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智哥
-
2 # 蘇樝
有人僅僅說法國生育率高是因為黑人移民,這是不正確的。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法國的生育率已經連續五年保持下降,不過還是在歐洲傲視群雄。
歐盟的平均人口增長水平為0.075%,而法國的增長水平達到了0.5%,高出了歐洲平均水平6倍,人口增長率歐盟第一,總數突破了6700萬,預計到2050年就會成為歐盟的第一人口大國。這還是2018年的資料,現在更甚。
很多發達國家,人口連年負增長,人民慾望低下,社會老齡化嚴重,諸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政府急的要死,想方設法鼓勵生育,但就是沒有效果。但是同樣是發達國家,法國竟然保持高速增長,你說這些國家怎麼看,羨慕不。
那麼我們說說法國為什麼生育率這麼高:
其他發達國家同樣擁有的針對生育的高福利、高補貼,我們就不談了,這不是法國的優勢,主要是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法國尚未經歷日本那樣的高速人口增長。
很多人會奇怪,作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法國竟然沒有人口快速增長過?
是的,法國在1900年,佔世界人口比例為2.49%,到2016年,佔世界人口比例僅為0.92%。法國在一百年前就迷信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提醒人們注意人口與生活資料比例協調, 防止人口的過速增長),將近一百年間保持人口低增長。因此現有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低基數上的。
第二,法國奇葩的政策。
18年的新生兒中,有超過50%為“非婚生兒”,即非婚生育,這與法國執行的一項名為“合作性父母”的政策有關。
“合作性父母”就是可以不用締結婚姻關係,雙方只要你情我願,就可以一起生兒育女,成為新生兒的父母親,這種合作生育的關係不僅在法律上允許,生出來的嬰兒享有同等權利,而且同樣可以獲得法國政府的獎勵金。
現今年輕人不想結婚生育,就是因為不想自由被束縛以及承擔責任,而法國正好抓住了年輕人的這一心結,推出了這種政策,這在其他國家是難以想象的。
第三,移民貢獻了很高的生育人口。
這裡也先要說明一點,不像其他歐洲國家,法國的白人生育率並不低,只是對比高增長的黑人等移民,顯得低。
法國的生育政策不僅針對白人,移民的北非穆斯林,同樣享有。北非法屬勢力範圍,給法國貢獻了將近百分之十七的移民人口,這些移民無論到哪,都保持著高生育。法國的伊斯蘭人口比例在一些大城市,已經達到了百分之45,預計到27年,就會佔據法華人口的五分之一。
-
3 # 經濟愛好
一,生育福利好
法國政府提供了不少方便措施:有孩家庭稅務優惠及其他津貼;除了產假,法國父母還享有最長可達三年的育兒假;多子女家庭享受更多政策優惠;另外還有各種保護婦女產育期間工作權利的法律條文。在法國,到醫院分娩費用完全由社保承擔,通常醫院還幫助辦理出生證明,並在母嬰出院時,贈送不少嬰兒用品作為禮物,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其人性的一面。另外,許多行業還存在“照顧生病子女”帶薪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政府重視託兒所建設:2個月的幼兒就可以送到託兒所,3歲以上進入幼兒園,以方便父母復工或參加培訓。託兒所和幼兒園收費標準不是統一金額,而是按百分比數收取,家長收入低、繳納金額也低。
當然日本和德國的育兒福利也不錯,但是有一點日本無法做到保障生育婦女的福利和機會,日本婦女通常要獨自承擔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沉重負擔,以及生育後的日本婦女職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年輕的日本女性越來越選擇繼續工作,而不是結婚,生子並放棄職業。是日本低生育率的最主要原因。
二,容忍非婚生子女
