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真心還是試探?
3
回覆列表
  • 1 # 南柯

    劉備託孤首先是是一起突發性事件。劉備死時年齡並不算大,是死在出徵的過程中,所以劉禪並不在身邊。明白這是一起突發性事件,就可以推斷這不是一起有預謀的陰謀。對於託孤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爭議的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

    對於劉備的用意,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真心的。真心希望如果兒子劉禪沒能力當皇帝,就讓諸葛亮自己當。二、權謀。一方面不得不託孤,一方面又有猜忌之心,所以逼諸葛亮變態盡忠。三、自取非自代。自取的意思是讓諸葛亮在劉備幾個兒子中另立新君。這三種說法呢,前兩種大家比較認可。

    我個人並不認同以上三種說法。我認為這是在託孤中的客套話。

    三國中,曾有六次託孤之言,其中有三次說過類似的話。有兩次是孫策對張昭說的,還有一次是劉表對劉備說的。這樣的託孤之言雖然有兩個選項,但對於受託者來說其實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盡力輔佐。

    在長期的並肩作戰中,劉備是瞭解諸葛亮的。諸葛亮有著鮮明的正統思想,所以才會在曹孫劉中選擇了最弱的劉備。一句客套話只不過是讓諸葛亮更加努力而已。

    從政治局勢上來說,此時的蜀漢政權風雨飄搖,外有孫曹,內有客主隱患。如果諸葛亮真要自取,豈是你一句話能阻擋?如果有陰謀的想法,那就太不瞭解政治了。

    對於這樣一句客套話,不必要非要爭論個真假。你以為真就真,你以為假就假。諸葛亮當真可保劉禪兄弟的命,諸葛亮當假那以後的工作可就有壓力了。

    後面的事情就如同劉備預想的一樣,諸葛亮沒當真,諸葛亮工作很努力,非常有壓力。

  • 2 # 是我非我

    託孤就是託孤,沒有什麼試探,諸葛亮在當時權並不重,是屬於荊州派,李嚴是益州派,把倆人交來交代後事,託孤之意就是要他們團結,我死了你們可別內訌。

    諸葛亮的為人劉備肯定是知道的,所謂可以代之,不過是加重信任度和責任感,跟摔孩子一個道理,當時父死子替,本就是規矩,所以並沒有什麼擔心劉禪的問題,關注的還是蜀國以後的發展生存問題,所以才有這麼一次託孤

  • 3 # 置身黑白的精彩

    白帝城託孤——戲精劉備的經典之作

    Action !

    演出名單:將死之劉戲精,老實巴交阿斗,老謀深算亮亮

    前情梗概:自夷陵之戰,劉備一敗塗地,退守白帝城並即將昇天。劉備知道,諸葛亮胸懷大志且謀略過人,而且威信極高,如若劉禪水平有限,很容易出現取而代之的情況。劉禪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白痴,也具有一定的治國能力並不昏庸。但絕對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說,他得為劉氏天下而著想...

    開始吧,眼淚已經奪眶而出了。。。

    自知自己不行了,劉備召見諸葛亮,拉著劉禪的手,對亮亮說,這個孩子不懂事,也不厲害,你看著整,能整好就好,整不明白就取而代之哈!

    劉禪默默不說話,表示沒問題,全聽老爹的。

    這孔明一聽嚇壞了。這,哪能啊,老劉如此“慷慨”且“厚道”,為了漢室復興可以放棄自己家的幸福,這是舍小家為大家啊!

    我又豈能欺負你兒子呢!除非他不行(給自己留了後路,心裡琢磨著,如果劉禪太差勁,也不要緊,會被理解的)

    然而,老劉還想繼續演,又拉著阿斗的手,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得!徹底了,這徹底的封死了諸葛亮的後路!

    因為劉禪聽話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啥也別管,老老實實聽你相父的話,就成了。

    他不敢搶你的位置的

    自此,諸葛亮唯有把戲做足,痛哭流涕,表示一定好好輔佐阿斗,復興漢室!

    然後,諸葛亮走上了一條伐魏、繼續伐魏、接著伐魏的不歸路。。。

    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落得一個好名聲,卻未成霸業。

    不日,司馬昭揮師滅蜀,後統一三國。

    全劇終

    帶有戲謔成分,僅為筆者娛樂之言,不具有客觀性。

  • 4 # 羅盤高人

    白帝託孤的背景是關羽所守荊州被吳國攻佔,兵敗被俘,被殺。劉備聞後,起全國之兵討伐吳國,結果大敗,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宮,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不曾隨軍。

    章武三年春,劉備病情加重,把諸葛亮召到成都,將後事囑咐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滅魏滅吳,統一中國。假如繼位的皇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劉備又召來兒子說:“你與丞相一同處理國事,對待丞相就要如對待父親一樣。”

