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兩銀子在清朝的購買力怎麼樣?普通家庭的收入一般又是多少呢?
27
回覆列表
  • 1 # 公子皇鋣

    清朝中前期(康熙到乾隆)時期,一兩銀子大概能買150-200斤大米,到了清晚期就差了不少,大概110左右的大米,這是按糧食計算,購買力還是很不錯的,想現在電視劇上一頓飯吃下去幾百兩銀子的還是極少數的事情,不是那麼普遍的!

  • 2 # 汽車測試工程師

    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70元。如果物價像現在這個樣子,可以供一個成年男子一天的伙食費,如果物價像70.80年代可以供一個四口之家一個月的開資。畢竟沒有去過清朝,不知道當時的物價,這個問題應該問楊冪,讓她穿越的時候帶七十塊錢過去,看看可以帶回來什麼

  • 3 # 鳶尾凌礫

    一兩白銀重37.3克,是明清時基本的貨幣單位,也是普通家庭一個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那麼一兩銀子能買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一兩銀子能買什麼,圖為清代各種銀錠

      對於白銀我們都不陌生。《水滸傳》裡,魯智深、史進、李忠三人在酒店裡閒聊,看到賣唱的金家父女。魯智深可憐他們,自己“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後,又對史、李二人說:“借些與俺。”史進二話不說,“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李忠則摳摳索索地從“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

      “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小小一幕,便把明朝不同階層的經濟狀況展現得一清二楚(《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但社會風貌反映的是作者生活的晚明)。表面上看,史進豪爽,李忠小氣,高下立判。但史進家是大財主,出逃時帶了全部家當,十兩銀子不算什麼;魯智深是中級軍官,五兩銀子也算是將近一半的月薪呢;李忠呢?是一個打把勢賣藝的平頭百姓,這二兩銀子沒準兒就是他十天半月的辛苦錢,白銀不好賺啊。

      白銀戰勝紙幣

      白銀在晚唐初露貨幣化苗頭,到北宋成為一種通用的定價參照物,主要被用於帝王賞賜、政府開支、百姓課稅,以及對官員的賄賂。

      僅就賄賂而言,很容易看到白銀的優勢。試想,你要賄賂一個官員,是推著一車銅錢好呢,還是懷揣一袋銀錠好?前者招搖過市,估計不是膽大包天的官員還真不敢收。

      同樣,在還沒有產生錢莊的時代,一個北京的商人帶十萬貫錢到廣州做生意,真是無法想象的艱辛旅程。市場呼喚一種體積小、價值大,又不輕易貶值的貨幣,從宋朝起開採量就大增的白銀,自然脫穎而出。

      朱元璋當皇帝后,將北宋政府的用銀方法全部繼承,但不準民間流通,大力推廣所謂“大明寶鈔”。老百姓不是傻子,他們不會相信一張紙上寫“一貫”,就真把它當一千個銅錢。

      在流通中,“一貫”的紙幣,實際購買力通常不足面值的一半。明朝中葉,紙幣信用徹底破產,到了“新鈔一貫,時估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的地步,以至“棄之市肆,過者不顧”——行人看見地上掉了張百元大鈔,都懶得彎腰去撿。

      以集權著稱的帝國政府,也不得不向經濟規律低頭。正統元年(1436年),剛剛即位的明英宗,或許是出於收買人心的目的,宣佈廢除祖宗之法——禁銀令。從此以後,白銀成了市場上的主幣,銅錢、紙幣降為輔幣。

      一兩銀子合多少人民幣

      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作為貨幣的白銀,主要被鑄成“元寶”。古人不用錢袋,船形元寶便於纏在腰間,“腰纏萬貫”就是這麼來的,真在腰上纏一萬貫銅錢,土豪也得累死。

