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中飛舞的葉子
-
2 # Lauzi
個人理解,文化或稱文明禮儀包括教養和修養,教養和修養是一個人的文明素質的社交體現。無論是文化還是教養、修養,儒釋道傳統強調的都是做人、為人,其本質就是我們所謂的道德倫理。就具體文化言行而言,教養多半指的是家教而修養側重成熟個性對祖宗自然之道的自悟、自習、自律。
-
3 # 微妙玄通冰激凌
文化:以文教化眾生,故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統稱文化。
修養:涵養修為,內在外在。涵養即知識品德;修為即所做所為。內在外在,即修於內而行於外。
教養:教育培養以及由此養成的品質、習慣、德行,突出外在表徵。
由此不難看出,三者既有區別又有關聯。文化是載體,修養側重於“知”,教養側重於“行”。文化、修養、教養,以文化生,知行合一。
-
4 # 小雅禪心
謝邀。這個問題對我這個整天腦袋空空,懶得想事的人來回答,有點費勁。高階知識分子修養高,為人處事處處體現著教養。這似乎是成立的。那麼我的奶奶,大字不識一個,拉扯父輩,兒女們個個成材,在各自的領域兢兢業業。這個又怎麼講?子不教,父之過。做人的道理,從小灌輸。文化,修養,教養,這三者可以相輔相成。卻不是唯一。努力修煉,爭取秀外慧中,做一個修養高,教養好的人吧。
-
5 # 史可見證
人最重要的是個人的修養,也就是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到底包括了哪些內容?孔夫子早已給出了答案:“忠教節悌仁,禮義廉恥信”。由此可以看出修養包括了人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忠於職守、孝敬老人、兄弟姐妹間的團結友愛、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對他人的同情心、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國家法律、仗義直言堅持正義、愛財而取之有道、遵守公認的道德底線、誠實守信。這些都是個人修養的組成部分。
而教養正是對修養水平的評價。一個人修養水平高大家就會說此人很有教養,反之就會說他(她)沒教養。
而文化更多的是指一個人所受的知識教育水平的高低,它通常可用文憑來證明。如一個人文化水平很低,大家最多也就是說他書沒讀好,而不會說他修養不夠。
-
6 # 六龍君
文化應該更多的是指知識方面的,包括你的見識,你的見聞,當然這個和修養和教養啊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不過在大部分方面來說的話,文化是有助於修養和教養的形成和完善的,這個文化更多的是你腦袋當中儲存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東西吧。
修養更多的是你透過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來體現出你這個人的道德水準,就是能不能給人一種舒適感舒服感,容易接受和接納。
教養是透過,老師父母他們一種言傳身教,對你形成了一種作風習慣,為人處事的態度,教養和修養是異曲同工之效的,不過人們在說他教養的時候更注重的說第三者,透過你來說明,你家庭教育,還說你上學的時候教育的合理性與否。說明你父母,老師失職,缺德性與否。
-
7 # 燕北烈風說故事
文化這個命題有點大,真不適合在這裡闡述,簡單總結一下可以用一切的人類已知文明成果的集合來描述。
修養是說一個人把以上所綜的成果,採集消化為自己能夠利用的,可以被大眾普遍接受、賞識的,有益於社會以及他人的一種持有,這種持有是內在的非物質的。
教養多指一個人被賦予的外在以上所綜成果的多少和程度,教化於外,涵養於內,是切分個體間道德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
這三種東西是彼此關聯的,修而齊之,衍化旁緣,中心得源,繼而有承便是修養;受而納之於心默化,顯於旁觀即是教養。後兩個的根基其實離不開文化的學習和陶冶。
-
8 # 安靜147358152
謝邀,說實話本人沒上幾年學,對於這樣的一個問答,真心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能說說內心的真實想法,記得在我懂事起,我那一字不識的父親就開始教育我一定好好上學,上課認真聽講,說他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再後來稍微大一些又開始教育我如何懂規矩,如何跟人講道理,如何對他人有禮貌,再後來到了談婚論嫁的時侯,父親又告訴我怎樣跟婆家人相處,對於公婆一定要以禮相待,尊重公婆就是尊重自己父母,總之父親教會了我很多,每當我生活中遇到困惑的事情時,我就回想父親的教悔,不知道這些是否合問答的要求,呵呵呵,只怪當初家庭困難,俺的學歷太差,只能到些為止咯。
-
9 # Sang秋雨
文化跟修養教養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文化高並不代表修養教養好,反之修養好,有教養的人也不能代表文化水平高,踢開文化,再談修養和教養,修養是與生俱來的脾氣秉性,而教養則是後天性透過實踐和學習得來的禮儀,禮貌規矩等。
-
10 # 春天168712636
