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616466188

    說說建築物的抗震標準。很多網友說“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那麼小震、中震、大震是怎麼劃分的呢?是按震級嗎?當然不是。小震、中震、大震只是簡化後的俗稱,它們的正式名稱是“多遇地震、設防地震、罕遇地震”。所有建築物的設計基準期都是50年,多遇、設防、罕遇地震就是按照建築物所在地區50年內烈度分佈機率曲線進行劃分的。

    所謂“多遇”地震,就是指50年內超越機率為63%的地震烈度所對應的地震。也就是說,50年內,發生多遇地震及其以上的地震的機率是63%,不發生多遇地震及其以上地震的機率是37%。再換句話說,多遇地震的標準就是50年一遇。50年時間內發生50年一遇的地震的機率是多少呢?很簡單的機率論題目,50年一遇, 具體到每一年發生的機率是50分之一,也就是0.02,那麼每年不發生的機率是0.98,50年內都不發生的機率是0.98的50次方,約等於0.37,所以50年內發生的機率是1-0.37等於0.63。

    同理,“設防”地震指的是50年內超越機率為10%的地震烈度所對應的地震,相當於475年一遇。50年內,發生設防地震及其以上地震的機率是10%,不發生的機率是90%。

    而“罕遇”地震的50年超越機率是2%到3%,相當於2475年一遇到1642年一遇。50年內不發生罕遇地震及其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7%到98%。

    50年內,蘆山縣會發生好多次地震,有大有小,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就不用機率函式來表達了。假定50年內蘆山縣共發生100次地震,這100次地震,烈度從1度開始,1.5度、2度、2.5度、3度,一直到9度甚至更高。把這100次按烈度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分別編號1到100號,比如第1號地震1度,第2號1.5度,第3號2度,第4號2度……第99號9度,第100號9.5度。

    第37號是5.5度,蘆山縣的眾值烈度就是5.5度,從第37號往後的63個地震都比5.5度大;第90號是7度,蘆山縣的基本設防烈度就是7度,從90號往後的10個地震都比7度大;第98號是8度,蘆山縣的罕遇烈度就是8度,從98號往後的99號、100號要比8度大。

    從第1號開始,直到第90號,這些稱為“小震”;從第90號開始,直到98號,這些稱為“中震”;從第98號開始,直到100號,這些是“大震”。對應於這三種,我們的抗震標準分別是“不壞”、“可修”和“不倒”。這三個詞非常通俗,就不用過多的解釋了。

    那有些同學會問,為什麼不做到“中震不壞”甚至“大震不壞”呢?當然可以這麼做,但是經濟成本太過高昂,多花那麼多錢,只是為了2475年一遇的那次大震,你覺得值得嗎?就像買車,大家都知道寶馬、賓士、沃爾沃、從前的薩博,安全效能非常之好,極其結實,出一般的車禍都不用愁,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那些安全效能相對差得多的車呢?一樣的道理。

    至於汶川震後所建的建築物是否合格?要準確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專家組實地考察。我並沒有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只有媒體拍的幾張照片,所以只能大體說一下我的感覺,僅供參考。

    這次的蘆山地震,震級為7級,震中烈度差不多要8度到9度,甚至有可能達到10度,具體的資料需要實地測算,但基本應該在8度以上。也就是說,這次蘆山震中地區很可能發生了機率是2%到3%的事件,遭受了第98號、第99號、甚至第100號地震。對於這樣的地震,我們的目標就是“不倒”,只要沒倒,就是勝利。至於媒體照片 上的那些牆體開裂、門窗損毀、甚至整面填充牆倒塌、區域性樓面坍塌,都在“不倒”的範圍內。主體結構還在,沒有轟然坍塌,哪怕已經壞的不成樣子,只要還能堅持著讓大家安全撤離,這就是達到了抗震設計目標。 比如4月24日《北京晚報》刊登的這張蘆山縣隆興中心校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從照片看,雖然填充牆損壞、地坪的建築面層破壞,但是作為結構主體的混凝土框架基本保持完好,沒有出現嚴重的結構破壞。

    再補充一張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曲哲博士在蘆山現場拍攝的照片,很能說明問題。原始連結為汶川地震五週年的改變與不變。這是蘆山中學的一間教室,很明顯,框架柱、框架樑都是完好的,只有中間的填充牆破壞了,就像畫框裡的畫破了,但是畫框還在。這堵破壞的磚頭填充牆,其實沒有結構作用,用磚頭、玻璃、木材、塑膠等等材料都可以,也可以沒有,做成活動屏風都可以,只不過磚頭比較隔音保暖又便宜,所以通常都選用磚頭的填充牆。後續的修復工作,僅需要把這堵牆拆掉,再砌一堵新的就行了。