      最為常見的50兩元寶,面額太大,平時交易只用《水滸傳》中好漢買酒的“散碎銀子”。元寶上刻有產地、重量、經手官吏、工匠姓名等,通常能有五六十字。

      銀錠上傳達的資訊非常重要,因市場上流通的元寶都是合金,含銀量不同。如清朝北京有松江銀,上海有二七寶銀,長沙有用項銀……全國約有100多種。後為方便流通,康熙時規定了作為單位的“虛兩銀”——紋銀,純度935.347‰。還需要說明的是,所謂“一兩”在各地的重量也不同。通常而言,明清時一兩銀子重37.3克。

      是不是有點複雜?在銀元進入中國前,想要花銀子,先得驗成色、再稱重量。花起來也很複雜,破整的時候,商人們還要用大剪子剪,用小秤稱過。

      將白銀換算人民幣,通常是以米價為中介。不同時期,各個地區的米價差異頗大。黃冕堂《中國曆代物價問題考述》中搜集的資料顯示,一石米的價格,明朝從兩三錢到一兩,清朝從五六錢到二三兩,都很常見。

  • 4 # 豆子人民藝術家

    吃城裡好大一桌席。

    買縣裡好大一間房。

    電視劇中買個饅頭,吃頓麵條,出手就是一錠銀子,這純屬大忽悠。

    一錠銀子有一兩的,二兩的,四兩的,五兩的。而京城優秀打工者,一月的工資也就二兩,小縣城工人月薪也就一兩。哪有吃飯就給那麼多錢的?而且就算給碎銀子也是不行的。碎銀子也很值錢啊!

    一二分的小碎銀子,就能買到一斤豬肉(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釐),拿著幾塊碎銀子往桌子上拍,這是吃麵條麼?這是吃大餐啊!

    那麼,在清朝,一兩銀子究竟能買些什麼東西呢?

    前面很多同學說的糧食(米),在有些時候能買二百斤,有的時候能買一百一十斤。這要根據當時的行情而變化,如果不是鬧災黃,基本浮動不會很大。

    這相當於多少呢?

    我們現在(2017年)的批發米價,大約就在每斤2.5元左右徘徊。在清代,一兩銀子買的糧食,現在得花400塊錢去買。然而這也並不能完全反應清代的所有物價,因為糧食和其他物品的產量和生產難度是不同的。

    譬如,書:

    一兩銀子,可買精裝《孟子義疏》一部。

    證據《澄齋日記》:

    午後偕兄弟步行遊廠,以銀一兩買《孟子義疏》一部(蔡覺 軒先生〔模〕集疏,通志堂初印本,甚精)。

    譬如,肉:

    一兩銀子,可買豬肉四五十斤。

    證據:

    ①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釐。②肉價每斤二分半。

    譬如,夥計一月的工錢:

    一兩銀子,是普通店員一月的薪水。(一般店員一月收入八錢到一兩二)

    譬如,蔬菜和水果:

    普通瓜果,黃瓜每斤二文左右,白菜一斤三文,蔥一斤五文。桃子六到十文錢,梨十到二十文一斤。

    這怎麼算呢?

    一兩銀子,並非純粹兌換一千文錢,有時候可以兌一千二百文,有時候兌六七百文,要看成色,還要根據當時的行情。但總體來說,到清代後期,一兩銀子能兌一千六七百文到兩千多文,很貴了。

    所以一兩銀子大約能買:

    六百斤黃瓜。

    五百斤白菜。

    三百斤蔥。

    二百斤桃子。

    一百斤梨。

    好吧,不形象。還是換成文比較好理解,一兩銀子兌一千五百文錢左右。

    譬如,房價:

    北京城中心,八旗子弟片區房價,不一定是多少,但可以參考一下。一旗人賣了自己的三十二間房,得了二百二十兩,平均一間房值七兩銀子。正黃旗的一個旗人,賣了兩間房給別人,得了三十兩銀子,平均一間房值十五兩。臨街的商鋪會更貴,這裡不算民居。前門外一商鋪作為商用酒鋪,全賣出去,價格一百零五兩。

