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巧合嗎,蘇軾的許多名篇如赤壁賦,石鐘山記都是夜晚出來的
5
回覆列表
  • 1 # A影片剪

    你一定讀過李白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放鄉。

    你有沒有想過,都是思念故鄉,為什麼夜晚的思念格外動人?白天就想不起來家鄉嗎?我讀了那麼多古文古詩,感覺的確夜晚比白天更迷人。

    今天,帶你讀一段關於夜晚的好文字,蘇軾的短文《記承天寺夜遊》。蘇軾你應該很熟悉了,北宋的大文豪。這篇小短文,分成兩段來說。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蘇軾說,我本來打算脫衣服睡覺了,看到照進窗戶的月光,就高興地走來走去,想到沒有人和我分享這種快樂,就去了承天寺找張懷民。他也沒睡,我倆一起到中庭散步

    他們散步看到了什麼呢?看第二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段的意思是說,月光照在院子裡,像水一樣清明透亮。好像水裡的水藻水草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飄搖。哪裡的夜晚沒有月色,哪裡又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少了我們這兩個閒人罷了。

    蘇軾是個真性情的人,只因為月色好,大半夜的,就能跳起來找朋友玩。朋友也不睡,倆人一起在院子裡散步。古人形容一個人天真,就說他是“赤子之心”,意思是像小孩子一樣。小孩子很單純,也很容易快樂,為一件玩具、一隻螞蟻,都能高興好半天。蘇軾也是這樣的人。

    這段文字到底哪裡好?我幫你拆解了三個點:

    第一,“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一句是節奏好,念起來朗朗上口。

    每句都是四個字,齊齊整整。雖然這是一篇散文,但在散文裡有詩歌一樣整齊的句式,跟後面長長短短的句子交錯,就增加了文字的音樂感。

    而且,這裡我還要再教你一點跟古文有關的小知識,你可能聽過古詩要講究平仄。

    什麼是平仄呢?這是古人對聲調的分類。你知道今天的普通話有四個聲調,說得簡單一點,一聲、二聲就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見知識辭典)。詩人寫詩的時候,講究一句裡頭平仄要有變化,不能一氣平到底,也不能一氣仄到底,這就類似於音樂的旋律起伏。

    對應到“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一句,就是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古人的文章是要念出聲來的,有平仄變化,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

    剛オ咱們說了節奏好,現在來看第二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句是比喻好。

    好的文字要有畫面,如果只說月色如水,那就很抽象,但說地上的竹子、柏樹的影子縱橫交錯,就像水裡的水草、水藻飄搖,那就有細節了。這院子裡不光有水,水裡還有水草。你看,蘇東坡本來是在形容一個很模糊、很抽象的感黨,但因為文字裡有很具體的細節,一下子就變得真切了。

    同樣,我要是想告訴你廚房裡很香,光說好香啊,你又聞不到,那我就要接著說是燒一鍋梅乾菜紅燒肉的香,或者剛做好的白米飯的香。這樣一說,即使不在廚房裡的人,聽了也會流口水。

    這一段還有第三點好。“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是轉折得好。

    本以為那麼美的、如水的月色就已經很好了。誰知蘇東坡手一揮,哪裡沒有竹柏,哪裡沒有月色呢?但就是缺了我們這兩個大晚上不睡覺的閒人。這句真是神反轉,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這一句,這篇オ能算得上千古名篇,否則,就只是篇寫風景的小文章罷了。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夜晚更迷人?蘇東坡告訴我們了,因為夜裡閒。

    白天是喧器的,夜晚是安靜的,白天是忙碌的,夜晚是安閒的,白天是行動的,夜晚是思考的。白天是清醒的,夜晚是夢幻的。

    像蘇軾這樣,半夜不睡覺、跑出去找朋友玩的,還有一個人,比蘇軾早700年。這個人是東晉時候的王子猷。這個人你可能有點陌生,可他爸爸很有名,是王義之。王子猷的故事,主要出現在一本叫《世說新語》的書裡,這本書記錄了當時很多人的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故事是這樣的,王子猷住在山陰縣的時候,有一天夜裡下大雪,他半夜醒來,開啟房門,叫人拿酒來喝。抬頭看看外面,月光映著白雪,於是起身滿屋子走來走去。

    你看,這跟蘇軾還挺像,都喜歡走來走去,還唸詩。

    忽然,他想起他的朋友,畫家戴安道來。當時戴安道住在劉縣,他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這兩個地方,大概相距50公里,古代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汽車,所以要沿著剡溪坐船。

