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點說成長
-
2 # 杉杉心理
在中國,心理行業會持續的走上升的道路。
1.行業大環境:心理行業的不可替代性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在未來許多行業都會逐漸被機器人替代。但有一個行業不會,那就是心理行業。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不可被機器人取代。心理諮詢是兩個真實心靈的碰撞、理解、看見和陪伴,機器人並不可實現同樣的價值。
2.社會大環境:社會壓力大,許多人有心理訴求。
目前中國社會心理現狀,是民眾心理需求量大,但是專業人員非常少。按照國際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諮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這樣看來,全國大約需要一百三十多萬心理諮詢師。目前國內從業人員只有十幾萬人,而且大部分人還是兼職狀態。這個供需比嚴重不平衡。對於要把心理諮詢師作為職業方向的人來說,是個好機遇
3.國家政策支援
國家愈來愈認識到心理問題的訴求和解決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政府近兩年出臺了很多政策,來整頓心理諮詢師行業,助力更多人做這個工作。比如,國家17年取消了之前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重新組織考試內容,以便篩選出真正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某些城市去醫院做心理諮詢可以被報銷一部分,這極大的降低了人們尋求心理諮詢的門檻;政府要求城市中小學必須配備一定名額的心理諮詢師... 國家紅利政策大力扶持。
你可以去中小學做心理老師,可以去高校做心理諮詢師,可以自立門戶做心理諮詢師,可以去機構做心理諮詢師。只要你把本事學的紮實了,到處都是你的機遇。
-
3 # 路過man
新中國發展至今,已經質的飛躍。解放生產力最能體現當下的狀況。
新的生產力由知識人才,自動化,智慧財產權組成,進行中或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越來越來越高大上。
傳統生產力正在受到取締,效率低下,老年化,社會價值下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凡此種種,被淘汰或者將要淘汰的,被迫適應的,苦於適應不了而又煩躁的,列入先進生產力的人群高強的壓力等,都是將要邁進2020年的心理諮詢師面對的潛在服務物件。
所以,對心理諮詢師的需求有增無減,有志於投身心理諮詢事業的問主大可不必擔憂,時刻準備著,用你所能服務人群吧,祝你工作順利
-
4 # 親子心聲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位心理學的愛好者,也是從業者。我想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平均每300人就擁有一名心理諮詢師,但中國的心理諮詢,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心理諮詢行業將是中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熱門行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現在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隨著5G的誕生和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很多需要大量體力和人力勞動的行業和職位將會被機器所取而代之,這將面臨著大量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大量的人員將會失業。那這麼龐大的一部分人將會怎麼辦呢?是的,選擇創業。那目前乃至未來,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創業模式是會被社會所接受,又能有長足發展的呢?是的網際網路。當有很多的人都投入到了網際網路創業之後,宅在家裡足不出戶將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那麼問題就來了,長久的宅居,長久的缺乏現實的溝通與交流,長久的缺乏現實事物的刺激與感知,那麼什麼地方最容易出現問題呢?是的,心理上、精神上。
現代社會壓力無處不在。孩子有孩子的壓力;成人有成人的壓力、老人有老人的壓力。壓力一旦形成而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和釋放,久而久之帶來的結果就是造成精神上的病變。就會對個人、對他人、甚至對社會造成危害。那麼什麼樣的職業能緩解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是的,心理學。一個人只有有著良好的心理,有著健康的心理,有著積極向上的心理,才能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有所幫助、作出貢獻。不然他的能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
當然從事的職業需要是你熱愛的並致力於終身從事的。心理學是一門極其枯草和複雜的職業,要求從業者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非常專業的基礎知識。我很看好它,也做好了終身從事它的準備,你呢?
-
5 # 一念太陽
做一位心理諮詢師非常關心自己的職業價值,相信隨著世界的複雜化,競爭激烈化,人生存的艱辛化,各種壓力會讓更多人心理發生病態,所以心理諮詢師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
6 # 小寶哥聊遊戲
哈嘍大家好,我是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顏值於智慧並存的小寶哥,O(∩_∩)O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每天為生活奔波著,忙碌著,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壓力,很多人也急需進行心理疏導。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調查,21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饑荒和地震,而是比自然災害更嚴重的自身心理問題。心理科學統計,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人格缺陷和習慣性不良行為。目前從事心理學工作者還不到10萬人,大多是兼職型別的,真正全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數不到5萬,可以說未來中國的心理諮詢師需求是非常大的。
-
7 # 江湖令狐沖
催眠、潛意識、讀心術、多重人格、鯰魚效應……
提起心理學,人們腦海中可以蹦出很多有趣的專業術語,也正因為心理學與身俱來的神秘感,總是讓大家對它充滿好奇。心理學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學科,它和我們的生命質量息息相關,能幫助我們更愉快地工作學習生活。
近年來,名人明星患抑鬱症甚至自殺等新聞頻登熱搜,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隨之進入大眾視野。
心理諮詢師是指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透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在心理學入門經典教材——菲利普 · 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中,也介紹過心理學的使命和目標:“心理學是一門為了提升個體和群體幸福感質量的學科。”這句話感染了萬千有理想的年輕志士,投入心理學專業的學習,他們大都有一個從事心理諮詢的初心。
