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咸陽老中醫

    你可買一套中醫學院教材。一般是五大院校主編的,

    如你古文基礎好,可加上古代經典名作,

    黃帝內經素問,傷寒論,針灸大成,本草等書。

  • 2 # 中醫兒科黃童

    看來你應該是對中醫感興趣,想了解下中醫。但是沒有基礎學中醫,建議還是從教材開始,第一步肯定是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接著就是中醫診斷學。然後再去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選擇書本。

  • 3 # 何達滴

    真要掌握中醫理論,最後研究下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僅讀和記,而且要形成古人思辨的方式,從而培養出一些悟性。在此基礎上再去研究其它經驗上的東西。中西醫醫理的區別,根本去說就是思想方法的區別。今人從小學讀書起,已經形成了一套現代的思想方法,講所謂科學已經成為一種定式,而這種定式又往往陷入以科學理論為標準的羅網,沒有質疑否定的探索精神。抱著這種態度學中醫,不可能真正懂中醫,最後都只能是些畫虎為貓的經驗主義者,又或者是些拿著中醫架勢其實用西醫腦子想事的假中醫。

  • 4 # 黃桂雄骨科醫生

    #醫生吐槽# 零基礎自學中醫真的好睏難之前我也看過中醫方面的書我看的是《黃帝內經》。不過真的好難,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 5 # 背藥匣的小徒弟

    中醫還是要圍繞經典來看,中醫經典建議先從針灸看起,像《針灸大成》,明白了針灸可以看看《黃帝內經》,明白陰陽,六經八綱,之後看看《神農本草》,知道藥性,藥理,之後再看《傷寒》《金匱》,有了病理,藥理做基礎,就知道這裡邊的配伍。這樣中醫總綱就打好了,然後看什麼書都能明白原理,萬變不離其宗!

  • 6 # 道家小醫

    自學中醫之路

    啟蒙時代:2000春-2001秋

    教材(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函授教材系列):

    1 《中醫基礎理論》。還算有趣,有點哲學意味(咱本來就對哲學感興趣),基本算是學進去了吧,建立了些概念。

    2 《中醫診斷學》。實在太枯燥了,硬著頭皮看完,很佩服當年讀書的毅力。

    3 《中藥學》。實在太枯燥了……不說了。

    4 《方劑學》。當時看的這些書裡頭,就數這本書看了覺得最有收穫,大概知道中醫是怎麼開方子了……若干年後,唯一記得的一個經方,就叫“小青龍湯”。至於組成藥味,早忘了。

    5 《中醫內科學》。邊看邊摘筆記,寫提綱摘要。

    6 《中醫各家學說》。只看了半本,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靠學的那麼點中醫基礎理論教材裡的知識,無法理解後世醫家那些形形色色的理論。

    7.《中醫四大經典學習指導》,人衛出版社的,內經+傷寒+金匱+溫病,草草瀏覽一遍,實在看不懂。

    趣味讀物

    8.《中國傳統醫學漫話》--印象中蠻有趣的,也算看得懂,還推薦給同事看。

    9.《中醫解夢》--主要用內經理論來解夢。較多應用五行理論,有點意思,但沒看完。

    文藝復興時代:2010年

    前期以興趣讀物為主,後期以複習中醫基礎教材為主。

    興趣讀物

    1 馬悅凌:《溫度決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

    2 中裡巴人:《求醫不如求己》I、II、III、IV

    3 蕭宏慈:《醫行天下》。看後很羨慕,也很震撼。

    4 劉力紅:《思考中醫》--前前後後看了兩遍。作為興趣讀物,值得推薦。

    5 李陽波:《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

    6 田原:《人體陽氣與疾病》

    7 盧崇漢:《扶陽講記》

    8 羅大倫:《古代的中醫》全集。真正的啟蒙讀物!

    9 羅大倫:《陰陽一調百病消》

    10 艾寧:《問中醫幾度秋涼》(當散文看不錯)

    11 方舟子:《批評中醫》,反面教材。下的電子版,記得剛開始看時還戰戰兢兢,怕這本書會說服我。怕這本書真的證明了中醫是偽科學。看了以後才知道……肘子連半壺水都稱不上。

    中醫基礎

    1 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影片(硬著頭皮看完)

    2 朱文鋒:診斷學影片(勉強看完)

    3 張廷模:中藥學影片(馬馬虎虎看完)

    4 鄧中甲:方劑學影片(還可以。看了一半)

    《內經》《傷寒論》

    1 郝萬山:傷寒論教學影片--郝老師講課生動風趣,深入淺出,入門推薦。

    2 張喜奎:《仲景臨證傳知錄》(小說體的傷寒論解析)

    3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講得很透,而且融入了很多劉老自身的臨床經驗。

    4 劉渡舟:《傷寒論十四講》

    5 黃元御:《傷寒懸解》、《傷寒說意》

    6 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下面計劃要看的

    1.劉渡舟《傷寒臨證指要》

    2 《傷寒論教參》

    3 陳明(編):《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讀《金匱要略》(2011年-2012年)

    1 王雪華:《金匱要略教學影片》(看了70%,實在看不下去了)

    2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3 黃元御:《金匱懸解》

    4 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

    5 陳明(編):《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下面計劃要看的

    1 程門雪:《金匱篇解》

    2 張家禮:《金匱要略講稿》

    讀《溫病學》(2012年)

    1 劉景源:溫病學教學影片--劉老師講得很好,

    2 趙紹琴:溫病縱橫、溫病淺談--正如傷寒從郝萬山影片、劉渡舟書入門,溫病,我是從劉景源影片、趙紹琴書入門的。

    3 趙紹琴溫病講座

    4 吳鞠通:《溫病條辨》--囫圇吞棗地通讀了一遍,還需要再研究。

    下面計劃要看的

    1 王孟英《溫熱經緯》

    2 《溫病學》教參

    3 《溫病方證與雜病辨治》(張文選著)