    王子猷乘船走了一夜オ到,到了戴安道家門口,王子猷就卻沒進門,直接原路返回了。

    別人問是什麼原因,他回答說:“我本來就是趁著一時的興致去的,盡興了就回家,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雪夜訪戴”,用來說一個人瀟灑、率性而為。不過你看,故事起頭,不但是夜晚,而且是下了雪的夜晚,王子猷又是喝酒,又是念詩,又是坐船去看朋友,這個晚上不睡覺的動靜,折騰得可太大了。為什麼到門口反而不進去了呢?因為大白天了。白天,人就沒有那麼感性、那麼衝動了。

    美國有一套特別出名的青少年系列小說,叫《暮光之城》,你光聽各本書的書名,《暮色》《新月》《月食》《破曉》以及《午夜Sunny》就知道,小說寫的全都是晚上的事,不過,他們的夜晚,發生的是吸血鬼的傳說、狼人的故事,還有恐怖和懸疑。《暮光之城》強調的是夜晚神秘恐怖的一面,要是看過小說改編的電影,你就能更體會到這裡氣氛的差別了。

    最後個人總結:

    1、中國古人很喜歡夜晚的安靜和安閒,寫下了大量動人的作品。

    2、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雖然不足百字,但是一波三折,結尾落到那一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個反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雪夜訪戴”講的是一個大雪之夜,在衝動下去看朋友的故事。記住這個成語,下次你想做點什麼衝動的事,就可以跟人說,我雪夜訪戴去了。

  • 2 # 老寶鏟史

    從氣象學的角度來說,“夜觀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古人透過觀察,總結經驗,概括出來的一些規律,例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

    從天文學角度看,夜觀星象是透過對天空中的星星位置的記錄,來總結,修訂曆法,或者是航行時用於確定船舶的位置。古時的歷法很重要,例如農業活動的開展是依照二十四節氣來規劃的。

    從哲學角度看,古代奉行“天人合一”,皇帝統治的合理性其重要依據是“受命於天”,既然是受命於天,如果觀察到了流星、彗星一類的自然現象,就會被認為是皇帝做了錯事,導致天降異象。這些觀察白天是沒法做到的,只能在晚上進行。

    無論怎麼說,古時“夜觀天象”更多的是教化意義、政治意義乃至預測意義,在現代科學上是找不到依據的。因為到目前為止,無法找到恆星、彗星、行星等的物理變化和政治、人士、自然災害等有何關聯。

  • 3 # 虹貓少俠

    古代的時候沒有電腦,電視,網際網路以及遊戲,所以古人的夜生活相對來說沒有現如今豐富,對於古人來說,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能在夜晚觀賞一下風景也是極為愜意的,如果能在夜晚有感而發,寫出曠世名句,也是一件極為高興的事。另外,古人在夜晚還喜歡做如下事情:

    ①:喝酒,對於古人來說,在一起吃飯,肯定要喝酒,遇到開心的事了,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排憂解悶,類似我們今天的擼串,然後加上啤酒,是很愜意的。

    ②:聽曲,對於古人來說也很喜歡聽音樂,因為優美的旋律可以讓人放鬆下來,聽著小曲,看著舞姬跳舞,是很賞心悅目的事,比如白居易晚上坐船的時候,被彈琴的女子所吸引,一番感嘆下來寫下了名篇《琵琶行》

    ④:對於富家子弟,達官貴人,可能會去一些煙花巷柳之地,開始他們的夜生活,也有些文人會去,和姑娘們交流詩詞歌賦。

    你每天晚上回去都做什麼呢?

  • 4 # 藝文雜記

    古人的日常本就沒有房貸、沒有考勤、沒有快節奏的高壓生活。喜歡晚上觀景的古人多為有經濟基礎的文人墨客,比較注重養生。白天讀書養生,晚上便無所事事,約上幾位好友,幾個姑娘,夜間遊歷,觀景的同時切磋一下學識,拆一副對聯,賦詩一首,尋歡作東。一場聲色夜遊,增進了感情,娛樂了身心,盡顯文士風流。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約三五好友,租賃一艘花船,盪舟於碧波之間,順流而下。月光皎潔,兩岸山巒起伏,層林疊嶂,猿聲不斷。

    艄公解下腰間的酒葫蘆,嘬了一口,酒香在舌尖回味,節奏悠揚的又搖起櫓來。船艙中傳來了嬉笑怒罵、嬌喘嗔嗤,月光灑進船艙,只見船內影影綽綽,幾位優雅儒士把酒歡顏,葡萄美酒夜光杯,美人相伴不醉不歸。

