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今古
-
2 # 遠離安逸
《孫子兵法》13篇,計篇最後一篇為用間第十三。分析此計,其核心要講的是情報戰。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計第一段講述的是情報的重要性。第二段講的是用運用情報戰方式,用間有五曰音(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獲准對方真實情況,以及擾亂對方使其獲得錯誤資訊。用間的關鍵在於主帥有這方面意識,並且要偽裝得特別像模像樣,假作真時真亦假。最後講三軍真刀真槍地幹,一舉一動都要靠情報資訊的支援,畢竟人命關天,大意不得。
-
3 # 享贊世界
孫子兵法從作戰、訓練、後勤、特戰四個方面,從經濟、政治、外交對軍事的影響的視野,論述了該如何攻城掠地的事情。而“計篇”就是講述如何研判進攻的時機是否成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這一段的關鍵詞是“算”。前面的“廟”字也很重要,有跟正確的人討論、交流,然後到自己這裡集中決策的意思。對“算”字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筆者認為是:從天時地利人和等維度綜合進行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這場戰爭。這是方向、戰略的大問題,稍有不慎,不止會有“南轅北轍”的悲劇。
“算”與“不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是要“不打無準備之仗”還是要“賭一把,碰碰運氣”。同時,在戰場上賭輸了不同於平常的常見的輸掉褲衩,可能會遭遇身死國滅的境地。
當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沒有絕對完美的方案,更多時候需要對動態隨機應變。做到在對的時候,利益最大化,在錯的時候,損失最小。這就是備選方案了。這是需要在進攻之前做好的。
這一段對日常生活、人生職場的很多重大時刻的指導意義也很大。如消費是否量入為出;做決定時,是否考慮了最壞的結果,是否有備選方案。
-
4 # 讀一世界
原文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李筌注:“太一遁甲置算之法,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如果我方多算,敵方少算,則我方勝。如我方少算,敵方多算,則敵方勝。所以戰前計算於廟堂,勝負是容易預測的。我認為多算勝,少算敗。多算就可以打,少算就要小心,多想想,多準備準備,如果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就不要打了。兵法講廟算,算下來就知道勝負。勝了才打,沒有勝算就不打,就韜光養晦,繼續準備。
廟算算贏了,再興師動眾,到戰場上去見個分。
上了戰場,“兵者,詭道也”,才開始陰謀詭計的發揮。
但是做任何事業,奇謀巧計都不是本質。劉邦贏了項羽,每一步都有奇謀詭道,但本質還是“五事七計”的全面領先,從入關秋毫無犯,“約法三章”開始,劉邦在政治上就已經甩開項羽幾條街。
中國歷史上奇謀詭道第一人,諸葛亮,他的故事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怎麼打也贏不了。因為他的廟算、根本都沒有勝算。所以我非常同意司馬懿罵他逆天而行。
我們做生意也是一樣,你踏踏實實把產品,把服務做好,別老想著有什麼“招”。
實際上,奇謀詭道很容易,就那幾招,其實技術含量很低,主要技術要點在於演戲要演得像而已。
-
5 # 宗海
下面我們先讀一下始計篇最後一段: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解析如下:
夏商時期,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到祖宗廟告知,並進行占卜,這種占卜便叫做廟算。而到戰國時期廟算由占卜術變為戰役之前的戰略籌劃。
本段意思為:兩軍在為開展之前,先要來開會先要計算我方優勢與敵方劣勢,要綜合比較,如我發優勢大於敵方,那戰役便勝,如我發優勢小於敵方那戰役便敗,計算的越多越精細則對敵我雙發優劣勢則更有把握,少計算自然把握降低,更何況不進行計算呢?勝負瞭然。
個人理解:
從這段便可看出,統帥之才在戰爭中的重要性。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立足於天下。此段雖為兵法,但無論放到戰爭中,還是社會上都可以進行概括。在生活難免遇到大小問題,考慮的越多,事情能處理的越好,反之如遇到問題不經思考,一股腦的就去做,此為莽夫行徑,事情怎麼能做好。因此遇事要三思。
-
6 # 揚光666
您的問題如果從兩個方面看,就會清晰、明瞭。
首先、從全篇角度看這段原文;
其次從廟算的本質看廟算的意義。
具體如下:
一、從《孫子兵法 計篇》全文,看最後一段的內容。
1、計篇的要旨
《計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孫子兵法》的第一篇文章。
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2、本段的原文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二、原文可以這樣理解
1、什麼是廟算:
自夏朝開始,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議於廟堂,分析比較敵我的各種因素,評估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因其意義重大,後來成為一種固定的程式。
2、本段的要義:
戰前,在廟算中運籌謀劃中就確定取得勝利的,是計議周詳而獲取勝算多;
戰前,在廟算中運籌謀劃中就不能確定取勝的,是計議不周而獲取勝算少。
運籌謀劃的周密的就取勝,運籌謀劃不周的勝算就沒有勝算,
更何況戰前不曾有過運籌與謀劃呢?
從這些進行客觀的對比分析,勝負的情形就得出來了!
小結
這段文字,是全篇的總結,強調了戰前運籌謀劃的重要性。
生活中,面對重要的事情,我們也應該從這段話受到啟發啊!
