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7
回覆列表
  • 1 # 文欣讀史

    你好,個人認為歷史上出淤泥而不染的有三位,分別是包拯,于謙和海瑞。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比喻在汙濁的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的人。

    包拯:北宋,歷任監察御史、權知開封府、三司使等職務,為人清明剛正,明察秋毫,鐵面無私,不懼權貴,敢於替百姓申冤,世稱“包青天”。

    于謙:明代,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土木之變後,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就社稷於危難,扶大廈於將傾,在明英宗復位以後,遭小人陷害至死,錦衣衛抄家,無餘財,當時全國的人都認為于謙是含冤致死。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正是于謙一生的真實寫照。

    海瑞:明代,剛正清直,不附權貴,為民請命,解民斯難,敢於死諫嘉靖,巡撫應天時,很多人畏於海瑞威嚴,主動投案自首,貪官汙吏自動辭職,因為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海青天”。

  • 2 # 記錄歷史人生

    1、陶淵明

    陶淵明所生活的晉朝的環境,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朝堂之上的環境,說一句淤泥毫不為過,從個人能力來看,陶淵明曾經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多種職位,但是都感到十分的不滿意,尤其是最後的彭澤縣令,僅僅任職了十餘天就自行離去了,歸隱田園成為一代田園詩人。

    2、周敦頤

    周敦頤是北宋時期的人,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愛蓮說也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周敦頤是提倡改革的,也因此在官場上得罪了不少人。仕途受到了限制,縱然一身的才華和理學的造詣無法發揮,我們所知道的王安石變法中就有一些是從周敦頤那裡學習的。

    可惜就如同他的愛蓮說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頤不願意與哪些人一起在官場上同流合汙,不願意為了仕途而背離自己。最終還是止住於朝堂了。

    3、李白

    李白,這個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給後世留下了非常多的傳世之作,但是本人卻始終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多次被貶的李白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正是在表達自己的豪放不羈的個性和不同流合汙的決心。

    4、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以他的家世,如果想要進入仕途的話。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卻不想違背自己內心的夙願。就這樣,在文壇上就留下了一位惜花惜木的納蘭性德。與納蘭性德從小玩到大的玩伴,有很多已經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而納蘭性德更中意於一花一樹一菩提。

    5、薛濤

    薛濤幼年喪父,十六歲時為生計所迫,入了樂籍。由於相貌清麗絕俗,擅長音律,詩詞一絕,而聲名鵲起。一提起女妓,我們對她們的詩詞總會產生質疑。這裡老鴨解釋,據資料顯示,這些聲名在外的名妓,一般人是很難請到的。

    她們的文采在當時高過無數士人才子,可惜女性地位低下,無出頭之路,否則這些享震詩壇的女子登科及第也是沒什麼問題的。薛濤與當時的名士元稹、牛增孺、張藉、白居易、劉禹錫、張祜、段文昌等都有過往來。

  • 3 # 十二月917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非常喜歡周敦頤的《愛蓮說》,專門寫在本子,經常翻開讀頌,宛若一股清流,一陣清風。

    史上不肯隨波逐流、高風亮節的名士不在少數,到達“精神彼岸”的理想境界,名垂千古,被後來人久久嚮往的當屬傑出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是任彭澤縣令,在職八十多天辭職離去,從此歸隱田園,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文。“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話,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為後世詩人和讀者深深喜愛和崇拜。

  • 4 # 百科小白講事

    出淤泥而不染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 5 # Eleazarchen

    有:陶淵明,屈原。

    1陶淵明: (東晉詩人)身處亂世陶淵明,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即公元365,卒於劉宋文帝元嘉四年,即公元428年.他這一生,經歷了臣子篡逆,軍閥互鬥還有外族戰爭,屬於中國歷史中最黑暗的歲月,一個“篡”與“亂”交替動盪的時代.燕談部落格《宋書.陶潛傳》中記載,“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

    2屈原 (約前340~約前277) 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自言“舉世獨醉而唯我獨醒,舉世獨濁而為我獨清.”傳為湖北秭歸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其忌日成為後人紀念他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以上資料顯示陶淵明對當時社會狀況的無耐,卻又不想同流合汙,自清高但又改變不了社會現狀,幾次的工作都是辭職告終,身邊人及家人的不理解,借酒消愁愁更愁,養不起家,造成自已家庭內外優患,不工作沒錢賺,打零工也貼不上家用,遠大報負終究無門,此時此刻的心情用現代的話講這樣會造抑鬱的,不知當時的陶淵明抑鬱嗎。

    屈原也是如此,雖然是貴族,少年受到良好教育,但體恤百姓之苦,好多詩篇能看出屈原當時的心境,屈原當時是有工作屬於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對國家的忠心得不到認可,心裡面的愛國心被壓抑。引用(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和流域)。秦國打敗楚國之後,屈原身心疲憊抑制不住難過,現代話講可能屈原是身體過慮加傷心過度抑鬱成疾~。(圖片Cr瀏覽器)

  • 6 # 真相666真意

    瞬間就想到三個人。

    一、周敦頤。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字茂叔。著名的《愛蓮說》的作者。他為人正直,襟懷淡泊,不以世俗同流合汙,致使他在仕途上舉步維艱。相傳周敦頤在南安任司理參軍時,為了一個誤判的死囚犯人,和他的上司據理力爭,最後竟以辭官來對抗上司。這句話就是他的寫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二、林則徐。林則徐中年時在杭州任高官。杭州風景如畫,美女如雲,富庶安樂。如果是個庸人,在這人間天堂當官,豈不悠哉遊哉!但林則徐對於官場的種種陋習十分反感,他不僅獨善其身,也告誡同僚和下屬,對於官場的種種陋習和腐敗,我林則徐絕不同汙合流,你們也當潔身自愛,否則嚴懲不貸。林則徐是正氣清氣的化身。

