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度分享

    老師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教授知識,解答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元也就是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當然基本的人格教育也有做到!但是,在做人的教育上,還得以家長為主!言傳身教離不開家長!家長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人格和做人的領路人!

    因為老師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能塑造一個人的人格,不是說不能做到,只是這機率太小太小,因為孩子無法逃脫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骨子裡的影響,他的人性不改,生活的表象就很難發生質的飛躍。

    人生道路上,家長幫孩子紮根,老師提供雨露陽光。這兩個角色不能替換,更無法取代。

    老師和家長分別演好自己的角色,將是教育最舒服的狀態。

    所以說,這種錯位非常可怕!要不得!!

  • 2 # 促成教育

    看到這個話題,我禁不住要說:不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種長效機制,是一種有效教育,一定要從長計議,絕不可草率行事,簡而了之。

    作為老師,對於學生的教育,人格只是其中的教育的一個層面,但絕不可太突出了這一層面。不然的話,學生就會從小太注重了人格,從小就會把人格看的過重,視人格為不可侵犯,也恰恰是這一點,也就不自覺地助長了學生個人的所謂的尊嚴,也恰恰是這一點尊嚴,往往表現出在一些事情上,不夠冷靜,不夠沉穩。一旦自己在人格方面,有點受損(或不如意),就立馬錶現的淋漓盡致,甚至是大動干戈,再不然就是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給家長甚至是個人都留下不應有的遺憾。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方方面面。至於輔導孩子功課,也只是學習上的某一個層面,是對孩子學習上的一個督促,一個促進,但能否真的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進步,我想也並不完全見的。

    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教育學生方面,都應該以德為重,以德為先,做人是根本,也是根基,這一點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偏離的。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勞動,如何健體,如何審美。只有這樣,才能真的讓孩子有一個長足的發展,有一個長足的進步。才能真的讓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才能真的讓孩子將來學有所成,學有所樂,功成名就,才能真的讓家長,讓老師,讓社會,安心,舒心,放心。

    一點個人看法,不當不妥,敬請多多指教。

  • 3 # 木舟LTQ

    教師承擔育人使命,家長關心孩子將來就業,這其實是正常的。老師的工作要求以德育為首,培養合格公民。作為家長,最關心的當然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是否能進大學的校門是以分數決定的。所以國家的高考制度決定了家長的價值取向。而學校教師同樣也有這樣的價值觀。老師的工作業績也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

  • 4 # 向教育者致敬

    套用一句皇甫老師話,當下的教育問題出在“家長種了老師地,卻荒廢了自己的田”!

    這句話裡的田地,就代表了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素養層面。那正常的教育是什麼樣呢?老師應該專注於知識的傳遞,而家長則應該在孩子人格素養上下功夫,其實家長完全不必在過於糾結此事,家長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家長的高度會影響孩子的高度!

    老師為了讓自己從忙亂的工作裡脫身,就把自己的一部分工作給了家長,其實這裡面有比較複雜的原因,教材的要求,課程的設計等等暫且不提,老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但老師也無奈。

    家長永遠都是焦慮的,怕孩子不夠優秀,被將來的社會淘汰,從而全方面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積極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指手畫腳不說,還感覺自己比老師更懂,其實家長要做的只有一條就夠了,那就是穩住孩子的心,讓孩子慢慢地與現實連結。

    老師和家長的分工其實很明確,就是在孩子希望長大過程裡,一個給知識,一個給溫暖而已。

  • 5 # 果媽莉莉安

    不能片面的去分老師教什麼,家長教什麼。老師主要負責功課同時也負責育人。家長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裡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所以,父母的教育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烙印。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很提倡激勵式教育,孩子哪怕有極其微小的優點,也把它點亮發光,不帶著挑剔眼光看孩子,不會總會找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老師和家長都要鼓勵孩子,耐心對待,杜絕語言冷暴力,培養孩子自信,功課也好,人格也好。

  • 6 # 阿奇說高考

    這句話我感覺是個謬論。為啥呢?

