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死不悔妀
-
2 # 黃土情愫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北宋詩人王觀所作。原詞: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首詞的最大特色是擬人化的運用。王觀在這首詞中,以眼喻水,以眉喻山,又語帶雙關,形象傳神地表達了不一樣的送別情景,在諸多的送別詩中,可謂是獨樹一幟。
一,王觀生平及詩風。王觀(1035年一1100年)江蘇如皋人,因一首《清平樂》而獲罪被罷職,從此歸鄉為民,過起了農家生活。
王觀的詩詞清新雋秀,意趣盎然,曾和秦觀一起被後世譽為“二觀”。王觀曾把他的詞作冠以《冠柳集》,意為可冠首於柳永之作,可他的詩意趣雖略勝於柳永,但情懷和境界卻有失於柳永,這就是他的詩詞沒有柳永的詩詞更具魅力,為後世所推崇的原因了。
二,《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的藝術特色。這首詞是王觀在越州都督府為官時,為欲別的好友鮑浩然而作的。友人慾別將別之時,同時也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又恰值春末,感覺青山含情,綠水有意,欲別難捨,遂作此詞以達難盡之情意,思鄉之遐想。
這首詞主要特色是語言活潑靈動,以水為眼,以山為眉,眉眼盈盈,自然而又親切,把浙東的山水之美和離情別意表達得恰到好處。
詩以意為要,以情而貴,王觀在這首詞中,以形象含蓄,清新雋永,近乎於民歌的語言把自己濃厚又真實的情感注入詞中,瞬間使讀者耳目一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是這首詞的特色所在。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詩的特色是怎麼樣的?
回答此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把王觀的此作品共同欣賞一遍。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譯文:清澈明亮的水像美人兒流動的眼波,俊俏挺拔的山峰也如美人兒蹙起的濃濃的眉毛。想問路上的行人到哪裡去?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剛把美麗的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朋友:如果你到了江南能趕上春天的話,請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這首詞是一首送別之作。題目中的鮑浩然是作者王觀的朋友,浙東是友人要去的地方。這首詞分為兩片,上部分寫友人回浙東去的山水行程,下部分抒發作者對迴歸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願。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暗含送別,以人的眼睛來比擬山水,把山水寫的有情有義。水是眼波,也就是說眼中的淚水如波,橫在眼裡而沒有流出,在盡力剋制著自己的情感,倘若眼淚在眼眶裡流淌出來,那不是增加了友人的傷感麼?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鬱結著不少離愁別恨。一個“聚”字,用的恰到好處且十分有力,將作者胸中的離愁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兩句透過形象的比擬,傳遞出了自己與朋友惜別之深情。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道出了友人歸路如同鬱結離愁的眉峰一般連綿起伏。友人越走越遠,身影越來越模糊。……雖然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遠了,然而友情卻深深存封於作者的心中。正是這深厚的情誼讓作者觸情觸景,浮想聯翩,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遠去朋友的無限眷戀,和對朋友歸途艱辛生活的深切掛念。
下部分“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正面寫“送”,點出了別友人的時間:暮春。為“又送君歸去”鋪墊。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終不顧作者歸至江南。這對作者來說,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迴歸的地方。這兩句寫得相當愁苦,一個“才”一個“又”,層層遞進,作者的情感越來越深。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是作者在友人臨行之際,從心底發出的深情祝願。但願友人追隨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萬”二字道盡了作者殷殷叮囑之意。美好而真摯的祝願,將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別之情盡在不言之中,給讀者一種含蓄的感覺。
此詞的特色:一是構思別緻,詞人把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來寫,充分表現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留戀;二是比喻新穎,詞人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浙東的山山水水,彷彿這位美人正期待著他的到來,貼切、自然,富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