2017年,法國出生的77萬名新生兒中,有60%的雙親並未結婚。而非婚生子女的情況也極為罕見:在日本,只有2.3%的孩子是婚外出生的,在結婚率越來越低和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婚外出生人口有決定性因素。
三,外來移民多
2019年底,法國社會總人口約為6700萬人,移民人口為650萬,佔全部社會人口的9.7 %。其中,70萬人為在法國出生的外籍移民。而2018年日本的在留外華人數增加了6.6個百分點,達到了273萬餘人。通常外國移民通常生育率比較高,日本的在留外華人主要還是東亞文化圈裡的,生育率也不高。
四,宗教
光信奉天主教的法華人超過90%,宗教除了佛教基本上都是鼓勵自己的教徒生育的。而日本在多子多福的文化氛圍消失後,就生育慾望就不高了。
-
4 # 一枚美麗的石頭
首先必須承認這兩個國家有共性的部分,就是性開放的程度大到你咂舌!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日本女性地位的低下是法國女人不能理解的,還有法國的性比較浪漫,野!日本的則比較變態,糾結。這兩點足以引起你提到的生育率差異
-
5 # 地平線聊天
因為法國的社會文化是十分開放的,國際上各種新奇的文化、創意、影視作品法國都敢於率先引進。他們沒有像日本那麼多子承父業之類的想法,更沒有把在一個公司幹到退休當做光榮的思想。大概法國在教育升學方面的競爭也沒有日本那麼帶有階級區隔,對員工的背景歧視,論資排輩的風氣也沒那麼嚴重。這就使得法國國內各階級,各領域之間的人員流動通道是活的。
日本的低慾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階級固化引起的。我看過一篇報道,日本的想考名校的成本,尤其是高考復讀價格都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輕易支付的。加上論資排輩,不看能力的環境,對前輩、長輩的各種“尊敬”、“孝敬”,讓人想要突破一些固有的圈層幾乎不太可能。這就導致了龍生龍,鳳生鳳的固定模式。而民眾看不到改變的希望,自然也就沒有慾望和動力去做事了。
另外法國地處歐盟區中心,國際交流頻繁,社會新舊元素更迭很快,這也是在為國家注入活力的過程。日本與周邊國家交流受海島環境影響,同時作為美國的汪汪,和周邊國家的關係比較微妙。再加上本國文化有些排外,說白了就是民粹作怪,就導致了交流有限,新舊元素更迭緩慢。
日本年輕人希望變革的情緒在多方因素打壓下,慢慢就變成了“安守本分”。就像活躍的天性被壓抑成“懂事”的孩子,基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又怎麼還會有情緒去想其他,去努力拼搏?
生活那麼難,情緒都高漲不起來,人和人相處還要瞻前顧後,怎麼承擔生兒育女那麼需要花時間,花精力的事情?不抑鬱就不錯了。
-
6 # 草狼的平淪
法國的生育率也不高吧?但法華人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為向?因為他們對人生的理解是:生活,而日本人對人生的理解只是:活。
-
7 # 毛二兩看世界
觀察法國社會,3個因素是法國政府有效提振生育率之因,第一、以「子女」為本的核心思考;第二、以「家戶規模」為單位的補助政策。第三,隨著外來移民特別是來自非洲和中東移民的增多,這些人群超高生育拉動了整個法國的生育率。
眾所皆知,法國以重視人權為其國家最重要的基本價值,因此在相關的家庭政策思考上,為了保障「所有的」新生兒,無論是否為婚生子女、無論是否為合法身份、無論是否為法國籍,皆一視同仁,不會在政策上或者補助上有任何的歧視,以黑人為主的外來移民成為育兒大部隊主力軍。
除了重視非婚生子女的權益外(人人生而平等),早在1938年起,法國政府便開始採取了一套以「家戶規模」而非「收入多寡」來當作補助的標準。在不論父母收入的狀況下,依照家庭的子女數(注一)來給予補助----生的越多,領的越高!在這樣的政策思維下,配合政府的財政狀況,設計了一連串相關的家庭政策,有效提高了法國的生育率。
此外,法國家庭政策之細微,也是令人感到敬佩的地方。按「家戶規模」(家庭中的依賴人口數)與「收入多寡」所計算得出的「家庭商數」成為許多福利支付的判定標準。
舉例來說,「家庭商數」越低者,代表越需要接受政府的照顧,因此這樣家庭的孩童,不但有優先進入幼兒園的權利,還能享受低廉學費及午餐費等等優惠,反觀,同樣的一所幼兒園,「家庭商數」越高者,則需支付較高的學費以及午餐費,並且要排隊,讓「家庭商數」較低者先入學,所以偶爾也會發生因「家庭商數」太高而找不到幼兒園可以入學的窘境!