    總之,清代京城房價比其他地方貴很多,卻也不算太貴。一個小員工幹兩年,也就把房錢幹出來了,不會為房價而擔憂。

  • 5 # 獵奇者2

    多謝邀請,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因在下知識有限,但我覺得不能單純套用一兩銀子摺合現價人民幣的概念衡量。就嘉慶年間,清庭的年收入才幾千萬兩銀,滿打滿算以億兩計,當時中國的套用現代的GDP統計,達20%以上,比現代的美國所佔的比例還重,現代的美國達15萬億美元以上,政府收入亦以萬億美元計,就當一萬億,如此統計、那當時一兩銀的購買力亦很驚人了,十三行的伍秉鑑,曾統計過擁有白銀大約2千3百萬兩,亦以世界首富稱之!那換算下來,現代的首富亦差不多以千億美元計,那麼一兩銀在當時的購買力亦很驚人了,當然了,如今生產力亦不是當年可比的,所以綜合諸多因素,真的好難求證。

  • 6 # 大海142581829

    以前看歷史書當小說看,過眼煙雲,哪裡象現在關心物價。購買力都是糧肉工人工從以及房價耒定,看了一下別人答案,糧價以前產量過低,糧價偏高,肉5o斤,小工一個月工資,房價l5兩銀子能買北京一間房,肉價糧價偏高,那時生產力低,豬隻長到五\六十斤,房價跟清朝比現在是天價

  • 7 # 該使用者已被永久封號

    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間,每升最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余文(1兩銀子等於1000文)。據《清會典》記載計算,當時的1升相當於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足以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

  • 8 # 那劍啲闏情

    不能這麼換算的,現在一畝地產多少糧食,以前一畝地產多少,很多網友都說清朝跟地主打工一年才300到400斤大米或者直接說一兩銀子大概等於多少人民幣,都是不準確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下馬未都先生講的都嘟。那時候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起三天大米的,還要搭配各種粗糧,就按一個網友說的他家裡長輩跟人打工一年才給300到400大米,換算現在,一年給人打工2萬起碼是有的買大米10000斤,可以看出清朝的大米價格是現在的25到33倍。不能單純只比較古代一兩銀子古代購買大米數量,跟現在同等數量的大米的價值

  • 9 # 江南俗士

    我就納悶,好多歷史學者喜歡用大米來折算銀子的購買力,他們難道不清楚古今糧食產量的巨大差距嗎?其實很簡單,找個學統計的研究生,按照社會主要消費品零售價格折算,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 10 # o七杯茶o

    清朝光緒年間,一兩白銀大約摺合人民幣170元,一萬兩白銀約合170萬元。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一兩白銀約值170元。

  • 11 # 無聊兵6819800

    需要明白幾個問題,

    一、一兩銀子多重?因為距離現在比較近,而且當時公制單位已經使用,基本可以確認明清一兩是37.3克。(一斤16兩,569.8克,比現在的一斤多)

    二、白銀的購買力是變化的。特別是清末賠款非常多,白銀流失嚴重。所以清初、清中、清末白銀購買力應該是初期購買力中等,中期購買力弱、末期購買力強。一些商品價值也在變化,例如災年,糧食的價值升高。清末布匹的價值下降。所以白銀的購買力變化是非常劇烈的,至少有幾倍的變化,在如此大的誤差下,討論能買什麼,意義真心不大。

    三、據我所知清亡後不久,魯迅一個月可以拿300銀元,一個警察一個月8銀元,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一個銀元7錢2,8個銀元5兩多。因此可以認為,一箇中產階級,一個月在城市生活,1-2兩銀子就夠了。

  • 12 # 狒迦砢

    特麼的~~~這問題問的很蛋疼~~~清朝不同時期通貨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寬泛的來說~銀子都是做為大額交易所用,日常生活,還是用制錢為主,總不能買個饅頭都用銀子吧??商業上的大宗交易都是用錢莊的銀票進行~總的來說一般的家庭1年需求30-50兩銀子

  • 13 # 小嫚給你講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看到這時不時覺得不太懂呢!下面小編用實物來告訴大家究竟有多少錢

  • 14 # 孤獨旅人23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透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釐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麵(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宣告: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 15 # 給你買橘子356

    這也要看是清朝的什麼時期吧!強盛和步槍的區別還是有的。先把購買力分為最繁榮的康乾盛世,和戰亂的清朝後期。民以食為天,我們就用糧食來做購買力的參比吧!