-
7 # 寒柏隴臥子
《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
孫武在“始計篇”一開始,便開宗明義的講了此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為“始計篇”整體內容走向作了明確的規劃: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那麼,要講的是“始計篇”的最後一段是什麼意思?怎樣理解?怎麼卻說起第一段了呢?
寒柏認為,只有弄明白“始計篇”在開始第一段,孫武對此篇的定調,才能更好的理解最後一段的含義。
解析“始計篇”最末一段內容含義原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註釋】:
❶廟算:古代興師作戰之前,通常要在廟堂裡商議謀劃,分析戰爭的利害得失,制定作戰方略。這一作戰準備程式,就叫做“廟算”。
❷得算多也:意為取得勝利的條件充分、眾多。算,指計數用的籌碼,此處引申為取得勝利的條件。
❸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這句的意思是說,勝利的條件,具備多的一方可以獲勝;反之,則無法取勝;更何況未曾具備任何取勝條件者呢?
❹勝負見矣:見,意同“現”,顯現的意思。是說,勝負結果顯而易見。
【解析】:
這段話的意思是:開戰之前就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充分;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得勝利的,是因為籌劃不周,缺乏取得勝利的條件。
所以說,籌劃周密、條件具備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缺乏便不能取勝;更何況不作籌劃、毫無條件呢?我們要依據這些規律來觀察,那麼勝負的結果就很明顯了。
結語透過將“始計篇”的開頭第一句話,與最後一段話的解析和連結,大家應該明白《孫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一篇“始計篇”,就是一篇講戰爭重於規劃、計算,在戰爭開始前就要謀劃預測,作出戰略判斷和佈局,制定具體戰術,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並且在內容中,用五個方面、七種情況的具體講解,來清晰說明如何判斷戰爭的情勢,怎樣制定戰略、戰術。
實際上,不說整部《孫子兵法》對戰爭的影響,對古今中外軍事上的影響;就是“始計篇”的這最後一段,對我們大家的事業、生活、交友等方面,不也有很重要的啟發嗎?
-
8 # 薈文
孫子兵法計篇的最後一章是《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後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譯文如下:
孫子說:凡興兵10萬,千里征戰,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上下動盪不安,民眾服徭役,疲憊於道路,不能從事耕作的有70萬家。戰爭雙方相持數年,是為了勝於一旦,如果吝嗇爵祿和金錢不重用間諜,以致不能瞭解敵人情況而遭受失敗,那就太“不仁”了。這樣的將帥,不是軍隊的好將帥,不是國君的好助手;這樣的國君,不是能打勝仗的好國君。英明的國君,良好的將帥,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成功地超出眾人之上的,其重要原因,在於他事先了解敵情。而要事先了解敵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過去相似的事情作類比也不可用觀察日月星辰執行位置去驗證,一定要從瞭解敵情的人那裡去獲得。
使用間諜有五種: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便敵人莫測高深而無從應付,這是神妙的道理,是國君制勝敵人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國鄉里的普通人做間諜。所謂內間,是指收買敵國的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指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效力。所謂死間,是指故意散佈虛假情況,讓我方間諜知道而傳給敵方,敵人上當後往往將其處死。所謂生間,是指派往敵方偵察後能活著回報敵情的。
-
9 # 飛哥傳書TED
《孫子兵法》作為五經七書其中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軍事領域獨特深刻的論述觀點,給予現代軍事建設提供的指導和借鑑,國外的軍隊或者軍校都在研讀它。對於軍事以外的其他領域同樣有著重要影響。比如商業,因為商場如戰場。
孫子兵法以計篇始,間篇終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什麼是計,計就是計謀,計劃,籌劃,或者叫戰略謀劃,在戰爭的角度就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域性的方略。這計篇就體現了作者的中心思想,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慎戰思想。
而計篇的最後一段事實上是對文章的一個總結,但不是昇華。
本篇的核心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這是關鍵,戰爭之前要考慮好這五件事方可實施。“道天地將法”這五個因素是什麼,就是我們在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這叫廟算,也就是統治者與各位指揮官之間的規劃籌算。
這時候我們要考慮如何獲取對方的訊息呢,需要間諜的參與,間篇實際上將資訊(information)的重要性,知彼知己,誰先誰後一定要注意,要先知敵人再知自己。所以我們說孫子兵法它的時代性極強,是我們寶貴的歷史遺產。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放之四海而皆準 ,尤其是當今世界,國家強大才是硬道理。
回覆列表
在我的字面理解是:在戰爭未發動以前,國家執政方透過預測估算,比較敵方和我方優勢和劣勢,估算戰爭結果,以及過程中所可利用的手段,如我方優勢條件居多,奪取勝利的機會便大,如我方所佔優勢較少,則得勝的機會亦較少。多做比較計算,對敵我方面的形勢就越有把握,少做比較計算就越沒有把握,更何況沒有比較了,所以我透過這些,可以知道誰贏誰輸。
理解就是:認清自己和別人的優劣勢、條件、結果是否得益,過程的手段在這裡沒有單提出來講。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這裡的廟堂:一是借指朝廷,二是古代算命測字先生(古代戰爭一般會讓人這類人氏先卜卦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