    劉備託孤時雖僅僅幾句“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但用意極其深刻,當時劉備清楚,舉國上下,除了劉備就是對諸葛亮最敬重了,若劉禪真的是個昏庸無能的人,那麼,諸葛亮勢必會取代劉禪,奪走他的天下,可以說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並且劉備在白帝託孤之時,並非只找了一個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在側,要求“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諸葛亮當時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樣的態度表示惟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這實在是他無奈之舉下欲擒故縱的一種權謀。

  • 5 # 墨點culture

    夷陵之戰中,東吳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軍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戰亂中劉備差點斷送性命,蔥蔥逃往白帝城,此次戰役後,劉備沒有了君王的帝威,精神崩潰,身體衰竭,病危白帝城,深感自己以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北伐大業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蜀國的基業和自己的兒子,又將怎樣立足和發展?為此喚來諸葛亮、李嚴二人遺交國事,為兒託孤;。

    封建統治社會,帝位都是相傳子嗣近親,可劉備知道自己的兒子劉禪並無韜略,是一個不具有統治能力的君主,面對孔明;主泣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一身征戰,大起大落,歷經風雨建立了蜀國,一直都想往外征討,進行北伐。但如今已成未盡之志,劉禪愚鈍無能,就算做了君主也難主管政權,這是劉備所遺憾而又深知的,能夠穩住根基又能進行北伐大事之人,唯有諸葛亮。主動這提出此事,諸葛亮會覺得自己也算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主。也談不上試探,因為諸葛亮有能力這是一個事實,如果諸葛亮日後自立,現在的試探有何意義?諸葛亮天資聰慧,極為忠心,有臥龍之稱,又怎會不知這些實事!即否定劉備所說;劉備也知道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說話亦是尤為誠意,

    劉備託孤諸葛亮,而諸葛亮忠心輔佐了劉禪,輔佐劉禪是劉備最終的遺願,也是一種誠懇的請求

  • 6 # 力冰907

    如何看待劉備託孤這一舉動?

    我認為:如何看待劉備託孤這一舉動,不能單一就託孤之事說託孤,而應從劉備一生的成長與奮鬥足跡中,去尋找答案。

    一、劉備託孤,託的是他一生的心血與寄託,託的是江山穩定之希望。

    1、白帝城託孤,既是一個父親的寄託,也是一個智者的寄託。

    《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從以上託孤對話可以看出,劉備對自己的身體己有絕望之感,在這即將離別之際,他作為一名父親,生死之別,對兒子寄與替父傳承的厚望。作為先主,他卻又有些不放心,更多地寄託於皇權的正常延續。所以,劉備託孤,既有父親的厚愛,也有先主的遺旨。

    2、曾兩次受他人寄託,對劉備的心靈具有較大影響。

    興平二年(195年),陶謙病重,對別罵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迎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後在他人再三勸說下遂領徐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表病重時,準備把荊州託付於劉備,劉備卻惋轉謝絕了。

    3、“羽葆蓋車”之憧憬,又成為他歸途之惆悵。

    劉備自小家庭貧寒,父親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生,生活極其艱苦。但劉備天生好身材,健壯。他家屋舍東南角籬有一桑樹高大,遠看象車蓋。來往行人看後都認為這家必出貴人。由此,少年的劉備也自信滿滿。他曾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這“羽葆蓋車”之夢想,在當今來看,雖然有些唯心主義的想法,但在幾千年前當時,也許是一種精神動力。當這“蓋車”的車輪滾過了幾十年後,實現了人生坐皇車的夢想,再次回看這棵“羽葆蓋車”時,他對兒子是否具有自己少年時的那種雄心壯志,是否具有那種穩固江山的能力產生了惆悵,這也才是劉備託孤的重要動因之一。

    二、在當時古老的封建集權歷史背景下,託孤是一種皇權體制的進步思想。

    1、託孤的動機在於江山之本。

    劉備一生征戰,從最初的對抗冀州牧袁紹,屢建戰功,到入主徐州,到與曹操“煮酒論英雄”,以及依附劉表,對抗曹操,大業初成,漢中之戰,成都稱帝,再到夷陵之戰,病逝白帝。他一生蒼桑,由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到登上帝位,其實不易。當到了白帝託孤之際,他真正的動機在於江山之本。

    2、託孤的寄託在於帝制之固。

    自秦始皇建立帝制以來,強化了集權,解除了諸侯爭霸、各霸一方的局面。到了劉備,雖然稱帝時間不長,但這種帝制的延續,更是他託孤的直接原因。所以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託孤的本質在於傳承責任與擔當。

    江山來之不易,鞏固江山更難。

    劉備託孤,有人問,是真心還是試探?我認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江山面臨如何傳承的生死考驗之時,你是先問真心還是先問試探。我曾去過白帝城三次,每當講解員講一次劉備託孤,我就有一種新的收穫。那就是劉備對江山傳承的擔憂、重託、責任與擔當。所以,劉備在託孤中強調,“可鋪,鋪之。”“不可,取之。”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有多少皇帝託孤?因此,劉備託孤是封建帝制的進步思想。

