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杉杉心雨

    學生犯了錯,老師不打不罵就不能教育了嗎?學生還小犯錯是很正常的,那我們是不是要天天打罵啊!

    老師要想真正的管理好自己的學生,讓學生們服從自己的管理除了打罵,還有很多的方法。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師要有魅力。魅力來源於多方面。比如授課方法、對學生的愛、和學生的關係、所教學科的成績等等。只要學生從心裡認可你了,他就不會和你對著幹了。我從教20多年,始終把握一點,從心裡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這樣,當學生再犯錯時,你的心態就會放正,你從心裡愛學生,他們也能感受的到,不會和你對著幹,我就允許學生犯錯,知錯就改就行。誰不犯錯,我們每一個人誰能保證不犯錯。

    從心裡愛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

  • 2 # 小杜talk青春期

    其實,確實有那種特別頑疾的孩子。讓教育從事者特別頭疼,還有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粗略假入這個孩子還在讀小學,這時候教育難度不是很大,最棘手的在青春期,而且這個犯錯,假如是一個特別頑疾的孩子得話,這有可能就是他的心理問題,不能簡單地打一頓,因為,打的狠像打土匪那種會讓孩子覺得在給土匪學一樣,打的不狠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個玩物不尊重你。所以,究其原因是它為什麼犯這個錯,或者為什麼這樣?

  • 3 # 辦事通大叔

    關於“學生犯了錯,老師不能打不能罵,該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的問題,以我本人的經歷和多名專家、學者、一線老師的經驗交流,我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可以對孩子進行有效地教育。

    一、首先對孩子犯的錯進行研判。弄清著孩子犯錯的原因、動機和產生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弄清著孩子犯錯的動機,其實,每個犯錯的孩子,都個著善意的動機。比如我經歷的一個學生偷拿了同桌錢5塊錢,他的動機竟然是是爸媽對他的零用錢管理嚴格,他最愛的奶奶即將過生日,他準備借用同桌的5塊錢給奶奶買一個生日小禮物。弄清了學生犯錯動機,解決問題就可以因勢利導,首先表揚學生他最的這一份孝心是許多孩子做不到的,這一點他非常優秀;最後再明確告知學生偷拿別人的財物的這個行為是個巨大的錯誤,必須改正,並歸還同桌的財物。

    二、建立糾錯的聯動機制。學生犯錯,既有其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因素。這個客觀的因素往往來自於學生家庭、要好的玩伴、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其明辨是非能力都有著極大的關係。作為老師,要將其犯錯的主觀和客觀因素分離開來,與其客觀因素的關係人(如父母、朋友等)建立聯動糾錯機制,一起幫助學生改正其主觀因素帶來的不良行為。

    三、對其優秀的品格進行充分認可。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著將其被他人認可的閃光點發揚光大,並將其缺點或錯誤進行自我修正的內在動機。作為孩子的老師,要善於利用孩子在校的有利情景,對其優點進行充分地給予認可,讓其得到大家的認同,為其自我修正提供充足的正能量。

  • 4 # 胡華春老師

    第一,在對待學生犯錯誤的問題上,老師應當持一種寬容的心理,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這樣才能以理服人,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好。如果動輒批評打罵而給學生錯誤的心理暗示,並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我想不管學生出現任何狀況,我們都要以教師的仁慈、寬容和理解來感化他們,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他們一定會改正錯誤的。

    第二,如果學生犯了錯,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老師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衝動之下對學生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學生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甚至釀成大錯。因此,不管學生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在批評學生之前,老師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對學生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才能幫助學生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的後果進行補救時,老師應該避免挖苦、諷刺學生,以及過於嚴厲的批評,這些做法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對補救措施反感。

     第三,批評學生時,儘量不要在全體學生面前,因為學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在學生面前批評他,會他感覺很沒面子,會打擊他的自信心,還可能會讓他對老師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感情。