    三、魯迅。魯迅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同情勞動人民,而沒有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欺壓人民。成年後他以筆代槍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醜惡面目。

  • 7 # 子瑜說說

    在這裡我先講一下南宋時期。南宋第一首貪秦檜(相當於現代價值76億),貪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60%,是當時人均國民收入的500萬倍。同時也有不為金錢所動的宋茲(1186年––1249年),漢族人,是南宋著名的法醫學家。祖籍湖北邢臺南和縣人,祖上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宋璟,家境小康,注重家庭教育。一生重視實踐,為求真知,做官期間破獲很多大案,是民眾心中的大好清官。

    大明朝,也是歷史上貪汙腐敗最嚴重的朝代。有代表性的大貪官太監劉瑾貪汙(相當現代價值的960億),是東廠錦衣衛位高權重,連朝庭百官都怕他。出於泥而不柒的第一人應是于謙(1398年––1457年)是明朝明臣,為官一生清廉兩袖清風。曾遭到小人以謀反罪陷害查抄家底。家中一貧如洗,只找到了皇上贈予他的蟒袍與佩劍。因此被後人歌頌一首《石灰吟》詩詞。"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第二個就是瑞海,為官也是一生清貧。常常自己種地種菜自給自足,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有一次他母親過生日,就去買了1斤肉回家,結果都被自己的母親大罵一場。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就是和坤,貪汙(相當現代價值900億),全國三分之二的財富收入自己的囊中。清朝還是有很多清潔廉明的官員的,能排得上第一位的就應是于成龍。他死的時候連兩江山西的婦嬬都為他哭泣送行。連康熙皇帝都被他感動到流淚。其它的清官還有劉墉,紀曉嵐,鄭板橋,劉統勳,林則徐,王茂陰,左宗棠等等,他們都是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的歷史人物。

  • 8 # 浩論古今

    問題中出淤泥而不染出處為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形容的是那些在汙俗的環境下,仍然可以不為物慾所蒙敝,保留那份高貴與純潔的人。

    而縱觀歷史,如果僅從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角度看,

    我認為,海瑞的官場生涯絕對可以稱得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於1515年在海南瓊山(今海口市)出生,1587年逝世,享年78歲。

    他的官場經歷十分坎坷,屢遭貶謫,於宦海中起起落落,而這與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性格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下面,為大家分享幾則“海青天”的事蹟吧

    一:揹著棺材罵皇帝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明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明世宗朱厚璁因一封奏摺龍顏大怒,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六品戶部主事海瑞呈上了一篇聞名後世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名《治安疏》)

    這樣寫道

    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時靡,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這,而未甚也。“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僅從上面摘取幾句內容,就可以明白嘉靖皇帝那堪比憤怒的小鳥的心情,海瑞把嘉靖皇帝批的體無完膚,一無是處。

    不論是政治,經濟,民生,還是明世宗的私人生活,甚至還把嘉靖這個年號和家淨聯絡一起,因為您,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

    真可謂天下第一疏。

    閱罷,嘉靖帝狠狠地將此疏摔在地上,說“快抓住他,別叫他跑了。”

    這時,身旁的宦官黃錦許是欽佩海瑞的勇氣,竟壓低聲音為海瑞求情,海瑞是個死腦筋,聽說他上疏時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買好了棺材,訣別了家人,在朝候聽處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絕對不會逃跑的。”

    聽罷,嘉靖又細讀了三遍奏摺,心情緩和了不少,說“他可以做比干,但朕不是紂王呀”

    於是將海瑞下入詔獄,聽候處置,但至死沒有殺他。

    二:不懼權貴,秉公執法

    海瑞在新皇帝隆慶即位當天就被釋放,還官復原職。

    並在內閣首輔徐階的推薦下,一年多次升官,兩年之後,他做到了應天巡撫。

    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巡撫應天,首先便是勒令當地富豪退田,而霸佔田產最多的富戶,恰是徐階。

    儘管徐階對海瑞有提攜之恩,可是海瑞毫不留情,還依法問斬了徐階作惡多端的三兒子。

    這下,這位前首輔再也坐不住了,略施小技,便把海瑞調去了南京管理糧食。

    秉性耿直的海瑞一氣之下罷了官,回到了海南老家。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海瑞56歲罷官後,在16年之後,萬曆親自下旨啟用海瑞為南京督察院右僉都御史,三個月之後,躍升為南京吏部右侍郎。

    史書中記載他復出時“聲震天下”,所及之處,貪官汙吏無不四處逃竄,有的甚至直接找到海瑞自首。

    在他77歲那年,仍然為萬曆帝諫言,主張“除積弊於相安,復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變舊。”希望可以恢復朱元璋時期對貪官剝皮的酷刑。

    萬曆十五年1597年,海瑞去世了,

    有人到海瑞家中整理遺物時,這位二品大員家中只有幾件破衣服,和十幾兩銀子。

    出喪那天,不少店鋪自發停止營業以示哀悼,普通民眾紛紛前往參加送葬,送喪之人皆著白衣白冠,哀聲不絕於道,延綿逶迤的隊伍竟長達100多里。

    小結:

    對於海瑞,我想用聖經中的一句話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一生

    該打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該走的路,我已經走到了盡頭,

    我守住了我信的道!

    我想,如果明朝可以多幾個海青天,也不會在57年之後,落得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皇帝自縊的結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老羅羅永浩去了360和周鴻禕一起做手機,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