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相連的。沒有文化底蘊,就談不上教養,也就沒有了修養可言。有文化,沒有教養,也談不上會有修養。有教養,有文化才能有修養。它們的排列順序是:文化,教養,修養。個人觀點不一定準確,大家探討。
-
11 # 心語201493014思齊
文化、的教育可以說非常重要!如果人接觸的都是讓人行善!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的文化!接觸的是、做人要有仁、義、禮、智、信、要有善良的心!有感恩、國家有法律、保護百姓安康。和有福利待遇的一些益民政策!接觸些勸人為善感恩、孝養父母的文化!和做惡有惡報有法律法規的懲罰!會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有接觸到今生今世做惡會讓今生來世得到惡報、來生貧窮下賤、悽然度日、會因嚮往來世、福壽康寧!妻賢子孝而選擇做個好人活一世。不做惡!不觸犯國法!能讓社會安定!國福民強!接受了美好的善德文化、就會有好的道德修養!受到善德的文化教育!就是有高等的善德的教養!這樣的文化會提升人的道德修養、讓人有教養!做一個善良、知道感恩、嚮往著今生、來世都能妻賢子孝!福壽康寧!而不再做惡!感國土恩可國泰民安!做善良的好人!會國富民強!民心向善!社會安定!反之壞的文化、讓人追求、物質的享受!吃喝玩樂!貪戀感受!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人要有貞德!好有好的人輪道德!會讓世上的人不畏今生苦報來世苦果!什麼樣的壞事、不道德的事都敢做!不好的文化、讓人沒有好的道德修養、也就沒有教養!讓人在迷茫中錯誤的人生觀!為了享樂!而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為了吃喝玩樂!幹願自稱吃貨!是無知的、不知人要為了報國恩德、造福百姓!要孝養父母!養護妻兒!讓妻賢孝!讓子善德才是、大丈夫!不好的文化、讓人沒有好的道德修養、人沒教養、人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會讓人妻不賢!子不孝!朋友不義!在下不忠!讓國家犯罪分子增加!會有人禍國殃民!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國不富民不強!好的文化可以讓人有好的道德修養!就是有教養!會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人心向善!崇德興仁、人修禮讓!國富民強!讓國家更昌盛!更強大
-
12 # 雲商思波
文化是古人留下來的,修養是對自己有要求按照自然規律做事,教養是別人教你做人做事。總之你學好的就好的,你學壞的就是壞的。一切由自己的心態,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由什麼樣的人生
-
13 # 皛川
應該是三位一體的關注。先說教養,一個人在學齡前的教養主要有父母來完成,一是教育二是養育。從學走路,學說話,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人孩童時代意識的形成。進入小學開始,智育以學校教育為主,父母為輔。養育和做人的德育則還是有父母為主。在孩子十八歲前基本教養格局就是如此。再說修養,這是人在性格成熟後的意識行為的主要任務。人到了十四五歲開始,學校教育,家庭養育,個人德行的修養成為一個人意識培育的主要時期。這一時期由於性格的相對成熟,對學校教育和家庭養育不再是言聽計從,而是由自己的性格審視進行選擇性和辨析性,有選擇的接受。文化是一種多維性素質培訓的反映。因為,人到了年滿十八歲後基本都要離開家庭或上大學或是參加工作,進入自我培訓和性格日臻成熟時期。思維意識,學習和受教育程度基本文化格局將是一個人一生修為的主要課題。所以,人的教養,修養和文化影響著人的一生,也伴隨人的一生。
-
14 # 村裡人90696850
有文化不一定有修養(比如孔融,沈括,秦檜,汪精衛),有文化也不一定有教養(比如戊戌七君子中,有嫖妓不給錢跑到天津的粱某),有文化再有好的教養一定會有修養(比如,老舍先生,梁實秋先生,等等)
-
15 # 七彩生物界
(一家之言,理解淺顯,勿噴為要)
提問者,煞費苦心了。這是一個宏大的課題,在這窄窄的空間裡,是十分難以論述周全的,只能說是,走馬觀花。
古往今來,歷史上的仁人志士,得道者,大儒者,成賢成聖者,無不追求,對這人生社會命題的追求。
一、看歷史品人生百味
1.昔孔夫子褒揚顏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昔孟母,仉氏,子不學,斷機杼。岳母背後刺字,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
3.文天祥,面對威逼利誘,毫不動心。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雲周西村女孩劉胡蘭,死時年僅15歲。毛澤東當年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二、知時節,方可唾棄世間百惡
1.西漢中行説,因為薄有田產,怨恨出使匈奴,巧舌如簧,加劇漢匈矛盾頻發,多少人家破人亡。
2.秦檜留得後世多少罵名,不用筆者贅述了吧!
3.近代的汪精衛之流,給中國帶來的傷害無法比擬。
三、三者到底什麼關係?