    城區的新建建築物,基本上都是有正規勘察、設計、審圖、監理、施工單位參與的,各項審批、審查也都是手續齊全的,管不管用、嚴格不嚴格那個另說,至少有比沒有強。這次的蘆山地震,也沒有像上次北川中學那樣的惡性建築物坍塌事件,至少媒體還沒有報道。總的來說,我覺得,如果目前媒體的報道沒有偏差的話,城區的大部分建築還可以說是合格的。

    至於廣大農村地區,沒有任何勘察、設計、監理的概念,抗震效能無從談起。汶川震後的重建,相當一部分就是按原樣又重建了一遍,幾乎不會有任何抗震效能。除了謝英俊等公益團體在推廣輕鋼結構之外,絕大多數震後重建還是走的老路子。汶川震後曾經推出了08SG618農村民宅抗震構造詳圖系列圖集,比較的通俗易懂,要求也不是特別高,作為農村震後重建的指導性檔案。我記得看過一個新聞報道(具體來源我查證後再補充),說是當時政府鼓勵重建時採用這些圖集的標準,如果農村自建房屋達到了這個標準,政府獎勵一萬塊錢,但實際上要做到這個抗震標準,跟不抗震的老路子相比,多花的錢要遠遠超過一萬塊。所以,絕大多數人還是愚昧而又令人心痛的按老方法重建自己的房子。結果蘆山地震一來,又重演了一次悲劇……

    還是回到開頭,德先生和賽先生是分不開的,工程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問題。這些問題,讓我們很心痛,但又不是我們這些工程師能解決的。我只能期待著,大家多瞭解點地震知識,多關注下這些問題吧。

  • 2 # 向眾傳媒

    不管放多少級別,一定不會倒掉。真正能倒掉,你跑到哪裡都與不跑一個結果。再則地震不會預知,也不會允許幾分鐘時間就能離開樓房。所以放心住著。

  • 3 # 蘭州家發裝飾工程公司

    昨天還真沒感覺,我也在五樓。地震無法預測,只能被動防禦。俗話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我住的小區一點都不誇張,裝修每個線盒我都能見到鋼筋,號稱摔一下還能住。在蘭州房子質量好的不多,買單位商品房最好是本單位自己蓋樓的。比如倚能,化建。

  • 4 # 震公常平

    地震這個歷史文化,該到人人皆知的時候了,那是汶川地震驚醒了我。一個驚恐萬分的拉磨雷,響在我午睡的腦海裡,開始是炸裂聲,後面是轟隆隆的遠去雷聲,以為是腦血管崩裂,定下神來就想到記住這個體驗。後來央視報道南寧眼睛蛇那天也驚恐了,我知道了是一個聲音次聲波。張衡就是掌握次聲波動物異常,研製地震儀。代替靜止動物接收訊號次聲波,次聲波觸動地震儀牙機,釋放銅丸落到蟾蜍口中,使蟾蜍下降,挑起蟾蜍站的另一端,頂著尊的上蓋響聲。這是歷史文化古代第五大發明。這就是科學想找的,地震儀功與原理。

    范曄《張衡傳》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科學論文,候風“地震儀”,解釋為候風:這個時候來的一陣風地震了,測這個地震的儀器。候風拿現代科學解釋風為流體,在地震中候風是震爆能量流體;等離子體天體內部湍流,就是候風,有個流體主宰固體,而且不能逆向的定律,就是候風震能量流體主宰固體地震。

    關於前面提到的光給出解釋,在等離子體天體物理學中,等離子體是光、電、磁三者可以轉換。地震時的地光,由空間下來微波湍流,與地面磁力線相遇,出現的光。

    即使震爆能量湍流相遇地球固體內氣體地震,那麼就拿微波的剋星遮蔽流體。做為建築物避震技術,在義大利震區發現了這樣建築。很多震區也都能考察到建築避震。所以一個能量流體很難預測,如雷的閃電,那麼預測在避震技術相比,預測是十分蒼白無力的。避震和避雷是一樣,解決了能量流體被折射回去;無法進入固體受限氣體中來,隔斷陰陽相遇,不再作功。

  • 5 # 寶宵兒

    主要看深度,來個十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到了地面你也沒多大感覺,但是來個五級地震震源深度3公里那可有的受了,記得自己賣房子的時候多層也就是六層以下。開發商小區內部檔案上要求是8級吧。高層我忘了。不過我覺得這個抗8級是不是有點扯淡?真來個8級震源深度比較近的,別說哪個樓我看也都得報銷!開發商在銷售房子的時候一般都是特意迴避這種問題,客戶真要問,那我們的回答也是八級,應為聽說這個好像是國家硬性標準,但是絕對不會給你說是能抗震源深度多深的地震,在中國有些話你知我知就行了。在這就不拿什麼資料說話了,沒什麼意思,

  • 6 # uuis

    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抗震設防標準,所以新建建築都會滿足這個標準,但是也不會高於這個標準,不論多少層,都是必須達到這個標準的,也沒有技術難度,農村自建房除外。

