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rao帶你玩轉地球

    燃燒石油和煤對於地球的影響。首先,我們都知道無論是石油還是煤,說白了就是有機物,燃燒過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和大量的能量。

    但是透過化學反應過程中質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反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是相等。意思就是說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和能量等的質量等於石油或者煤的質量。

    所以,上述的生成物中的能量其實也是有質量的,只是質量極其小。知道了這些,我們只需要再搞清楚,生成物是不是脫離了地球就可以了。

    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其實是進入到了地球的碳迴圈當中。因此,它們不會離開地球。而水其實是直接參與到了水迴圈當中。其他的諸如汙染物,比如:氮化物,硫化物,其實都是加入到各自的迴圈系統當中,都不會離開地球。而產生的大量能量其實都被使用了,要麼轉化汽車的動能(這裡依然可以用質能等價來換算質量),要麼散失掉。(但也在地球系統中)

  • 2 # 百科暘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是迴圈著的,不會永遠存在於大氣層中。其迴圈主要依靠綠色植物。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陸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後透過生物或地質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氣中。

    這個過程是:綠色植物從空氣中獲得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再綜合成為植物體的碳化合物,經過食物鏈的傳遞,成為動物體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把攝入體內的一部分碳轉化為二氧化碳釋放入大氣,另一部分則構成生物的機體或在機體內貯存。動、植物死後,殘體中的碳透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為二氧化碳,並最終排入大氣。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迴圈一次約需20年。正是綠色植物在保證我們呼吸和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 3 # 迪新材料科普南喬

    只要是有機物燃燒,都是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為主。 有機物就指的是含碳的物質。

    那麼,二氧化碳會排放到大氣中,然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變成纖維素、葡糖糖、蛋白質、甚至油脂等等,同時呢還釋放氧氣。

    你看這就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迴圈。問題是我們短時間燃燒埋在地下上萬年的積蓄:植物變成的煤炭,動物屍體變成的石油天然氣,就會引起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發溫室效應。其結果是冰山融化,塵封千萬年前的細菌病毒都散發開來。

    所以,有人提出來少開車,節約化石能源。同時開發了其他新型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甚至核能。

  • 4 # 太陽125933863

    以前問過的,我也寫過。地球大氣迴圈也存在碳迴圈,植物透過光合吸收,吃進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透過降雨,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降落地面,被植物吸收,成為營養成份,週而復始,形成碳迴圈,但太多了處理不了會形成酸雨,損害環境。

  • 5 # 和尚憶潘婷

    這些二氧化碳被植物主要是海洋的浮游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把碳固定下來,剩餘二氧化碳就在大氣中,二氧化碳也是地球的保溫氣體,所以地球隨著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地球平均溫度逐漸升高,所以地球變暖南北極冰雪融化速度加快…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上每天燃燒汽油煤炭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裡?

    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大約在40多億噸左右,2019年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則為330億噸,所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並不是全部來自石油燃燒,那只是一部分而已!每天產生那麼多二氧化碳,都到哪裡去了呢?

    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哪些行業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應該幾乎都來自石油製品的燃燒,但即使所有的石油都是燒掉的,也無法達到330億噸的規模,所以這每年330億噸的二氧化碳中,石油製品比如汽油和柴油的燃燒只佔一部分,那麼其餘的二氧化碳來自哪些行業呢?

    排放佔比最高的能源行業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提供的資料,全球溫室氣體(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排放的統計資料中,佔比最高的是能源行業,佔全球排放總量的72%,其次則是工業過程、農業以及廢棄物和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最後則是船用燃料等!

    其實能源行業除了我們熟悉的石油以外,還有一個超級排放大戶:煤炭行業,據國際能源署(IEA)釋出最新報告稱,2017年增長的1.7%的溫室氣體排放中,有1/3的增幅都是煤炭行業,而亞洲國家仍在新建燃煤電廠是背後真正的原因。

    其次的工業過程排放二氧化碳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5%來自工業過程,比如使用石化燃料是包括鋼鐵、化工生產等在內的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的產生與排放是一個必然過程,另外在一些工業活動中,二氧化碳排放並非來自燃燒化石燃料,而是用於生產特定產品如水泥等的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令人意外的農業溫室氣體排放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農業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如燒秸稈等行為,這是我們看得到的,還有養殖牛羊等糞便以及牛羊等產生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

    牲畜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可小覷

    在畜牧業中牛肉和牛奶的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是最高的,佔比農業排放比例的65%以上,豬肉生產佔比9%,雞肉禽蛋8%,其他反芻動物佔6%。

    這些二氧化碳都到哪裡去了?

    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所以要提倡多種樹吸收二氧化碳,這並沒有錯,但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卻不是陸地上的森林,而是海洋中的藻類植物,它們釋放的氧氣佔了大氣層氧氣的70%以上,所以各位想當然的地球之肺亞馬遜有點言過其實啊!

    地球上的碳儲存庫

    地球上有兩個最大的碳儲存庫,一個是岩石圈,另一個是化石燃料,兩者的含碳量佔了地球上碳總量的99.9%以上!在岩石圈中碳的存在主要以碳酸鹽的方式存在,總量超過2.7*10^16噸!化石燃料中的碳以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存在,總量超過4.13*10^11噸!

    化石燃料固定碳的過程估計大家都瞭解一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將碳累積起來,最終龐大的森林固化了碳元素後被逐漸被掩埋於地下,經過複雜的生物地質變化,最終形成了化石燃料石油或者煤炭或者天然氣等形式!