1.三者是什麼關係?應該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吧!筆者希望改一下提問者順序,即:文化——教養——修養。
2.文化和教養和修養
文化是修養和教養的第一步。這裡的文化不單單是書面知識,包括家族或者家庭的文化傳承的家風、口口相傳的家訓、父母的言行舉止;社會流傳,包括故事,寓言,名人言行等等;當然也包括教師傳授的知識。所以說文化是教養修養的前提。
有文化了的人不一定有教養和修養,古代近代就不說了,單說現今一個炒作的沸沸揚揚的事件——公交車讓座打人事件,我們一直爭論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其實說明了,他們沒有文化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是什麼出了問題?一定是教養或者是修養出了問題。假如家庭教養沒有問題的話,那就是個人的修養出了問題,那就是後天的對自己的要求放鬆自覺的管理。孔夫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些人似乎是私慾膨脹了,修養放鬆了,就危害了別人的利益,也就顯沒有教養了。所以說,個人認為,文化是第一步,教養是第二步,修養是第三步,沒有文化,沒有教養,則在社會表現的沒有了修養,小至亂家、大至亂國。
-
16 # 尋源家譜網
教養遺植在骨子裡的,文化是後天學習得到的。教養是從父母言傳身教,倫理道德中自身感悟出來的,而文化是學習而得到某個方面的自然知識。當然現在的文化和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是不一樣的,過去,娃們上學識字首先是學習的三字經、弟子規、名賢集等做人準則方面的字;現在娃們學字首先學的是馬、牛、羊,牲口方面的,與做人沒關係,和畜牲有關,你說做不了人事那不是正常嗎?所以,沒教養和沒文化在過去差別不大,現在就大不一樣了!
-
17 # 有靈通
我個人認為有一定的聯絡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其理由如下:
教養是指人從小所處的各方面環境薰陶養成的性格及行為等習慣在人處於社會關係中的言行舉止。人一生下來所處的家庭丶社會丶人文.地域等環境差異,受到的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影響不同,養成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也存在不同。有的孩孑很小就講文明,懂禮貌,而有的人到死也言語粗魯,行為無狀。我的孫子一歲多就會模仿大人言行,見到垃圾拾起來放到垃圾桶,別人給零食他也會說謝謝,過馬路會等紅燈,口中呀呀學語"紅燈停,綠燈走"。而生活中卻經常遇到有的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橫衝直撞,言行舉止粗俗不堪。小孩子連字也不認識,話也說不連貫,而那些老中青們恰恰相反,看著他們大腹便便,衣冠楚楚,人模狗樣的,這就不是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問題了,而是從小受的教養問題了。所以我們平時遇上這種人總是斥其"無教養""有娘生沒娘教"。這就是教養與文化二者的區別。
還有一個例子也很能說明這個道理,古代的《引刀斷織》與《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文化素養與行為修養有關係但不是一回事。反面故事有"刑場咬母乳"的傳說也能說明文化與教養有聯糸但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教養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品質修為程度表現,文化是一個人掌握的語言文字技巧及科技知識能力等各種表現。也是文化程度體現。所以我們平時總講"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
18 # 花翎世界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陳道明
我很認同陳老師說的,教養生活中不斷修煉來的,我們在注重文化培養的同時,也要更注重教養的養成,做一個有教養有內涵的平凡人。@米情姐
-
19 # 小手冰涼_74283125
不是啊,有文化沒教養,沒有福報的人比比皆是,能替他人著想和說話,做事讓人感動,口吐蓮花,願意與人結善緣,總是有福報。一切順利。
-
20 # 微盂縣weiyuxian12
是一回事分別說二啊!因為眾生根基不同才會以分別法進行分別開示麼,要不然眾生怎麼會領悟明白呢? 古人,用法語來比喻,”聖人施水一滴,眾生各受益之”。大樹受一滴水是什麼緣故?中等樹受一滴水又是什麼緣故?小樹小草受一滴水又是什麼緣故?聖人施水是平等的,可眾生根基大小受益也不一呀?大樹受一滴水,對於大樹來說如海中漚一般。中樹受一滴水覺的有點水味兒,小樹小草受一滴水可能受不住甚至會淹死。這是個比喻法,只有用比喻法才會讓更多人明白,當然,有智慧的人至少明白此理,他就知道該怎麼說。沒有智慧的人就不一樣了,他既不會用比喻來自我解釋問題,又不愛多求善知識給與答案,只是矇矇不樂地思索。如果,一個人懂得辯證這個問題,它就是一回事兒,根本沒有什麼二、三、四的。
回覆列表
我以我的看法來編個序!教養 文化 修養。 教養是我們從小到大,耳聞目睹父母及身邊的一些人的言傳身教,來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父母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文化是用來豐富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學會明辨是非!知道可為不可為,修養那就靠個人的覺悟了,哪些犯罪的,男盜女娼的也未必都是沒教養沒文化的!
這婚車是我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