    至於抗震等級是不是越高越好,並不是,因為抗震等級越高結構構件尺寸就越大,以住宅為例,同樣建築面積,得房率就會變低。

    抗震設防烈度是按各地地址情況和歷史制定的,比如海口是8.5度,北京是8度,而上海是7度,重慶6度,網上都可以查到。

    所以你家是幾樓都一樣,強震跑不動,震完都一樣。

  • 7 # 頑石補天

    建築工程從開始設立就考慮了“抗震設防”。根據當地所處地質條件不,抗震設防的等級也不同。除了地震烈度六度一下不做抗震設防外,高於六度以上抗震設防地區從設計但施工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各級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都下設了抗震管理機構,設計圖紙從設計院出來之後先是審圖機構由專家全面審查,這當然包括一些抗震要求,之後還要再送抗震機構重點審查。然後再由行政管理機構批准備案。才能交圖施工。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建設監理工程師”施行“旁站”制,輪班監理,不挫眼珠的監督施工方。因此,在此嚴格的監督管理情況下。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是能夠得到保證的。而抗震設防就是在遭受當地極限地震災害時,建築物內人員能夠在建築物安全時間沒安全撤離危險區。

  • 8 # 飄逸162328802

    30幾層有點嚇人,一個建築物尤其是住人的,為什麼要搞那麼高?省地皮也要考慮安全性。現在做的好的都採用鋼結構,比混凝土輕剛性更高。那麼高底盤不大,地下最多負2層。遇到強震,真有點擔心。在說樓體百米高,南北向又不寬,晃悠起來,不敢想……。看看高層施工,立柱和牆體是一層層澆鑄上去的,儘管鋼筋是整根連線(焊接強度和本身一樣高)但不是整體同時澆鑄,抗力強度還是有一定限度的(個人觀點,不定正確)

  • 9 # 追夢142603767

    還真不好說,唐山大地震時是夜裡我從廠里加班回到家大概有11,2點躺下不久就聽到隆隆的聲音窗外亮如白晝,接著腳下的地如同水波浪一樣起伏不定當時感覺站那也不安全,跟坐公交車一樣,真要是趕上大地震只能聽天由命,一切都是徙勞

  • 10 # PMBOOK

    建築物防震等級是按照地震地標烈度標定的,並不是說防8級地震的房子遇見8級地震不到,可能6級淺源地震發生時,地震中心區地表烈度為10級,而你的房子正好在中心地帶,那麼基本上房子會報銷掉!但是現在多層建築基本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房屋倒塌過程中會形成一些活命三角區,如果你在在地震發生時能找到良好的三角區,那麼也有可能被救援!所以,如何在地震中自救非常重要,這也是日常應該學習的自救常識之一!

  • 11 # 鐺得鐺鐺

    覺得文盲好多啊,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動不動就說偷工減料,其實現在真正想做企業的單位絕對不會去偷工減料,相反會主動增加成本去提高質量(我們工地就是這樣),但是質量問題還是存在,因為建築並不是和工廠生產的東西那樣容易控制,過程控制比較難,我待過的工地都是想方設法想把過程控制好,質量控制好。現在良心企業還是多,房子放心住,小的毛病不缺,大的毛病沒人敢疏忽。房子質量問題社會性問題比較多,好多東西還要看開發商,尤其是工期,搶工期的活基本沒好活。再有就是看當地人的素質,企業是不是壟斷,在我這個東營的工地是個奇葩的工地,混凝土公司是當地壟斷的,明明知道他的混凝土強度達不到c45c40的全部按照c30的發給你,他就沒有c40以上的混泥土,你只能用他的混凝土,我們公司來查混凝土強度就是達不到要求,然後公司還給我們工地扣分罰款,我們也很冤,花了c45的錢用著c30的混凝土…買房的還罵房地產商罵施工方偷工減料。。。你說這個房子的質量是不是和當地人的素質有關和當地企業良心有關。

  • 12 # 川子173953701

    按道理人在緊張與緊急的情況下,年輕人頭腦理智時是最高7樓可能跑的及時,所以,不管是平房還是樓房,在應急中理智是決策,命的註定無法抗拒,在選擇購買幾十層樓房的朋友,也是命的安排,生都沒想好,又怎能應對災難的來臨呢?豈不憂鬱而死嗎?

  • 13 # 壟夫

    讓我這個經歷過幾次地震的四川老司機告訴你吧。

    當年松藩平武地震時,我還小,住在鄉下平房裡,睡了好幾天床下,也睡了幾天竹林裡用曬墊搭的窩棚。

    汶川大地震時,在成都的五樓上,一晃動,第一反應是跑,樓梯上全是人,根本沒速度,掉了一地的鞋子。那段時間跑了幾次樓梯,躲了幾次廁所。

    蘆山地震時,我家住三樓,裹著睡衣跑下樓,結果樓下,大多人衣衫不整。

    後來成都人乾脆總結說,大震躲不了,小震不用躲。

    說歸說,其實還是一個字,跑。為啥?因為大家都在跑。其次樓層越低越好。若是別墅,就不用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想one和漢蘭達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