    第四,批評學生之後要安慰學生。學生犯錯後,情緒往往會比較低落,心情往往也會受到影響,老師在批評學生後,應及時給學生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從語言上來安慰孩子,比如說些“老師相信你,下次不會再犯這類錯誤的”、“沒關係,知道錯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自己會知道怎麼做”;也可以從行動上安慰學生,比如,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或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等等,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到,雖然他們犯了錯,但老師還是愛他們的,也還是信任他們的,他們會對老師充滿感激,也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總之,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應該循循善誘。冷靜處理,以寬容、仁慈之心感化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幫助他們在錯誤中成長。 

  • 5 # 贏在物理

    由於高中生已經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了,所以教育他們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在平時老師要了解該生的性格,喜好,只要對症下藥,不打不罵還是好教育的。

    此外,高中學生在同學中都是要面子的,只要不當面批評教育,學生犯錯了私下進行教育就好。學生也是孩子,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可以適當遷就孩子,這樣會更好教育。

  • 6 # 三尺講談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的工作物件就是活潑可愛的學生,面對班級幾十上百個孩子,偶爾有些犯錯誤的或者做錯事的孩子,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如何處理這些犯錯誤的學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小編作為有多年教齡的班主任教師,願意與您共同探討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

    一、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能打不能罵,但是不能放任不管。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過渡階段,時而順從,時而叛逆,自尊心因素突出,如果老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極易造成師生關係緊張,所以,作為老師,此時此刻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批評指正他們的錯誤時,應儘可能的避開其他學生和老師,單獨和孩子交談,並且言語要注意分寸,不要刺激孩子,同時,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清楚,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同學們也只有透過犯錯誤才能不斷的改正錯誤,完善自己,在面對不同性格不同型別的問題學生,老師一定要學會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性格內向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呵護。

    二、遇到問題學生,特別是屢教不改和叛逆傾向明顯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及時和家長聯絡,可以電話溝通孩子的問題所在,必要時讓家長到學校進行面談,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既可以把孩子的問題向家長充分說明,最大程度的取得家長的支援和認可,而且還能全面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有利於有的放矢,取得較好教育效果。

  • 7 # 十字路口的地圖

    學生犯了錯,我們該如何有效的教育,我是從以下方面表達我的看法

    一、熟重就輕

    首先錯誤已經發生在了學生上,那我們不是一定要先開展教育,而是控制錯誤的在延續,控制好師生之間的關係鏈條和溝通橋樑,以為只有路通暢了,我們才能讓思想傳達,讓教育的方式前行。

    二、評估錯誤

    錯誤有度,錯誤的度是嚴重還是一般,這對我們接下來去解決問題選擇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另外錯誤是同一個錯誤在這個學生身上已經長期迴圈的發生,還是隻是一次或者偶然,那我們根絕對錯誤的評估,也是對自己即將開展的解決問題和教育最好的工具。

    三、交鋒試探

    任何人都會犯錯,但是當面對錯誤我們就是去解決錯誤,那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最後反而適得其反,讓我們錯誤對錯誤,這不是以毒攻毒,而是針尖對針尖了。一個錯誤不是一句話一個道理,就能有效地,有的錯誤根據其情況可能長期,短期。也可能再自己這裡成為無法解決的可能。那麼我們就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錯誤就是敵人,那試探的去攻防一輪,這樣的試探也許真好就是可以採用兵法的原理。也好給自己即將開展的總共做好週末的計劃。把可能的被動變成強有力的主動。

    那麼我們透過以上的流程,接下來就是我們該如何的去做好解決問題和教育問題了:

    第一, 寬容教育

    我們還是要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畢竟不是哪一個學生都天生願意犯錯,只是在他的世界,在他的慾望中,只要符合他心理的都是正確的,那麼一種寬容並不等於縱容,這個時候可以去緩解溝通的難度,讓各種溝通的方法綜合的運用上,什麼氛圍教育、道理傳達、情感拉攏、借力教育、場景教育等等。

    第二, 打擊教育

    錯誤發生在了學生那裡,那他會和錯誤人劍合一,學生畢竟是孩子,對這個世界和社會認知的程度還是不足的,有效的將他的心裡防線去功課,打擊教育可能會比較刺激到學生的心理,這種教育運用一定要注意火候,一旦打擊起到了摧毀學生意志的作用,那麼一定要懂得打擊力度的收回,其實這種方式可能不適合所有人去用,只是可以算的上一種很好的方式。