    文)。根據《清會典》記載,當時的1升相當於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能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現在一斤2.3元150斤就是345元。這樣算一兩銀子等於現在345元。

    斤。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現在玉米0.85元。算下來一兩銀子等於現在100元大概。

    至於說普通百姓能掙多少錢?看看這個圖片你就應該知道。那時候餓不死就挺不錯了。我們就按每月個人吃多少糧食換算一下。多給算點代替穿用的。每個月成年人大概吃20斤糧食。也就20元錢,給他算25頂天了。

  • 16 # 鴻鵠迎罡

    銀子在古代是主要貨幣之一,比起文錢,銀子面值大得多,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就像現在的一毛紙幣對比百元大鈔。

    我們經常在武俠小說或影視劇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或幾個俠客來到飯館,一頓吃喝後,花掉幾兩銀子,甚至10多兩銀子。紈絝子弟逛青樓,動不動拍出幾百兩甚至上千兩銀子。某個著名刺客出一次手,身價數萬兩銀子。

    這些情景讓人感覺到銀子很不值錢,人人都能拿出許多銀子。這樣就大錯特錯了,被嚴重誤導了。

    如果以具體實物的實際價值來換算,也就很容易明白清代一兩銀子的實際價值和購買力。

    清朝光緒15年,大部分地區的糧價,以玉米、高粱、穀子三種糧食作為基準核算價格。大約在康乾時代,最好的大米,1升價格為10多文錢。1石等於100升。那時,購買1石(100升)需要銀子1兩4錢6分。《清會典》裡說,當時1升大致相當於現在的1.5斤,換算下來,一兩銀子在當時能買來100多斤優質大米。

    現在的優質大米每斤價格在3——5元之間,取中間值為4元。

    大概算下來,清朝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300——500元之間。

    名著《紅樓夢》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劉姥姥在大觀園中面對一桌山珍海味,大概這樣感嘆到:你們這樣吃太浪費了,我們窮苦人家,每年吃飯花3兩多銀子就足夠了。

    由此看來,1兩銀子在清朝,尤其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比較值錢,並不是那些俠客揮金如土般不值錢。

  • 17 # 增幅王

    吃城裡好大一桌席。

    買縣裡好大一間房。

    電視劇中買個饅頭,吃頓麵條,出手就是一錠銀子,這純屬大忽悠。

    一錠銀子有一兩的,二兩的,四兩的,五兩的。而京城優秀打工者,一月的工資也就二兩,小縣城工人月薪也就一兩。哪有吃飯就給那麼多錢的?而且就算給碎銀子也是不行的。碎銀子也很值錢啊!

    在有些時候能買二百斤,有的時候能買一百一十斤。這要根據當時的行情而變化,如果不是鬧災黃,基本浮動不會很大。

    這相當於多少呢?

    我們現在(2017年)的批發米價,大約就在每斤2.5元左右徘徊。在清代,一兩銀子買的糧食,現在得花400塊錢去買。然而這也並不能完全反應清代的所有物價,因為糧食和其他物品的產量和生產難度是不同的。

    譬如,書:

    一兩銀子,可買精裝《孟子義疏》一部。

    證據《澄齋日記》:

    午後偕兄弟步行遊廠,以銀一兩買《孟子義疏》一部(蔡覺 軒先生〔模〕集疏,通志堂初印本,甚精)。

    譬如,肉:

    一兩銀子,可買豬肉四五十斤。

    證據:

    ①羅汝珍言其鄉肉價每斤一分八釐。

    ②肉價每斤二分半。

    譬如,夥計一月的工錢:

    一兩銀子,是普通店員一月的薪水。(一般店員一月收入八錢到一兩二)

    譬如,蔬菜和水果:

    普通瓜果,黃瓜每斤二文左右,白菜一斤三文,蔥一斤五文。桃子六到十文錢,梨十到二十文一斤。

    這怎麼算呢?