-
8 # 泯然眾人焉
法國,一個充滿氣息的國家,同時又是一個最早產生工人階級鬧革命爭福利的國家,這也就開啟了關於本題的話題。
從歷史上來看,法國的出生率並不高,也並不是一個吃了飯沒事做就讓女人生孩子的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蔓延開來,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人不再是主要的生產力,這也就是說人從事勞動的工作相對減少,那麼法國至少要比日本早150年就維持著一個低生育率。
在維持低生育率的排行榜上,整個歐洲一直佔據在榜首。這也是整個歐洲大國小國林立的一個原因所在。我們都知道,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日本都是向中國學習的,中國就是日本當初的老大地位,這也有如現在的越南一樣,基本上都是照抄中國的所有樣榜模式。一場中日大戰以後,日本改向西方學習,這就使得日本的工業化生產加快,同樣的,農耕化開始退出歷舞臺,又同樣的,工業化開始使人的工作機會減少,這勢必會使大量的人失業。在缺少經濟基礎的打壓下,這個生孩子的意願就開始降低,並一直隨著生產技術的升級提高而越發使生育率越來越走低。
比較而言,法國的低生育率早在1840年以後就開始了,在這個低生育率方面,法國還走在前列。相反,彈丸之地的日本反而較法國還維持在相當高的出生育和人口基數(法國當今人口數六千萬左右,日本人口數是1億2千萬左右),只是近二十年來日本的失業率居高不小,國民幸福指數不斷下滑,工作家庭壓力不斷加大,終於使單個個體的人群都開始養不起自己,那麼組建家庭生孩子那不是遭罪嗎?養不起了,那生孩子自然是有錢人的選擇了。
這麼說來,在低生育率上,法國與日本是一樣的,只是聚焦點不一樣,法國是老早就這樣,而日本是近年才發生的。多說一句,我們國家在生育率上也開始步了法國日本的後塵,記得是誰說過,只有生產技術越發達,人口就會越來越減少。
法國真的會比日本慾望高嗎?日本真的是很佛系嗎?這也不一定。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南韓的普通民眾生存壓力大,這還真不假,人口基數那麼大,工作崗位少,就使得人得拼命抓住工作機會,並不斷像上緊的發條去工作,否則一旦失業就會顆粒無收。沒了收入,用什麼去消費?這樣的後果就是抑止慾望,減少消費。
同樣的,這麼多的求職大軍都是在求職路上死命奔波,有大數人是來來回回都求職不成,無奈只下死的心都有,自此挫折下開始心灰意冷,得,就靠點政府救濟金活得了,只要不餓死,其它也就無興趣了。確實,近來日本在低慾望方面真的是表現得突出,尤其是年輕人更甚,他們不找工作(真的是找不到工作,打擊很大)也不工作,混吃等死,宅男宅女就是從日本飄過來的,並有在中國年輕人中生根發芽的意味。
法華人其實也不愛工作,就愛旅遊,是個享受的心態,整個歐洲大歐都是這個德性,早前不是與法國相鄰的德國就要求政府修改勞動法,要求把工作時間八小時修改為六小時,這樣才是合理的。如此看來,法華人還真厲害!
分析結論:日本的低慾望是假的,是失業擇業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抑制個人慾望。法國也並非慾望強烈,他們同樣也不想工作。相對而言,日本人壓力大,法華人壓力小。
一句笑話又不是笑話:日本東京是個摩登的城市,也是一個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樓的城市,而城市的街道上則是擁擠的人流,法國巴黎的香榭兒大街上卻是是打情罵俏的風流身影,人們都是在欣賞把玩,這就是區別。
故本命題不存在。
-
9 # 應用國學復興文化
文化基礎決定的必然結果。
西方蠻夷,文化侷限於二元對立、弱肉強食層面的認知,慾壑難填就成必然。
-
10 # 江郎一得4
2016年歐盟統計局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和瑞典是歐盟生育率最高的兩個國家,但從整體上看,歐盟國家的生育率不足以實現該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具體而言,法國的生育率最高,為1.92 ,法國總體人數(2016年)為6,689.61萬人。法國對於移民的政策相對於日本較為寬鬆,整個民族的排外性較小,而移民的生育率普遍較高。而且法國以浪漫著稱,其國民消費觀念是超前消費,所以各種慾望較強,生育率較高。
日本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單身人數創歷史新高。政府認為這是災難,但有人認為政府正是災難的原因:經濟衰退和不穩定的就業保障,讓男人不願承受養家餬口的壓力。日本厚生勞動省23日公佈的2015年人口動態統計大致資料顯示,“總和生育率”(婦女生育的子女總數)為1.46。
至於低慾望的問題是,低慾望社會為什麼就一定可怕?低慾望就其本質而言只是在改變一種生活方式而已。這樣來看,所謂的低慾望實則就是重塑自己。而重塑自己就是重塑這個社會。所以,我們看到積貧積弱,不溫不火,萬事講節韻的日本社會,長久和穩定則是它的命運。這就像日本的天皇,有別於中國的皇帝,也在於天性上的積貧積弱,最後倒反得以“萬世一系”。所以還是這句話:越低調,越社會。
回覆列表
法國是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包容的國家,與歐洲各國相互交流非常頻繁。
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單一民族困在一個孤島,就像一個村莊缺乏新的基因融入,久而久之,就會缺乏夢想,失去動力,慾望低,勇氣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