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姚華興
-
2 # 耕硯堂書畫
人生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目的如果潛在的能力能發揮出來!能為在世間留下美名出人頭地代代流傳!成為歷史性人物,永存不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人生除了生活花銷和享受本身的待遇!其他都是浮雲。最終就是能留下美名傳揚天下!是人的最終目的。
-
3 # Photo美圖
人生到底應該以什麼為最終目的?
不同的人生價值觀,追求不同的生命意義。有人追求即時享樂,有人以勤儉奉獻為人生目的。不同的生命層次,不同的生命格局,其人生的最終目的是不一樣的。這最終和每一個人的生命信仰息息相關~~ -
4 # 我是威虎山九爺
人生到底應該以什麼為最終目的,這是一個無標準的答案和抽象的題,不同格局的人答案不一樣。
在動盪年代,人們最終目的是如何活下去。
這裡有兩層人群,處於上層建築的人,想維持這個體制,永遠做主人。生活在最底層的大多數人,因為無法生存,所以要造反。但兩者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生存,只是生存的質量不同而已。
和平年代不同,黨派的信仰不同,決定領導者追求的人生目標也就不同。
能者,正者,一生都在致力於為國家,為黨,為人民大眾服務,改造世界,讓世界更美麗,讓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平者,大多數是追求小富即安的生活,一生不求大過,大病,甚至老想著長命百歲。
庸者,乞求一日三餐有溫飽即可。
病者,禱告上帝恩澤,能夠減輕痛苦或早日康復。
危者,想早日結束生命,不再有痛苦。
格局不同,決定著人生追求目標不同。天地輪迴,也左右著每個時代的人生道路。
-
5 # 北方的狼____
人生從低階到高階有五種需求,首先是安全的需求,第二是溫飽的需求,第三是繁衍的需求,第四是自我表現的需求,第五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此需求是逐層的,不是超越。報據我們的自身條件逐漸為此需求去奮鬥,逐層奮鬥,有的人一生就在溫飽的盡次奮鬥,有的人在自我表現中奮鬥,只有極少數的人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這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就是我為什麼在奮鬥。需求不同奮鬥不同。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
6 # 戴上墨鏡去旅行
人大都是為錢而生活,但錢是無限的,所以夠用就好。人生要有計劃,不要一味為錢而賺錢。
在生活中,人們需要積累金錢,但是人生最終的目的不是積累金錢,而是在積累金錢的過程中,得到歡喜,得到尊重,得到禮貌,得到關懷,得到心安和得到慈悲。
從前有一個地主,祖上留給他很多財產,他整日擔心自己的財產會被賊偷去。為此,他每天吃不好也睡不好,每隔半個時辰,就到放財產的屋子中轉一圈,看一看財產還在不在。如果他有事外出,不能及時回家檢視,內心則像被千萬只小貓抓撓一樣。
後來,地主的老婆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掉,然後把得到的錢換成金子埋到自家的後山上。地主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當天就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物件,換了一塊非常大的金子。
夜裡,地主在所有人都睡著後,獨自一人抱著大塊金子上了後山,在一棵大樹下挖了坑,然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金子埋了進去。
起初兩天,地主沒有整日惦記著金子,生活輕鬆了許多。但漸漸地他又開始不放心,每天都要趁天黑到後山上看一看,看到金子還在,才能回到房中安然入睡。
地主的行為引起了家中一個長工的注意,當地主再次去後山時,長工悄悄尾隨其後,發現了地主的秘密。當天夜裡,長工在地主睡下後,簡單地收拾了行李,扛著鋤頭來到了後山上,挖出了金子,然後帶著金子遠走高飛了。
第二天,地主來到後山上,看到自己的金子不見了,癱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時一個白鬚老者經過,問清了事情的原委後,對地主說:“你揀一塊石頭放在坑裡,就當作金子。”地主聽後,生氣地說:“石頭怎麼能和金子一樣呢?”老者笑著說:“你把金子放在土裡不用,這和石頭有什麼區別呢?”地主聽後,無言以對。
縱使黃金萬兩,埋在地裡,也和石頭沒有什麼區別,這樣做只會讓金錢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聰明人會讓金錢成為他們得到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成為他們生活的累贅。任何人都不能否決金錢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中,沒有金錢,我們簡直寸步難行,但是人應該從獲取金錢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更多有用的經驗和教訓,而不是將自己變為掙錢的機器。