    第三, 同齡同級

    從育兒時期,我們就知道教育中的一個道理,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個高度,這樣讓孩子減少壓迫感,那雖然學生已經大了,但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是要明白任何時候人的心理都是有高低之分、層級之分的,那我們想要接觸到學生內心,就必須要成為孩子心理和心靈的朋友,同齡同級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朋友感,交友交心。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方法很多,但卻真的是有法可循,也無定法,但要嚴格遵守《教育法》所禁止和允許的地方,多學習探討,積攢自己的經驗。老師怎麼把這麼教育藝術做好,肯定是需要多動腦多用心,讓自己擁有金剛鑽。咱們有一句老話:“方法總比苦難多!”。

  • 8 # 沐媽童書會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問題所在,學生為什麼犯錯,犯了什麼錯。作為教師,則要根據所犯的錯誤,找出合理的應對方法來教育學生。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都不贊同去打罵孩子,設身處地想一想,作為成人,作為教師,作為家長,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沒有人再來打罵我們,我們也不想這樣。同樣,作為孩子,我們大人更要有一份包容心,去教育孩子,而非打罵孩子,棍棒出孝子的理論早已不流行,我們應該應科學的方法,找到合理的應對措施來教育孩子。

    孔子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我們應該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教育。

  • 9 # 周口觀察員

    當前,即使學校犯了錯誤,也禁止對學生進行大罵,建議老師們採取以下方式:

      一是放下身段,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或動機:

      師生關係平等,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作為老師,我們也不應該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作為朋友,作為長輩與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溝通,瞭解犯錯誤的原因或者是動機。然後才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分析和講道理。

      二是多角度講道理,讓學生、知錯、認錯、改錯:

      講犯錯誤後對他人、對自己、對集體的危害。並可以舉一些類似的犯錯後不及時糾正最後造成的惡果例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學生認識到錯誤之後,讓及時提出改正或補救措施,比如向當事人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等。

      三是放一些警示片,讓學生心靈受到觸動:

      對一些行為惡劣,但還沒造成惡劣影響的犯錯學,可以收集並組織他們看一些學生類似違紀違法的警示片,讓他們從別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訓,觸動心靈,從而自覺改正錯誤,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四是求助學校,共同實施懲戒教育:

      對於一些累教不改或重大違紀的學生,求助學校理,讓學校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等紀律處分,老師在平時就要講明,這些紀律處分會記入檔案,造成人生“汙點”,影響以後的升學、就業等。只有這樣才能對一些不服管教的學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五是必要時移送相關司法機關處理:

      一旦學生的重大違紀觸犯了法律,作為老師沒有必要袒護,應立即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只有這有,才能對一些累教不改、即將走向違法犯罪邊緣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教育作用,也更利於以後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總之,在不打不罵的前提下,老師要動用智慧,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分情況有針對性採取一些可行措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 10 # 微木木本人

    不用打罵的方式,能教育好孩子,這個老師才是真正有方法。

    多用些愛,多些耐心,孩子需要慢慢改變,所以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情感# #生活# #社會#

  • 11 # 探路者139907160

    老師不好當啊,犯人沒有一個說管教好的對吧,家長也一樣對老師,管理嚴了吧說學生沒有空間了,放鬆吧又說老師不負責任了,

  • 12 # 1號老爺子

    你言下之意,打罵是最好的辦法了?錯了!這是最低等最久效的教育手段。高明的教師是管其心而並非肉體。孫子兵法中,攻城為下,攻人為上;攻人為下,攻心為上。萬事由心起,邪念由心生。管好心!供參考。