壹心理內容主編 曾旻:
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光環使然,大家都想進來從事這個職業,加上前兩年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被取消後,入行門檻提高,大家都擠不進來,造成這個職業似乎很熱門的現象。可是,在中國,冷冰冰的資料告訴我們,現實有些刺痛人心。
據《2013-2017 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顯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崗位分佈如下:
40.14% 從事人力資源專員 ;
18.50% 從事行政助理 ;
17.75% 從事人力資源助理 ;
17.11% 從事銷售代表 / 銷售客戶代表 ;
6.51% 從事心理諮詢師。
也就是說,超過 70% 的應用心理學畢業生進入了 HR 這個行業,其中 30% 以上是助理和行政等專業技能需求很低的崗位,僅有 6.51% 的心理學畢業生真正走上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路。
透過專業對口率的資料對比可以看到,2013-2017 期間,全國所有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 40%-45% 的區間,而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在 10%-15% 區間,遠低於平均值。
當下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不容樂觀,而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前景也相當不明朗。
主要是因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沒到人們可以隨意花錢去解決心理問題的階段,且心理諮詢沒有納入醫保,大部分人的收入不足以自付諮詢費。
目前在一線城市,一個小時的諮詢費 400-1000 元不等,一般短程心理諮詢在 12-20 次左右,中長程在 40-60 甚至 200 次以上不等。所以“心理諮詢”在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諮詢費如此高昂,心理諮詢師的收入就有保障了嗎 ? 並不。據壹心理釋出的《2016 中國心理諮詢師生存現狀報告》中顯示,心理諮詢師從業 3-5 年後,仍有 45% 的人年收入在 3 萬元以下,有 18.3% 的人收入在 3-5 萬元,高收入人群鳳毛麟角。
境遇同樣慘淡的是,當下各類心理健康服務的民非機構運營艱難,而民營企業大量燒錢,能盈利者不足三分之一,真正穩定提供崗位的,只剩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心。
全國頂尖的心理學府,僅有一半不到的畢業生實現就業,而其中僅不到 10% 的學生進入產業,絕大部分畢業生要麼“路徑依賴”地繼續攻讀碩博,要麼“自產自銷式”地進入學校,培育下一輪心理學生。
放眼全國,該現象也絲毫不差,在《2013-2017 年全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大資料報告》中顯示,心理學畢業生就業行業分佈中,50.1% 的畢業生在教育培訓 / 學術科研行業。全國心理學的學歷教育陷入“路徑依賴”與“自產自銷”的惡性迴圈中。
也難怪,在麥可思《就業藍皮書》中,2015、2016、2019 年,應用心理學三次入榜本科生紅牌專業。
心理學 / 應用心理學畢業生們,鮮有進入產業的,是產業不需要心理學生嗎 ? 答案絕對是:不 !
北大六院的黃悅勤教授在衛健委支援下,曾組織過全國精神病學的流行病學調查。今年 2 月份她在《柳葉刀 · 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了結論:中國六大精神障礙加權終生患病率為 16.6%。
換句話說,全國有 2.3 億人在這一生中某個時間,可能患上各類精神障礙。這個龐大的數字反映出,心理疾病的治療、預防以及愈後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將產生巨大的人才缺口。
投入心理學專業學習,是一件具有前景的事情。只是這朝陽何時升起呢 ?
現在能夠從事心理諮詢的從業者,要麼是少數能獲得良好經濟回報的群體,要麼是本身具有良好經濟基礎的。
未來仍想從事心理諮詢師的群體,目前只能接受學歷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醫學、哲學,這幾個方向是比較對口的。心理學本科生學的課程都是心理諮詢師入行必須做好的功課,最重要的幾門課程包括髮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心理諮詢理論與實踐等。
對於那些沒有接受過高校專業教育及訓練的人來說,想透過考證入行現在已經不可行了。國家早在 2017 年就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原因就在於這個證書考核太寬鬆,不太專業,要求不夠嚴格,導致很多不合格的諮詢師入了行,行業魚龍混雜。
目前除了國家二級、三級諮詢師證書,其他相關證書都還能申請。註冊心理師、註冊督導師、註冊助理諮詢師等註冊系統的認證是業內權威度很高的。該註冊系統是由北京大學牽頭設立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註冊系統。
對於什麼人適合從事心理諮詢師,除了反社會人格、自戀型人格不適合做心理諮詢師,其他人群沒有太大的阻礙,但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諮詢本身的特性,也決定了從業者在表達自我這件事上,要保持節制。
同時,心理諮詢是一門手藝活,從業者需要有工匠精神。因此心理諮詢師最好的培養方式是學徒制,手把手帶,很難批次培養,加上目前國內高校、醫院專業導師資源不夠,就更難了。
回覆列表
要說機遇,我覺得現今的社會所有的機遇都在網際網路上。
大資料時代,一切行業都應該做到“網際網路+”,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如果一味的停留在原地,將被時代遠遠的拋在腦後。
任何問題都離不開道與術。我是怎麼理解的呢?道就是思想的解放,潮流的跟進。術就是專業深耕,精業勤業。
所以心理諮詢師行業也不例外,也應當加入到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才能夠發展的更好。
現如今,心理諮詢行業的市場需求很大,但是大眾的接受度並沒有被喚醒。
還有就是國家和社會對於這個行業的頂層設計和支援力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心理諮詢師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有兩個責任:
第1個就是宣傳的責任,要把心理工作推廣給更多的人,提升大眾對心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第2個就是敬業的責任,要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裡沉下身子,好好工作,把心理諮詢的果實分享給大眾,讓大眾從中真正得到益處,進而推動心理事業的發展。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如果心理諮詢師在網上工作,會降低工作質量和水平。
確實,現場諮詢效果會更好,但是心理諮詢師也是要生存下去的,需要對接更多的來訪者才能獲得生活保障。
而且,你的諮詢品質也是你在網路上生存下去的資本,以服務促發展是一切行業的剛需,心理諮詢行業也不例外。
這裡,來訪者還需擦亮眼睛,多方比較,選擇有資質、口碑好的諮詢師求助。
我是心理諮詢師星點,關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