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育小肥仔
-
2 # 不懂籃球的小白
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句俗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在各行各業中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行,在輕易跨入某一領域時,沒有背後的付出與積累談何成功。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在某個領域的成功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臺上3分鐘而已,背後付出的多少努力試問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為何體育明星跨界出演電影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我想大家心中也有了一些答案,體育明星顧名思義就是在某項運動中的頂尖選手,能成為頂尖的一批人,背後經歷了什麼我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她)們從小就是訓練,一天除了訓練還是訓練,把%99的時間都投入到了訓練,說實在我是真的很佩服運動員,他(她)們太辛苦了,正是因為這些,哪裡還有時間去學習其他領域,他(她)們最擅長的還是體育,而不是演電影。
演電影不是什麼人都能演的,需要的是一名演員,一名真正的演員,而不是流量明星。他(她)們為什能成功,因為人家是靠這個吃飯的,生存的本事。從小就是往這方面去發展去拼搏的,豈能讓一個隨便的跨界搶去了飯碗。我不是在看輕體育明星,相反我很尊敬他(她)們,只是客觀的來說,專業的是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這或許就是成功較少的原因。
-
3 # 南影北視混剪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要成為合格的演員,除了自身的天賦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表演。
體育運動員一般都是從小開始就接受專業的體育訓練,很少接觸其他的知識,更別說表演方面的知識了。雖然說在自己體育的專業領域上取得了好成績後,會受得很多人的關注,所以一時間也受得了很多電影投資人的青睞,會花大價錢讓其參演一些影視劇,也就是看重了這些體育明星一時間段內的流量。
體育明星並不是表演科班出來,又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等,在演技方面肯定是比不上人家專業的演員,當體育明星自身的流量少了以後,也不會有投資人願意花錢請其出演影視劇了。
要成為好演員,必須下工夫進行專業訓練,加強文化學習,理解劇本研究角色,還要能拒絕名利誘惑,不要為了掙快錢,接一些粗製濫造的戲。
做一個好的演員,要時刻記住面對角色,背對名利。
-
4 # 麥冬小子的籃球江湖
一、不要用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
作為職業運動員他們大部分時間接受的訓練是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而非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體育比賽需要你擁有高人一等的身體素質,需要你擁有冷靜而靈活的頭腦,他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在賽場中戰勝對手,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成績。而在電影圈。這是另外一套遊戲規則:你需要滿足導演的要求,對每個鏡頭錙銖必較。你需要迎合觀眾的需求,必要時候你需要放大你的情緒,這樣在電影院的播出的效果才更飽滿。電影是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你不僅僅需要背好自己的臺詞,也需要將人物的藝術表現拿捏好。而這些對運動員來說,即使他們再天賦異稟,這方面也有很多功課需要做。很多行業要做到頂尖,需要童子功。需要大家從小就去努力和鑽研,世界冠軍鄧亞萍從6歲就開始練球了,獲得冠軍才被大家所熟知。影視圈裡的大佬大部分也都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和背景,自學成才的大佬鳳毛麟角。
二、同一個IP,不同的江湖很多體育明星自帶流量和話題,這確實是讓他們成功的基礎。但他的粉絲團主要還是來源於體育界,體育明星主演的電影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消遣,再加上體育明星的主業就是提高運動成績,演電影更多的就是玩票性質的副業。體育明星可以吸引體育界的粉絲,但他很難跨界吸引喜好電影的粉絲。因為論演技,他們大機率不如專業出身的影視演員。兩個領域粉絲有天然的鴻溝。
