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芹27

    第一次接觸紅樓就是收音機聽的姚錫娟播出的小說,正好緊跟著就是87版紅樓首播,記得那年正是我中考關鍵時刻,老爸一見我湊電視跟前就攆,我就藉口喝水啦找東西啦瞄幾眼,對紅樓迷的不要不要的。上高中後學業緊張,竟無法暢快地讀自己最喜歡的書,於是買了副紅樓撲克牌聊解相思,沒事時就用彩筆畫畫劇中人物,滿心滿腦都是寶黛釵。好容易捱到高考後,才買了一套三本的帶彩色插圖的紅樓書,正式深入瞭解認識紅樓女兒們。其實無論是先讀還是先看,都無所謂,有時甚至可以是互補的,看了電視,就想原著怎麼寫的,讀了書本,就想真實的黛玉該長什麼樣子。如果都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原著,多管齊下又何妨呢?

  • 2 # 我起的名都被佔用了

    我覺得還是讀紅樓更走心。

    紙張有一種獨有的魅力,聽紅樓就好像聽人講故事,聽到的是別人的見解,是由一個人的想象到另一個人的想象,中間總會有缺漏。而影視紅樓雖然更直觀,可是從書本到影片總會丟失掉一些東西,讀紅樓不同,你會琢磨劇情,琢磨人物關係,甚至會去想象角色的模樣:林妹妹會是消瘦的倒三角臉,寶姐姐會是面若芙蓉的圓臉,湘雲會有一雙會笑會說話的眼睛……這些都是在你心裡飛出來的,所以我覺得還是讀紅樓更走心

  • 3 # 胃小飽1999

    《紅樓夢》只有細讀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其他名著,三國水滸西遊聊齋都能夠改編成評書,因為故事性強通俗易懂,而到目前為止,還沒看見哪位能講評書《紅樓夢》的。戲曲中倒是有不少紅樓題材,但大多侷限於才子佳人的套路,並不能準確地體現出紅樓夢的藝術價值。目前已有的兩部電視劇一部電影也都存在種種問題。到底是紅樓夢不適合拍成影視作品還是中國的影視創作者們沒有把紅樓夢拍好的能力?觀眾自有判斷。總之,還是讀紅樓可解其中味!

  • 4 # 清荷飄香

    我是霞映澄塘,這個問題我來替你解答。

    讀紅樓,聽紅樓,還是看影視紅樓?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讀紅樓比較好。讀完紅樓之後,再去聽名家的評講解析。有時間的話再看影視紅樓作為消遣。

    為什麼我要強調讀紅樓夢呢?

    首先,紅樓夢常常採用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營造特定的藝術氛圍,來烘托人物內心的感情,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而只有透過讀,讀者在讀的過程中,才能在頭腦中想象出曹雪芹所刻畫的那個場景。

    如小說寫大觀園的第1個春天,幾乎大觀園中每一個人都感覺到了春天的溫馨,在這種欣欣向榮的氣氛下,寶、黛的愛情也在順利的發展著。

    29回著力寫寶黛愛情的矛盾和痛苦,這時候氣候也令人特別煩躁。

    35回起寶黛的感情糾葛解決了,隨著愛情的成熟轉入了一個平靜的階段,這時天氣也變為清爽寧靜。

    隨之而來的他們的愛情和封建環境的矛盾更加尖銳,終於不能解決,這時候氣候又轉入無限的蕭瑟悲涼,出現了一股濃烈的悲劇氣氛。

    第二,紅樓夢中有許多極為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成功的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們內心的秘密。必須透過讀才能深刻領會。看影視劇是看不到的。

    如23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描寫正處在初戀時期的林黛玉,在聽到表現少女青春覺醒的戲文時,所產生的種種細微曲折的感情。

    起初十分感慨纏綿,繼而心動神搖,如醉如痴,最後掉下的眼淚。23回中,當黛玉聽到寶玉背地裡和史湘雲、襲人說她從來不說那些仕途經濟的混賬話以後,作者大段的描寫了她的心理:

    “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痴心稱揚於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的知己,即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

    透過以上深入細緻的描繪,出色的表現黛玉內心種種隱微曲折的情感,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

    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讀者和作者共同創作的,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只有透過讀紅樓夢,我們才能參與這個創作的過程。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第三,紅樓夢中的詩詞和人物故事緊緊的融合在一起。我們只有細心的品讀這些詩詞,才能深刻的領會人物性格。

    在黛玉的《葬花詞》、《秋窗風雨夕》、《柳絮詞》中,出色的表現了這個少女的多愁善感和孤芳自賞。

    寶釵的《柳絮詞》表面上是溫柔敦厚,骨子裡野心勃勃,正是這個封建淑女的心靈寫照。

    在寶玉的《芙蓉誄》中,反映了他和封建環境對抗的精神,表現了他堅強不屈的叛逆性格。

    這些詩詞,我們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慢慢的品味,反覆的揣摩。如果是聽紅樓或者看紅樓影視作品的話,這些詩詞的精華我們就不可能吸收了。

    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理由,我認為我們應該讀紅樓,這是基礎,在讀的基礎上可以聽,或者是聽紅樓的解析,講解,再看紅樓影視作品,我們也聽得懂,看得透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一些大齡剩女為什麼意識不到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代有美女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