-
7 # 癌上健康
有一次在學校裡講哲學,同學給我出一個題目“人生以什麼為目的”,要我去講。我常常做冒昧的事,都不準備,因為準備很痛苦,自己要雕琢;等一上了講臺,我說這個題目出錯了,人生以什麼為目的?什麼叫目的?今天我們大家來,諸位的目的來捧場,湊熱鬧,聽《莊子》,我的目的在吹這個莊子,好聽一點叫做講《莊子》,這是一個目的。如果我們問你當時來投胎的時候,是以什麼目的來的?誰也沒有目的啊!所以這個題目錯了。我說這個題目的本身就是答案,人生以什麼為目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這就很好了嘛!這也講完了,本來就是如此,這就是莊子塊然獨以其形立的道理。人生就是以人生為目的。如果你說人生應該如何如何,唉!你又來雕琢了嘛!不要雕琢吧!人生就以人生為目的,很快活的耶!既無歡喜亦無悲,這就好了。
“紛而封哉”,他說人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人生就是人生,不曉得塊然獨以其形立。人家罵你好蠢,蠢跟聰明本來差不多嘛!也沒有關係,你聰明也不過是吃飯,我笨一點也是吃飯。而且笨人比聰明人還好一點,免得生胃病,也不會得神經病,所以何必紛紜呢!都是自己找些煩惱紛擾。一紛擾,找些雕琢東西,“紛而封哉”,自己把自己封閉了。關到一個範圍裡去了,封閉了。“一以是終。”所以自己不要加上煩惱,不要雕琢紛紜,不要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固定的形態。我們把固定的形態,叫做人格,自己不要把自己畫成一個格格,規到一個範圍裡。
如果說沒有人格,那就亂來嗎?更不能亂來!亂來就更紛了嘛!更混亂了。惡給自己的煩惱損害更要厲害;雕琢得也更為厲害。所以不可以紛而封,一以是終,就是一以貫之,開始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也就是剛才我們所講的,人生以人生為目的,就是這樣,開始如此,始終無始無終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
“無為名屍”,這個屍字是屍體的屍,人死了沒有靈魂,叫屍體。無為名屍就是不要為了求名,為了名利,而成為虛名的奴隸。我們現在社會上的明星,或者追求知名度的人,出名之後就變成屍體了,到處請你去亮相,天天對著那個攝影機,照得眼睛都壞了,這就是被名困住了;千萬不要為名屍啊,不要被名困住了。
“無為謀府”,“謀”就是謀略,千萬不要打主意,動腦筋。動腦筋就是雕琢,你就要短命,所以不要打主意動腦筋去整人家。這個“府”字就是很大很深,千萬不要打主意謀算別人,人生要很自然地活下去。“無為事任”,不要為任何的事情勉強去做;叫你不要挑責任,是說叫你不要執著,應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如果什麼事情都不挑責任,那你幹什麼的啊?列子還會跑去給太太做飯呢!做飯也是責任啊!這個“任”,就是應該做的事情做了,就是不執著。“無為知主。”這個知就是智,不要認為自己學問高,又聰明。
“體盡無窮”,要體會這個生命,是無窮無盡的;任何人不管有知識,沒有知識,每人的生命都很寶貴,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能夠曉得自己那個真正的生命,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那麼你來入世可以為應帝王了。“而遊無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朕就是“我”,古人的吾、餘、我、朕都是同樣的字。古代這個朕字也是代表我,中原、西北高原一代的音,現在唸成朕啦,而遊無朕,就是無我,做事處事都要無我。
“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
這樣一來,這個人生有什麼意思呢?大有意思!因為這樣的人,才真認清楚自己的人生,才會尊重自己的生命。“盡其所受乎天”,上天給我們一個生命,多麼寶貴呢!我們要善於讓這個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活到我們該走路的時候趕快就跑路,不要佔著位子不走。盡其所受乎天,把上天給我們這個生命很自然、很舒服、很珍惜地活下去。“而無見得”,但是,活是活下去,我們光屁股來的,最後走的時候還是光光的走。赤裸裸的,來去無牽掛,而無見得,也沒有什麼屬於我的,一切都歸之自然。不但外物是天地生的,最後還歸於天地,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肉體,也是天地生的,最後也要還之於天地,這是自然之理。“亦虛而已”,就是很空靈,很自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