    現如今,我國實行人才強國戰略,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老師培養人格沒有錯位,培養人格就是培養德行,教書育人中的“育”字也有此含義。

    輔導功課家長也是可以的,一方面是瞭解孩子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是培養親子關係。難道只有老師才能輔導嗎?難道家長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

    培養一個孩子長大成才不容易,現如今學校不敢管、家長沒時間的現象層出不窮。只有老師和家長一起努力,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能夠為國家做貢獻,家長欣慰,老師也自豪不是!

    只有身體躬行,把孩子的事當成自家的事,老師才能稱職;只有多溝通多瞭解,家長才明白孩子真正想要的。我認為老師和家長 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人格和學習輔導最好都不要缺席!

  • 7 # 柔美時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培養人格、人性、道理,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家庭教育中既有孩子品行、道德的言傳身教,也有學業上的求,因此家長輔導功課的也是自己的責任。

    看起來都很正常的事情,怎麼會出現錯位感?

    一直以來,由於應試的壓力、升學的期望、父母的焦慮,成績成為孩子學習的重中之重,

    而成績與學校密切相關,對於老師、對於學校都聚焦於這個分數上。但學校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唯成績論相對淡化了學校教育中的其他內容。

    同時父母的觀念,是將孩子的教育全部放到了學校或各類培訓班,孩子的功課、學業唯一的目標就是考試/升學,所有作業只限定與考試內容直接相關的東西。忽視了課堂外知識的擴充套件,缺乏廣泛閱讀基礎,家庭教育沒有很好地補充知識的外延。於是造成家庭教育看似沒有輔導孩子學業的內容,只是培養孩子素質、品行。

    “一考定終身,一分定乾坤”,學校教育一直將重點放在成績上,弱化了智力外的教導;同樣,家庭教育中,“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父母全力以赴地關注孩子的分數,無暇或忽略應該其他教養責任。

    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各項職能逐漸向均衡迴歸時,就會讓人感覺到教育形式的錯位。

    我們無法迴避孩子教育過程中,成績的重要性,也必須面對成績在當下教育體制下所扮演的角色。同時,父母應當明白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人性、品行更為關鍵,孩子的事情很多都不會立刻看到結果,也不是透過考試能考得出來的。

    課堂知識是有限的,專門針對考試而用;而課本以外廣闊無垠的知識需要老師引導,父母陪伴,把孩子從課堂中帶出來才會有所收穫,甚至讓孩子受用一生。

    教書育人,老師對學生品格的培養是育人,它的養成甚至要優先於學業成績。畢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很少有人再關注孩子在學校考了第幾名,而品行操守則是用人單位的首選。

    家庭教育中,父母輔導孩子去學習課堂外的知識,作為學校教育的延申和擴充套件,多元智慧應對多元化社會發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他們為求知而學,而非為了應付考試。父母心中優秀的兒女,不一定學業成績通通A+,多種技能卓越,孩子應該是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為人處事仁義友愛,有著人性的內涵,是一個堂堂正正的普通人。

    老師培養人格,家長輔導功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自平衡發展,也是兩種教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尋求教育的一致性構築良好完整的教育體系。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學校的寵兒,我們應該按照倫理道德,學習良好適用的教養方式,好好地對待他們,教養孩子長大成人。

  • 8 # 美妍妍0427

    老師和父母都有對孩子的教育輔導的義務。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剝奪了老師教育孩子的權力,比如適當的體罰。戒尺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可是近代教育提倡鼓勵教育,懲罰與孩子隔絕,那老師沒有罰的權力,讓孩子對老師缺少敬畏心,老師只是耳提面命完全解決不了孩子學習中的懶惰和倦怠,所以輔導功課落在家長身上,這樣的教育是錯位,讓孩子混淆,為什麼老師不輔導功課,父母倒比老師忙。

    希望社會把戒尺還給老師,把親子時光還給家庭,而不是輔導作業時的雞飛狗跳。

  • 9 # Amyamy2009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沒有校外補習班火爆。在學校老師有的不敢管,有的不想管。補習班是哄著管。應試教育下老師都喜歡成績好不搗蛋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就交給家長了,家長管不了或是不想管的就交給補習班了。

    我不認為老師教了人格,人格更多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文化知識的教導主要還是來自於老師。輔導功課本來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難道說孩子的學習都是老師的任務?