  • 13 # 相逢19175

    學生犯了錯,作為老師,應該是批評教育。這裡,批評是指出學生的錯誤,教育是引導學生認識到錯誤,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從而提高認識,提高素質,達到育人的目的 。學生低頭認錯,表示改悔了,此事也就完結到底了,有必要窮追不捨嗎? 有許多老師總是有個“一勞永逸”的思想,也就是學生犯一次錯,總想一次性解決問題,教訓一頓,就要達到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再犯錯的效果,大有“打一頓保證幾年沒事”的戰略思想一樣。但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會犯錯,何況是一群小孩子呢? 批評教育後,我們教師就應該有馬上迎來下一次批評教育的心理準備和意識,正像一個小品中說:犯了就該,改了再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千錘百煉。我們是在育人,乾的就是繁瑣反覆的工作,總想“一刀切”,做“一錘子買賣”,那隻會越幹越生氣,越來越恨學生不長記性不成才,自己的性子越來越急躁,最終害了學生坑了自己。 教育學生,就像鍛造鐵器,要小錘子不斷敲打,誰見過打鐵的師傅“噹啷”一大錘就搞定完工的呢? 耐心點,細心點,慢慢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呀!

  • 14 # 使用者9454609884794

    不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如果說喜於打罵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那麼教育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學生犯錯是一種正常現象。就像小樹生長一樣,需要整枝,需要除蟲害。

    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指出學生錯誤,告訴他錯在哪裡。循循善誘,學生不會不接受你的善意批評的。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不僅是師生關係,而且更應是朋友關係。關係拉近了,對扼制學生犯錯行為是極有利。

    老師再忙,但教書育人就是你的天職。你沒有任何理由推卸的。除非你不是老師。

  • 15 # 大軍原創詩詞

    當前,即使學校犯了錯誤,也禁止對學生進行大罵,建議老師們採取以下方式:

    一是放下身段,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或動機:

    師生關係平等,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作為老師,我們也不應該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作為朋友,作為長輩與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溝通,瞭解犯錯誤的原因或者是動機。然後才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分析和講道理。

    二是多角度講道理,讓學生、知錯、認錯、改錯:

    講犯錯誤後對他人、對自己、對集體的危害。並可以舉一些類似的犯錯後不及時糾正最後造成的惡果例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學生認識到錯誤之後,讓及時提出改正或補救措施,比如向當事人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等。

    三是放一些警示片,讓學生心靈受到觸動:

    對一些行為惡劣,但還沒造成惡劣影響的犯錯學,可以收集並組織他們看一些學生類似違紀違法的警示片,讓他們從別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訓,觸動心靈,從而自覺改正錯誤,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四是求助學校,共同實施懲戒教育:

    對於一些累教不改或重大違紀的學生,求助學校理,讓學校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等紀律處分,老師在平時就要講明,這些紀律處分會記入檔案,造成人生“汙點”,影響以後的升學、就業等。只有這樣才能對一些不服管教的學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五是必要時移送相關司法機關處理:

    一旦學生的重大違紀觸犯了法律,作為老師沒有必要袒護,應立即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只有這有,才能對一些累教不改、即將走向違法犯罪邊緣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教育作用,也更利於以後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總之,在不打不罵的前提下,老師要動用智慧,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分情況有針對性採取一些可行措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 16 # 遇見美子老師

    學生犯錯誤後怎麼辦?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因學生而異。

    有些學生是調皮搗蛋,喜歡惡作劇,這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犯了這樣的錯誤,老師可以讓他體會被人惡作劇的感受,讓他知道那樣做有什麼害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故意犯錯給別人造成傷害,要批評教育,必要時要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因錯誤而異。

    如果學生犯的是小錯誤,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調皮搗蛋,也可能因為無意,只要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批評教育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錯了就行了,老師不必上綱上線,更沒有必要告家長。

    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學生犯的錯誤會給他人造成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因為課間玩耍,不小心讓夥伴骨折或者身體其他地方受傷,這時候不能責罵孩子,因為他年齡小,沒有承受能力,這時候就要通知雙方家長,把事情交給家長去處理,讓孩子照舊上課學習,等所有的事情都平靜下來,過上幾天,再對孩子講明這件事情的利害關係。

    其實上級規定不打不罵孩子,這件事有效控制了,老師過度體罰學生的不良事件,但也有其不利的方面:

    你讓一個老師沒有了任何懲罰權利,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老師的工作難度會加大,有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反而作用不是很大。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家長在家裡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難道你就從來不打不罵孩子嗎?可能你會說,我是親生的,你只是他的老師,你算老幾?對,但我和你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呀!