NBA邀請蔡徐坤當形象大使時,引來了不少爭議。蔡徐坤自帶流量,是無數妹子粉絲的最愛,而NBA則是很多直男的必看節目。蔡徐坤擔任形象大使自然會讓更多的妹子去關注NBA,但影響力有限。沒有球隊因為蔡徐坤是大使就會簽約蔡徐坤。蔡徐坤的主業依舊在娛樂圈,所以他在體育圈的影響力就很有限。(而且當時還遭到了許多直男的反對)反之,體育明星混娛樂圈也是一樣的。大家各有各的江湖,各玩各的,也許有天能夠一起合作,彼此能夠感受到新鮮,但久而久之必會帶來審美疲勞。影響力有限也在情理之中。
體育界的粉絲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喜歡某項運動而喜歡某個明星,我們對體育明星的喜愛往往是繫結專案的。我喜歡籃球,所以我有很大可能喜歡喬丹、科比和麥迪。我知道莎拉波娃是個大美女,但我很少關注她的比賽(雖然體育版編輯經常會莫名其妙給我推送她的照片),因為我對網球興趣不大,我對於她的瞭解只限於她是個漂亮的俄羅斯大美女,僅此而已。
對於影視圈的粉絲來說,他們會喜歡各種影視明星,當週星馳、張學友退隱江湖,他們還可以喜歡李誕、王自健們。當喬丹、科比們退役,喜愛籃球的我還可以關注哈登,詹姆斯、庫裡。跨界對於體育明星來說是個難題,對於他們的粉絲來說,同樣是個難題,因為大家都有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蔡徐坤的粉絲不會因為一部宣傳片喜歡上籃球,利拉德球迷也不會因為他的專輯喜歡上說唱。體育明星和影視明星分別代表了各自領域的最高水平。如果一個人一跨界就獲得了成功,要麼是這個人真的是天生的奇才,要麼就是他跨界的領域本身剛起步,很多東西並不成熟,他的學習成本不高。但是對於電影圈,後一種可能是不成立的,這讓他們跨界成功變得更加困難。
三、藝術取材範圍有限訓練場和賽場是體育明星最熟悉不過的舞臺,他們是這裡真正的主人,真正的王者,這是他們的地盤,他們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這裡。如果他們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電影和新專輯中,那麼他們的對手就會用更勤奮的努力把他們打敗,因為他們的對手與他們的差距往往只有毫釐之間。體育是他們的主業,也是他們賴以生存不能放鬆的領域。這是他們的飯碗,電影演不好,可以當玩票,但如果主業搞不好,社會地位就有下降的風險。由於人的精力有限,他們只能把電影當成陶冶情操的小道具。
當然受主業的影響,他們只能把角色定位為本職業,演他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這對他們來說學習成本最低。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小朋友們玩過家家,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喜歡扮演動畫片裡的超級英雄,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熟悉的角色。你很少(或者說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小朋友玩家家去演一個心路歷程複雜的癮君子,因為這些遊戲就是取材於他們的生活。如果讓他們去演其他人,這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也失去了過家家的樂趣。體育圈的獲得流量的方式是,只要你在賽場上表現突出,自然會有喜歡這個專案的人喜歡上你。而影視圈獲得流量的方式是,只有你的表現迎合了觀眾或者金主爸爸(比如顏值爆表或者演技超群,或者擅長製造話題)才能獲得這個圈裡的流量。遊戲規則並不同,導致跨界想要成功並不容易。
綜上,不是每個人都能跨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玩得起跨界,跨界有風險,做好他們最本職的工作,才是他們當前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
5 # 小笨牛笨小牛
體育明星跨界電影,邏輯在於憑藉自己在運動生涯積累的人氣和粉絲吸觀眾買票,從而實現轉型和取得收入。
但是業有所專,隔行如隔山,演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專業訓練個積累的。運動員平時的訓練是為了更好的身體,更出色的運動技能。演戲需要的是紮實的臺詞功底,演技,對劇本透徹度,對角色的領悟,對故事的獨到理解。表演時力道的掌臥,細微到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等等。這些是需要長久的訓練,積累,領悟的。平時可能看不出來,但一上大螢幕,演技的高低自然一目瞭然了,演技不好的,看著都是讓人不舒服的,自然沒有人買賬。沒有人買賬,電影公司,電影院,投資人,體育明星自己就掙不到錢,甚至於虧錢。自然就沒有下文了,轉型就是失敗。