你不要看著容易,覺得這個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們人生,我經常說有十二個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這就是我們人。這十二個字是我的咒語,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看莊子這些道理,我們一聽非常有理,只是做不到。要怎麼樣才能做得到呢?對不起,從《逍遙遊》第一篇開始,就要有這個道的修養;有這個道的修養,才能真正做到這樣,所以說很難。相反的說,你如果在道理上認通了,一個人沒有道的修養,但是能夠做到這個樣子的話,至人之道也都得到了,自然就會成功了。所以正反是一樣的道理。現在莊子做結論。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這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鏡”,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樣。所有事物到鏡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夢如幻。鏡子照人,你馬上就體會那個境界。自己看鏡子裡頭的我,立刻會忘掉自己這個身體;不過要注意,不要常看,如果晝夜看鏡子,只要七天七夜,這個人馬上會離開這個身體了。這個不是絕對,而是非常可能,這是道家有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不能輕易用,一個人在鏡子裡看自己,只要看鏡子的影子,就體會到我們現在這個生命,的確是如夢中生。
現在這個秘訣露了,本來不露的,被一位朋友問了半天,才說出來,他去一試驗,也體會進去了。所以用鏡子處世,這個道理是什麼呢?就是叫我們處世做人,有八個字“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照鏡子就有,一切事物過去了,鏡子不留痕跡,這個就是佛家講的大圓鏡智了,也就是明鏡亦非臺的道理。“不將不逆”這四個字,儒家程明道《定性書》也用上,得道人處這個世界,不將不逆。既不執著,也不歡迎,也不拒絕。你說我今天倒黴,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其實也沒有什麼倒黴,你天天都很舒服啊,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否則生活太單調了。那個不痛快來了也不拒絕,因為人需要一點不痛快點綴,不痛快過後來個痛快,你不曉得多高興呢!所以一定要這麼調劑一下。
“應而不藏”,就是鏡子照東西一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心中不藏。因此一切恩怨是非,過去不留;不是沒有是非善惡,而是過去不留,此心很平靜。“故能勝物而不傷”,能修養到這樣才能入世。這一段很重要,尤其現在工商業的社會,大家生活忙碌,自己已經不是一個真人了。我們這些在工商業時代的人,二十一世紀的人,父母生下來那個人,一長大,那個原來的人跑掉了,後來活著的是假人,不是至人;都被物質環境忙碌得昏了頭。要想真抓住自己是個人,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必須要懂莊子這一段《應帝王》,入世能夠“勝物”,不被物質所打垮,不被物質環境所誘惑。“勝物而不傷”,不會傷害到自己,我還是我。
這一段就是《莊子》的精彩部分,我們平常研究《莊子》,一翻開來,總把一條魚變成大鵬鳥,看起來很精彩,其實那個一點都不精彩!那是電影廣告,是序幕,真正的精彩在《應帝王》這一段,把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講完全了。
-
8 # 牛仔靴子
平平淡淡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成功教育孩子人世間獨立生存……
活出自己認可的生命價值……
-
9 # 洋洋美麗說
我覺得應該是人生的意義吧
人從哭聲中開始,從哭聲中結束,那我們該如何讓自己這一生過得更有意義呢,這是我們去探尋的,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生而為人,比動物更加靈活,比植物更能適應環境的生存。那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也是我們老闆一直在跟我講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我們要有更多的成就,更多的被需要,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我們都說生而為人,要為社會盡一份力,如果我是一名軍人,我會駐守祖國邊疆,國泰民安就是生命的意義。如果我是一個環衛工人,我會打掃好每一條街道,晨光升起,人們舒心的走在馬路上這就是我的意義,如果我是一個慈善家,我會盡我所能感召更多的人,深入貧困山區,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讀書,小康致富。影響更多的人是我們生命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追求
回覆列表
由於你的存在使別人更加健康、幸福、快樂、愉快。在別人獲得益處以後,您同時擁有屬於您的享受,在別人的眼裡你是一位幸福的天使,雪裡送炭的暖心人、解難人。議。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