    黃元御(2011年)

    1 《四聖心源》

    2 《四聖懸樞》

    3 《難經懸解》

    4 《長沙藥解》

    5 《玉楸藥解》

    6 《素靈微蘊》

    7 《傷寒、金匱三書》(見前)

    8 《道德經懸解》(嚴格說來,不算醫書,呵呵)

    9 根塵不偶、行者老師的講稿

    彭子益(2011秋)

    1 《唯物論的系統醫學》

    2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3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續)》

    陳士鐸(2011秋至2012春)

    1 《外經微言》

    2 《本草新編》

    3 《辨證玉函》

    4 《脈訣闡微》

    5 《石室秘錄》、《辨證錄》(這兩本書只看了一部分。後來興趣轉移,看其他書了)

    中醫各家學說

    1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任老講得非常好,絕不是照著教材照本宣科(儘管教材就是他編的),而是融入了很多自身的經驗和體會。

    2 《中醫各家學說教參第二版》--濃縮各家之精華。

    其他讀過的醫書

    1 鄭欽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後者只讀了半本)

    2 《中醫火神派探討》(看了半本)

    3 周慎齋:《醫家秘奧》(任啟松校注,看了大半本)

    4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只讀了一半,有時間的話會看完)

    5 曹穎甫:《經方實驗錄》(好書,大家都知道,看過兩遍了)

    6 《陸氏三世醫案》(彭子益推薦的,憑脈辨證,診斷還可以,用藥感覺較雜,不是經方的路子)

    7 李冠仙:《知醫必辨》(醫話類,不錯)

    8 衣之鏢:《傷寒論陰陽圖說》

    9 滑壽《診家樞要》+李時珍《瀕湖脈學》(太枯燥了,硬著頭皮草草瀏覽,都記不清楚有無看完)

    10 任應秋:《運氣學說六講》

    11 《趙紹琴驗案精選》

    12 徐靈胎:《醫學源流論》

    13 《張仲景醫學源流》

    14 《劉渡舟驗案精選》

    其他讀過的興趣讀物與看過的影片

    1 《名老中醫之路-合集》(目前斷斷續續還只讀了一半)

    2 張大明:《小說中醫》《小說中醫續集》

    3 張大明:《醫案聊齋》《醫案聊齋續集》

    4 李玉賓:《破解中醫治病密碼--臨證辨象》

    5 任之堂主人:《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

    6 任之堂主人:《醫間道》

    7 李傑:《劍膽琴心是中醫》

    8 沈佳:不平凡的中醫(小說體醫案)

    9 《中醫不死》、《大中醫》、《女國醫》《傅青主傳奇》(這些就是真正的小說了)

    10 百家講壇:王新陸《解讀中醫》(很不錯。看得熱血沸騰)

    11 百家講壇: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張仲景》

    12 百家講壇:羅大倫《大國醫》系列

    【近一年多,其他讀過的書】

    1 《難經》:重讀了一遍,主要關注其脈法部分。

    2 《神農本草經》:揀其中重要藥物,抄錄了一遍。

    3 《輔行訣》:讀了原文與方劑,尚未讀講疏部分。

    4 《醫學源流論》(徐靈胎)、《知醫必辨》(李冠仙):以上兩本都是不錯的古典醫話類著作。

    5 《中國醫學源流論》(謝觀):隨便看了看,其中論黃元御的一段在網上經常被人引用。

    6 《醫林蜩鳴》(柴中元):作者在雜病、養生領域的其他論文的自選集。可歸入醫話類讀物。

    7 《臨證脈學十六講》(姚梅林):作為脈學的入門級讀物不錯。

    8 《火鬱發之》(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脈辨證》,《汗法臨證發微》:李老的書較多。

    9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易之篇或道之篇(潘毅)。

    10 《內經知要》(李中梓)

    11 《內經》(教參第二版);《中醫各家學說》(教參第二版)。

    12 《任應秋中醫各家學說講稿》:第二次通讀了,經典講稿,值得反覆閱讀,常讀常新。這套中醫名家名師講稿系列裡,任應秋的各家學說,劉渡舟與郝萬山的傷寒論,以及劉景源的溫病學,都是經典。

    13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方劑學常讀常新,而王綿之方劑學作為網上口碑較好的方劑學講稿,值得一讀。

  • 7 # 王志毅

    零基礎學中醫,誰開始學中醫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學中醫要有恆心。建議,學一學中醫最基本的理論,由淺入深,增加學習興趣,要不然你會中途放棄的。不要好高騖遠,先學《黃帝內經》?你根本看不懂,《黃帝內經》是要有一定的中醫基礎才能看懂的,先學《黃帝內經》就等於你已經放棄了。因為看不懂,就覺得無趣,不了。

    我建議先學王叔和的《二十八脈》這是中醫的切診 ,再學《藥性賦》,瞭解四藥性的基本作用,都治什麼病。什麼病用什麼藥,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必須會背。 接下來學習中醫理論臟腑功能,中醫陰陽五行學說,《湯頭歌訣白話解》。然後再看一下《傷寒論》《瘟疫論》 ,《醫宗金鑑》裡面都有,《醫宗金鑑》內外科婦產科,雜症科都有。你可以買一套學習。再看一下中專教材《中醫內科學》,這幾本如果能掌握,你基本上就可以行半個天下了。至於《黃帝內經》那是中醫高深學說,屬於理論6知識,一般人看不懂,就是中醫教授也不一定完全濃通。另外還可以看一下《民間驗方集》這裡面有好多有用額東西。就這麼多,你如果能學通,就是專家水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早起去學習的動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