隔行如隔山,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不簡單的,取得成就都要付出很多,跨界從來都不容易。
-
6 # 東影西球
體壇明星有不少出演電影電視劇的,但是大多都是玩票性質的,偶爾客串一下,不會是擔當主角或者具有很多戲份。專業的電影工作者就相對少很多。
足球界的“萬人迷”貝克漢姆,無論從長相還是知名度上來說都是頂級。在球員時代就走在時尚潮流的前線,按理說進入電影界也是很具有資本的。但是他的主要事業不在娛樂圈,退役後和妻子維多利亞一起開創時裝品牌,參加時裝秀,經營足球隊,在商界玩的風生水起。所以也不會下很大功夫拍電影電視劇。不過他偶有在大熒幕上亮相,貝克漢姆出演過蓋裡奇指導的《亞瑟王》。大多參與電影的運動員都想貝克漢姆,在電影中的鏡頭寥寥。不過也有把電影作為主要工作的,比如說前英格蘭球員維尼·瓊斯,球員時代這位老兄就是球場上的“風雲人物”。創下過開場三秒就得黃牌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球員時期還算有才華,但是遠沒有退役後在電影界為他收穫的名聲多。共出演了幾十部電影,其中不乏在大製作中獲得機會,像《兩杆大煙槍》《劍魚行動》《X戰警》。雖然科比離開了,但是他留下了很多屬於他獨有的東西,激勵著喜歡他的人。科比生前,也參與了一些電影,奧斯卡最佳導演斯派克·李導演了關於科比的電影《Kobe Doing Work》。科比參與制作的《親愛的籃球》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科比無論是在籃球上還是其他方面,都追求完美,在電影方面也是付出了很大努力,才會獲得奧斯卡的垂青。 -
7 # 小皇皇的教育故事
首先在電影演藝行業是需要一定的演技和技術的。舉個例子,在美國讀紐約電影學院的人才可能成為後來出名的演員。這說明在日後做演員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演技功底的。運動員資深的身體素質絕對是一流的,但是在演技這一塊需要更多時間的打磨和提高。畢竟沒有學過專業的表演,所以說在娛樂圈中很難成為一個主角。雖說更多知名的運動員在電影中只是充當一個配角。
比如,中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巴特爾在十面圍城中演的是一個幫手的角色。
-
8 # 竹林書生說體育
因為術業有專攻,任何人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
要想在演藝界成功,需要有表演天賦、完整的教育和演藝訓練、有包裝團隊、有合適的題材、有機遇等等,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隨便露露臉就能成功的。
體育明星偶爾在演藝圈客串一下還可以,如果想完全跨界發展,也是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不太可能一蹴而就。
眾所周知,杜蘭特,奧尼爾,利拉德,威少等人都出演過電影,但成功者寥寥無幾!科比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者,但也是基於籃球題材!為什麼跨界演出這麼難?並且無法形成粉絲效應呢?
回覆列表
4月28日,賽車題材電影《激情飛車》即將上映。值得一提的是,里約奧運男子雙人跳臺冠軍林躍和陳艾森也參演電影,完成首次演藝圈跨界。
因為跨界拍片,許久未在比賽中搭檔的二人,在熒幕中實現重逢。畢竟在里約奪金後,林躍因年齡和傷病問題逐漸淡出國家隊,陳艾森則快速完成從新人到中堅力量的角色轉換,帶領小將楊昊在去年的世錦賽中再獲雙人跳臺冠軍。
據悉,陳艾森在電影中扮演一位熱愛賽車、富有正義感的車手,而林躍則扮演一位賽車屆的“絕世高手”。對於這樣的跨界嘗試,這對老搭檔也是興奮不已,林躍坦言:“跳水對我倆而言是最熟悉的事,而拍電影則是新鮮事物,但我們當運動員許多年,一直在不停地接受各種挑戰,所以我們也很喜歡。”
陳艾森則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拍電影,學會了很多東西,也有助於放鬆心態。”與此同時,他還認為自己的第一次表演經歷有些業餘:“很緊張,感覺自己在表演方面什麼都不會,而且經常笑場。”看來,要想達到和師兄田亮一樣的嫻熟演技,陳艾森還要加把勁。
田亮的確是跳水圈裡跨界演藝圈的楷模。實際在運動員時期,田亮就憑藉俊朗的外形和出色的成績成為國民心中的跳水王子,因此退役後進入娛樂圈也是意料之中。此後,田亮不僅出演了多部影視作品,還攜手兒女在真人秀《爸爸去哪兒》吸粉無數。
同田亮一樣,拳王鄒市明也因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在《爸爸去哪兒》中大漲人氣。不僅如此,鄒市明還與功夫巨星李連杰、吳京、甄子丹一起,出演馬雲主演的電影《功守道》。這並非鄒市明首次登上熒幕,2014年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他在其中客串了一個高手。
同樣依靠真人秀實現跨界的體育明星,還包括擊劍明星董力,體操運動員楊威、李小鵬,“蹦床公主”何雯娜等。不過在目前的中國體壇,能做到像田亮一樣跨界如此成功的,依然還在少數。