頭看近百年來的整個歐洲的繁華。顯然,在這場後工業化時代的競爭中漸漸失去了光環,甚至連歐洲發動機(德國)在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了負增長,歐洲經濟熄火了。疫情下的歐洲更是一種雪上加霜,未來的路還會越走越窄。

    但這不代表著所有西方國家都是走向衰亡,競爭激烈也是必然趨勢。

    但並不是工業化就是終極或盡頭,而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也就是叫做後工業化時代。在後工業化時代,工業只是一個基礎,而現代製造業、高階服務業、科技產業、金融產業和高附加值的傳統產業才是競爭的核心,這個高附加值、人才密集性、資金密集性的產業才是關鍵。

    我們還是以西方之首的美國為例,談談未來的工業化核心在哪裡?

    美國2019年GDP為21萬億美元,第一產業不到僅1962億美元,佔比才1%;而第二產業也是以3.9萬億美元,佔比不到20%,那麼美國的80%來自於第三產業。是不是美國已經擺脫了工業化時代,而進入了虛擬的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時代呢?顯然不是的。

    在美國的佔比80%的第三產業比重佔比中,有超過50%是以製造業服務業為主導,包括科技創新、工業設計、生物科技等等為工業服務的第三產業,也就是工業化的價值鏈最高的這部分。80%的服務業比重中佔比了50%,那麼就是還有40%的服務業GDP比重是為工業化服務的,再加上20%的第二產業,那麼美國的實際第二產業比重是達到了60%。這就是後工業化時代的一種新特色。

    在後工業化時代,一些發展中國家僅僅抓住了工業產業的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真正抓住核心就是服務業中的工業化頂端設計,這才是最具價值的部分,也是集中了人才、資金和科技,只有擁有了這片藍天,才可以說是跟上了後工業化時代的腳步。

  • 12 # 大修者

    將來中國如果主導了商業這條路線,那西方就會好好的把工業做好,而不像現在,存在很多叫不出名的商品卻滿街走,那時候才會有真正的名牌出現,這樣的話會更加功能化,誰有優勢就看誰做出的商品受歡迎程度了。(本評論基於目前國內很多生活用品都很爛,卻能生存,完全都是用盡欺騙消費者,而這消費平臺就是一路之丘)

  • 13 # 在水一方170582090

    西方國家工業化發展數百年,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和雄厚基礎,科研底蘊豐富。這可不是剛開始工業化的國家,想透過"彎道超車"就可以趕上的。

    對這一點,西方國家現階段是沒什麼可擔心的,因為他們大多隻能是一步步跟著學,只是後來者。

  • 14 # 建業水

    工業化也有供應鏈控制的情況,典型是美國用半導體卡中國,只是沒卡住;工業化需要資金,資金上西方金融秩序讓仍在優勢;工業化的產品需要市場,市場現在發展國家市場比早十年有大發展,東盟一度成為中國外貿進出口第一市場,現在仍是第二大市場,市場曾經也是西方制裁的工具,特別是西方存在資源可替換性時更是如此。現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依賴相比已經讓發展國家有了比較大的空間,西方更多在標準等軟實力上仍有相對高的霸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地上一把SKS,一把Mini,全都是連狙,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