  • 17 # 種金易

    其實我個人覺得,適當的時候再加上適當懲戒很有必要,更容易讓犯錯的學生長記性!

    不打不罵、不懲罰學生哪有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尤其是現在的家長基本都把學生好生供著、養著。特別是某些窮家還富養兒,從小缺失父母正確引導的。

    絕大多數人都當過學生,雖說面對老師的嚴厲懲罰或打罵,當時心裡往往有點不爽。相反,如果遇到的是一位脾氣太好,學生一點也不怕老師,那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許只會一般,有的學生甚至還會養成不良習氣。

    而真正走上社會後,有良知的學生都會明白:嚴師更能出高徒。我那時當班主任的性格是嚴而不厲,但相對還是溫和派,因懲戒力度不夠,不少學生有時就陽奉陰違;而在某些教師面前,學生都規規矩矩,不敢作亂,否則受罰。

    但更多的時候也慶幸,自己這種性格,雖然班上紀律不一定好,學生平均分、優秀率不一定高,但師生關係是絕對不可能緊張。

    最近10多年間,我的脾氣貌似更好了。全國一片聲討老師: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但我至今仍堅持自己的觀點:適度懲戒某些違紀學生,尤其是害群之馬,絕對有必要。

    如果“把懲戒權還給老師”,給了我也不一定會要。前兩天上課就有一學生,簡直到了過分的地步——打小就是留守生,又是年輕就守寡的奶奶帶大的,更是幾代單傳……那種嬌寵可想而知:沒有哪個老師、學生不反感他,在他的作息時間裡,只有閒講話和吃東西、睡大覺。

    可惜呀,不知多少學生都是這樣的,他還算好點;悲哀了,許多家長還可能只停留在孩子小時候的可愛印象中……不打不罵,不體罰,只有日後多吃虧,吃大虧了!

  • 18 # 思並快樂著

    這些年,關於師生,家校之間的矛盾衝突不少發生。雙方矛盾,尤其體現在對學校、老師“是否擁有懲戒權,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懲戒權,懲戒的尺度如何把握?”的認定上。

    圍繞上述問題,也有兩種極端的看法做法。

    處於一個極端的是家長,這種家長護犢心切,否認老師對孩子擁有任何責罰的權利。不允許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委屈。按照這種人的觀點:我孩子去學校是讀書學習的,不是聽老師教訓去的。再說了,你一個老師算老幾?

    處於另外一個極端的是一部分教師。這些教師或許出於“恨鐵不成鋼”心理,或者基於一種病態心理和反社會型人格(比如幼兒園扎針事件),或者基於對暴力的一種嗜好,或者基於一種簡單粗暴的教育風格,或者基於自己的某種性格缺陷,動輒對學生拳打腳踢,冷言相向,進行羞辱式體罰。

    這兩個極端都不是常態,正因為如此,這些事件才會成為新聞。新聞的一個價值判定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正因為這些極端事件不是常態,所以我們才更要警惕被這些極端事件所誤導。我們不能從極端事件中總結得出普遍結論。

    現實生活不是新聞場,不是黑白對立,二元分明,時刻充滿戲劇衝突的場景。更多是遊走於兩極之間的中間地帶。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每個人經驗範圍所及,我們現在已經太少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劍拔弩張,敵意對立的場景了。更多的是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各退一步,相互制衡妥協溝通的一個場景。家長尊重配合老師對孩子的管教權威,老師謹守自己的懲罰邊界,不挑戰家長的接受底線……

    回到這個問題,教師能不能罵學生?能不能體罰學生?可以,但這個權力不是漫無邊際的,同樣需要有底線和邊界。比如不能對學生進行人格攻擊式的侮辱,罵學生“垃圾”,“站街女”…比如不能對學生打耳光,不能拳打腳踢式體罰,不能公示式侮辱……身為老師的你可以設想一下,你願意別的老師這樣罵你的孩子嗎?如果不願意,那你就無法雙重標準。