    岩石圈的碳是怎麼固定下來的?上文中我們提到了碳酸鹽是岩石圈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它有兩大來源,其一是外生成因,海相沉積層可形成大面積分佈的碳酸鹽沉積岩,另一個則是內生成因,比如火山沉積成因和岩漿貫入成因等(超基性岩漿衍生的碳酸鹽岩漿結晶生成或者鹼超基性岩漿分離出的富CO2熱液交代鹼性岩或超基性岩生成)。

    三個碳臨時儲存庫

    除了兩個幾乎永久性的碳儲存庫外(還是會透過火山噴發以及風化和人類開採活動重新進入碳迴圈),地球上還有快速迴圈的三個碳庫,分別是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氣圈中的碳大都以氣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形式存在,總量約為2*10^12噸。

    水圈中則以多種形式比如氣體溶解的方式和水體溶解的岩石圈中的碳酸鹽後的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方式存在,被地下水帶到了河流、湖泊最終彙集到海洋,這些物質被生物吸收製造自身的骨骼和外殼,死亡後沉積到了海底,形成了沉積岩,最終迴圈到岩石圈內!大氣圈和水圈的二氧化碳會相互交換,但總量基本相等,所以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會加劇海洋酸化。

    生物庫中的碳形式就比較複雜了,幾乎所有生物體內的有機物都是以碳為基礎的化合物,所以地球生命被稱為碳基生命!而在固定碳的大軍中,森林則是主要的碳庫,總共固定了超過4.82*10^11噸的碳,這些碳會因為生物體死亡分解或者燃燒與稱為石化燃料後被開採利用等,重新進入碳迴圈!

    全球變暖控制已刻不容緩,人類該何去何從?

    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影響導致的!1996年時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為人類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2001年時這個認為變成了66%,2007年時是90%,2013年時達到了95%!

    所謂的人類活動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必然會存在溫室氣體排放,但在這些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很多是可以透過更換替代能源或者提升生產技術等來實現節能減排,比如我們將燃煤電廠的鍋爐升級成超超臨界,發電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另外也可以實現煤炭的粉塵燃燒已達到更高的效率,從而在取得同樣能源的基礎上減少了煤炭的消耗,也就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京都議定書”

    因此聯合國在1992年5月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會議中又通過了它的補充條款,這就是後來“京都議定書”的由來!

    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從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1.4℃至5.8℃,人類將難以承受由此帶來的冰蓋融化,洋流改變,海洋酸化以及海平上升等極其嚴重的後果!但後經評估,京都議定書的目標設定過低,即使完全執行也只能在2050年之前溫升幅度減少0.02℃至0.28℃!

    “巴黎協定”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巴黎透過氣候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的溫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2℃之內,並且升幅儘量控制在1.5℃之內!當然前提是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全球總共有171個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但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2019年11月4日美國務卿蓬佩奧發表宣告,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式。

    2017年12月2日,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在波蘭卡托維茲召開,195國仍然在討論執行細節,當然這個龐大的減排計劃並不那麼容易就被執行下去,因為這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面臨減產或關閉的化石燃料工業應該安排轉型,能源轉型過程中還要兼顧勞工權益等等,未來將面臨問題將非常嚴峻!

    2020年4月29日,《自然·通訊》期刊發表了《盤點各國氣候政策以評估的執行情況》,當前各國執行的到2030年減排目標,僅只有《巴黎協定》中設定目標的1/3!所以關於全球氣候變暖這個沉重的話題,到現在為止仍然非常不樂觀!

  • 7 # 軟分享

    地球上每天燃燒那麼多汽油煤炭天然氣什麼的,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去了呢?其實就在大氣中了。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會被綠植進行光合作用變成有機物和氧氣。

    其實這就是一個迴圈的過程,可想而知植物有多重要,這也是不要破壞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了。但現在我們每天排出的二氧化碳實在太多了,多到已經超出了地球上的植物轉化能力,所以,就出現了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所以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地球的熱量就越難散出去,那溫度就會一起儲存在地球裡面,氣溫就會越來越熱,全球溫室效應就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現在很多城市都開始搞碳化了,在一些街道和公路兩邊都種上植物,這些植物的主要作用也是用來吸收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現在的很多城市補貼電動汽車,其實也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

  • 8 # 張小城記

    二氧化碳是常溫常壓下無色無味的氣體,正常濃度無毒性的氣體,化學式為CO2,是碳氧化合物,固體形態為乾冰。二氧化碳的去處很多:製成滅火器、乾冰、人工降雨彈、溶於水成碳酸、與石灰水反應成碳酸鈣、還可以做金剛石等,不過最主要的去處還是光合作用。

    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光能合成有機物和釋放氧氣。 其中光合作用又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二氧化碳的消耗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

    光反應是吸收光能,水分子氧化釋放電子透過線粒體將電子傳遞給NADP+,使它還原為NADPH,基質中質子被送到類囊體腔形成的跨膜質子梯度驅動ADP磷酸化生成ATP。 暗反應是利用光反應生成NADPH和ATP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同化作用使其還原為糖類,產生NADP+和ADP反向提供給光反應。暗反應只是依賴於NADPH和ATP,基本上不需要光能。

    光合作用的意義非凡,空氣中的氧氣、人類的食物和天然用品都離不開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二氧化碳又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品,所以地球上每年絕大多數的二氧化碳的去處都是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要保護植物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rx5與寶駿560哪個舒適性,隔音比較好,手動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