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的老二
-
2 # 李貞
女生一枚,小時候玩過做“爸爸媽媽寶貝兒”的遊戲,兒時超級喜歡玩“過家家”。
在遊戲中,模擬生活場景,總是樂在其中。
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大概是 3-4 歲,出現對組合的探索,最早的時候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婚”。之後,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者其他的成人。
一直到5歲左右,選擇夥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他們才會“愛上”一個小夥伴,比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常在一起玩,產生矛盾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干預等等。
這是家庭生活的雛形,孩子可以透過這些遊戲,不斷感受和體驗著“大人”的生活,不僅愉悅身心,而且充滿了童真和樂趣,特別開心。
如果家裡有小寶貝,那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的玩耍吧。
-
3 # 9102洋洋洋洋
沒有,小時候不喜歡玩結婚遊戲,看人家玩都覺得好尷尬,我兒現在4歲,在小區裡和小夥伴玩過家家,我都覺得尷尬。當年我不喜歡我身邊同齡異性,同學也不喜歡,覺得他們好幼稚,所以也沒有早戀。主要我爸管的嚴,從小沒有什麼朋友,天天看書寫字。玩過老闆的遊戲,用身邊可以用的石頭,沙子,葉子,花等等,有些加工,有些直接賣,每次都會變成最有錢的老闆,當然錢都是些葉子。還有打游擊戰遊戲,先規定戰場範圍,可行作戰方式和不可以的行為,違反規定者踢出團隊,暫停其參加遊戲。學到很多,選對隊友很重要,優秀的人容易被爭搶,能爭取儘量爭取優秀隊友,沒有爭取到就儘量保持友好關係,失敗時不會太難看。有些比較矯情也有能力,還喜歡耍賴的人,最好不要當對手 ,盡力留在身邊,不出力閒著,也比成為對敵省心。偶爾對方耍賴,可派上用場。
我小時候不喜歡結婚遊戲,可能我本身並不喜歡結婚,結婚了要操心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學區房等,很多很多人生需要關注的生存問題。如果不結婚,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人生不過幾十年,過得簡單點,輕鬆點,挺好的。
目前已婚6年,有兒4歲半。依然覺得不婚也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活著不是每個人都要結婚。僧人,尼姑,精緻不婚者,窮的結不了婚的……我若未婚,讀書破萬卷,行走萬里路,江山如畫,宇宙浩瀚,都在吸引我。內心洶湧澎湃,表面靜止如水,安靜的做著家庭主婦,如今疫情病菌猛,學校不開學,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體重猛漲,脂肪腰纏萬貫般,愁的很……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鄉村老二,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玩過結婚的遊戲,其實就是過家家了,我們小時候孩子還是很多的,像放假了呀,放學了,然後都在一起玩過家家。有時候就會玩結婚的遊戲,如果有男有女的話,可以選一個男的小孩當爸爸,一個女的小孩當媽媽,然後玩結婚的遊戲,如果都是同性的話,然後就讓一個人充當男的一個人是女的,就是玩過家家,也不必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