    以上,供參考。

  • 19 # 月夜秋涼857

    學生犯了錯,別說現在老師不能打不能罵,無論什麼時間老師因為學生犯了錯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學生都是不恰當的。老師即使是為了學生好,如果打學生,學生的情感上總歸是不舒服的,沒有說服教育能令學生心服口服。當然,老師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地動手打學生的。

    特別是現在的教育環境複雜,老師生存艱難,學生犯了錯,老師更不能用極端的方法教育學生。

    經驗告訴我,可以用以下方法教育學生:

    一,氛圍育人

    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根據學生認知能力,行為習慣,制定切合學生特點的班規班紀,讓學生人人參與制定,人人參與監督,人人參與執行,在學校內,班級中形成人人制定製度,人人執行制度的校風班風。形成說到做到的誠實守信的氛圍,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人格。氛圍教育人,自律潛移默化中漸漸行成,違紀學生就會大幅減少。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提倡並運用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就是巧妙運用氛圍教育的方法教育學生的。工作做到學生犯錯前,與中醫治未病異曲同工。

    二,教材育人

    現在使用的中小學教材,不但是知識的載體,也是教育學生的好材料。比如語文學科,從精典的文章中,教育學生愛祖國愛社會愛壯麗河山,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教育學生尊師重教,教育學生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如果學生犯了錯,就可以拿出學過的語文課本上的人和事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學愛,學做人,學改正錯誤……

    三,借力育人

    當然,一些個別的熊孩子,油鹽不進,軟硬不吃的時候,老師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借力教育不失為上策。比如,老師可以借家長之力。特別是在學生犯了錯,老師苦口婆心,學生聽而不聞,我行我素,屢教不改,老師的話被當成耳邊風的時候。老師是乾著急。這時請家長介入,用家長的優勢教育學生。有些話老師不能說家長能說,有些事老師不能做家長能做,並且出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老師的麻煩還會少些。當然教育學生老師不能怕麻煩,但是吃不了兜著走的麻煩老師還是少惹為好,必定出了什麼事沒有人能替老師分擔,都得老師獨自面對。想起那些因為教育學生被指責被打罵被羞辱被奪命的特例,除了後怕,還有委屈不是嗎?

    教育學生有法可循,也無定法。學生犯了錯,除了《教育法》所禁止使用的方法外,還有可以使用的很多方法,就要看你老師們有沒有教育機智與藝術,只要老師們肯動腦肯用心,掌握教育學生的金剛鑽,就能做好教育學生這個瓷器活。記住一句話,別為失敗找理由,方法總比困難多。

  • 20 # 哲媽說教育

    我就不懂了,學生犯了錯,為什麼那麼多老師依賴於打罵呢?好像不能打不能罵就沒有招了?拜託自己多想想辦法吧,有句話不是叫“辦法總比困難多”?要是換作我,要是有學生犯了錯,哪怕家長開口跟我講可以打可以罵,我還不敢打不敢罵呢!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理解,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我們大人自己,這樣想就能心平氣和一點了。而對犯了錯的學生,我們只能反覆教育,耐心教育。下面說說我的做法以供參考。

    第一,口頭教育。學生犯錯以後,及時指出來,說明這樣做所引發的後果,使其認識錯誤,責令改正。

    第二,寫檢討。口頭教育以後,讓其寫檢討,更好地認識錯誤,並約束自己今後不犯同樣的錯誤。

    第三,罰抄寫。可以是抄班規,抄書。告訴學生這是犯錯後的代價,不想做以後就乖點。

    第四,舉案例。比如學生打架,你可以網上找一些因打架而造成惡劣後果的例子告訴學生。網上資源很多,應充分挖掘並利甪。

    對待犯了錯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先使其認識到錯誤,並認識到老師是真心想為他好,心甘情願接受處罰,才會有好的效果。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效果怎麼辦?反覆教育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輛車什麼樣的動力算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