    三、劉備戎馬一生,善、謀、雄,彰顯出白帝城託孤的傑出風範。

    在中國古老的歷史上,劉備託孤不僅成為千古傳奇,還彰顯出了劉備傑出的善、謀、雄精神風範。

    1、善良厚德,生命樹之根。

    劉備出身於窮家,自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從劉備在處理與百姓的關係中,可以看出惠眾善良厚道。劉備堅持法、理並用,威、德並行,“勸善黜惡”,以德服人。劉備臨死前教育自已兒子劉禪,告訴他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善用智謀,戎馬生涯之魂。

    用兵講智謀,治國講智慧。劉備為人謙和,贏得眾多人脈。縱觀他戎馬生涯,尊重人才,為我所用。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影響著歷史幾千年。劉備正是有了諸葛亮,才有了謀略高度,才有謀略大局。雖然,劉備在戎馬生涯中有過失,但不足以否定劉備的智慧。

    3、雄心壯志,百折不撓之光。

    古代戰火不斷,冷兵器作戰,要想勝利,除了智謀外,還有雄心壯志,威武雄壯,百折不撓之勇。劉備正是具有了這樣的精神動力,才有了征戰一生的勇氣,才有了白帝城託孤之胸懷。

    劉元起曾評價劉備,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陳登說,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諸葛亮說,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

    劉備之所以作出白帝城託孤之舉,與他的善、謀、雄之融合,之發揮,之遠見完全分不開。

    2020、7、15

  • 7 # 歷史神秘人

    第一點,這是劉備精心策劃的佈局!劉備臨終前想的是他的江山,想的是如何把他的江山交給他的兒子。想想劉備的一生,出生入死,四處奔波,眼淚不知流了多少桶,到了最後讓諸葛亮“取而代之”,順手撿個大便宜,這哪有可能啊。劉備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為的是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忍不住誘惑,答應了劉備,那就出了這個門,劉備準備的殺手就把諸葛亮幹掉,命都沒有了還玩什麼政治啊!諸葛亮也是聰明人,看出了劉備的心思,說了我會好好的輔助你的兒子,你就放心吧!還是生命重要啊!這也是一種道德的綁架吧!你諸葛亮憑什麼取而代之啊,名不正言不順,想留後世罵名嗎,這是劉備給諸葛亮一個小圈套。劉備的江山和財富是一定要留給劉禪的,你諸葛亮就不要起什麼歪心思。再說了,劉備一直都是以仁義示人的,這樣說才符合他的形象嘛!

    第二點,就是為什麼選擇諸葛亮託孤呢!因為諸葛亮是最好的選擇。其實說到底,劉備和諸葛亮是外來的集團,和蜀國本土的集團有著本質的衝突。諸葛亮是給劉備打工的,其實就是光棍一條,沒後臺,沒什麼勢力,選擇諸葛亮是為了將來的打算!諸葛亮要做丞相,要大權獨攬,必然要打擊本土集團啊,不然哪來的大權。為了打擊本土集團,必然要打好劉禪這張王牌,有劉禪的一天,才有名義上的“託孤”啊,才能名正言順地打擊本土集團從而達到攬權的目的。對蜀國的本土集團來說,諸葛亮是來分他們的權的,這樣怎麼行啊,他們會對劉禪說,諸葛亮太壞了,他要做丞相,要分你的權,所以必須要打擊他,不然皇帝做著沒意思啊!這就是諸葛亮和本土集團的爭鬥,都想依靠劉禪這張牌,這三角關係從而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雖然說劉禪在其中沒有什麼權利,至少他的皇位是穩定的,生命是安全的!畢竟劉禪還少啊,皇位很重要,人身安全是第一位嘛!當這兩個集團爭鬥個十幾年,劉禪也長大了,至於以後劉禪怎麼收拾他們,以後再說,劉備也管不了那麼遠了!這就是劉備精心策劃的佈局,在這三角爭鬥中從而保證了劉禪的地位,為了自己的兒子,劉備可謂是絞盡腦汁啊!我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第三點,就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人品認可!劉備一生看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他自己講仁義,他也希望自己手下的人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而諸葛亮是屬於這類人的!在和諸葛亮相處的過程中,劉備覺得諸葛亮是有才華的,人品是純正的,雖然說孔明有自己的理想抱負,他忠於的漢室不是自己劉備這個真正的正統,起碼諸葛亮不會投奔他人,劉備還是心中有數的!劉備認為諸葛亮不會冒著天下大不韙去殺了劉禪自己奪位,孔明是不會幹這樣的事的!這是人的性格決定的,善良的人不會幹壞事的,諸葛亮是個善良的人。事實證明了,往後的劉禪活的好好的呢!

    最後說一句,用手段對付人是在一時,誠意對待人才是根本!沒有備劉諸葛亮這對誠意的君臣,也就沒有我們看到的有趣的歷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15萬什麼車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