    所以,沒有什麼老師教人格,家庭輔導功課的區分,家校聯手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好辦法。

  • 10 # 八閩探社

    我一直都覺得,大多數的家長是不具備輔導孩子功課的能力的,哪怕孩子是幼兒園、小學階段。

    我是一直不太敢教我的孩子,因為我怕我的一些習慣、思維、思考邏輯或許是不太對的,或者不那麼優雅,而影響到她。

    我更多是扮演一個也不太懂的同學,和她一塊探討,我會提一些意見給她參考,但最終要怎麼做,需要她自己思考。就是說我扮演的不是輔導功課的家長,而是一塊做功課的同學。

    對於孩子人格的培養,我覺得確實很重要的,畢竟未來的社會人才不能只是掌握哪些技能,更總要的是具備哪些素質。

    不管是哪種技能,透過學習幾乎都可以掌握的,但素質的提高很難。

    隨著我們教育的重視,未來人才之間技能的差異會越來越小,人才之間的競爭,更多體現在素質上,完善的個性,頑強的毅力,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反應能力,機敏的應變能力等等。

    當一個人在心理層面具備了較高的素質,也就意味著他在心理層面上超越了普通人,擁有了更為強大的能力,從而使其眼光遠大,思想開闊,意志堅強,歷史證明,大凡成功者,無一不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

  • 11 # 曉諳

    做為一個資深教師,同時也是一個8歲孩子家長,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老師培養人格,家長輔導功課;或者老師輔導功課,家長培養人格,這兩種定位都是單一的。教育教育,既要教,也要育,教是教知識教做人,育是培育健康的身體,培育健康的心智。比如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就需要家長給予較多關注,不過,教授專業知識這一點由學校和教師應該主要承擔,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家長更多的要承擔言傳身教的責任和對孩子性格心智的引導。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需要老師和家長兩者並舉,形成合力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

  • 12 # 海西鯫生

    我國的教育自上世紀末市場化以來,產生很多問題,“老師培養人格,家長輔導功課”並非最可怕,也不是錯位。

    與教育產業化,大學到處圈錢;人才培養流於模式,而非重視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中小學教育形成以重視分數和升學率導向的教育怪胎,教育實踐中經常打著“素質教育”和“為學生減負”導致教育不公平和農村與城市考生差距越來越大。此外,盲目的引入西方的所謂先進教學理念,將自己傳統的有益經驗棄之如敝屣,事事過分以學生為中心,導致教師不敢管、害怕管,這些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都可怕,尤其是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損害了教育聲譽。與上述問題相比,老師與家長的錯位實在難以相提並論。

    至於“老師培養人格,家長輔導功課”也未必是錯位,是嚴重的問題。教育學生本來就應該是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長期以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品德都被視為老師的職責。然而,在教育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教師待遇一直存在著嚴重問題。一方面給予很多的責任和社會期待,另一方面不願給予相應的酬勞,不僅導致教育領域人才流失、教師隊伍女性化、基層教育混亂、教育市場化,補課、教育機構如火如荼,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產生“老師培養人格,家長輔導功課”這種狀況也是合理的,比較這個教師和家長的分工開始明晰,這與給老師很多責任卻削弱其權力的情況相比,反而不是壞事兒。

    當然,這種情況或者現象只是當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衍生物,帶有過渡的色彩。未來的教育,當會擺脫現在這種狀態,尤其是因獨生子女、教育產業化、教師權力虛化等導致的教育等中介機構獲利,家長和老師疲於應對的不良狀況,形成學校老師、教育機構輔導知識,家長、老師、社會等多方參與學生人格培養的新的教育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老闆留不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