    喝至三旬,席間氣氛活躍起來,幾位雅士言語間也少了些拘束,插科打諢逗得姑娘們掩口偷笑。坐到艙門口的白淨少年,被杯中瓊漿反射的目光晃了晃眼睛,突然迷離起來,就勢向左一倒,旁邊那位冰清潔的姑娘,纖纖玉手正把著水晶杯往紅潤的唇邊送。

    白淨少年這一倒不要緊,姑娘一個不注意,這盈盈的瓊漿被打落,滴滴漿液打溼了頸部下方,兩膀之間片朦朧的紗衣。這時白淨少年反而一機靈,下意識的伸出右手往那片溼處抓取,或許是想挽救一下那晶瑩剔透的瓊漿玉液。

    手還沒等觸碰到那片紗衣,“啪啪啪”的三聲,手上出現了一片紅印,只見那姑娘右手裡的蒲扇動了幾下,嘴裡嬌嗔道:“公子~,就你心急~”,說完用蒲扇遮了半邊臉,嬌羞的又推搡了白淨少年一下,轉身踱著貓步,扭捏的走進了簾後的床艙中。

    等眾人反應過來,都哈哈一笑,白淨少年羞了一個大紅臉,把起酒壺一仰脖一飲而盡。起身沒站穩,摔了個踉蹌,連滾帶爬向簾內跌幢過去,眾人再笑。為了打破尷尬,白淨少年旁邊的一年雅士提議,以月為謎題,寓意不漏題,賦詩助興,紀念這好美的風月之夜。眾人附合,姑娘們絲竹助興,席間又熱鬧起來。

    簾後的柔聲細語,很快又被淹沒在了酒席的歡聲笑語之中,不同的是,船身似乎晃動地越來越有節奏了,般頭的艄公停下來又嘬了一口酒,和著床艙的節奏又漫不經心地櫓起來。

  • 5 # 追夢2337

    因為古代人可娛樂的事情比較少,漫漫長夜,不可能早早就睡,約幾個好朋友,飲酒賞月,情緒激動時在一起還會賦詩一首,直抒胸臆,其樂無窮。

  • 6 #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需要工作,需要處理繁瑣的事務。到了晚上,因為沒有電,加上古代城市夜間通常都要進行宵 禁,不方便外出。沒有電影電視手機,無法上網。連書籍因為成本高,也是比較貴比較缺乏的。娛樂場所少,而且消費高,不可能經常去。古代人口密度小,一般一個家庭都有個小院兒。晚上窮極無聊,除了種花養鳥養魚,看一下書,喝兩杯小酒,就是在晚上宵禁前,出去逛逛。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坐井觀天。文人喜歡吟詩作詞,流傳下來以後,後面的人知道他們喜歡晚上觀景。其實當時其他的人也這樣。

  • 7 # 跨文化

    古代文學有幾大主題:傷春悲秋,夜遊和中秋賞月,登山臨水,美女和愛情,等等。文人晚上觀風景,表現出有閒、有才,是一種“風雅”。

    每當月上柳梢頭,詩人們就會浮想聯翩,揮毫潑墨,留下作品。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沈沈。

    夜色闌珊,蘇軾和友人們飲酒,醉了,在舟中躺臥,醒來,天色已明。由此,寫下一篇著名的文章《前赤壁賦》,明月之下,古老的赤壁,滿是詩情畫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古代,受過教育的人不多,很多文人是官員,白天要上班,處理公務,晚上喝酒,酒後散步,於是,夜景成了文人騷客筆下的文章。對於大多數古代文人來說,寫文章是業餘愛好,往往在晚上進行,字裡行間常常流露對夜晚風景的觀感。

    當然,也不盡如此,白天喝酒的人和事也有。歐陽修《醉翁亭記》就說“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他這個被貶謫的太守在這裡是白天喝酒,沒有提到欣賞夜色和月光。

  • 8 # 身份證原名叫潘雲忠

    錯了吧,應該是為了抒情更把夜晚搬上詩詞的吧?只能晚上散步的人,應該是有繁忙的工作人員,哪裡能觀看到絕色風光?

  • 9 # 御晷

    古今文人才子大多數喜酒風流,白天為生計奔波,晚上閒聚飲酒鬥詩、揮毫筆墨。加之夜晚寂靜,有世界蒼穹為我所獨有之意,此時觀景別有一番滋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倫納德去年輪休拿冠軍被人誇,今年輪休被人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