    一兩銀子,並非純粹兌換一千文錢,有時候可以兌一千二百文,有時候兌六七百文,要看成色,還要根據當時的行情。但總體來說,到清代後期,一兩銀子能兌一千六七百文到兩千多文,很貴了。

    所以一兩銀子大約能買:

    六百斤黃瓜。

    五百斤白菜。

    三百斤蔥。

    二百斤桃子。

    一百斤梨。

    好吧,不形象。還是換成文比較好理解,一兩銀子兌一千五百文錢左右。

    譬如,房價:

    北京城中心,八旗子弟片區房價,不一定是多少,但可以參考一下。一旗人賣了自己的三十二間房,得了二百二十兩,平均一間房值七兩銀子。正黃旗的一個旗人,賣了兩間房給別人,得了三十兩銀子,平均一間房值十五兩。臨街的商鋪會更貴,這裡不算民居。前門外一商鋪作為商用酒鋪,全賣出去,價格一百零五兩。

    總之,清代京城房價比其他地方貴很多,卻也不算太貴。一個小員工幹兩年,也就把房錢幹出來了,不會為房價而擔憂。

  • 18 # 吳鉤的鉤沉

    我們從電影、電視劇上看到的情形:古人上飯店、酒樓吃頓飯,結賬時動輒就是十幾兩銀子。這其實不合史實的。在清代,一兩銀子並不是小數目,晚清馮桂芬說:“年來(咸豐初年以來),百物騰貴,……即如工匠一節,國初(清初)每工只銀二三分,今(晚清)增三四倍。”也就是說,清初,一名工匠的日工價(日收入)也才0.02~0.03兩銀子,幹滿一個月,收入也不足一兩銀子。到了晚清,工匠的日工值則是0.1兩銀子左右,月收入大約是3兩白銀。

    題主又問:清代的普通家庭,收入一般又是多少呢?透過工匠日工價,可以知道,在清初,如果一個家庭只有兩名勞動力,那麼日收入大約是0.04~0.06兩銀子;如果在清末,同樣是情況,日收入則是0.2兩銀子。當然,清末的物價,也比清初的上漲了。

    那麼清代的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什麼東西呢?這也得看時期,一般來說,清代前期的物價要低於後期,和平時期的物價要低於戰亂時期。此外,中國很大,不同地區的物價也不一樣。下面只是大致談談。

    康熙前期,蘇杭一帶,一兩銀子可以買到1.5石小麥;乾隆年間,直隸地區,一兩銀子可以買到120斤菸葉;同時期,在浙江,一兩銀子可以買到100斤糖,可以買到20斤肉;嘉慶年間,在貴州,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5斤茶葉;同時期,在廣東,一兩銀子可以買到0.5石油菜,在陝西,可以買到2500個柿子……

    前述資料,參考自黃冕堂先生編著的《中國曆代物價問題考述》一書,題主不妨找來看看。

  • 19 # 琅琊神話

    其實整個清朝的物價也在變化,我以清朝末年曾國藩的生活情況,大概分析一下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首先說房價。曾國藩擔任朝廷二品官職時,曾在北京城騾馬街附近租了一座住宅,30多間房子,當時的售價是150兩銀子。這種住宅在現代,不會低於1個億。換算一下,從房價來看,清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代100萬元。

    第二說薪資。同樣是曾國藩擔任二品官職時期,他的年俸祿是600兩。現代社會同樣官職的薪資大約20萬。這樣看來清朝一兩銀子又相當於現代330元。

    最後,說個重點——人口買賣。在清朝晚期,仍然是有人口買賣的,主要是奴婢一類。《清史》記載,光緒皇帝時期,一個奴婢價格在10兩至幾十兩不等,災荒年,山東地區的奴婢還賣不到1兩銀子。這就是說,1兩銀子可以買1個人了……當然,不要幻想回去買奴婢了,如果我們穿越回去,我們就是被賣的奴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發票的費用支出要如何做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